指數趨勢上漲,2021首周指數牛,2018年1月行情要重演?

2021-01-11 乾隆財經

2021年的第一周交易,A股延續年尾的拉升行情,迎來開門紅,三大主流指數均迎來強勢上漲,滬指四連陽後出現小幅震蕩收漲近3%,盤中突破2018年1月29日創下的3587.03點的高點,而深成指飆升超過5%,創業板指漲幅更是達到6.22%。

儘管股指看上去風風火火,但熱火朝天的指數行情背後,絕大部分散戶們卻似乎又開始不淡定了,從以往滿倉踏空更是到了如今的"大盤吃肉,我天天吃麵"的既視感。

股指越漲個股越慘 市場兩極分化愈發慘烈

如果分析開年這周股市的上漲結構,顯而易見這種火爆的指數行情背後卻出現了顯而易見的虧錢效應。

通過數據統計對比可以發現,近日大盤"量價齊升",下跌個股數量卻與日俱增,上漲家數逐日遞減。1月7日,A股漲跌家數比已由1月4日的2.4驟降至0.24,也就是1隻股票上漲的同時就有超過4隻個股下跌。

近期按照市值大小分類的個股市場統計可以發現,截至1月7日收盤,兩市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138隻個股,近5個交易日平均漲幅為9.01%,近60個交易日平均漲幅為24.95%。而總市值10億元以下個股,近5個交易日平均下跌8.45%,近60個交易日平均下跌25.27%。

從上述統計數據顯而易見,市場陷入了二八分化的態勢,而從上漲持續性觀察,近期漲勢較為連貫的品種其實在兩市4000家公司中也就在1%左右的水平,可見市場的頭部化可謂前所未有。這種景象,讓人不禁想到了2018年1月份上證指數的日線十一連陽,上證50指數更是一口氣連漲17天。但2018年隨後的表現讓老股民們無疑都是刻骨銘心,2月份直接扭轉出現了崩盤行情,2月9日那天上證指數重挫4.05%,個股更是出現千股跌停,市場單邊震蕩探底至2019年1月4日更是創出2440.91點的新低。那麼今年第一周指數上演的開門紅,還會複製2018年1月的戲碼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明白2018年初這波行情背後的本質。實質上2018年年初行情的性質是對2017年經濟復甦,傳統行業藍籌股的價值重估行情的一個趨勢加強和機構全面看好經濟新一輪高速增長的一邊倒看好的一個結果體現。

2017年的行情結構和龍頭公司格局

這個特別體現在了那時候的一些權重的行業龍頭的業績增長數據上。作為那時的一隻大牛股,家電老龍頭格力電器,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增長36.24%,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44.87%,股價全年飆升112%,而按照格力電器2016年的EPS計算,其市盈率全年沒有超出過20倍,顯然不足0.5倍的PEG水平,自然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大肆追捧。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目前最為熱門的明星股,白酒絕對龍頭貴州茅臺上,2017年全年淨利潤實現了同比62%的增長,而估值水平也不過在30倍出頭而已,顯然那時一些所謂的超級品牌的估值水平,無論從PEG角度還是絕對的PE角度,與如今比較都是低估得相當可怕的。因此2017年的行情是價值藍籌的估值強勁修復、價值發現的一個開端。

2017年造成價值股估值修復的市場背景,我們來回顧,主要是基於內部方面: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7年的推進,和改革相關的大宗商品價格,大部分延續前一年的漲勢。房地產開發、基建、製造業等投資增速均高於上年同期,與棚改貨幣化政策關係密切。新消費風生水起,主要體現在文化、信息、旅遊、養老、健康和體育消費等,這些新興消費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的增長點和亮點。而外部環境方面,美歐兩大發達經濟體處於經濟的強勁復甦階段,美國的GDP全年強勁增長超過3%,而核心通脹率出現超預期的下滑,海外經濟的強勁復甦使得我國的進出口同樣大為受益。

而在2017年宏觀經濟的預判上,絕大部分機構原本的預期仍較為悲觀,特別體現在對這份名為《"L型"尋底:2017年度中國經濟展望》的報告的解讀上,其中認為經濟仍然存在下行壓力的觀點佔據上風。但從2017年全年表現來看,全年6.9%的增速超出絕大部分機構預期,而全年1.6%的CPI以及6.3%的PPI水平,使得那時市場對於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啟動也充滿了信心。因此,2018年初主導股指上漲的,主要就是傳統的金融地產以及市場絕對權重的品種,其中工商銀行單月上漲超過20%,中國石化單月漲幅達到15%,而房地產板塊中招保萬金更是展開了一波衝頂行情,一個月均錄得20%以上漲幅,而當時的民營地產龍頭泰禾集團飆升75%創出43.69元的歷史新高。

然而,2018年此後的行情崩塌,還是問題出在了機構對於中央去槓桿的決心的誤判上。2018年以"資管新規"生效為主要抓手,著實推進"去槓桿"、清理"影子銀行"進程,是中國監管層主動去風險的主要舉措之一。其實去槓桿從2016年四季度已經開始,補短板的監管政策出臺的細化政策,加上2018年3月份中美貿易戰,才使得經濟新一輪增長的預期完全落空,棚改的逐步退出加上去槓桿的延續,疊加因素導致了2018年的一波大熊行情。

今年年初行情與2018年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首先我們先說兩者的不同之處。首先從市場結構和行情結構看,2018年帶頭的還是以金融地產、兩桶油為首的傳統權重品種,機構拉升權重品種的邏輯還是全面看好實體經濟對這些大象公司業績的正向反饋,也就是絕對利潤上。而從去年9月底開始啟動的一波結構牛,帶頭的是一些機構看好的行業的龍頭品種,包括光伏、新能源車、白酒、軍工等等,他們背後的邏輯是行業內景氣度的相對確定性,也就是估值水平之上。從體量上而言,四大行和兩桶油的暴漲和目前行業龍頭結構牛行情上,所需要的流動性遠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有很多投資者回顧起2018年,就會提到2018年2月份基金髮行的驟然斷檔,才是大盤暴跌的一大誘因,其實統計2018年的基金髮行數量和金額,全年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不過是合計發行了4000億元出頭的水平,當年的單個爆款偏股型基金,規模最高的廣發滬港深龍頭混合也不過是80.72億元的水平。而統計今年1月份的基金髮行日程,1月4日單日四家公司便合計售出500億元的金額,達到了2018年全年偏股型基金12.5%的比例,顯然數量級是不可同日而語。

宏觀經濟層面,去年我國疫情後相比海外發達經濟體的率先經濟復甦等一些我國強有力的抗疫成果,這裡就不多贅述。歸結到去年9月底至今的結構性大牛市,背後驅動的主要因素是在於政策面上仍有不少對資本市場扶持的地方。其中《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辦法》提前施行後,外資出現加速入場態勢。顯示高層對2020年抗疫復甦後資本市場的結構性繁榮仍有較高認同和訴求。而年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字當頭,不急轉彎,也在央行的貨幣政策上得到了一定的落實。從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也得到了一定印證,該數據從去年年末最高超過3.4%回落至3.2%附近,顯示市場流動性出現一定改善跡象。而冬季新冠疫情的反覆,國內局部偶發的出現對宏觀經濟的潛在衝擊,均使得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方面顯得慎之又慎,也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構成一定激勵作用。

情景重現下應該如何應對

近期為何市場結構頭部化加劇,我們可以看到,外部因素上,美股作為近幾年來價投標杆和榜樣,近期加速上行並繼續連續創出歷史新高,我國無論在實體經濟上以及疫情控制方面,均顯然要遠遠好於美國,從機構角度而言顯然A股市場仍具備一定的比價優勢。而結構性牛市從去年即開始演繹,即使是去年7月創業板註冊制新規生效後一批創業板的題材股遭到遊資爆炒後,散戶手中的各板塊中的後排品種,總體而言仍然出現了持續震蕩尋底的走勢,這批群體的追漲殺跌,加上機構連續兩年業績總體出現爆發式增長,顯然對近期的各行業龍頭也就是頭部品種構成短期助漲和對市場頭部化、機構牛的認知會出現過度強化。這種群體化交易態度顯然和2018年行情中的指數牛、50永遠漲的認知並無太大區別。

今年後期行情演繹的猜想。對於接下來行情演繹,市場對於散戶是否會參與到這波頭部化行情中產生分歧,筆者顯然更相信散戶會快速切入這個交易邏輯之中,不論是棄弱留強還是追漲殺跌,抑或是不做股民做基民的跑步入場,均是一種對目前市場風格的線性外推,對目前所謂賺錢效應的貪婪追求,即所謂理性人永遠是逐利的。至於應對這種潛在的變化上,該如何應對呢?

基於已經經歷2019、2020兩年的兩年大牛後,市場的慣性使然決定了今年仍將大概率屬於結構性機會,市場缺乏足夠全面走牛的基因。而市場整個群體上情緒仍然屬於理性狀態,加上國內外宏觀環境上也缺乏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條件。結合流動性的均衡局面,市場維持局部高景氣度仍將成為常態。至於短期市場對於頭部股的反覆衝擊帶來的劇烈波動和大漲大跌,也都是市場過度交易的體現,並非基本面的重大變化使然。無論未來權重龍頭品種未來到底趨勢如何,在退市新規趨於嚴格和併購重組和再融資門檻持續提高的背景下,後排小市值題材品種未來的前景總體上會更加趨於暗淡,未來他們的走勢上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至於究竟該如何站隊,在這種火爆行情下繼續追逐"各種茅",顯然已經不是價投範疇而是純粹的"以命相搏"了,認真研究行業基本面,挖掘布局擁抱我國新一輪經濟轉型升級的潛在細分龍頭才是上策,有費盡心機在彈性上折騰的時間,不如靜下心來多讀幾篇研報。

特別提示:

文章基於可靠的已公開信息,但作者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文章中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並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要約。本欄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參考,不作為或被視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欄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A股再創反彈新高,市場會重演2018年1月行情的走勢嗎?
    中國股市步入2021年,A股市場再度延續強勢上漲的走勢。截至目前,上證指數最高點位已經達到3556.80點,創出了最近兩年時間的反彈新高,距離2018年1月份最高點3587點僅有一步之遙的空間。3500點,作為壓制市場多年的沉重壓力位置,在市場步入2021年之際,卻以量價齊升的方式完成突破,這也是短期市場多方發力的結果。從最近兩個交易日的市場量能表現分析,滬深市場合計成交量基本上保持在1.1萬億以上,對市場來說,要實現3587點的有效突破,仍需要持續增量資金的補充支持,日均萬億以上的成交量能成為市場維持強勢走勢的關鍵所在。
  • 新年開市還是抱團行情:唱高研報紛擾 春季躁動大概率重演?
    來源:財聯社原標題:新年開市還是「抱團行情」,唱高研報紛擾,機構稱「春季躁動」大概率重演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1月4日,2021年A股迎來開門紅,創業板指大漲3.77%,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也分別上漲0.86%、2.47%。隨著市場人氣恢復以及「賺錢效應」提升,滬深兩市共振之下的「春季躁動」行情也格外受到市場的期待。
  • 2018年8月公路物流運價指數95.7點:比上月回落1.75%
    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林安物流集團聯合調查的2018年8月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95.7點,比上月回落1.75%。圖1:2016年以來各月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從月內各周指數看,呈現「波動較小、穩中趨緩」的運行態勢。
  • 2021鼠去牛來,春季行情主升浪開啟,深析新時代下的新格局新市場
    就12月份行情單獨來看,市場在運行過程中經歷波動,但在月底迎來加速上漲,三大股指皆創下近幾年的高點。截止 12 月 31 日收盤,上證指數單月漲幅2.40%,深證成指單月上漲5.86%,創業板指單月漲幅12.70%,表現尤其突出。不過,在指數大漲的背後,市場風格迎來巨大變化,行業分化加劇,結構性行情凸顯。
  • 2021年行情可期 分化仍是關鍵詞
    來源:金融投資部如果不出意外,以年度漲幅計算,2020年全球最牛的股指應該是A股的創業板指數,美國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A股的中小板指在爭奪第二的位置,深證成指大概位居第五,上證指數還距全球前十還有一些距離。
  • 只比2018年最高位高出1.03點,但上證指數昨創造了5年歷史新紀錄
    從2019年以來的本輪牛市來,上證指數是跑得最慢的一個,昨天A股三大指數收盤都微跌,雖然漲勢有所收斂,但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上證指數盤中卻創了一個5年歷史新記錄,昨天10:45,上證指數到了當日最高位3588.06,這不僅是日內新高,更是相對2018年1月29日最高位3587.03高1.03個點
  • 2020年——鼠你最牛!
    說到進化,就不得不提到2019年,在A股歷史上,他註定是要被寫進史冊的。若干年後,人們一定記得,自2007年和2015年的兩輪大牛市後,這又是一輪牛市的起始之年。這是輪迴,也是進化。歷史會重演,但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弄懂這一點,你已經超越了90%的投資者。
  • 2018年股市各大指數走勢如何 2019首日關注點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29日訊  周五是201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回顧全年走勢,各大指數整體呈現為震蕩盤跌的態勢,滬指、深成指、創業板綜指年跌幅分別為25%、35%、31%,而且是2015年6月之後年跌幅最大的一年,並且主要指數年K線幾乎以全年次低點收報
  • 四大風險縈繞,2021年股市或將迎來至暗時刻
    (作者系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 常務副院長 呂偉升)2021年首周已經結束,國內A股以及部分大宗商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上證指數創2018年1月29日3587.03點以來的新高,市場上看多的聲音陡然增加。
  • 和2018年1月初的行情有點象!
    1月6日:首板40家;2板4家;3板0家;4板1家;5板1家1月7日:首板26家;2板3家;3板1家;5板1家;6板1家  今日兩市大面15家,小面204家,大小票嚴重分化,個股普跌,但上漲家數786家,下跌家數3296家,指數表現嚴重失真,情緒與指數繼續背離。
  • 「慧眼」牛不過三PK牛年牛市!招商證券股市7年輪迴理論……2021是...
    牛不過三:從1994年以來,上證指數年度漲幅從來沒有超過2年,第三年一定回調。2019年和2020年上證指數分別上漲了22%和14%,那麼按照這個規律,2021年的股市應該會下跌。 牛年牛市:簡單化都按照公曆年計算,牛年股市都是上漲的,1997年和2009年兩個牛年的股市分別上漲了30%和80%,那麼,2021的牛年股市也應該屬於牛市。
  • 會否重演2018年11連陽舊事?
    A股:大盤迭創新高個股卻瀕臨普跌,諸多危險信號已逐步顯現》的同名章節裡,聽海已經指出了當前大盤的走勢和2018年元月時的神似之處:「沒有延續以往傳統走勢:藉助年前資金面緊張以及商譽雷等各種利空先行調整到位,最後走出跨春節上漲的春季行情。而是自當年元旦假期結束後就一直生硬拉升猛攻,……」。
  • 統計局:2018年1月PPI同比上漲4.3% 環比上漲0.3%
    統計局:2018年1月PPI同比上漲4.3% 環比上漲0.3%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2月09日 11:53 A-A+ 年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3%,環比上漲0.3%。
  • 中國塑料價格指數(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6日)
    本期(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6日),油價重返高位,國內塑料類期市低位整理,塑料現貨市場漲跌互現,因塑料製品需求呈現季節性轉淡的趨勢,商家看空氛圍升溫,實際成交價格鬆動。本期廣東塑料交易所電子盤行情延續震蕩走勢,截至期末收盤,塑交所中國塑料價格指數報1393.44點。
  • 1994年三大救市政策正在重演?
    去年12月4日,A股開始上演反彈行情,截至昨日,上證指數已飆漲了16.8%。正當機構、股民們對今年的行情充滿美好期待的時候,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新浪財經專欄作家尹中立撰文指出,本輪行情與1994年「三大救市政策」類似,12月份股市的上漲是政府採取措施救市的結果,投資者需要警惕新的「大熊」重新光臨。
  • 2018年黃金價格走勢分析
    國際黃金價格在經過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時間的上漲後,進入2018年第一個季度,也最終以上漲結束。在外匯行情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黃金價格從2018年1月1日的1300美元附近,截止到當前最新收盤價1340附近,累積上漲了超過40美元。在2018年的整個第一季度,黃金價格維持在1305至1365的區間內波動。第一季度的上漲主要是1月份的快速拉升,其後的2月和3月,處於標準的震蕩行情。
  • A股2020,再見;你好,2021「牛」轉乾坤
    3473.07,A股結束了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各大指數完美的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上證指數,深成指,創業板三大指數紛紛創了今年的新高,這不是偶然,這是大勢所趨。2020年,這個高點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慢牛繼續延續下去:1、券商板塊集體沸騰,兩市超3000隻個股上漲,賺錢效應有所回歸,節後關注什麼?
  • 2020年股民人均賺10萬 私募稱:2021要降低收益預期
    截至12月31日,2020年以來有89隻權益基金業績翻倍,不僅如此,權益基金平均收益高達44.82%,表現僅次於創業板指。延續2020年高漲的情緒,2021年的A股市場也迎來了「開門紅」,可是,這股熱情能否一直蔓延至今年全年?對此,私募機構普遍認為,2021年結構性機會較多,市場賺錢效應將從估值抬升逐漸轉移至盈利水平和盈利趨勢,2021年應該降低收益預期。
  • 2021年會是怎樣的「牛」?
    儘管多數券商較為樂觀,普遍認為2021年A股市場將維持「牛市」行情,牛年將會遇到「牛市」,但對A股的上漲「姿勢」卻分歧明顯,各有獨到見解。 樂觀派:滬指最高看至6200點 對2021年A股市場走勢判斷最為樂觀的是西部證券。該券商在展望2021年A股行情時,喊出了「6200點」的預期。
  • 大盤6連陽,重演2018年1月加速趕頂?三大理由這次不一樣
    大盤周五橫盤震蕩,報收小陰十字星;滬市成交額5021億元,兩市成交額為1.13萬億元,較周四的1.21萬億元大約下降了1千億元,但總體依然維持在萬億元之上。這說明市場人氣已經被激活了,火熱行情裡的調整,只會引發更激烈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