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爽
本文版權歸可研智庫所有,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配合!
文章3892個字,預計閱讀2分鐘。
房地產行業中,每個後起之秀都有自己的發展之道。上坤從成立起即帶著鮮明的「產品力」標籤,作為一家「小而美」的特色房企穩步成長,風雨十年。
2020年是上坤「三五戰略」的開局之年,邁入「以產品適度領先、效率優先為底層邏輯」的規模化發展之路。11月17日,上坤地產(06900.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是年內上市房企中最年輕的企業。
發展之路上,上坤如何在組織變革中堅持自己的視角?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與上坤集團人力資源中心總經理郭亞林進行了一次深度交流。
上坤對未來發展路徑的設想中,希望成為「一家以產品力為牽引的成長型房企」,通過打造「平臺化+自我驅動的學習型組織」,構建組織發展與個人成長的「互相成就」的模式。
上坤對自己的定位中,成長型三個字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經過與郭亞林的交流我們發現,上坤未來組織成長的動力有三點:
(1)組織變革緊密承接戰略,組織設計服務業務;
(2)在組織打造和人才培養上,高度強調自驅力;
(3)不懈推動人才進步和升級,以人才反哺組織。
總的來看,上坤正打造一個企業與人才互相成就的組織生態。在組織建設中堅持初心但不僵化。上坤這個長期主義者,將走出一條「以變應變」的道路。
為避免短視行為對組織造成傷害,上坤在制定戰略時,堅持將目光放長遠。其戰略方向往往以五年為單位設計。
在交流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上坤在組織建設上思路非常清晰:知道自己當前要什麼,也知道應該如何達到。當前,上坤在組織變革、組織設計、管控邏輯上與戰略進行了緊密的承接。
認識到長期戰略規劃在短期應變上存在不足,基於自身「船小好調頭」的特色,上坤選擇打造學習型組織,即在市場發生變化時,學習行業其他企業優秀做法,及時調整管控結構、授權程度、業務重心。2020年以來,組織匹配企業的模式和打法,漸進式作出了相應變化。
當前,上坤主要以「中而美」為發展目標,組織變革與戰略導向高度一致。以此為引,2020年上坤的績效導向主要以規模為重,承接經營策略調整。上坤將績效管理分為四層:增量指標、經營指標、運營指標和管理指標,分別以4321的比例設置。增量指標主要是指業績增長相關指標,佔40%;經營性指標指「銷籤回利債」佔30%;運營管控指標將佔20%;管理專項指標將佔10%。各指標落到區域,上坤會根據區域的情況對考核重心做出相應調整。
組織設計上,上坤以服務業務為根本。
今年以來,上坤復盤了公司的經營情況,並對土儲、產品、客戶等資源做了重新盤點,做最優的配置和組合。至今上坤進行了兩輪組織架構調整,分別加強了投資和融資職能,並優化了自身的運營管理體系。經過兩輪優化,上坤初步形成「投融運一體」的組織形態,公司業務增量和運營效率提升顯著。
2010年起,上坤一直採用兩級管控模式,隨著企業規模增大,原本的管控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業務增長需求,集團職能設置過多導致溝通成本增加、效率減損。2020年,上坤將完成「兩級管控」到「三級管控」的平穩過度,根據區域承載能力不同,差異授權、賦能幫扶。最終實現「集團做精、區域做強、項目做快」的組織形態。
同時,上坤也在優化自身的大運營管理體系。在大運營管理體系搭建上,上坤學習行業中優秀企業做法,並結合上坤的自身特點選擇性學習,以形成自身獨特的運營能力。上坤的大運營體系分三步走,首先整合集團運營、工程、客服、信息管理等相關職能,形成大運營體系,實現各部門之間信息互通、數據共享,達到高效協同的結果。
第二步,區域與集團做同步調整,區域設置投融、大運營、營銷等業務流管控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上坤在區域中將產品納入大運營體系。區域設置運營副總統籌大運營,區域總集中精力在經營和發展上。
第三步,上坤將完成產品、營銷與大運營體系之間的整合。未來,上坤的產品研發中心要兼具產品設計、產品落地、市場研究、產品IP重塑等職能,將上坤的產品特色發揮到極致。
對企業來說,堅持長期主義視角的同時,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組織尤為重要。
生命力來源於兩方面:組織的靈活性和自驅力。上坤通過學習型組織達到了靈活性,而在自驅力方面,其選擇打造事業合伙人平臺,提倡利益共享、效益共創、風險共擔,用機制激活人的創造性,打造自驅型組織。
在上坤設計的發展路線中,組織將與個人形成促進共生的關係:上坤銷售規模小於300億時,主要依靠職業經理人的能力帶動組織發展;當上坤銷售規模大於300億時,依靠組織文化建設,帶動人才升級。上坤通過健全的培訓體系、工作坊等制度助力人才提升能力,人才進步又反過來推動組織的提高。
因此,人才為組織的重要活力來源。以吸引優秀人才為前提,基於此前誕生出的事業平臺雛形,上坤對平臺的價值做了重新的梳理和定義。在事業合伙人制的制度設計上,上坤秉持著學習但不盲從的態度,以頭部房企作為學習對象,將事業合伙人成型的背景邏輯思考、體系設計、個人激勵機制,作為上坤事業合伙人平臺標準設計的底層參考。
那麼,上坤希望吸引什麼樣的事業合伙人?今年上半年,上坤對人才素質模型做了重塑:上坤從原有人才素質模型中抽出幾項指標,並從經驗、專業、綜合面、動機四個方面,對員工素質作出定義。同時,以奮鬥者文化為基石,上坤在內部將所需人才分為三類,並相應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基於奮鬥者為本文化,上坤要求基層員工有敬業精神;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要求中層管理人員需有拼搏精神,即首先要敬業,其次要拼搏;而對高層管理人員,上坤的要求是要具有創業精神,即要具有戰略視角、不服輸的拼勁和韌勁、企業家的情懷與源動力。
對事業合伙人的分配機制,上坤基本根據三層考量,首先在職業經理人進入上坤時,根據職級做基本的對標,其次,通過對職業經理人過程中創造的價值,上坤設置了個人創造價值的價格兌現軌道。另外,就職業經理人對組織的適應程度,上坤對其存在360度的既定評價,該既定評價影響幅度較小,以10%為範圍上下浮動。
為加強組織的自驅力,目前,上坤致力於加強績效管理與完善激勵設計。上坤正在著重加強績效的落地,防止績效管理在落地過程中產生急速衰減。具體措施為:對區域加強績效培訓;強調區域在對績效解碼的過程中通過層層疊加保證績效的完成結果;通過集團人力和運營以及區域人力運營的二次監督,完成對運營績效解碼到各個中心、各個區域的效果評價。
激勵設計方面,上坤仍處於新一輪薪酬體系優化過程中,計劃於2021年完成該部分調整。而在過程激勵的設計上,上坤遵循「多勞多得、傾斜一線」的原則,短中長期相結合,以此避免短視行為對組織造成傷害。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會加超額利潤的貢獻激勵,對超額創造價值的員工,予以重獎。
在成為一家「中而美」企業的路上,上坤對內進行了組織文化重塑。此前在管理風格和組織文化上,上坤的管理風格職業溫和。為匹配三五戰略,上坤對內部文化做了重塑,在保證組織的文化基因,即價值觀、行為準則不變的前提下,企業為新徵程做出了新的文化轉向。提倡奮鬥者文化;要求管理者踐行三身精神:躬身入局、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推行新的人才觀。
在企業內部,上坤倡導「奮鬥者文化」。上坤給自己的定義是「二次創業」,要以創業精神經營上坤,方能實現三五目標。基於此,上坤在人才能力模型外,提煉了適配自己的人才素質模型,並對人才進行了一輪優化和調整。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一起走得更遠。
在人才引進上,上坤倡導「讓價值觀相同的人上車」。今年以來,上坤積極引入了大量職業經理人,包括多位職能中心的高管和區域總經理。當前,上坤聚集了一批高量級的職業經理人,內部核心管理團隊大多擁有top30房企任職經驗。隨著高量級職業經理人的加入,平臺的發展方向與企業設想的契合度越來越高。通過新老團隊互補,完成了組織能力的疊加。
大力吸引高量級職業經理人的同時,上坤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校招生培養體系。2018年,其開啟「上等生」專項招聘項目;2019年為加大營銷人才儲備,提升人才厚度,上坤開啟「向陽生」項目,儲備了一批優秀人才。公司計劃兩年內,讓自主培養的「向陽生」成為營銷基石力量,實現自有年輕人才的培養和成長。
目前上坤職級體系的帶寬為15級,每一級有2~3崗。未來上坤將致力於平衡專業人才職級與管理層職級的差距,對職級體系做優化和升級,拉通專業通道,為專業人才提供上升空間,人盡其能,人有其位。職級體系的升級將幫助上坤進一步完善人才蓄水池。
2022年之後,隨著一批年輕的管理幹部成長起來,上坤的高層管理人員選拔將慢慢轉向內生型。目前上坤自培養體系中大概有30餘名優秀的年輕幹部,這一批幹部活躍在總監層級。再經過兩年時間,其中較為優秀的人才完全可以勝任副總經理工作崗位。
未來,在以人才為首的多種資源上,上坤將面臨與規模房企的直面競爭。那麼,上坤吸引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針對這個問題,郭亞林展示出他非常熱情幽默的一面,他回答道:「職業經理人也有發展訴求,如果原來的平臺無法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你可以來上坤。首先,上坤非常乾淨,沒有家族化的問題,完全職業化的團隊,跟我們工作,你會很愉悅。其次,上坤的包容度高,有清晰的發展方向,站在今年你可以看到明年、後年以及未來。總結一下,第一我們是一家職業化且能夠幹一番事業的平臺,第二這個平臺可以讓你盡情施展,第三你到了這個年紀需要一個好平臺,來吧!」
如他所說,上坤在組織架構調整和人才體系打造方面呈現出了一套清晰的邏輯。發展之路上,長期主義視角與自驅型組織將為上坤賦能,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上坤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