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股上坤地產在港上市 房企擴土儲、增營收、降負債的成長樣本

2021-01-08 每日經濟新聞

11月17日,上坤地產集團有限公司(6900.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2020年下半年房企融資新政後第二家完成IPO的房企,也是今年上市房企中最年輕的企業。

從上海走向長三角、大灣區,再到中部核心經濟區,上坤左手抓營收,右手降負債,走出了「年輕人」罕有的穩健步伐。年輕的掌門人——上坤地產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靜在上市現場表示,登陸資本市場是上坤十一年來的裡程碑,也是新起點和新徵程。

「從成立那天開始,上坤地產就清晰地確立使命『為宜居而來』,成為一家滿足客戶對家和美好生活想像的百年企業,所以也同步樹立了上坤地產的經營理念:堅持以專業能力從市場獲取公平回報,無論身在何處,都在學習、探索如何設計和建造符合時代與客戶需求的作品。」朱靜說。

市場對於這家年輕企業也給出了正向回應。據招股書顯示,上坤地產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12.01億元迅速增長到2019年的75.35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50.5%。此外,截至今年4月末,上坤地產實現毛利率51.6%,位列行業領先水平。

上市儀式現場圖片

「降債」與「擴儲」的上坤樣本

2010年,朱靜在上海創立上坤,以「不做到上海30強,絕不走出上海」的決心帶領上坤默默耕耘。直到2015年,「上坤·樾山」向公眾展現出其沉澱多年的產品實力。2016年,隨著樾山項目的熱銷,上坤地產在上海市場聲名鵲起,並首次進入江蘇省,逐步拓展至長三角、珠三角和中部核心經濟區的其他一線、二線及強三線城市。

在「房住不炒」政策總基調和「三道紅線」新規之下,房企融資渠道整體變窄。踏足資本市場並擁有新的融資平臺,可能是房企實現長期價值的重要途徑。對上坤而言,此番正式登陸資本市場無疑擁有了更大的舞臺。

而上坤近年來的表現堪稱成長型房企逆勢的樣本:在持續降負債的同時穩步擴大土儲,以實現公司的長期價值。

短期償債方面,2017年以來流動比率始終保持在1.1倍至1.2倍之間;經營性淨現金流在2019年實現回正,並達到20.08億元;截至2020年4月末,公司產生經營性淨現金流入11.07億元。

同時上坤地產淨負債率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四個月分別為684.9%、325.9%、118.8%和73.8%。目前已經滿足「三道紅線」中對淨負債率的監管要求,負債結構更加合理穩健。隨著此次上市募資,公司資產進一步得到增厚之下,上坤地產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仍將進一步降低。

對於成長型房企而言,「降債」與「擴儲」處於天平兩端,稍有不慎便會顧此失彼。而上坤密切監控借款的到期情況和提高管理流動資金水平,以確保擁有充足的現金流滿足償還債務和業務拓展的現金需求。

得益於此,上坤地產在逐步降低負債的過程中仍然保持土儲規模充足、利潤穩步提升。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7月末,公司在49個項目中擁有投資權益,包括33個附屬公司開發的項目和16個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開發的項目,累計擁有土地儲備410萬平方米。

去化周期6.4個月 利潤中樞不斷上移

過去20年,「規模為王」讓房企普遍陷入「拿地不賺錢、不拿地更不賺錢」的囚徒困境,隨著房地產行業政策和長效機制的細化,作為行業的「後來者」,上坤主動放棄了粗放擴張的模式,也為行業的新格局打開篇章。

通過重點關注淨利率、現金流回額、資本回報率等指標,上坤地產構建了一套以流動性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為導向的科學管理體系,並持續貫徹到全員的經營意識中。在投前管理上,上坤將項目地塊分為兩類,分別是現金流型項目、均衡型項,並且明確各類項目的指標底線,包括營銷、設計、成本、財務、稅金以及最重要的淨利潤率和現金流指標,通過指標規範化,做到投前經營定位和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匹配。

朱靜曾表示,「系統和管理的組織能力要大於個人能力,在創立之初就要形成這方面共識。」

因此上坤地產在僅有十幾名員工時便上線了OA系統以實現規範化的管理,經過不斷完善,這一運營體系在2018年完成迭代升級,形成圍繞現金流周轉效率、九大價值鏈協同的大運營體系。據易居資料顯示,上坤地產一二線城市住宅項目銷售平均周期為6.4個月,優於行業平均水平9.6個月。

基於對淨利率、現金流回額、資本回報率等的精細管理,2018年、2019年、2020年4月上坤地產分別實現毛利率51.5%、40.8%和51.6%,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截至今年4月末,上坤地產現金短債比增至1.4倍,短期償債能力處於健康水平。

蓄力長三角 重點布局業績增長點

2020年是上坤地產「三五發展戰略」的開局之年。上坤地產已戰略性地將業務拓展至珠三角經濟區及中部核心經濟區的其他一線、二線及強三線城市。

從區域分布來看,長三角經濟區仍是上坤地產最大重倉地。公司在該區域累計擁有應佔土地儲備約212.01萬平方米,佔總土儲約七成。其中,上海、杭州、寧波、金華、蘇州、常州等均是上坤重點布局的城市。

2020年初的疫情稍有好轉,長三角地區樓市便率先恢復企穩反彈,成為眾多房企業績的有力支撐,足見「區域布局」對於房企的重要性。截至7月31日,上坤地產位於長三角地區的物業組合項目有39個,佔總項目數的79.6%,位於長三角的土儲佔總土儲的70.2%,長三角區域仍具備廣闊增長空間,將成為上坤地產未來業績增長點。

因此儘管今年一季度疫情影響下百強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集體下滑,上坤地產仍然守住前4個月收入11.49億元、溢利1.58億元的戰績,雖然同比數據有所放緩,但降幅平緩表現出一定的韌性。

跨界提升產品溫度 助力企業發展

進入樓市「下半場」,消費者將掌握市場話語權,房地產企業唯有參透購房者的差異化需求和居住升級的核心要素,才能在未來市場持續掌握先機。隨後上坤樾山的成功經驗被提取與複製,在不斷地鑽研與改善中,上坤地產捧出了四季系、樾山/半島系、雲系與S系四大產品系列。

上坤地產同時提出了成長社區的概念,致力於從精美、智慧、生態、人文四大維度,滿足不同年齡段客戶對居住空間、生活場景的需求,營造適合全年齡生活方式的社區空間。

上坤在打造能夠叫好叫座的好產品中,始終不斷進行各種嘗試和變化,2020年,上坤地產實現了品牌的全面跨界合作。例如,在蘇州·上坤雲棲時光項目攜手上海著名圖書品牌大隱書局,率先將文化體驗引入社區,打造社區圖書館,實現社區跨界運營資源的整合;合作真田食堂,在上海雲棲麓項目開出了第一家深夜食堂快閃店;合作幸福集薈,打造文創集合體驗空間;合作「變奏區」塑造社區美育品牌,關注兒童美學教育。

產品力和品牌價值為上坤的業績帶來了極大的增長驅動力,也助力其成為一家以產品力牽引的成長型房企。數據顯示,公司2019、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5.35億元和12.01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150.5%。文/劉柏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大發地產上市兩周年交出漂亮答卷 年內股價漲30%發展潛力獲資本...
    2020-1010上市兩周年,大發地產交出了一份讓資本市場滿意的答卷。10月2日,大發地產迎來上市兩周年紀念日,登陸港交所兩年時間,給投資者帶來了諸多驚喜。10月8日,大發地產股價延續近期強勢,盤中最高見7.29港元再創歷史新高,報7.22港元/股,漲幅5.25%,最新總市值59.77億港元,年內累計漲幅逾30%。
  • 2019年最後一天,赴港上市房企們被潑了一盆涼水
    此次退市,引發了一陣中小房企的唏噓之聲。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對此表示,從實際經營情況看,新昌集團近年一直在嘗試不斷通過出讓項目和股權來緩解財務壓力,本身也說明經營方面存在壓力。此外,也說明部分港資房企錯過了在內地的項目擴張,規模難以做大,在提高市場佔有率等方面面臨很多阻力。新昌集團的退市,無疑讓赴港上市的房企們心裡涼了一把。
  • 金輝:這是三條紅線後第一家上市房企
    作者: 地產操盤手繼三條紅線後,金輝控股在港股掛牌,穩健發展風格獲市場認可。金輝控股作為TOP40中為數不多才上市的房企,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後,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穩健的經營風格能為金輝控股的未來發展帶來什麼,相信資本市場也將持續保持關注。
  • 新力跑出房企最快上市速度,為什麼?
    從默默無名到成功在港上市,相比於其他頭部房企一般需要10-15年的發展時間,新力控股刷新了成立到赴港上市的最快記錄。 11月15日上午九點整,新力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園林一聲鑼響,宣告新力控股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7月16日中梁控股掛牌後,內資房企港股上市熱潮戛然而止,直至新力打破沉寂。
  • 「三道紅線」高壓下,TOP100房企單季出售資產641億,紅檔房企最積極
    按照不同的踩線情況,將房企分為「紅橙黃綠」4個檔次,不同檔次的房企對應不同的有息負債規模增速閾值。這些年房企大多推崇高周轉模式,依賴槓桿滾動經營,這也直接導致大量房企不及格。以2020年中報為依據,Wind數據顯示,172家上市房企中,121家踩線,佔比70.4%。
  • 我國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所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33家;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6家。隨著房企未來「成長」空間被收緊,安全成為了第一要義。
  • 「三條紅線」倒逼房企轉型升級
    一位地產從業人員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三條紅線」政策要求下,當前大部分房企降負債壓力明顯加大,會選擇通過轉變融資方式、增加合作比例或變賣資產等舉措來適應政策要求。長期來看,「三條紅線」無疑會倒逼房企轉變發展模式,更加注重自身財務指標的健康,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的是積極作用。
  • 開發商融資「三條紅線」 TOP50裡踩線房企已達34家
    其中,踩到「三道紅線」的富力地產將通過賣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該公司董事長李思廉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年內擬出售一些投資性物業和地產項目,規模在120億元左右。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指出,若「三道紅線」政策實施,房企存貨周轉有望提速,引入聯營、合營投資者的案例可能增多,銷售回款周期或將縮短。
  • 100家上市房企中86家踩中三道紅線 借新還舊難持續
    數據顯示,從A股及H股篩選的100家主流上市房企中,有86家房企踩中紅線,後續的融資規模或受到限制,多數規模房企位列其中。業內認為,若融資受到限制,促進銷售則變成了房企確保現金流充裕的主要解決方案。未來,房企債務規模或將縮減,也難言「借新還舊」。
  • 房地產「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出臺 高負債房企面臨較大壓力
    浙商證券分析師胡娟說,從違約的房地產債券來看,一是部分房企擴張激進,通過高負債高槓桿拿地、開發,有息負債過大對現金流有所吞噬,比如中弘控股。二是一些企業多元化發展失敗,以銀億和華業為典型代表。三是整體布局存在缺陷,導致銷售回款出現問題,主要典型是天津房信和泰禾集團。業內人士表示,房企一直靠高負債、高周轉來維繫運營,如果觸碰「三道紅線」,將難以獲得增量資金,這無疑卡住了房企融資的管道。
  • 中交地產「三條紅線」下擴儲狂奔 大刀闊斧補倉後債務激增
    與拿地撥動的市場情緒不斷交疊的,還有中交地產高懸多年的負債。從2016年開始,中交地產剔除預收款之後的資產負債率便已超過80%,淨負債率也在2020年6月達到238.86%,踩中國家調控「三條紅線」中的兩條。  「國家跟房企的『三條紅線』我們也非常重視,也會儘量控制在國家的政策範圍以內。」
  • 盤道兒2020年度熱詞 「三道紅線」出臺 房企降負債多管齊下
    原標題:盤道兒2020年度熱詞丨「三道紅線」出臺 房企降負債多管齊下   2020年夏天,「三道紅線」的橫空出世,在地產圈掀起不小風浪。
  • 盤道兒2020年度熱詞丨「三道紅線」出臺 房企降負債多管齊下
    2020年夏天,「三道紅線」的橫空出世,在地產圈掀起不小風浪。  「三道紅線」的施壓,也讓不少「踩線」房企使出渾身解數。然而,無論是抓回款、促銷售;還是加快推盤、減少拿地……房企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負債降下來。
  • 「三道紅線」壓頂,房企高槓桿擴張時代一去不復返|年度經濟觀察
    時至年底,房地產企業普遍面臨降負債和衝業績的雙重壓力。更為嚴峻的是,行業洗牌加速,馬太效應越發明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宣告破產的房企已超過450家。8月20日,住建部聯合央行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提出針對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的融資監管新規,包括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等。
  • 千億祥生168天踩紅線上市 二代陳弘倪接手的資本時間
    上市首日,祥生股價走勢十分平穩,截至收盤報5.59港元,與開盤價持平,市值167.7億港元,處在另外兩匹黑馬新力(149.23億港元)與中梁(183.03億港元)之間。上坤於昨日掛牌後,祥生也在今日完成上市敲鐘,這已經是年內的第五隻房企完成上市,港交所大門有所鬆動。
  • 2020年千億房企數量達到43家,較2019年增加9家
    2019年11月,新力地產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最年輕的在港上市內地房企,銷售額也在這一年達到914億元,距千億差臨門一腳。2020年初的業績發布會上,新力給出了全年約20%的銷售增長目標,即約1100億元。也正是在這場業績發布會上,新力挖來的明星職業經理人陳凱亮相,其被委任為公司聯席董事長、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專注公司業務發展和運營發展。
  • 增強抗風險能力 多家房企獲「2020中國房地產行業穩健經營企業」殊榮
    雅居樂地產2020年,雅居樂地產全面推出「聚焦主業、多元協同、規模與利潤並舉」的發展戰略,構建以大地產為核心的「135」同心多元戰略格局,目的是協同主業做大做強,應對新形勢的變化,最終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此同時,雅居樂地產在全面調研和了解新時期消費者人居需求後,推動了產品升級,並在超額完成全年1200億元的銷售任務後,藉助對外出售項目資產包,成功達到降負債目標。
  • 焦慮中交地產:「三條紅線」下的擴儲狂奔
    事實上,高頻拿地的風格早在李永前從綠城回歸之時便已定調,衝擊「央企前三」與「2019年衝刺350億,2020年衝刺500億,2023年千億之上」的目標正在不斷督促中交地產再造一個「綠城」。與拿地撥動的市場情緒不斷交疊的,還有中交地產高懸多年的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