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紅線」的倒逼,似乎並未影響中交地產股份有限公司(000736.SZ,以下簡稱「中交地產」)對市場排位的爭奪激情。
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中交地產已經在青島、武漢、雄安、南京等地共計5度拿地,累計金額超過43億元。
事實上,高頻拿地的風格早在李永前從綠城回歸之時便已定調,衝擊「央企前三」與「2019年衝刺350億,2020年衝刺500億,2023年千億之上」的目標正在不斷督促中交地產再造一個「綠城」。
與拿地撥動的市場情緒不斷交疊的,還有中交地產高懸多年的負債。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中交地產剔除預收款之後的資產負債率便已超過80%,淨負債率也在2020年6月達到238.86%,踩中國家調控「三條紅線」中的兩條。
「國家跟房企的『三條紅線』我們也非常地重視,也會儘量控制在國家的政策範圍以內。」對於負債高企下的資金壓力,中交地產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一切正常,「資金上有一些發行的公司債,也有一些項目正常融資,還有我們的大股東對我們也有比較大資金支持。」
加速擴儲
梳理公開信息可知,中交地產的拿地節奏正在加速。
2020年12月1日,中交地產耗資12.7億元拿下南京地塊;7日,中交地產與中交雄投、中交投資組成的聯合體成功競得雄安站樞紐片區3號地塊,並宣稱擬投資約170億元,將其打造成一座中交未來科創城;8日、15日,中交地產二下武漢,分別以7.822億元、8.518億元的代價先後斬獲兩宗地塊;31日,中交地產和青島城投聯合體斥資14.85億元最終拿下青島鋼鐵廠地塊。
一個月內5次拿地,累計金額超過43億元的拿地節奏與此前的中交地產大相逕庭。
對此,中交地產證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上市公司的正常行為,「拿地是我們規模化發展的一個支撐,也是公司正常經營行為的一個方面。」
事實上,中交地產的規模化策略早在兩年前便高調出臺。2019年7月,在綠城結束5年學習的李永前履新總裁,並為中交地產定下「三級跳」的目標:「2019年衝刺350億,2020年衝刺500億,2023年千億之上」,同時喊出衝刺「央企前三」的口號。
隨後,中交地產的土地儲備便迅速擴張。2019年,中交的拿地力度增大,全年共拿地15塊,新增計容建築面積229.54萬平方米。土地購置總價款181.59億元,權益價款118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根據中交地產公告數據,公司累計斬獲地塊24幅,土地購置總價款460.5億元,權益價款分別為227.9億元,基本是2019年全年的兩倍。
觀點指數公布的《1~10月中國房企新增土地儲備報告》顯示,2020年1~10月,中交地產新增全口徑土儲745.89萬平方米,權益土儲568.6萬平方米,新增貨值1494.4億元,拿地權益價款已經攀升至312億元。
然而,土地儲備的快速膨脹並未及時實現李永前的銷售目標。公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交地產只完成了不到300億元的銷售額,距離350億元的目標還差50億元,權益銷售額也只有192.26億元,權益銷售回款145億元。
在業界看來,第一個銷售目標折戟之後,李永前的第二個銷售目標也可能再度撲空。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