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龍蝦養殖延續前期熱潮,繼續一路追逐狂奔,一路繁花相送。很多農村小夥伴義無反顧投入其中,將稻田改造,開啟稻蝦混養模式,據統計,僅2018年度,河南省即有小龍蝦養殖面積21萬畝,其中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佔比85%以上。2019年,河南各級政府繼續大力支持龍蝦養殖。預計稻蝦綜合養殖面積將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大幅增長。
在稻田養蝦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衍生出若干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是養殖戶重養蝦輕種稻。水稻與龍蝦雖然同等混養,但收益卻不能等量奇觀,小龍蝦的預期收益顯著大於水稻收益。在這種比價效應倒逼之下,很多農村小夥伴把稻田平整,挖坑養殖小龍蝦之後,就把稻田管理束之高閣,名義上是稻蝦混養,而實際上就是單純養蝦,這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留下極大隱患。
針對於此,我們國家審時度勢,迅速予以糾正。前不久,國家農業農村部即出臺相關政策,劃定出稻田養蝦的三道紅線,堅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第一條紅線,土地紅線。
也就是說,稻田養蝦麵積不能過多擠佔水稻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確保糧食安全,我們國家劃定18億畝農田為基本農田,實行最為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而稻田養殖小龍蝦屬稻漁綜養模式,必須嚴守土地紅線,稻田溝坑面積佔比不得超過10%,也就是說稻田之中最多只有10%的面積,可以挖坑養殖小龍蝦,其他的面積必須確保繼續種植水稻。
第二條紅線,量產紅線。
也就是說,養蝦稻田種植水稻必須是認真的,畝產量必須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具體來說,在平原地區,畝產量不能低於500公斤;在丘陵山區,畝產量不低於當地水稻平均單產。這樣的規定意味著,農村小夥伴在組織稻蝦混養時,不能夠單純的去追逐養蝦效應,還要堅決確保把水稻種植好。官方說法就是要「兩手抓,兩手硬」,這也體現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良苦用心。
第三條紅線,生態紅線。
也就是說,稻蝦養殖場所產水稻的質量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要保證稻蝦養殖場產出的水稻無汙染,高品質,可食用,絕不能因養蝦而汙染到水體,影響到土壤,貽害至稻穀。
國家為稻田養蝦所劃定的這三條紅線,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體現了養殖小龍蝦絕不可「與糧爭田」的剛性原則。同時,為維護紅線的嚴肅性,還出臺了配套的懲戒措施。對違反紅線規定的,將堅決責成恢復原狀、退賠損失以致提起行政懲戒,因此,對這三條紅線,我們農村小夥伴一定要有敬畏意識,一定要不能觸碰,一定要確保安全。
而事實上,在不觸碰三條紅線的前提下,按照規範的標準,開展稻漁綜合種養,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條件已經初步具備,我們農村小夥伴「擼起袖子加油幹」就可以了:
首先,應對土地紅線「沒障礙」。稻田溝坑面積佔比不超過10%,這一比例要求恰好照應了小龍蝦養殖的特性。養蝦稻田的四側邊溝,實際上並不需要太深,太寬,現在很多養殖戶把稻田溝坑挖得過大過寬,浪費人力物力,事實上對提升養蝦效益起不到多大的促進作用,甚至產生事與願違的效果。
其次,應對量產紅線「沒困難」。現在常規雜交水稻畝產2000斤毫不困難,在不使用化肥,農藥的情況下,只要優選水稻品種,在水稻種植,也就是龍蝦下池前給稻田一次性下足基肥,也就完全可以確保平原地區水稻畝產達到500公斤。
再次,應對生態紅線「沒毛病」。稻田養蝦是生態養殖,其本身要求即不能使用任何化肥農藥,同時,小龍蝦如果在養殖中出現病患,也大多採用生物療法,不會影響到水稻品質,因此,農村小夥伴應對生態紅線完全「沒毛病」!
所以,綜合上面所說的,只要我們農村小夥伴注意到了上述紅線,確保做到「沒問題」、「沒障礙」、「沒毛病」,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蝦稻混養、兩全其美的良好效果,收穫到一地雙收、連珠累進的大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