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三個字,很曖昧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有什麼表現?
一位情感大師說道:面對真正心愛的人的時候,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內斂。
不像國外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愛意。
中國式的情與愛還是會將「我愛你」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 比如有的人會頻繁的給愛的人朋友圈點讚,小心翼翼的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愛;
比如有的人會想盡一切方法吸引心愛的人的注意,發著與心愛的人相關的朋友圈內容,渴望得到一點關注;
比如有人的會送上小禮物,但是卻不明說,含蓄羞澀的表達自己的心意。 而最典型的就是,在你的微信中,存在著這樣的一個人。
在聊天的時候,常常愛用這三個字。
即便那個人可能還沒有達到非常喜歡你的地步。
但至少,有在關心你,在意你。 這三個字,就是:「在幹嘛。」在幹嘛=我想你了。這一點都不誇張, Ella之前在某檔綜藝訪談節目中談及自己和老公賴斯翔還沒在一起的時候,說她先生當初傳了簡訊給她,問她:「在幹嘛?」 Ella聲情並茂的表達出了當時自己收到簡訊內心的興奮。
圖片來源:網絡
都說曖昧是感情中最美好的一段時期。 不是初識時寥寥無幾的幾句客套話;
也不是戀愛多年後細水流長的平淡生活;
而是天南海北地說一些身邊的有趣事,風吹過海角都帶著甜甜的味道。 「我想你了,在幹嘛?」
「我可以和你聊天嗎,在幹嘛?」
「我好喜歡你,在幹嘛?」 而「在幹嘛」就是曖昧中感情的催化劑,說者有意,聽者懂心。 就像Ella和很悶的賴斯翔一樣,這樣的人也許不會直接說出「我想你了」。
但是會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想念,比如這句「在幹嘛」。 正好賴斯翔願意說,Ella願意懂。就像我們經常說,愛情的前奏,就是曖昧。喜歡一個人的方式千奇百怪,但它們的共同特徵在於:
喜歡這件事,都是藏著一個又一個看似普通,卻只有你我才懂的細節裡。
02
你主動,我們才有故事Ella在後面還說道,賴斯翔邀請她去玩的時候,即使一起玩的全是賴斯翔的朋友,她都還是厚著臉皮去了,才會有後來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常常會看到在感情中因為主動而受傷的案列。
並且會有網友宣揚「主動你就輸了」這樣的觀點。
他們認為主動的一方在感情中比較卑微,沒有話語權。
所以一定要端著,不要主動。
但其實,如果明明相愛的兩個人都不主動,就沒有故事了。
如果賴斯翔沒有主動的給Ella發「在幹嘛?」
如果Ella沒有主動的赴約,是否就沒有了這段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了呢?魯豫在《偶遇》中說:愛情,婚姻說到底都是一場心甘情願的冒險。主動,可能是場事故,但是不主動,一定沒有故事。就像在記者面前聊起老公眉飛色舞一臉幸福的Ella。
也曾經在感情中受過很多傷,但是她依然勇敢去愛。 在剛出道的時候,Ella的形象一直是「假小子」。
她坦言,自己在當時交了一個男朋友都沒人相信。
圖片來源:網絡
後來也有幾段戀情,可惜最後都未修成正果。
給她帶來最大打擊的還是遭遇過前男友的劈腿背叛。
這件事給 Ella 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後來在接受採訪時,她就說道:「這是我經歷過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戀情,分手的時候失魂落魄,痛苦到工作人員陪我一起哭。」
受盡傷痛的Ella也曾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找不到合適的人了。
圖片來源:網絡
但這一切也許是命運早有安排。
也許是像 Ella 自己說的那樣:「總是要有些跌跌撞撞,才會更了解如何去愛一個人,什麼樣的男孩子才更適合自己。」
老公賴斯翔的出現,終於讓這個總是在愛裡飛蛾撲火的女孩,有了依靠。
圖片來源:網絡
自從兩人結婚後,Ella也從一個假小子變成了一個很有女人味的人。
她留起了披肩長發,穿上從前幾乎不穿的高跟鞋和裙子。
儼然一副幸福人妻的模樣。 而這一切,都是源於賴斯翔。
他不僅獨自承受了外界的流言蜚語,還開公司,做起了 Ella 的經紀人。
為了 Ella 的事業費心費力。
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賴斯翔對 Ella 表達愛的方式,用最成熟穩重的自己,和你並肩前行。
愛情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遇到合適的人,主動一點,就會有故事。
03
不要讓有心人熱臉貼冷屁股沒有人會主動去打擾一個根本不關心的人。
每個主動都是一種在乎,打著「在幹嘛」的旗號,其實是「我想你了」。就像喜歡這東西是藏不住的,捂住了嘴巴,還是會從眼睛裡跑出來。
那濃烈又炙熱的眼神,仿佛全身的細胞都在叫囂著,我喜歡你。 朋友小樂最近喜歡上了一個男生,平時大大咧咧的小樂,突然在男生面前變的淑女了。 總是對著微信對話框刪刪減減,想著怎麼說開場白比較好。 又擔心對方不喜歡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所以扭扭捏捏的像變了個人似的。 又擔心自己太過主動,這份感情顯得廉價,所以一直不敢開口。 越是喜歡,越是小心翼翼。
許多的「我喜歡你」和「我想你」,最後想來想去,只能匯成一句:在幹嘛? 如果對方熱情的回覆了,她能高興一整天。
如果對方沒有回覆或者語氣冷淡,小樂這一整天都會陷入鬱悶中。 大家都看在眼裡,小樂以為自己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被喜歡的人左右心情。
但喜歡就像打噴嚏,是忍不住的。
圖片來源:網絡
暗戀這件事兒,也真恰如張牧笛說的:
喜歡陷入憂傷,心思放不下心思,亮了又滅,滅了又亮。喜歡一個人,就像你耐心的播種了一顆種子,你總是會期待它生根發芽。
即使你的行動上沒有什麼表示,但是可以從你的眼神裡看出愛意。 就像日出日落,潮漲潮落,這麼自然。 就像一句漫不經心的「在幹嘛」。 不知道當你在微信對話框裡搜「在幹嘛」三個字時,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否是你在乎的人。
有人說是父母;有人說是暗戀者;有人說是曖昧的對象;也有人說是戀人。 當然,還有1%的人是借錢或者找你幫忙辦事的,不過這都是少數。 這世上有很多的思念都藏在了「在幹嘛」當中。
告白藏在了主動裡,愛意藏在了細節上,想念藏在一句「在幹嘛」中。面對「在幹嘛」這樣的問候,很多人不懂得這句話的分量。
回復都是冷冰冰的語句。
特別是對父母的問候更顯得不耐煩。 久而久之,再多的熱情也會被冷卻。 所以,當收到在幹嘛的消息的時候,如果你也喜歡對方,就將話題延續下去,不要讓對方感到心寒。
特別是當想念你的人是你的父母時。
「你在幹嘛?」「我在想你。」這也許是套路。 「你在幹嘛?」「我也想你。」這是懂你,也是愛你。願不負每一份真心,也願都能被溫柔寵愛,從此路上良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