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翁之心
崔瑋,福州人,是當時有名的大學士。他遇見一位名叫東翁的人,在書房中供奉關聖帝君神像,東翁朝夕焚香。崔瑋問東翁:「 先生每日焚香,所祈求何事? 」東翁回答說:「 我向來所祈求者,第一求父母健康,第二求子女學業有進,第三求人口平安。今已蒙帝佑,皆得如願。今日所祈禱者,我是將平日所行事,訴說與帝君,藉以自警冀善,多作善事,力戒惡行。」崔瑋頗有感觸地說:「 東翁如此修善,何禍不消,何福不集啊! 」後東翁享年壽考,家門大盛
——出《覺世經注證》
褻瀆之過
明朝四川重慶府,有一位名叫蹇達的人,在他當山東省僉都御史時,曾於偶然機會得到一幅關聖帝君的畫像。當時他並不重視,只是隨便將畫像折迭起來,塞進竹箱裡。
當天晚上,蹇公夢見關帝責備他說:「你有緣得到神像,卻不懂得尊敬愛惜,讀聖賢書的人,怎麼可以如此輕慢呢?」蹇公睡醒後仍舊不當一回事,於是關帝命令周倉將軍託夢給蹇公家中的僕人。周將軍在夢中大聲斥責說:「你的主人得到一幅關帝的聖像,卻不知珍惜。主公昨天在夢中點化你的主人,責備他不尊敬,他竟然還不覺醒,你要將此事儘速告知你的主人,否則對他不好。」僕人驚醒之後,趕快跑去告訴蹇公。
蹇公於是取出聖像,重新裱褙裝飾,並上香祝禱。當天晚上,即又夢見關聖帝君前來對他說:「我和你有緣,將來會同在一衙府內相處,所以不希望你有不禮貌之舉。一切都是為你好,要不然,何必再三叮嚀你呢?」蹇公覺得帝君所說的話有些奇怪,心想:「人怎麼可能和神相處在一起呢?這會是真的嗎?」懷疑歸懷疑,終究還是無法得到解釋。
蹇公後來被任命為都察院御史中丞,負責巡撫順天地區,常駐於遵化縣的都察院。蹇公一進入御史臺辦公處,就見到衙門內有一間關聖帝君的廟祠,感到非常訝異,連忙問裡面的官員:「衙門內怎麼會有帝君廟呢?」眾人回答:「這間廟已經建很久了,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沒有人敢將祂遷走。」蹇公不禁回想起從前的夢境,由衷感嘆,關聖帝君的靈驗真是不可思議啊!
——出《關帝護國佑民靈驗記》
信士秦商
關帝對守信之人倍加稱讚。信是做人之本。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有一位姓秦的商人與人合夥一起做買賣,由於經營不善虧損,欠姓正的商人三百兩文銀。他一向以關帝為自己做人的榜樣,時刻不忘帝君的教誨,欠人錢怎能不還。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自己事先寫了一個欠據,放到關帝祠的頂板上。
第二天他約正商來到關帝像前發誓:「我秦某是重信守義之人,帝君老人家作證,我必還此錢。」同時也懇求正商暫時先別追要,給他一些時間,正商也就同意了。幾年以後,這秦商生意很好,發了大財。他又約姓正的商人來到關帝祠。在聖像前,交還所欠銀兩及利息。然後磕頭禮拜,表明自己不負他人。正在此時,忽然一陣風吹來,那藏在頂板中昔日自己所立的欠條,飄落下來。正商打開一看,大為感動,秦商真信士也。如此真誠,於是在帝像前永結生死之交。
——出《關聖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