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與藝術:真的「不瘋魔、不成活」?

2021-01-08 青年參考
精神病與藝術:真的「不瘋魔、不成活」?

譯者 王微 《 青年參考 》( 2015年07月08日   21 版)

    《自畫像(絕望的人)》

    層出不窮的優秀藝術作品已經讓我們知道,精神疾病可以令人成為異類,也可能成就積極有益的人生經歷。現代藝術甚至視之為創作的冒險歷程,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現代主義精神源於「瘋狂」的梵谷,自他以後,精神病患者的作品被視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但事實上,精神病與藝術有著更深的淵源。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德國藝術大師丟勒就將有天賦的藝術家歸類為憂鬱症患者,將浪漫主義畫家稱為瘋子。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藝術家總是關注社會的陰暗面:所有創作過程都是一段非理性的經歷。

    超脫本我去看待新事物的想法,似乎可追溯到舉著火把在巖石上作畫的洞穴藝術家時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曾寫到:瘋狂是來自神的禮物。

    那麼,我們不妨跟隨英國藝術記者喬納森·瓊斯的腳步,通過8件「不瘋魔、不成活」的著名作品,來一窺藝術家眼中「精神異常的世界」。

    《在裡亞爾託治癒的著魔者》,維託雷·卡爾帕喬(1496年)

    該作品通過對15世紀威尼斯人日常生活的描述,揭示了當時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理解,以及如何對待精神病患者。人們常常將這幅畫稱為《治癒的瘋子》,但「著魔者」可能更加接近現代人的理解。在裡亞爾託橋邊,牧師奇蹟般地治癒了一名「被惡魔附體」的男人——畫中隱藏的含義是,男人的痛苦既非來自身體,也非來自社會,而是來自宗教。

    《聖安東尼的誘惑》,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1512~1516年)

    中世紀晚期的藝術家紛紛沉迷於基督教隱士聖安東尼受魔鬼誘惑的故事。在格呂內瓦爾德看來,最令人恐懼的是心智受到威脅,而魔鬼能造就畸形的思想。這是一幅富有同情心的作品,專為醫院創作,以幫助治療病人。

    畫中的魔鬼皮膚灰白,身上有瘡,這是否在影射身體痛苦造成的心理疾病呢?這幅畫影響了後來的德國表現主義,時至今日,它仍是表達精神異常的傑作。

    《憂鬱症》,阿爾布雷特·丟勒(1514年)

    這幅富有遠見的作品既是對精神疾病的診斷,也是史詩般的歌頌。憂鬱症在中世紀已為人熟知,但被認為是由怒氣引起的。丟勒筆下的主人公正被陰暗的情緒困擾,鬱鬱寡歡,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致,無法繼續偉大的創作。從散落在周邊的工具可以看出,畫中人是數學家、幾何學家和建築師,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

    丟勒通過作品表達了自己內心世界的複雜,他相信眼中的憂鬱是天才的徽章,絕望正是求知與創作的源泉。在他看來,痛苦是崇高的,可以說,這幅作品是現代心理學的開端。

    《瘋人院中的浪子》,威廉·霍加斯(1733年)

    倫敦臭名昭著的「瘋人院」貝特萊姆精神病院,早在14世紀就致力於治療精神疾病。 霍加斯在畫中描述了一名因賭博和揮霍無度而墮入「瘋人院」的年輕人、兩名享受著這瘋狂場面的「正常」女性,以及一些認為自己是國王和主教的精神病患者。當然,在霍加斯看來,理智與瘋狂之間並非涇渭分明。

    《瘋狂的肖像》,西奧多·籍裡柯(1822年)

    在浪漫主義時代,極端的精神狀態中似乎還隱藏著詩與藝術。這種內省讓人以全新的視角看待籍裡柯作品中「瘋狂」的女性形象。

    籍裡柯共創作了10幅同一主題的作品,僅5幅流傳於世。在《瘋狂的肖像》中,女人憔悴得明顯,而作者表現出了深深的敬意和同情。跳脫出固有的偏見,籍裡柯將精神病視為人的一部分。作為經常描述死亡和暴力主義的藝術家,他顯然對此頗有感觸。

    《自畫像(絕望的人)》,居斯塔夫·庫爾貝(1843~1845年)

    在某個浪漫而又興奮的時刻,庫爾貝將自己畫成了「瘋子」。他臉上混合著興奮和恐懼,但這心態並非不能對人言明的心理疾病,而是藝術家的驕傲。 丟勒的觀點在浪漫主義時期得到推崇,庫爾貝的自畫像將天才和瘋狂劃上等號。這就是19世紀前衛的面孔,即使畫中人冒著生命危險,甚至和酗酒、吸毒息息相關。

    《割耳後的自畫像》,文森特·梵谷(1889年)

    飽受精神病折磨的梵谷身陷修道院,旁人無力拯救他的絕望。在這幅畫中,梵谷切掉了自己的左耳,他湛藍的眼睛尖銳而有穿透力,置身事外地看著畫中人臉上的傷。你既不能說他正常,也不能稱他為瘋狂,他只是一位勇敢而誠實地敞開心扉的普通人。

    《吶喊》,愛德華·蒙克(1893年)

    瘋狂是現代藝術中常見的元素,《吶喊》則是其中的代表性面孔之一。「這就是今天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的。」蒙克說。因為痛苦和孤獨而渴望在天空下吶喊,是瘋狂世界中理智者的正常反應。蒙克重新評估了浪漫主義時代對精神病的定義,並得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世界上不該有精神病院,因為世界本就是瘋狂的。

    ▋英國《衛報》

    層出不窮的優秀藝術作品已經讓我們知道,精神疾病可以令人成為異類,也可能成就積極有益的人生經歷。現代藝術甚至視之為創作的冒險歷程,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現代主義精神源於「瘋狂」的梵谷,自他以後,精神病患者的作品被視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但事實上,精神病與藝術有著更深的淵源。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德國藝術大師丟勒就將有天賦的藝術家歸類為憂鬱症患者,將浪漫主義畫家稱為瘋子。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藝術家總是關注社會的陰暗面:所有創作過程都是一段非理性的經歷。

    超脫本我去看待新事物的想法,似乎可追溯到舉著火把在巖石上作畫的洞穴藝術家時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曾寫到:瘋狂是來自神的禮物。

    那麼,我們不妨跟隨英國藝術記者喬納森·瓊斯的腳步,通過8件「不瘋魔、不成活」的著名作品,來一窺藝術家眼中「精神異常的世界」。

    《在裡亞爾託治癒的著魔者》,維託雷·卡爾帕喬(1496年)

    該作品通過對15世紀威尼斯人日常生活的描述,揭示了當時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理解,以及如何對待精神病患者。人們常常將這幅畫稱為《治癒的瘋子》,但「著魔者」可能更加接近現代人的理解。在裡亞爾託橋邊,牧師奇蹟般地治癒了一名「被惡魔附體」的男人——畫中隱藏的含義是,男人的痛苦既非來自身體,也非來自社會,而是來自宗教。

    《聖安東尼的誘惑》,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1512~1516年)

    中世紀晚期的藝術家紛紛沉迷於基督教隱士聖安東尼受魔鬼誘惑的故事。在格呂內瓦爾德看來,最令人恐懼的是心智受到威脅,而魔鬼能造就畸形的思想。這是一幅富有同情心的作品,專為醫院創作,以幫助治療病人。

    畫中的魔鬼皮膚灰白,身上有瘡,這是否在影射身體痛苦造成的心理疾病呢?這幅畫影響了後來的德國表現主義,時至今日,它仍是表達精神異常的傑作。

    《憂鬱症》,阿爾布雷特·丟勒(1514年)

    這幅富有遠見的作品既是對精神疾病的診斷,也是史詩般的歌頌。憂鬱症在中世紀已為人熟知,但被認為是由怒氣引起的。丟勒筆下的主人公正被陰暗的情緒困擾,鬱鬱寡歡,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致,無法繼續偉大的創作。從散落在周邊的工具可以看出,畫中人是數學家、幾何學家和建築師,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

    丟勒通過作品表達了自己內心世界的複雜,他相信眼中的憂鬱是天才的徽章,絕望正是求知與創作的源泉。在他看來,痛苦是崇高的,可以說,這幅作品是現代心理學的開端。

    《瘋人院中的浪子》,威廉·霍加斯(1733年)

    倫敦臭名昭著的「瘋人院」貝特萊姆精神病院,早在14世紀就致力於治療精神疾病。 霍加斯在畫中描述了一名因賭博和揮霍無度而墮入「瘋人院」的年輕人、兩名享受著這瘋狂場面的「正常」女性,以及一些認為自己是國王和主教的精神病患者。當然,在霍加斯看來,理智與瘋狂之間並非涇渭分明。

    《瘋狂的肖像》,西奧多·籍裡柯(1822年)

    在浪漫主義時代,極端的精神狀態中似乎還隱藏著詩與藝術。這種內省讓人以全新的視角看待籍裡柯作品中「瘋狂」的女性形象。

    籍裡柯共創作了10幅同一主題的作品,僅5幅流傳於世。在《瘋狂的肖像》中,女人憔悴得明顯,而作者表現出了深深的敬意和同情。跳脫出固有的偏見,籍裡柯將精神病視為人的一部分。作為經常描述死亡和暴力主義的藝術家,他顯然對此頗有感觸。

    《自畫像(絕望的人)》,居斯塔夫·庫爾貝(1843~1845年)

    在某個浪漫而又興奮的時刻,庫爾貝將自己畫成了「瘋子」。他臉上混合著興奮和恐懼,但這心態並非不能對人言明的心理疾病,而是藝術家的驕傲。 丟勒的觀點在浪漫主義時期得到推崇,庫爾貝的自畫像將天才和瘋狂劃上等號。這就是19世紀前衛的面孔,即使畫中人冒著生命危險,甚至和酗酒、吸毒息息相關。

    《割耳後的自畫像》,文森特·梵谷(1889年)

    飽受精神病折磨的梵谷身陷修道院,旁人無力拯救他的絕望。在這幅畫中,梵谷切掉了自己的左耳,他湛藍的眼睛尖銳而有穿透力,置身事外地看著畫中人臉上的傷。你既不能說他正常,也不能稱他為瘋狂,他只是一位勇敢而誠實地敞開心扉的普通人。

    《吶喊》,愛德華·蒙克(1893年)

    瘋狂是現代藝術中常見的元素,《吶喊》則是其中的代表性面孔之一。「這就是今天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的。」蒙克說。因為痛苦和孤獨而渴望在天空下吶喊,是瘋狂世界中理智者的正常反應。蒙克重新評估了浪漫主義時代對精神病的定義,並得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世界上不該有精神病院,因為世界本就是瘋狂的。

    ▋英國《衛報》

相關焦點

  • 不瘋魔不成活的摩羯女來了
    做了這麼久的摩羯女,是否成魔不得而知,但那句「不瘋魔不成活」,來比作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再合適不過了。我想很多和我一樣的摩羯座,不論男女,對工作的態度都達到瘋魔的地步,不論多晚,不論多累,只要是工作有關的,一定會認真嚴肅的對待,現在想想,自己應該是工作群裡最被討厭的那類人,因為只要是工作的事情,不論多晚都會在群裡發信息,有時候會喜歡深夜獨自一人回家,身體的疲憊永遠不會壓倒自己,因為心中總是被工作的責任感佔據。
  • 不瘋魔,不成活!這倆星座是外人眼裡的瘋子,他們的成就無人可及
    我們大概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瘋魔,不成活。說白了,這其實也就代表著,不管一個人打算做什麼,又是去完成一個看起來多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有別的辦法,往往先需要把自己弄成一個瘋子,才有著實現的可能。與此同時,尤其放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從來不會缺少這樣的一類瘋子。
  • 是瘋子也是天才,這些星座一般人理解不了,不瘋魔不成活
    唐伯虎曾經吟出: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有些人在其他人看來好像瘋瘋癲癲,但其實他們有著自己的世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許那些俗世所不能理解的東西,不過是因為普通人眼界太低。天才和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幾個星座,不瘋魔不成活,是瘋子也是天才。
  • 5本超耐看校園耽美文推薦,不瘋魔不成活
    「你惡不噁心!」朱蕭怪叫,顧不上那邊已經眉來眼去了半個時辰就快把上手的mm被嚇壞的臉蛋。我大笑,開心的很,「兄弟當了這麼多年,我還以為你就喜歡我這個調調呢。」朱蕭一肘子捶過來,「誰跟你一樣變態!」我的笑容突然有些僵硬,我一直不太清楚朱蕭究竟是否察覺我和陳默之間的事情,變態兩個字像槍眼,震得我一陣發悶。
  • 傻子、精神病、神經病:有啥不一樣?
    這時候,一個聲音對他說:「你從其他三個輪子各卸下來一個螺絲,不就能把這個輪胎固定上了嗎?」孫師傅好似如夢初醒,忙向給他支招的聲音道謝,卻發現那個人竟然穿著藍白條的病服——原來是精神病院裡的病人。孫師傅好奇地問:「你不是精神病嗎?」那人嘴角一揚:「你以為精神病都是傻子啊?」
  • 無浪不歡!2016二次元產業「不瘋魔不成活」
    《崩壞3》則更像一名綿裡藏針的「太極高手」,米哈遊「崩壞系列」由1到2再到如今的《崩壞3》,對二次元文化的理解逐漸清晰和深刻,自由視角的設定、次時代的畫面、ACT+卡牌的模式形成不隨波逐流的風格,玩過的玩家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其吸引。  未來潛力無限大  這三款遊戲的成功除了本身的品質以外,也同樣得益於國內二次元的人口紅利。
  • 就算是柯南附體,也對付不了精神病犯人!
    但是,與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同的是——在現實中並不陌生的精神病犯人,在《名偵探柯南》中卻從未出現過。唯一與精神病有一點點關係的,還是劇場版《瞳孔中的暗殺者》中的風戶京介,但也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精神病,只是本身作為一個心理醫生,受過刺激之後才做出一些過激行為。那麼,為什麼作者青山剛昌不在《名偵探柯南》中加入一些精神病犯人呢?這樣不是更有發揮的空間,更能體現柯南的推理實力嗎?
  • 手相智慧線分叉,真的會抑鬱,得精神病嗎?
    今天有位善信,加了我以後,上來就問:「仁澤易道大師,我手掌智慧線分叉,我以後會有精神病嗎?」 我被嚇了一跳,智慧線78%的人末端都分叉,怎麼會有精神病!每天都有很多這樣奇葩好玩的問題。
  • 4月1日,被記起的不只是愚人節,還有張國榮!
    他塑造了無數經典的熒幕角色,他是《霸王別姬》裡「不瘋魔不成活的」的程蝶衣;他是《阿飛正傳》裡張揚迷茫的旭仔;他是《春光乍洩》裡想要「重頭來過」的何寶榮;  張國榮更是把程蝶衣塑造成「不瘋魔不成活」的「虞姬」,把對傳統技藝和對師兄弟情的執著展現得淋漓盡致。
  • 幻覺真的那麼罕見嗎? 出現幻覺是不是精神病前兆?
    幻覺真的那麼罕見嗎? 出現幻覺是不是精神病前兆?時間:2017-02-18 12:27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幻覺真的那麼罕見嗎? 出現幻覺是不是精神病前兆? 新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都低估了幻覺的常見程度,它並不僅發生在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身上。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
  • 吳丹紅:精神病判斷原本主觀性就很強
    上個月遼寧當時有一個滅門慘案,殺了4口人,鳳凰衛視讓我談一下,我說我不了解,推薦一個馬教授給你們,他是專門搞鑑定的,但他說在媒體上不太方便對個案進行點評,要保證其客觀和公正性。我通過跟這些專家的交流,了解到精神病的鑑定完全不像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不是1+1=2的自然科學的一些東西,實際上是一種主觀判斷。
  • 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心這些因素導致精神病
    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1、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2、敏感多疑。對任何事都敏感起來,把周圍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
  •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一般人心目中的「精神病」,實際上是醫學上所指的伴有精神病性表現的嚴重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有三大特點。(1)常有一些幻覺等病態體驗,且不能把病態體驗與現實區分開來,把病態體驗當成現實。
  • 「你說自己不是精神病?這就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狀」
    如何向精神病院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你很可能無法證明。因為在精神病鑑定、治療都缺乏專業性和第三方監督的情況下,試圖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任何說法和努力,都有可能被認定為精神病症狀之一。劉威飾演的精神科醫生看到阮大偉情緒激動,對手下解釋:「看見沒有,這就是典型的狂躁型患者,不犯病的時候跟好人一樣。」不管阮大偉怎麼辯白「我是好人」,醫生拿電棍把阮大偉電暈,準備強行帶走。要不是其他人及時趕來,阮大偉就妥妥地被精神病了。現實中一位河南大學生劉剛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 成都精神病醫院門診排名?成都精神病都有哪些比較好?
    成都精神病醫院門診排名?成都精神病都有哪些比較好?絕大多數人在潛意識中之中對精神病有自身的了解和明確印象,也正由於這般,精神病患者才會被許多人冠於「神經病」「精神病」等標識。及時處理精神病的發病,而且儘早剛開始對精神病開展治療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兒。
  • 趣味心理測試:四幅圖,哪一張讓你不害怕,測你患精神病機率?
    精神病是各種因素作用下引起大腦高級神經活動嚴重障礙的疾病。你有精神病嗎?看看下面這四幅圖,你認為哪一張是正常人畫的?CD選擇A的人:精神病指數80,小夥砸,你的精神病指數相當高啊!即使你不承認也沒有用。雖然現在的症狀滿嚴重的,不過請不要心灰意冷,只要多接觸一些有趣的事物,你的精神狀態將會逐漸正常化。選擇B的人:精神病指數0,恭喜你!!你的精神病指數為0%!你的心靈純淨無瑕,是個溫暖的人。你對他人有非常強烈的同理心,完全無法忽視他人的痛苦或艱難的處境,會全心全意地為他們著想,心地十分善良。選擇C的人:精神病指數50,你的精神病程度為50%!
  • 精神病的三大典型症狀
    精神病是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與學習,同時也為家庭帶來了嚴重的負擔,對於精神病,我們要早發現早治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精神病的三點典型症狀。第一點,患者們會出現在性格上的改變,這個表現是早期的精神病較為常見的症狀,患者性格變得與平時不一樣了,比如表現孤僻,不願見人,常常發呆,對人冷漠,對事物的興趣降低等等,整天疑神疑鬼,情緒多變,對他人懷有敵意,長期迴避社交和工作等。第二點,言語上的異常也是精神病人早期表現之一。
  • 左撇子更易得精神病?
    左撇子更易得精神病?鑑於左右利手是大腦左右半球分工的結果,人們萌生訓練不靈活的一側肢體開發大腦的想法,但是否有效還很難說。劣勢:左撇子患精神病的風險較高所謂的右利手、左利手是指這隻手的動作更迅速、更精確,人們更喜歡使用它。統計顯示,左撇子的男性多於女性。目前科學家仍未搞清楚左右手傾向的原因,初步估計可能跟胎兒在子宮內受到應激等環境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