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區吳店鎮東吳莊村,一名退伍軍人流轉土地100餘畝種植玫瑰的創業故事被人們傳頌,當地群眾紛紛稱讚:「這個小夥子敢闖敢幹,給村民們趟出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日前,記者走進牡丹區吳店鎮東吳莊村玫瑰種植基地,23歲的退伍軍人吳壯壯,正在花田間熟練地為玫瑰培土、施肥。
「每次返鄉,我都感受到了家鄉發生的變化,尤其在農村,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逐年加大,這讓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吳壯壯介紹說,聽到的看到的,再加上身邊親戚朋友的變化,自己開始有了返鄉創業的念頭。
2016年,從部隊退伍回來後,吳壯壯一直在考察創業項目,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際,在雲南的戰友一句話點撥了他:「為何不種植玫瑰?玫瑰投資回報周期短,市場價格波動小,再加上有特色和競爭力,可以形成產業鏈。」
吳壯壯受到了啟發,開始收集、關注玫瑰方面的資料,隨後在昆明、麗江等地的考察中,他發現,人們對安全、健康、生態非常看重,玫瑰花以及衍生產品剛好契合人們的生活品味和消費心理。「何不就選玫瑰產業項目?」這讓吳壯壯很快堅定了信心。
2018年5月,吳壯壯從雲南引進試種了第一批紅玫瑰苗子。正當他信心滿滿喜迎豐收時,卻因為管理方式不當,最初種植的這一批苗子中只存活了不到一半,折了一大筆錢。初次種植失敗,吳壯壯並沒有喪失信心。
「剛開始種植玫瑰,不知道科學管理,沒有章法。其實,玫瑰種植需要細心呵護,平時要做好補光補溫、散熱通風,日常需要剪枝、施肥、打藥滅蟲。」吳壯壯告訴記者,為保證銷路,他的玫瑰採用分批剪枝的辦法,主要在下半年幾次玫瑰銷售旺季集中出售。「目前,玫瑰基地內主要以紅玫瑰法國紅及粉玫瑰、雪山系列等品種為主。大部分供給河北、安徽、河南等地。平時,也特意留了一些花,專門供給城裡的老顧客,保證常年都有花賣。」
看到玫瑰花的良好市場反響,吳壯壯成立了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了「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我希望通過這種模式帶動家鄉玫瑰產業發展,有效解決農戶就業,增加家鄉群眾的收入。」說起種植玫瑰的效益,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畝地一茬可採花2萬枝,一年可收4至5茬。今年情人節最貴時賣7元一枝,一年平均3元一枝,除去人工等其他成本開支,100畝玫瑰純收益40多萬元。
吳壯壯表示,下一步,他打算再擴大種植規模,拓寬種植品種,希望能夠帶動更多農戶入股,共同做大「芳香」事業。 記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