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迷信,是我們對未來的安慰

2021-01-09 小薇觀天下

曾經的學生時代,在學生之間總會有爛大街許許多多的迷信行為,比如說考試前吃一個雞蛋加兩根油條可以考100分等等,我曾這樣想過,如果考試前的時候錯誤吃了一個雞蛋加兩個油條的話,豈不是分分鐘0分伺候(兩個油條就是「0」下面的兩條線)?

我們高中時期的這些人間迷惑確實有些搞笑。但即使是現在的學生時代,考試前夕求神拜佛卻也十分常見,即使是我,高考前也是被父母拉著去教堂向上帝禱告等等。

時至今日,學生在考試前也是會圖個好兆頭的,例如考試的時候要穿耐克不能穿特步(因為兩家公司的標誌一個是勾,一個是叉),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試題卷上一個個紅色的叉叉在上面。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小小迷信,它不僅僅限於街邊擺攤算命的瞎眼神算子,很多生活中忌諱和迷信的東西都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諸如前文所說的耐克和特步是給人視覺上的感官。各地文化的不同也影響著人們對文化價值的判斷。視覺是其一,聽覺也是一種文化差異。

例如說,中國人對「4」(諧音「死」)和「14」(諧音「你死」)這個數字表現的非常敏感,這便是聽覺上的諧音問題所導致的。雖然學過音樂的人會覺得「4」或「14」會是一個好數字,因為「4」在音樂學上讀「fa」和「14」的「do fa」,諧音中文的「發」與「都發」,可以代表著發財等等,但是真正懂音樂的人不多,所以聽覺上的這道彎其實仍舊是難以跨越的。

說道數字,中國的「4」和「14」自然不受待見,而到了西方,「14」的近鄰「13」又變成了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數字了。不僅僅可能是因為《聖經》中第13天最後的晚餐中耶穌的第13個門徒猶大背叛了他,也可能是因為更早的北歐神話中神王的第13個兒子洛基後來叛變了阿薩神域。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仔細想想,如果一個人同時迷信中國和西方的一些零零碎碎的瑣事,那他可能真的不敢再次回憶13和4兩個數字,那能代表「一生一世」的「1314」都無法使用的話,那這個人其實還挺麻煩的。

不過有一說一,既然有絕對的唯物主義者,那麼這個世界也就免不了有那些相當極端的思路清奇的奇葩。比如說我認識一個來自潮汕地區的朋友,他就鍾愛看老黃曆出門,今天什麼事情順利什麼不宜出門幹事他都清清楚楚,但是這個人的奇葩之處在於,當他看到「今日諸事不順」的說法後,他不會照做,而是去看看星座啥的,對他來說,星象圖可能就不會說他今天有問題,甚至說可能會有好事發生。

於是乎,他就遠遠地把老黃曆拋在腦後,轉而相信星座所訴說的一切,只撿好聽的信。

這倒讓我想起一個笑話,中國人拜神成功,會覺得真靈,如果不順,轉而打罵這些行為都是封建迷信,其實現在看來,這些看似迷信的做法,早就已經不能算是迷信了。

說到底,沒人能夠做到完全的唯物主義,因為人總是會受到感情的影響,畢竟我們不是機器人,我們都擁有一副血肉之軀。心理學上講,人們對物品總會有依賴,一些行為儀式會給個人一種專屬的心理建設。同樣照上文,一個學生考試前燒香拜佛,祈求金榜題名,這種做法本來也能夠在心理上起到積極作用。但如果只想靠燒香拜佛從而不勞而獲的話,那就是妥妥的迷信無疑了。

其實感性和理性之間無非就是一種生活的影響,有人希望家人平安,有人希望能在未來混出一篇新天地,這就好比現在打工人對自己的不斷鼓勵。這不僅是我們在生活中的精神寄託,也是理智與情感共生的調節劑。我們可以接受一些小小的迷信行為,來安慰我們尋求未來的發展道路,做好迷而不失,信而不惘,實為知行合一。

相關焦點

  • 生活壓力大,香港年輕人在迷信中尋找安慰
    這些迷信活動,似乎和香港的現代化格格不入,但如今的趨勢卻是:不止老一輩相信,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也開始熱衷於這些「迷信」。香港《南華早報》7日以《風水,算命先生和星座:年輕的香港人在迷信中尋求安慰》為題,指出這種趨勢背後,反映的是香港年輕人的壓力和「不安全感」。
  • 生活中不得不信,難以拒絕的小迷信
    現在的孩子們也會有他們自己的小迷信。每當考試之前都要換上」耐克「的鞋子。因為」特步「的標誌是一個紅色叉,而」耐克「的標誌是一個紅色勾。在試卷上當然是紅勾比紅茶更受歡迎。生活中還有些忌諱跟迷信有關。比如,中國人對」4「的忌諱,雖然這只是個諧音。這就是諧音惹得禍。在西方國家,比14小的13也不受歡迎,因為基督教的耶穌是在13號遭難被訂上十字架的。
  • 「轉運手機殼」不是迷信而是青年人的自我安慰
    我認為這不是一種思想倒退,而是當代青年面對壓力時一種自我調節和自我安慰的手段。當代青年在面對體重增加、戀愛睏難、學業不順、事業受挫、經濟壓力大的問題時,會傾向於選擇購買一些比較吉利的手機殼來給自己「轉運」,手機殼上亮眼的大字「暴富」「順遂」等對於處於「水逆」階段的人而言是一種信心和安慰。有人上綱上線說這是青年人不切實際的虛假幻想的體現,我不以為然。
  • 他們的「小迷信」
    雖然這看起來有點荒謬,但是大部分網球選手都有點小迷信,他們總是執著於一兩個「習慣」。這些「小迷信」,在外人看來,有點無釐頭。而在小德眼裡,他從不連續使用同一個淋浴噴頭的行為並非迷信,「我們只是有著自己的習慣,我稱它們為日常習慣。」穆雷蓄鬚求運氣雖然穆雷在半決賽出局了,但是他本屆溫網的表現確實比過去都要好,而且首次展現出自己的攻擊性。
  • 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安慰得了別人,卻安慰不了自己
    我們似乎懂得很多道理,非常善於安慰別人,卻不知道如何安慰自己。能不能讓我陪著你走既然你說留不住你回去的路有些黑暗擔心讓你一個人走我想是因為我不夠溫柔不能分擔你的憂愁如果這樣說不出口就把遺憾放在心中如果你很想要一樣東西,就放它走 。
  • 自我安慰超實用的25個小技巧
    第一個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現在的心情,何必為莫名的憂慮而惶惶不可終日。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怎麼悔恨也是無濟於事。未來的還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麼憂慮也是會空悲傷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現在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也是感覺美好的。
  • 現代年輕人究竟能迷信到什麼程度?
    如果你在街上隨便揪住一個年輕人,問他是否迷信,80%的人都會回答「不」。但是如果你接著問他,會不會在考試or面試or相親前轉發錦鯉,那結果將會是:十個人裡有九個都幹過這件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現代人按需迷信的大型雙標現場。
  • 這是迷信嗎?其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這是迷信嗎?但對於有些人來說,這只不過是一種迷信。他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鬼,甚至說即便是少給了去世的人他們也不會收到,而這只是每個子女的心理安慰罷了。畢竟離世的親人陪伴在自己身邊那麼多年,突然離世對他們來說一下很不適應,可能會很想念已經離世的親人。
  • 塔羅牌是不是迷信,不是迷信是什麼?——趙名輝塔羅
    首先來說塔羅牌並不是迷信,至於它不是迷信又是什麼,這篇文章好好說說。塔羅牌是一個佔卜工具,同時也只是一套普普通通的紙牌而已,它本身沒有任何能法力、魔力、能量。它由22張大阿爾卡那牌和56張小阿爾卡那牌組成,是一種針對人、事、物進行分析、預測和提供建議的工具。
  • 盤點13個常見小迷信:懼怕黑色星期五
    這個不吉利日子位列2012三大迷信之首。如果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對黑色星期五擁有某些畏懼,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它是由於我們人類迷信引起的。在黑色星期五看到一隻黑色貓只是一種迷信許多迷信源自於人類相同的心理,它同樣使我們相信怪獸和幽靈。當我們的大腦無法解釋某些事情時,迷信就產生了。
  • 醒醒吧朋友,別迷信星座運勢了!
    陳茂源:有,你這一點提的還是非常敏感的,就是大家在這個期間對運勢的需求好像變多了,可能對未來有一種不確定感。所以說大家就希望了解未來的運勢走向,或者自己的運氣之類。 加菲:我看到有人去評價你,說你是情感大師,你會認同情感大師這個定位嗎?
  • 你不得不知道的考試「小迷信」
    小編閒來無事特意在各大網站整理了一些關於考試的「小迷信」。高考服裝篇:在高考的第一天穿紅色寓意著頭一天開門紅,第二天穿綠色意味著一路綠燈,第二天下午天穿灰色和黃色的(走向輝煌)。送考的考生媽媽如果穿旗袍,叫旗開得勝,送考的爸爸穿馬卦,叫馬到成功!還有則是,考生拿到試卷以後平復心態不要慌張,先親一下試卷,這叫做吻過,穩過!
  • 「馬教練」有點兒「小迷信」!
    球員和教練有自己的小「迷信」很正常,比如NBA凱爾特人的前鋒塔圖姆總是把球襪反穿,比如當年隆多反著戴髮帶,再比如北京球迷都很熟悉的閔鹿蕾閔指導,在胸前劃十字,座位邊上擺六瓶水等等。這些做法,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一種心理寄託,一份對勝利的期許。馬布裡也不例外。之前文章裡寫過,老馬在自己的座位邊上也擺上了六瓶水,其實是一種傳承。
  • 命理學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命理學是對人生命運規律的探索,以人的各式各樣的數字(出生年月日、姓名筆畫等)來推測人的性格與命運並佔卜推測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古今中外都有相關方面的理論,中國的周易系列就是探討這方面的,還有八字命理、紫微鬥數、七星命理和佔星術等。
  • 屬相:是誰讓我們相剋?
    原標題:屬相:是誰讓我們相剋? 現象 王泰,23周歲,跟同單位的一位女同志談上了戀愛,兩人合得來,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然而他們的戀愛關係卻遭到雙方父母的極力反對,理由是王泰屬「豬」,而女方時年二十歲,屬「虎」;正好應了「虎」咬「豬」之說,如果結婚會挨「克」。
  • 當代年輕人實用主義「迷信「實錄
    這時候,她就會選擇花錢去算一卦,「每當感到自我懷疑的時候,我就喜歡問,然後聽別人肯定我,追求心理安慰。」外人眼中,她領導力出色,能夠hold住許多高難度的業務,但是歆遙自己覺得,她一直在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假裝強勢,內心痛苦。這背後還有一個原因,來自於愛情的「失控」感。
  • 迷信?因果?如何正確看待?
    方塊覺得報應其實就是存在我們的人生軌跡中的。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那就是報應,你的每一個選擇,都代表著不同的後果。人這一生只有一副軀體,一個有思想的頭腦。隨著死亡,思想和軀體都消失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果是附著於身體和人的思想,身體和思想消逝了,又怎麼讓無實體的因果留存呢?就算是下一世,那也是一副新軀體和一副新的價值觀,那個時候整個人都是新的。那麼因果在現世如何體現呢?
  • 公益迷信:年輕人流行的水逆退散新方法
    在B站,互動塔羅佔卜成為了小破站在追劇、看番之外最熱門的使用門道之一,有1800萬人的話題瀏覽量,播放量也超過2億。B站的塔羅不僅真能測,升職加薪、逢考必過、助力脫單等五花八門的業務應有盡有。不僅如此,點開視頻衝擊視覺的不是靈性神秘的佔卜氣氛,而是滿屏「領取好運」的大型迷信現場。
  • 只有我們自己經歷過,才會知道該怎麼安慰別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安慰別人也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比方說朋友失戀,朋友創業失敗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安慰他們,但是你知道怎麼安慰嗎?你平時是怎麼安慰人的呢?安慰別人,其實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這種事情總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想一些非常適合現在用的詞語,其實安慰別人說容易也非常容易,說不容易是真的不容易。
  • 安慰失戀的人:失戀安慰的話要怎麼說
    朋友突然分手,遭遇失戀,不會說話的你,又該如何去安慰他們呢?說話是一門學問,尤其在失戀的人面前說話,言語得當,可以減少失戀者的痛苦,反之亦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安慰失戀的人,失戀安慰的話要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