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演變
二、姓氏讀音
拼音:shí
注音: ㄕˊ
繁體字: 時
漢字結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日
簡體部首: 日
五筆86:JFY
五筆98:JFY
UniCode:U+65F6
四角號碼:64000
倉頡:ADI
GBK編碼:CAB1
規範漢字編號: 0717
時的部首筆畫: 4
總筆畫: 7
筆 順: 豎折橫橫橫豎捺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歷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現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時宜。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一年中的一季:時序。四時如春。
舊時的記時單位,一晝夜十二分之一為一「時辰」,深夜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為「子時」,中午十一點至一點為「午時」。
現在的記時單位,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時鐘。時差(chā)。
某一時刻:按時上班。
不定時,有時候:時而。時陰時晴。
機會:時機。待時而動。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世本》記載:「時氏,子姓,出於殷。」 《史記·殷本紀》云:帝嚳之子契助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契之十四世孫履(成湯)於公元前1600年前後建立商朝。周武王滅商後,封紂王之子武庚祿父於商之舊都殷,管理殷商遺民。三監之亂後,武庚祿父兵敗被殺。於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封紂王庶兄微子啟於宋(今河南商丘)。後來,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為氏,後世尊稱公子來為「時來」。清初王相所撰《百家姓考略》,以及江西《沙溪時氏家譜》(晉代時鈞衡修)、河南《南陽時氏家譜》(明代碑刻)、陝西《山陽時氏家譜》(乾隆年修撰)、江蘇《華陽時氏家譜》(嘉慶廿五年修撰)、四川《古藺時氏家譜》(民國十八年續修)等眾多資料中均有相似記載。
宋公子來的後裔子孫,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時氏,世代相傳至今,郡望隴西、巨鹿。該支時氏讀音作shí(ㄕˊ),部分地方讀音作chí(ㄔˊ)。時氏族人大多尊奉宋公子來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第183卷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 清末陳廷煒所撰《姓氏考略》引述了胡三省的說法。時姓為「楚大夫申叔時之後」僅見於胡三省一說,遍考秦漢至唐宋傳世之典籍均未發現有此記載。上述說法,迄今未發現世系傳承資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源流三
據南宋羅泌所撰《路史》載:時國(古旹國),嬴姓,滅於楚,因氏。《路史》記述了上古以來有關歷史、地理、風俗、氏族等方面的傳說和史事,取材繁博龐雜,是神話歷史集大成之作。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皇古之事,本為茫昧。泌多採緯書,已不足據」,又「皆道家依託之言」,「殊不免龐雜之譏」。 上述說法,迄今未發現世系傳承資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源流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漢族他姓改姓。今苗族、回族、滿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姓人口分布,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時」為姓,世代相傳至今,人口較少。
四、得姓始祖
公子來。宋國大夫,因封地在時邑,後世尊稱為時來。據史料記載,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啟立國於宋。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封邑命氏,於是有了時姓。 據最新統計,全國有家譜資料的時氏家族,近六十萬人口,尊宋公子來為得姓始祖(2017年12月,經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東北三省等地部分時氏家族匯集)。
五、人口分布
時氏是一個源流相對單一的姓氏群體,宋版《百家姓》排第83位,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在當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146位,約67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5%左右。
時姓發源於時邑。關於時邑之今地,部分研究者認為在今山東省單縣區域,該地春秋時屬於宋國。春秋爭霸之時,宋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為宋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宋國及周邊有零星散居。
戰國時代,齊國賢人時子,韓國製弩大師時力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韓(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
據江西《沙溪時氏家譜》記載,秦代,居住在原宋國都城商丘的時桂,為避亂遷至隴西(今甘肅臨洮),開創了時氏隴西郡望的繁榮昌盛。
魏晉之時,時桂之裔孫時滸,率二子時苗、時荷,自隴西遷至河北巨鹿定居,開創了時氏巨鹿郡望。
唐朝陳留郡(河南開封)有時元佐一族,彭城(今江蘇徐州)有巨鹿郡王時溥一族,兩地時姓繁衍興盛。鄰近隴西、巨鹿、陳留、彭城、古時邑的周邊地區,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開始有時姓人遷入。
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在陳留繁衍興盛。時丹立在1090年前後由徐州之沛縣遷居高郵,任司理參軍。南宋時,江浙、江西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
明初,山西時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
清康乾年間及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關東四省(今黑吉遼蒙)。
時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為多。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具體分布如下:
山東單縣、梁山、定陶、成武、曹縣、東阿、巨野、新泰、武城、陵縣、嶧城、微山、青州、日照、濟陽、章丘、歷城、平邑、臨沭、即墨、萊西、文登、諸城、威海、煙臺、東營;
河南鎮平、新野、鄧州、內鄉、淅川、南召、方城、新蔡、通許、原陽、中牟、許昌、禹州、長葛、新鄭、洛寧、伊川、郟縣、鹿邑、蘭考、永城、潢川、嵩縣、滑縣、內黃、開封、項城;
安徽泗縣、蕭縣、利辛、阜陽、太和、界首、阜南、壽霍鳳臺、八公山區、天安、鳳陽,當塗、無為、肥東、肥西、懷遠、和縣、全椒、五河、懷寧、舒城、含山、淮北、亳州;
江蘇徐州、豐縣、沛縣、邳州、新沂、東海、板浦、贛榆、宿遷、泗洪、泗陽、金湖、鹽城、淮安、蘇錫常、儀徵、高郵、興化、寶應、南通、灌南、南京、江寧、六合、句容;
河北保定、邢臺、正定、尚義、雞澤、平鄉、阜平、武強、河間、靈壽、元氏、趙縣、滄州;
浙江嘉興、桐鄉;
江西彭澤、銅鼓、弋陽、婺源;
陝西鹹陽、山陽、旬陽、白河、渭南;
湖北武漢、鍾祥、襄陽、安陸、棗陽、十堰、丹江口、竹山;
黑龍江哈爾濱、濱縣、佳木斯、望奎;
吉林長春、通化、松原、白山;
遼寧瀋陽、朝陽、鐵嶺、鳳城;
內蒙古赤峰、烏海;
甘肅慶陽、平涼;
湖南芷江、麻陽;
廣西田林、全州、灌陽;
貴州黃平;
山西清徐、留縣;
四川綿陽;
寧夏彭陽;
安徽省全椒縣小建設居住地(時學明後人——時家老四房)。
雲南大理、河口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地均有分布。
(2017年12月,經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東北三省等地時氏家族匯集)
六、家譜文獻
江蘇毘陵錫山時氏宗譜十四卷(清),時載富等修,清光緒四年(1878)端復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平湖時氏家乘二卷首一卷(清),時鍋祚主修,清光緒年鉛印本一冊,初修本。
江西都昌時氏宗譜,時良彪等修,199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江西銅鼓隴西時氏宗譜,時承軍主編。據1997年壽春堂列印本複印,一冊。
河南淮陽時氏族譜一卷,時鼎岑修,1914年開封石印本,一冊。
江蘇興化時氏族譜,清時日佳、時兆奎等修纂。2017年時寶成、時春全等重修。
江蘇句容華陽時氏族譜四卷,時元寶主修,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松裕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徐州時氏家譜,著者待考,明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被大水衝毀,後依殘本和記憶重修。
江西九江沙溪時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木刻活字印本。
七、郡望堂號
郡望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遊、武山以西的渭河上遊、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遊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遊、武山西部的渭河上遊、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遊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曹魏時期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時桂被後世尊為隴西郡望始祖。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大破秦朝軍隊主力。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白洋澱、文安窪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漢朝至北魏因襲沿用。漢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平鄉縣以北及晉縣一帶。時苗被後世尊為巨鹿郡望始祖。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併入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郡確實生活過一支時氏族人,且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那就是時元佐家族,他的曾祖時德叡曾擔任過登州刺史,是著名的唐代官吏,極有可能形成陳留郡望。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傳承佐證。
堂號
隴西堂:以望立堂。
巨鹿堂:以望立堂。三國時候的時滸,本居隴西郡洮河之邊,後率其子時苗從隴西郡遷到巨鹿郡,以居地為望開創了「巨鹿堂」。其子時苗,因官封安徽壽春令,上任之時帶了一條母牛前往。時苗在任清廉勤勉,離開之時母牛生一犢,時苗認為牛犢屬於當地資產,因此不肯帶小牛犢離任。壽春人民為了表示對時苗的尊敬,特地在壽春建立了一座留犢祠,至今尚在。時苗之後人為了紀念先祖時苗,形成了「留牛堂」、「留犢堂」、「壽春堂」等堂號。
仁恕堂:北宋時丹立任高郵司理,治獄仁恕,民多德之。後裔稱「仁恕堂」。此以先祖事跡立堂。
截止2017年,已了解到的時姓堂號還有:忠恕堂、六飲堂、松裕堂、雨花堂、保合堂、三義堂、雙溪堂、光裕堂、修竹堂、荊榮堂、德豫堂、藏寶堂、甚福堂、東海堂、崇德堂、著書堂、留孟堂、平安堂、慶藥堂、雙魚堂、京長堂、百花堂、世德堂、集善堂、培德堂、端復堂、敦樸堂、清白堂、誠恆堂、洪施堂、拙成堂、國先堂、三塊鍋時堂等等。
八、字輩排行
河南鄭州市禹州市新鄭市郟縣原陽縣等地於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續編族譜20字輩:天大景泰安,利有培盛顯,和融宏昌宇,興隆紹述遠;公元2002年再編譜,續40字輩:榮耀聚富貴,善良道德廣,尊古禮智信,世傳忠孝祥,綿延方振喜,增壽江雲先,家慶修光俊,克明美連山。
河南開封杞縣:炳芳進光……
河南周口部分地區:洪安玉興文開來明大統……
河南周口項城:大應治宗三萬如 中文學春蘭玉保希增;八七年同沈丘商水鹿邑柘城太康淮陽上蔡新蔡等地共同後續50輩:勇傑兆乾生,立業祝繁祥,詩經言名順,耕織歷年芳,敬孝信華洲,君義禮智昌,錦泉楷耀勳,鑫澤棟燦臻,鋒漸楹炤奎,鑄濤彬輝坤。
新蔡:遠興弘,光守國,家泰振祥(有運)新(承之),覺(鳳逢)道(懷)春應(子)文(維蘭),學(清玉夏升)克(景賓傑昌)昭(保)培中,漢業祝繁祥,詩經言名順,耕織歷年芳,敬孝信華洲,君義禮智昌,錦泉楷耀勳,鑫澤棟燦臻,鋒漸楹炤奎,鑄濤彬輝坤。
河南上蔡太康江西九江:成樹景豔
河南新蔡:效中漢國……
河南信陽固始縣:國家園保金玉滿堂……
河南許昌椹澗時莊:……來崇而璐(王旁)有修(秀)永全龍(隆)萬丙方……
山東平邑時家村:……楊洪為成光明德振吉祥……
山東濟寧鄒城滕州:澤榜龍常應良邦恆文國運來公名顯培修廣慶吉洪福錫臨昭瑞祥賜嘉宜榮茂興法緒景隴傳繼德……
山東莒南:仁壽文彥佰……慶
山東濟寧:運來公名顯培修廣慶吉……洪福
山東日照:德培延百慶
山東即墨:可庭克振家業遠保本(令)繼(存)思(吉)先(祝)賢(福)聲(秉)丕(信)承孝友延宗()永守忠良顯世貞
山東章丘:……殿長傳兆玉耐(乃)秉念居紅……
山東滕州:嘉守三天汝善紹徽(年夜)袁(原元)樹(富付)耿培均洪榮光吉鎮清本然堂錫法林熙在欽澄
山東菏澤單縣巨野曹縣定陶成武鄆城梁山鄄城魚臺汶上金鄉東阿東平碭山,安徽宿州亳州渦陽,江蘇徐州豐縣沛縣,河南商丘虞城永城濮陽等地字輩:之大其汝履(文)式惇庸,克念維聖,丕啟嗣緒,凝祥延慶,徵獻毓恩,垂裕裔昆,澤傳奕世,與國鹹存
江蘇興化缸顧村(自24世起):臨(林)春永維建()()敬學弘禮立德守信克勤允正崇聖尚賢興邦安國……
江蘇興化仇家村(自24世起):氵殿寶長明富貴敬學弘禮立德守信克勤允正崇聖尚賢興邦安國……
江蘇江寧龍都:思祖訓賢良必正……
江蘇如皋:華廣伯明。
江蘇睢寧:學慶風得啟。
江蘇泗陽:克萬廣立一心為善以振家聲
江蘇徐州:長有善蘊……
江蘇宿遷:克守先訓孝敦倫敬爾宗
江蘇灌云:上海:學際啟恆明良寬厚
江蘇東海:登本壹冠統緒宏維
江蘇句容:……克禮賢紹繼恆貞德孝義……
安徽亳州:景振明金……
安徽鳳陽:顏貴永(文)金(錦)
安徽霍邱(壽春堂):勝學本培英光召義德成
安徽界首:中德守洪安
安徽省宿州市泗縣三時村:獻鳳榮西(東)俠昌培園……
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夏廟村:慶用西俠昌培成……
安徽省宿州市泗縣時鋪莊:學保士興得冒良閒.....
四川眉山:太北萬起金弘元刻光明國正天興順乾坤永遠平
湖北鄖縣:明忠建國……
遼寧大連:景忠善傳家遠
河北巨鹿:啟宗禮若闕良本顯君穎
江西九江:啟宗體若厥良本顯均應興永
廣西全州:純良光祖業世代彬榮昌
雲南文山:雲方文正……忠俊成
雲南大理:瑞昌仁義禮志……
三塊鍋時:維邦定傳寶,豐功滿陽廣,恩澤高雲端,尚吉豪俊良,仁君秉聚賢,和順勤平康,同本歡守善,瑞兆恆延芳
安徽全椒時氏一支(時學明後人——時家老四房):學維從正本順利可成章如意大吉祥……
時氏一支字輩:傳家有道聖詩書春新殿英明定國安邦
時氏一支字輩:由中從金傳
時氏一支字輩:可立吉述永德昌裕大有進功萬世千秋
時氏一支字輩:瑞昌仁義禮志……
時氏一支字輩:同永恆維重
時氏一支字輩:春蘭玉寶西曾免
九、姓氏名人
時大彬,明宜興人。以陶工著名。初仿供春作大壺,後遊婁東,聞陳眉公等論茶,乃作小壺。前後諸家,並不能及。所制壺,以柄上拇痕為識。
時中,明常熟人,字大本。弘治進士。由知絳州擢南刑部員外郎。擬案皆自削牘,吏無所容其奸。忤劉瑾奪官。瑾誅,復舊職。累官廣東副使,領海南兵備。中性簡易,政尚清嚴,所至有治聲。
時丹立,宋興化人。元祐間任高郵司理,蒞政仁恕,民多德之。卒後,秦少遊輓詩,有「青史載於公」之句。鄉人稱所居曰時堡。
時元,明隨州人。傭於華氏,主崇少孤,貧不自給。元時已老,賣蔬負薪供其朝夕。崇性豪放,出必飲酒,飲必盡醉,元輒扶杖尾其後。崇愧憚,為輟飲勵學。偶荒業,元即規諫,繼以痛哭。崇登第仕宦,卒保門閥。
時少章,宋金華人,字天彝,號所性。師事呂祖謙,博極群書,談經多出新意,於子史尤精。鄉貢入太學,年逾五十,登寶祐進士。歷諸教授山長,用薦擢史館檢閱。有忌之者,改授保寧節度掌書記。有《易詩書論孟大義》、《所性集》。
時立愛,金涿州人,字昌壽。遼太康進士,累遷遼興軍節度使。太祖定燕京,立愛率平州吏民歸附。後去官回鄉。金以燕薊歸宋,宋累起立愛,以宋政日壞,不肯仕。後仍入金,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封鄭國公。
時全,金滕陽人。初為紅襖賊,後入金,累官同僉樞密院事。時全從子青先已歸宋,元光初全與元帥訛可同伐宋,青與相拒。全陰懷兩端。軍還,距淮二十裡,矯詔命諸軍留收淮南麥。會水暴漲,渡淮,為宋兵所乘,敗績,金人殺之。
時光,宋大名人,後居鎮江。習賀真山水,筆跡細碎。喜作短松怪石、密林茅樹。
時叔遠,宋朝人。善畫道像人物。
時宗道,宋崇德人。與蘇軾同年進士,相厚善。軾謫嶺南,宗道竭囊以贐,士流高其行義。
時青,宋全從子。初與全俱為紅襖賊,後同入金,為濟洲義軍萬戶。已而歸宋,宋置之淮南,屯龜山,有眾數萬。興定中金帥紇石烈牙吾塔遣人招之,青貽書請假邳州,金人不允。青襲破泗州,為宋守。後兵敗棄城走,復拒金兵於淮,勝之。
時建亨,宋光子,小字烏郎。亦能畫。
時彥,宋開封人,字邦美。舉進士第,累官吏部尚書。嘗為開封尹,時都城苦多盜,捕得則皆亡。卒使憚於移問,往往略之。彥始請一以公憑為驗,否則拘系之以俟報,坊邑寧靜,囹圄屢空。
時苗,後漢巨鹿人。字德胄。少清白。建安中入丞相府,出為壽春令。始之官,用黃牸牛牽薄車。歲餘,牛生一犢。及去,留其犢,曰令來時本無犢也。官至典農中郎將。
時茂先,金日照人。寓居諸城,為沙溝酒監。紅襖賊方郭三據密州,過其村居,民迎之。茂先憤其倨。賊怒,斷其腕。茂先大罵,賊復剔其目,亂刃銼之,至死罵不絕口。贈武節將軍。
時執亮,明東阿人。洪武進士,知同安縣。公勤廉恕,以禮讓導化,不事刑罰,吏民安之。
時植,明通許人。字良材。初以太學生任梁山主簿,遂權縣事。正德間流賊率眾攻城,植立守凡七晝夜。會大雨雪,城崩陷,被執。賊刃其面,使之跪。不屈,又刃脫雙腕。植益憤,罵不絕口,賊怒殺之。
時溥,唐彭城人。初為州牙將。軍亂,推為留後,僖宗遂命為武寧節度使。大破黃巢,斬之,敘功第一,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巨鹿郡王。後與朱全忠爭功積嫌。昭宗時為全忠所破,徒金玉與妻子登燕子樓,自焚死。
時瑞,明邵武人。有節概。官長沙府通判,風裁凜凜不可犯。有大盜何震東肆劫掠,家巨萬,夤緣當道,受害者莫敢攖,瑞徑捕治。當道授意令釋之,盜陰以千金行賄。瑞不聽,卒杖殺之。竟棄官歸,宦囊蕭然。
時銘,清嘉定人。字佩西,號香雪。乾隆進士,官齊東知縣。道光初以催科劾罷。貿不名一錢。卒於濟南寓邸,身後以官逋,盡沒其田廬。有掃落葉齋詩文稿、外集、隨筆、筆算籌算圖、六壬錄要、唐宋詩選。
時檄,宋崇德人。字傳之。知和州,居官廉正惠愛,尤長識鑑。長女既適於湖張孝祥,欲以次女字同邑莫元忠。元忠儉約,辭以非偶。檄笑曰:莫子豈憂不第耶?後果及第為名士。
時繹,明臨清人。字勉學。官西安同知。在職廉察。同官者子遊金勝寺,被殺,因罪其同遊者。獄具,繹廉得真犯,則寺僧也。擢守平涼,大飢,督荒政有法,全活者數萬人。
時瀾,宋蘭溪人。字子瀾。與兄沄同師呂祖謙。瀾舉淳熙進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祖謙輯書說,未畢而卒,瀾補完之。有《南堂集》。
時子,見《孟子》。齊國賢人,著書。
時力,韓國著名弓弩大師。見《史記·蘇秦列傳》。
時農,見桓潭《新論》。
時洪,晉朝道士。(又作時荷,乃後人誤記)
時軌,後趙謁者僕射。巨鹿人。
時乾,後趙上開府儀同三司,工部尚書,冀州刺史。
時德叡,唐初登州刺史。
時元佐,時德叡曾孫。潁州刺史。
時興邦,時溥祖父。由巨鹿遷徐州。
時旦,字慕周。滕縣人。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
時彥五,字廷傑,生於1067年,卒於1133年。時丹立之子。北宋徽宗朝任殿中侍御史、中書侍郎。卒後贈尚書右僕射,諡忠敏。
時大有,時丹立五世孫。南宋乾道年間中武進士,任淮南副統制。犧牲於抗金前線。
時夢拱,時丹立七世孫。南宋鹹淳四年(1268)進士,興化縣文進士第一人(今興化市中心四牌樓立有匾額「開科第一」,旌表時夢拱)。始任天長縣知縣,次任桐廬縣知縣,三任揚州節度使,致仕歸裡。時右相李庭芝守揚州,延參幕下,言出計從,公亦擄忠戮力。及庭芝遇難,揚州失守,公歸故裡,屍位奠哭。元革宋命,公痛哭流涕,乃盡焚書,祝曰:臣家世受宋恩,元吾仇國,胡人篡奪,逆亂天常。願我子孫毋讀書學劍,汙辱偽職。
時珍,字國寶,泰山郡平陽(今新泰市天寶鎮時家莊)人。元初著名將領。寶慶元年(1225),元兵南下。翌年,元將嚴實在東平開府,時珍率眾人投歸,被授予昭勇大將軍、泰定軍節度使、兗州營內觀察使、元帥左監軍。是年,率兵攻益都城,封鎮國上將軍,右副元帥,鎮守兗州。紹定六年(1233)改封左副元帥、隴西郡開國侯,食邑千戶。嘉熙二年(1238年),辭官還鄉。東平路萬戶總管府參議宋子貞對其評價:「草昧之初,海內豪傑疾策詭遇,以趨功名者為不少,而珍獨盤恆後塵,不失其正,可謂厚德君子者矣。」
時秀,字成美。時丹立十三世孫。明成化年間舉人,授河南祥符縣主簿。致仕歸裡後,周婚助喪、賑饑完賦,邑人推重,六舉鄉飲大賓。
時為煥(1656-1714),字九徵,號北谷,單縣人。康熙丁卯科(1703)武進士,為御前侍衛,封昭勇將軍,著有《矍圃遺法》。1714年8月1日被水寇暗殺,首級被掠,康熙賜金頭安葬,諡號靖海侯。
時瑄,字君就,單縣人。覃恩貤贈文林郎,江西安福縣知縣。
時其安,字子靜,單縣人。乾隆壬午科進士。
時舒安(1707—1794),字子寧,號止齋,單縣人。覃恩敕封文林郎,江西安福縣知縣。
時其修,字子純,號養齋,單縣人。乾隆戊子科進士。
時致祥,字無乖,號大玉,單縣人。著《怡寄館詩稿》。
時動驃,字漢臣,單縣人。兗州府參將,碭山縣知縣。
時本榮(1727—1810),字楠材,號頤亭,單縣人。乾隆乙未科(1775)進士,先後任福安縣令、永新縣知縣、廬陵任知縣,兼攝九江、贛州同知,百姓高舉「鐵面冰心」的匾額掛其公堂。罷官後,在大名天雄書院任主講。
時履方,字介可,號果堂,單縣人。嘉慶壬戌(1802年)科歲進士。
時式金,字追圃,號聲石,單縣人。登州府教授,濟寧直隸州訓導,例授修職佐郎。
時惇質,本名惇基,字彬史,號立山,單縣人。貤封修職佐郎,新泰訓導,著《立山詩課古今眾妙集》。
時惇儀,字愷卿,又字鳳威,號荃谷,單縣人。舉人,新泰訓導,萊蕪教諭,敕授修職佐郎,例贈文林郎,著《寄生草詩稿》,續修族譜功已瀕就而終。
時式玉,字琢圃,號筠石,單縣人。時本榮之長孫,先後任河南武安、永寧縣知縣,信陽州知州。告老後在單縣鳴琴書院任主講。
時式敷,字肩圃,號松石,單縣人。時本榮之次孫,嘉慶丙子、丁丑科連捷進士,由翰林庶吉士改任江西大庚縣知縣,署理杭州南康通判,以政績「卓異」等候提升時任鳴琴書院主講。道光15年赴京補為恩科江西舉人考場同(主)考官,歷任臨川、廣豐、新昌、興國、南城等縣知縣,兼署建昌府知府。編撰有《勸化俚歌)十二首。
時式谷,字似圃,又字叔誨,號稷石,單縣人。貤封文林郎,江西南城縣知縣。
時庸勵,單縣人。舉人,生活於同治至光緒前期,音韻學大家,著有《聽鼓樓聲韻十書》十六卷、《毛詩古韻貫》、《離騷正韻》、《嵩陽石闕考》、《詩文集》等。
以上資料為荀卿庠在網絡收集整理,為宣傳國學蒙學教材識字為主,了解家族歷史為輔,更多資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歡迎建議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