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奇妙的外太陽系天體,自轉、公轉、軌道共振都別具一格

2020-11-25 騰訊網

在地球上,一年大約有365.25天,每一天有大約24小時長。在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的星球將會經歷一些相當顯著的季節變化。這是我們地球的公轉周期,自轉周期和軸向傾斜角度所共同決定的。當這三個要素應用於其他星球上時,大部分原理也是相同的。

考慮一下海王星。作為第八顆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海王星擁有一個非常寬廣的公轉軌道和相對而言較低的轉速。由於這個原因,在海王星上的一天很長,相當於165個地球年。同時加上海王星較極端的軸向傾斜角度,這也意味著海王星會經歷一下相當極端的季節變化。

圖解:海王星和地球大小比較。

公轉周期

海王星在距我們的太陽平均4504450000千米(2798656000英裡;30.11個天文單位)上環繞太陽。由於它的軌道偏心值(0.009456),這個距離在不斷變化,範圍由位於近日點處的4460000000千米(2771000000英裡;29.81個天文單位)到它位於元日點出的454000000千米(2821000000英裡;30.33個 天文單位)。

圖解:海王星以及其他遠日行星的繞日運行軌道,以及太陽系外圍的富含冰的克卜勒小行星帶。來源:NASA

以平均5.43千米/秒的公轉速度,海王星需要164.8地球年(60182地球天)來完成一次公轉。這意味著,實際上,海王星上的一年相當於地球上的165年。然而,由於海王星的自轉周期是0.6713地球日(16小時6分鐘36秒),海王星上的一年相當於89666個海王星太陽日。

鑑於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人類對於他的存在只有171年的了解(在這篇文章被寫出來的時候)。這意味著從它被發現開始計算,這顆星球只完成了一個公轉周期(這個周期結束於2010年)加上七年的零頭。這個新的公轉周期將會結束於2179年。

軌道共振

由於它位於我們的外太陽系,海王星的而公轉對於臨近的柯伊伯帶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個與小行星主帶相似(不過比它大了很多)的區域由許多位於海王星公轉軌道(據太陽30個天文單位)和距太陽約55個天文單位的地區內的微小的冰球和冰體組成。

圖解:展示太陽系星體間的間距,六個遙遠的柯伊伯帶天體之間的不同尋常的近距離,以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動態圖解。來源:Caltech/nagualdesign

正如同木星的引力主宰小行星主帶,影響它的形狀並偶爾使一些小行星和微型行星進入內太陽系一樣,海王星的引力主宰了柯伊伯帶(Kuiper Belt)。這造成了柯伊伯帶中的間隔(由於會受到海王星的軌道共振而產生的空白區域)。

在這些間隔區域,物體對於海王星擁有一個1:2,2:3或3:4的共振比,意味著每當海王星完成兩次公轉時,這些天體會完成一次公轉,或當海王星完成三次公轉的時候,它們會完成兩次,依此類推。由於冥王星是其中最大的星體,超過兩百個已知存在的位於2:3共振比地帶的小行星被成為冥族小行星。

儘管冥王星經常穿越海王星的公轉軌道,他們2:3的共振比保證了他們永遠不會相撞。偶爾海王星的重力也會導致冰星體被踢出柯伊伯帶。許多這樣的冰星體最終去向了內太陽系,在那裡它們成為了擁有極長公轉周期的彗星。

海王星的最大衛星,海衛一,過去曾被認為是一顆被花王星的引力捕獲的柯伊伯帶天體(Kuiper Belt Object)以及海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 )。它的與其他衛星不同的逆行運轉(retrograde motion)為這個猜測提供了證據。與此同時,海王星也擁有一定數目的位於它的第四和第五拉格朗日點(Lagrange points)的特洛伊族天體(Trojan Objects)。這些「海王星特洛伊族天體」可以被認為是與海王星又有著1:1的軌道共振比。

季節變化

與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很相似,海王星的軸是相對太陽的黃道面傾斜的。對於海王星而言,它的軸相對於其運行軌道的夾角約為28.32°(地球的黃赤交角為23.5°)。由於這一點,海王星在一年的時間裡不同的一半球將會接收到比另外一個半球更多的陽光,從而導致它將會經歷季節變化。不過對於海王星而言,一個季節將會持續極長的四十年,使得見證一個完整的季節循環十分困難。

圖解:大黑斑(上面),滑行車(中間白色雲彩)和小黑斑(底部)。

儘管大多數加熱海王星大氣的熱量都來源海王星內部不知名的熱源,一個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者們共同完成的研究指出海王星的季節變化與太陽輻射也有關係。這個結果是基於在1996年和2002年之間哈勃望遠鏡提供的海王星檢驗圖像。

圖解:海王星高層的雲帶在較低層雲頂形成陰影。

這些圖像展示了海王星的巨大南部雲帶在過去六年的時間裡正在逐步變得越來越寬和亮——這段時期與南半球開始了它長達四十年的夏季的時間恰巧吻合。這片正在變大的雲層被歸因於逐漸增大的太陽輻射,由於它在南半球不斷聚集但在赤道上相當有限。

圖解: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展示了海王星南半球的季節變化。來源:NASA, L. Sromovsky, and P. Fr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海王星在許多方面仍是一個神秘的星球。然而,正在進行的關於它的觀測揭示了許多相似的行為模式,例如,儘管它的成分與地球大相逕庭,運轉軌道相較地球離太陽也遠得多,它的黃赤交角以及公轉周期仍然造成了它不同半球上的季節變化。

能夠知道無論我們冒險進入太陽系內多遠的地方進行探索,無論看上去這些星球與地球有多麼不同,這裡仍然有著許多不變的準則,這一點是極好的。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universetoday-Matt Williams-伊澤理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月球公轉與自轉完全同步,這不是巧合而是自然規律
    有人提出,月亮公轉與自轉完全一致,是一種巧合。時空通訊的結論:這一點也不是巧合,是地月系統長久引力磨合形成潮汐鎖定的結果。月亮生成之初,自轉肯定是大於公轉的。什麼時候就自轉與公轉同步了呢?我們地球上看起來就沒有轉動了,世世代代都是看著它那一樣一樣的面孔。
  • 海王星的14顆衛星中,這顆居然環軌道「逆行」,科學家這樣解釋的
    海衛1的由來及簡介946年10月10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拉塞爾第一次發現了海衛1,此時距離發現海王星僅僅才過了17天。我們都知道,海衛1是海王星最大的衛星,它的直徑約為2705千米,在太陽系衛星家族中排名第7位。環繞海王星運行的天體的質量的99.5%都集中在海衛1上,它的表面積幾乎和俄羅斯及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之和相當。
  • 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軌道都符合波得定律,只有海王星是個例外?
    太陽系是銀河係數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員,有八大行星,它們穩定繞著太陽公轉,它們的運動軌道應該也是符合宇宙最基本的天體運行規律。其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的軌道距離必然也是有某種規律,早在1766年的時候,德國一位中學教師戴維·提丟斯發現了一個簡單的幾何學規則,後來這個規則柏林天文臺的臺長波得歸納成了一個經驗公式,它就是波得定律。
  • 月球只有一面一直向著我們,因此月球只有公轉沒有自轉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迷惑了許多人,有很多人都認為月球既然被地球鎖定,就不會動了,因此沒有自轉。在我們世界,存在這一個相互影響的運行系統,地球圍繞著太陽轉,月亮圍繞著地球轉。但這幾個天體公轉軌道並沒有在一個平面上,所以就出現許多奇異的自然現象。我們人類把地月公轉自轉的軌道稱為白道、赤道、黃道。白道就是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海王星(Neptune)
    如果把地球比作網球,那麼海王星就和籃球一樣大。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5億公裡,約30個天文單位(AU)。 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陽光到達海王星大約需要4小時。海王星是外太陽系中的兩個冰巨星之一。 海王星的質量至少有80%是由高密度的「冰」質流體(水,甲烷和氨)組成,位於小型巖石核心上方。
  • 太陽系當中,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為何都是一致的?
    太陽系當中,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為何都是一致的?我們知道在太陽系當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顆固態小行星,還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顆氣態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又由於溫度極低,表面覆蓋一層冰殼,也被定義為氣態巨行星下的冰巨星分類。
  • 為什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知道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太陽系有8大行星,地球是排在太陽系第三的一顆行星,人類在地球上的時候,開始用望遠鏡來觀察月球,但是發現在一年之內,月球的表面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在宇宙中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星都能夠自轉和移動,那麼為什麼月球就不能夠自轉呢?
  • 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有問必答 提個醒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答: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八大行星、矮行星,以及眾多的小行星、彗星等天體,都環繞太陽公轉。話是這麼說,但注意到了嗎?周期彗星公轉的軌道是橢圓,非周期彗星公轉的軌道是拋物線或雙曲線。也就是說,周期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像太陽系其他天體公轉那樣。非周期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永遠拜拜。這類彗星或許原本就不是太陽系成員,只是無意中闖入太陽系的過客。
  • 神秘冰冷天體對發現第九大行星提供重要線索
    最近發現的小型冰冷星體叫做「L91」,它的公轉周期很可能是2萬年,沿著一個巨大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行。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L91是2013年,但是最新觀測的奇特軌道表明,這顆星體受到太陽系一顆神秘氣體巨行星引力牽引。L91的巨大橢圓軌道意味著這顆冰冷星體近地點是50多個天文單位(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遠地點是1430個天文單位。
  • 其他星球都會自轉,為什麼感覺不到月球的自轉?
    宇宙中幾乎沒有不自轉的天體,月球也不例外,之所以我們看不到月球自轉,是因為我們站在了地球上觀測月球。潮汐鎖定月球其實也會自轉,只不過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一致,所以我們感覺不到月球在自轉。其實,月球在過去的自轉速度比較快,但是由於地球的存在使得月球一直在減速。
  • 遙遠的星球|海王星:夢幻的藍色綿延
    海王星以5.43千米/秒的速度沿著近似圓形的軌道繞著太陽旋轉,公轉一周需要165年,人類若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即使是最長壽的人,也很難活到它的一年。不過它一天的時間很短,自轉一周僅需15小時57分59秒。像這樣一個體積大、質量大、自轉快的行星,引力一定也非常大。
  • 海王星驚人的特徵——太陽系風速最大的行星
    太陽系中最外側公轉軌道上的行星——海王星截止2006年,冥王星是環繞地球外側的第九顆行星,但隨後便被排除在行星的定義之外,現在海王星成為了太陽系中最外側公轉軌道上的行星,由於它離地球很遠,沒有人知道它的真實情況,還有很多未知的部分。Ps:海王星和龍珠中登場的「界王星」完全沒有關係。
  • 天王星是怎樣躺著公轉,為什麼會這樣呢?
    天王星是怎樣躺著公轉呢?其實就像一個汽車輪子一樣,軸心對著太陽,自己像輪子一樣圍著太陽滾動。天王星就是這樣滾動著的,它的兩極在一年中交替的對著太陽,而赤道永遠在兩極的中間,是晝夜的分界點。這樣天王星南北極就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天王星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為地球的84年,因此天王星的一年就是地球84年,半年白天半年黑夜。
  • 公轉一年相當於地球168年,科學家在這個星球上發現了「噴泉」
    冰巨星海王星,這顆星是距離地球最遙遠的行星,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30多倍,所以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行星,或許真的距離我們太遙遠了,所以我們有的時候經常忘記它的存在,又或者說不熟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認識它吧。
  • 太陽系邊緣發現新天體 或有助發現「第九大行星」
    L91天體在太陽系中的效果圖。   據《科學》雜誌在線版18日消息稱,天文學家確認了一個遙遠的冰冷世界,它位於太陽系的極遠端,公轉一周需要2萬年,軌道遠超冥王星。該天體目前暫名L91,其特殊的位置和軌道或將引導人類發現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L91由位於夏威夷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發現。研究人員目前還沒有獲得其大小與質量的確切值,但計算顯示,L91可能正處於從冷冰冰的奧爾特星雲向另一個冷冰冰的柯伊伯帶遷移的過程中,它擁有太陽系中已知最長的軌道——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萬多年。
  • 天文小知識:海王星是怎樣的?是什麼造成了海王星上海天相融?
    海王星的公轉和自轉 海王星每165年繞太陽轉一圈。當它公轉時,海王星沿著一個橢圓型的軌道運動。為了完成一次公轉,這顆行星需要運動很長的一段距離。 海王星軌道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是一個很巨大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