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那人類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驅使著人類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永不停息。
前一期,我們介紹了「滾動」的天王星「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天王星(Uranus)這一期,我們繼續向外航行,來看看太陽系最外層的行星-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
命名:海王星的英文名字是以古羅馬宗教和神話中的Neptune(拉丁語:Neptūnus[nptuns])來命名的,Neptune是淡水和海洋之神,他與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對應,並且他也是羅馬的馬神,掌控著世間的戰馬。他與朱庇特(木星)及普路託(冥王星)是兄弟,三人分別掌控著天界,世間,和冥界。由於Neptune是海神,在中國等亞洲國家,人們就將這個星名譯作「海王星」。

圖片版權(By Baldiri - Own work, CC BY-SA 3.0)
數據:海王星的半徑有24,622公裡,是地球的4倍。 如果把地球比作網球,那麼海王星就和籃球一樣大。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5億公裡,約30個天文單位(AU)。 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陽光到達海王星大約需要4小時。海王星是外太陽系中的兩個冰巨星之一。 海王星的質量至少有80%是由高密度的「冰」質流體(水,甲烷和氨)組成,位於小型巖石核心上方。 科學家估計,在冰冷的大氣下方,海王星有著溫度極高的海洋,然而高壓又阻止了海水的沸騰。海王星的大 氣主要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還有少量的甲烷。在海王星上,高達每小時2000多公裡的勁風無時無刻在吹動著凍結的甲烷雲,海王星的風速是地球最強勁颶風的5倍還多。海王星也有著非常強勁的磁場,它的磁場是地球的27倍。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
時間:海王星的自轉周期為16小時。因為它距離太陽太過遙遠,致使它的公轉周期長達165個地球年,約60,190個地球日。海王星的旋轉軸相對於它的黃道面(它繞太陽公轉的平面)呈28度的夾角,和地球類似(地球23.4度),它有著明顯的季節變化,單個季節的長度可達40年。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
衛星和星環:海王星有14個已知的衛星,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最初發現的海衛一(Triton),這顆衛星有著許多獨特之處,首先它是太陽系中被觀測到最冷的天體,星體表面溫度為-235攝氏度。其二,在太陽系的大型衛星中,它是唯一一個在逆行軌道上轉動的星體。換句話說,它公轉的方向與它圍繞的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這種現象也證明了,海衛一是被海王星強大引力所捕獲的衛星。海王星至少有5個主星環和4個被稱為環弧(arcs)的塵埃團。五個主環從內向外分別是加勒(Galle)、勒維烈(Leverrier)、拉塞爾(Lassell)、阿拉戈(Arago)和亞當斯(Adams)。處在最外層的亞當斯(Adams),雖然只有35公裡寬,但是在其中有著明顯的4個塵埃團,分別為自由(Liberty),平等(Egalité),博愛(Fraternity)和勇氣(Courage)。這些塵埃團很特別,因為按照運動規律,環內的星體塵埃應該彼此均勻分散。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符合加拉太(Galatea)的引力效應,致使這些弧線(塵埃團)穩定下來。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
探索:在1989年,NASA的旅行者2號拜訪了海王星。這是人類唯一一次近距離對於海王星進行觀測和科學探查。旅行者2號在1977年發射,於1989年8月25日最接近海王星,並且這也是旅行者2號探測器需要飛近的最後一個主要行星,後面再也沒有了軌道限制。
好了,對於海王星的星球屬性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滋養我們基因中的「好奇」,使我們的腳印踏遍這個星球上所有的地方。
#太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