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這裡,全國人才匯聚於此,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市場潛力巨大。
那麼,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帶動整個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發展格局路徑,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的目的。
愛就投,立足上海,連結長三角,基於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為企業和長三角各園區進行智能化資源匹配,致力於優化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和地方資源配置,以幫助一萬家企業創業成功為目標,恰逢其時契合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從「東京都市圈」看「上海都市圈」
到過東京旅遊的人,必然對東京都市圈有一定的理解。
上個世紀60年代,在日本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都市圈: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但整體呈現出「一極集中」的狀態。「一極」就是指東京都市圈,吸引了最多的產業和人口集聚,是城市群研究的一個重要模型。
東京、東京都、東京都市圈的範圍是不同的,東京是傳統的東京市;東京都則是東京加上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共同組成日本一級行政區;東京都市圈則是由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共一都三縣組成,類似於上海與長三角的概念。
當然,國際上比較有名的都市圈有東京都市圈、倫敦都市圈、紐約大都市地區、巴黎都市圈等等,區域範圍大致在3~5萬平方公裡左右。
目前,上海都市圈已經在對標國際都市圈,正在全力打造上海都市圈。而根據國際經驗,上海大都市圈,可能容納不了整個長三角地區,它的範圍應該在江浙滬一帶的「1+8」個城市,這些城市包括上海,江蘇省的4個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4個市(嘉興、寧波、舟山、湖州市),一共9個城市。
而實際上,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城市連結起來。6月28日連接上海市嘉定區和太倉市的城北路正式開通,通行時間由原來的近半個小時縮短到5分鐘左右。
太倉市由蘇州市代管,在上海大都市圈構想之初就被包含在內。在上海都市圈中,每年都有無數這樣的城際鐵路在快速規劃、施工、開通。
上海大都市圈的打造,通勤圈的不斷擴大,並非是上海的城市功能的擴散,而是對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在這一過程中,上海可以將一些非核心的功能配置在周邊城市,疏散和緩解城市過於集中的壓力,促進資源和要素進一步合理多元化高效配置,重點專注於其國際金融中心的打造。
而對於周邊城市來說,迫於上海城市生活壓力而無法維繫的優質企業,在二三線城市卻能很好的生存下來,帶動當地的稅收和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通勤時間的提速,使得企業上下遊配套交易不受影響,進一步優化了市場的配置。
為積極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戰略,承接上海產業轉移溢出效應,主動服務企業需求,愛就投與江都開發區共同出資成立了揚州上海 「四新」產業園。江都不屬於上海,但在上海積極承接「四新」產業項目的轉移、孵化。截止日前,「四新」產業園通過愛就投平臺的大數據手段匹配的項目超過800多家,匹配落戶的項目超過400個。這是上海都市圈對周邊切切實實產生的積極影響。
長三角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看一個地區的發展,應該立足當地,放眼全球。
在世界上,比較有名的,能夠被國際社會所公認的城市群共有六個,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這些城市群的崛起,很大原因在於包括地鐵、輕軌、城際鐵路在內的軌道交通擴展了通勤的有效半徑。
比如,崑山、嘉善等地通過軌道交通連接上海市區,而今年7月剛剛開通的滬蘇通鐵路,連結了上海和南京都市圈,上海到揚州、泰州的最快運行時間壓縮到了2小時都市圈的通勤時間界限範圍之內。
目前,長三角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未來中國的城市化將以圍繞著核心城市的城市群為發展方向;二是對於一線城市的擴容難題已經不再局限於行政區劃的調整手段,而是傾向於區域協同發展模式。
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上海和長三角地區,不僅要向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要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改善營商環境,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幫助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方面,愛就投已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江蘇揚州、泰州,浙江義烏等地,通過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為地方進行差異化人才和企業匹配。
愛就投的大數據團隊,通過對發展階段不同,行業不同,需求不同的入庫企業,進行大數據漏鬥式篩選分析,已經篩選的企業數量超過了180萬。
因為每個地區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環境不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產業需求。目前,愛就投資料庫的項目產業分類就有九十七種之多,可以結合各個地區的產業需求,進行智能高效匹配,連結長三角,乃至全球的人才、企業資源,進行智能匹配。
比如根據各地產業園的定位智能製造、應急產業、醫療器械、電子商務等的不同,進行連結、匹配,逐步形成長三角不同地域不同產業的集聚,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不謀而合。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一年多以來,有三大工作亮點:一是對黨中央戰略意圖領會到位,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放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全局中進行統籌謀劃;二是創新方式方法,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行突破,以點帶面,加快一體化進程;三是戰略實施成果已經顯現,規劃政策體系「四梁八柱」初步構建,多層次工作機制發揮實效。
相信在越來越多的大數據平臺的努力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將會造福全國人民,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