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上海,連結長三角,愛就投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契合點

2021-01-10 騰訊網

長三角地區,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這裡,全國人才匯聚於此,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市場潛力巨大。

那麼,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帶動整個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發展格局路徑,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的目的。

愛就投,立足上海,連結長三角,基於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為企業和長三角各園區進行智能化資源匹配,致力於優化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和地方資源配置,以幫助一萬家企業創業成功為目標,恰逢其時契合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從「東京都市圈」看「上海都市圈」

到過東京旅遊的人,必然對東京都市圈有一定的理解。

上個世紀60年代,在日本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都市圈: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但整體呈現出「一極集中」的狀態。「一極」就是指東京都市圈,吸引了最多的產業和人口集聚,是城市群研究的一個重要模型。

東京、東京都、東京都市圈的範圍是不同的,東京是傳統的東京市;東京都則是東京加上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共同組成日本一級行政區;東京都市圈則是由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共一都三縣組成,類似於上海與長三角的概念。

當然,國際上比較有名的都市圈有東京都市圈、倫敦都市圈、紐約大都市地區、巴黎都市圈等等,區域範圍大致在3~5萬平方公裡左右。

目前,上海都市圈已經在對標國際都市圈,正在全力打造上海都市圈。而根據國際經驗,上海大都市圈,可能容納不了整個長三角地區,它的範圍應該在江浙滬一帶的「1+8」個城市,這些城市包括上海,江蘇省的4個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4個市(嘉興、寧波、舟山、湖州市),一共9個城市。

而實際上,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城市連結起來。6月28日連接上海市嘉定區和太倉市的城北路正式開通,通行時間由原來的近半個小時縮短到5分鐘左右。

太倉市由蘇州市代管,在上海大都市圈構想之初就被包含在內。在上海都市圈中,每年都有無數這樣的城際鐵路在快速規劃、施工、開通。

上海大都市圈的打造,通勤圈的不斷擴大,並非是上海的城市功能的擴散,而是對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在這一過程中,上海可以將一些非核心的功能配置在周邊城市,疏散和緩解城市過於集中的壓力,促進資源和要素進一步合理多元化高效配置,重點專注於其國際金融中心的打造。

而對於周邊城市來說,迫於上海城市生活壓力而無法維繫的優質企業,在二三線城市卻能很好的生存下來,帶動當地的稅收和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通勤時間的提速,使得企業上下遊配套交易不受影響,進一步優化了市場的配置。

為積極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戰略,承接上海產業轉移溢出效應,主動服務企業需求,愛就投與江都開發區共同出資成立了揚州上海 「四新」產業園。江都不屬於上海,但在上海積極承接「四新」產業項目的轉移、孵化。截止日前,「四新」產業園通過愛就投平臺的大數據手段匹配的項目超過800多家,匹配落戶的項目超過400個。這是上海都市圈對周邊切切實實產生的積極影響。

長三角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看一個地區的發展,應該立足當地,放眼全球。

在世界上,比較有名的,能夠被國際社會所公認的城市群共有六個,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這些城市群的崛起,很大原因在於包括地鐵、輕軌、城際鐵路在內的軌道交通擴展了通勤的有效半徑。

比如,崑山、嘉善等地通過軌道交通連接上海市區,而今年7月剛剛開通的滬蘇通鐵路,連結了上海和南京都市圈,上海到揚州、泰州的最快運行時間壓縮到了2小時都市圈的通勤時間界限範圍之內。

目前,長三角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未來中國的城市化將以圍繞著核心城市的城市群為發展方向;二是對於一線城市的擴容難題已經不再局限於行政區劃的調整手段,而是傾向於區域協同發展模式。

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上海和長三角地區,不僅要向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要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改善營商環境,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幫助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方面,愛就投已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江蘇揚州、泰州,浙江義烏等地,通過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為地方進行差異化人才和企業匹配。

愛就投的大數據團隊,通過對發展階段不同,行業不同,需求不同的入庫企業,進行大數據漏鬥式篩選分析,已經篩選的企業數量超過了180萬。

因為每個地區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環境不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產業需求。目前,愛就投資料庫的項目產業分類就有九十七種之多,可以結合各個地區的產業需求,進行智能高效匹配,連結長三角,乃至全球的人才、企業資源,進行智能匹配。

比如根據各地產業園的定位智能製造、應急產業、醫療器械、電子商務等的不同,進行連結、匹配,逐步形成長三角不同地域不同產業的集聚,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不謀而合。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一年多以來,有三大工作亮點:一是對黨中央戰略意圖領會到位,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放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全局中進行統籌謀劃;二是創新方式方法,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行突破,以點帶面,加快一體化進程;三是戰略實施成果已經顯現,規劃政策體系「四梁八柱」初步構建,多層次工作機制發揮實效。

相信在越來越多的大數據平臺的努力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將會造福全國人民,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12家機構結盟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能量場」
    新華社上海8月25日電(記者何欣榮)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阿里巴巴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12家行業巨頭、高校院所,25日聚首上海,正式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聯盟的創始成員單位,助力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 4D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來了
    昔日江南魚米鄉,今朝長三角「C位客廳」。橫跨滬蘇浙,坐擁「三湖一河」(太浦河、汾湖、元蕩和澱山湖)。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一塊世界級的料子。Design世界級的料子怎麼裁剪?一張藍圖管全域,首個由省級行政主體共同編制的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經正式公開亮相。到2035年,示範區藍綠空間(藍色水系+綠化面積)佔比要達到68%。布局3所雙一流高校、5處三甲醫院。
  • 長三角|一棵開花的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巖實踐
    在距離上海350多公裡的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有一所和同濟大學聯名的「學院」——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2012年,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應邀參與黃巖西部古村落的修復,從此開啟了長達8年多的融合發展之旅。修復的古村落,如何聚集人氣從而撬動產業的發展?如何在最嚴格的生態保護要求下,尋求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 上海攜手長三角G60城市開啟產業數位化新局面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九城市經信部門、騰訊雲相關負責人昨日在上海松江共同啟動了「騰訊G60行」產業鏈合作,開啟了產業數位化的新局面。  「騰訊G60行」啟動:給產業插上「數字羽翼」騰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鏈合作大會昨日在上海松江舉行。
  • 行走長三角 感受一體化④ | 握指成拳,產業協作再加速
    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的汾湖高新區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已充分享受到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帶來的紅利,吸引了不少企業入駐。有望成為國際第三代半導體領軍企業,總投資68.55億元的英諾賽科(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項目就是該區的重點項目之一。
  • 【關注】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10項稅收新舉措常見問答來啦!
    【關注】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10項稅收新舉措常見問答來啦!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 2020中國·浙江 「星耀南湖·長三角精英峰會」開幕
    周國輝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讓人才在更大區域內暢通流動,有利於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今年6月,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在全面部署打造「重要窗口」的同時,對人才強省、創新強省建設作出系統部署,努力在創新策源地上彰顯浙江特色、展現浙江擔當。
  • 長三角將成為世界首個"全球區域"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浦江創新論壇將於5月24至26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科技創新新願景新未來」。
  • 廖昌永用聲音記憶展示傳統江南,倡議構建長三角音樂藝術發展聯盟
    長三角區域,文化相通。而文化進程與經濟發展互為影響,休戚與共。今天,第二十次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在江蘇省連雲港召開。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41座成員城市市長齊聚首,共議新格局下長三角城市間如何加大合作、奮力作為。
  • 打造國際化科創新高地 GCIPC長三角分中心落戶蘇州相城
    12月1日,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GCIPC長三角分中心)揭牌儀式在蘇州相城舉行。這是商務部首個央地合作投資促進實體化平臺。   GCIPC長三角分中心將結合蘇州相城經開區產業發展的定位,通過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能帶動新興產業顯著發展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人才集聚、資本賦能新高地。
  • 立足浙江跳出浙江 努力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郭丁源/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郭丁源  孫弋弋
  • 中山市黨政代表團赴長三角四市考察學習,取得哪些「真經」?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三大增長極,經濟總量佔全國的近一半。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 高水平科技供給如何握指成拳 長三角院士專家齊聚浙江
    在長三角,與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招商部副總經理隋曉剛一樣過著「雙城生活」的上班族不在少數。長三角地區地緣相近,資源稟賦互補,是我國科技創新合作活力最強、頻率最高、交流最密切的地區之一。  8月30日,由浙江、上海、江蘇、安徽「三省一市」科協和中共湖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在湖州長興落下帷幕。
  • 長三角找到了吃螃蟹的「第九件」
    從浙江到上海,從上海到江蘇,在1:5000縮放的地圖,車輪開不出一隻蟹腳的長度。這裡是魚米之鄉,水質清澈,湖泊遍地,氣候適宜,歷來是食蟹之所。每逢金桂飄香,無數老饕紛至沓往太湖、固城湖、洪澤湖,投向長蕩、高郵、大縱,投向南漪湖、蕪湖、興化,投向天下第一奇鮮的懷抱。無論是在四面抱水的輕舟上你蓑我笠,還是窩在家裡,拿著蟹螯偷偷推敲,一定有一種角度,讓你看到長三角打碎明鏡一般水面下的本真。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唱大戲 合肥《三孝口...
    合肥在線訊 (特派記者 李京鵬)「中華美德代代傳,百善孝先行……」民間廬劇首次在上海舞臺唱響,博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9月10日下午,「戲曲新風貌 築夢新時代——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首屆民營劇團優秀劇目交流演出」在上海松江區正式開幕。由合肥市選送的廬劇《三孝口》成為開幕式上唯一演出劇目。
  • 七寶鎮發布「一核一區一帶」產業規劃,未來要成為長三角文商創智...
    9月9日,在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舉行了一場「七待機遇 共謀發展」專場招商資源推介會,首次對外發布2.0版「一核、一區、一帶」產業規劃發展戰略,同時推介即將出讓的一批稀缺土地資源和即將建成的優質樓宇資源。根據規劃,不久的將來,七寶將努力成為長三角文商創智活力新城。
  • 乘客感慨「還沒坐熱就下車」,它為長三角帶來生生不息新動力
    這不僅僅是一條鐵路、一座橋的啟動,它縮短了時空距離,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也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12時12分,兩輛列車擦身而過11時28分,列車從上海站準時發車。乘客紛紛來到窗邊,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歷史性的時刻。
  • 南風窗:長三角經濟天平正在悄悄地南傾
    寧波第二次接軌上海高潮,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浦東開發。在大多數寧波人眼中,上海地位之重要日甚一日,納入上海經濟圈,自覺接受「輻射」已是寧波的必然選擇。  當寧波人籌巨資開工建設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時候,又一次顯示出「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努力。
  • 6月20日起,長三角鐵路大變化!
    普速鐵路旅客運輸是鐵路客運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客出行的重要選擇,目前全國普速鐵路年旅客發送量約佔旅客發送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長三角普速鐵路年旅客發送量約佔區域內旅客發送總量的23.4%左右。在內地高鐵和城際鐵路實現電子客票全覆蓋後,鐵路部門即著手普速鐵路實施電子客票的技術設備升級改造工作,目前已具備實施推廣條件。
  • 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頒獎晚會舉行
    「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浙江省文化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江蘇省文化館、安徽省文化館、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政府承辦,中共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金華市金東區文化和旅遊局執行承辦,金華市金東區文化館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