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告別「人畜混居」 貴州7萬餘戶山民「新家」迎新年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真由村村民蒙小江家改造前的房屋(左圖,2019年6月11日攝);蒙小江家改造後的房屋(右圖,2019年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新華社貴陽1月21日電 題:歷史性告別「人畜混居」 貴州7萬餘戶山民「新家」迎新年

  新華社記者段羨菊、羅羽

  農曆新年腳步越來越近,對於貴州崇山峻岭裡的7.12萬戶村民而言,這個新年不同尋常。徹底告別千百年來「人畜混居」歷史傳統的他們,將在改造後的「新家」喜迎新年。

  49歲的王老長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計劃鄉九秋村的一位苗族村民。過去,他跟自家的牲畜「混居」在一起。他和家人在木質老屋的二樓居住,一樓則用作豬圈、牛圈和禽舍,上下樓之間從內部以樓梯連接貫通,這樣的生活方式被稱作「人畜混居」。

  記者到達剛剛實施完整治的王老長家,他正往一樓搬運新買的大衣櫃,採購年貨張羅過春節。原本圈養牲畜的一樓,現在可以居家會客,四周透風的木板牆被磚牆取代,配套修建了廚房和衛生間。「改造以後,整個家乾淨清爽多了,我們從二樓搬下一樓來生火做飯過日子。」王老長說。

  王老長所屬的計劃鄉,坐落在貴州歷史上有名的貧困山區月亮山腹地,主要居住著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人畜混居」是當地祖輩相傳的生活方式,在過去既便於村民照料牲畜,也能防止牲畜失盜。這種的居住方式在貴州不少山區長期存在。

  在黔東南從江縣加勉鄉真由村,自家已完成整治的村民蒙小江感嘆:「過去一樓長期堆積糞便,碰到下雨,糞便汙水從家中流向村中街道。」11歲的女兒蒙秀蘭靦腆地說:「以前家裡臭、蚊蟲飛,我自己都不願看到老師來家訪。」

  2019年7月,貴州省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發現「人畜混居」已成為困擾村民生活的一大難題,於是在全省首次部署專項整治。通過制定技術規範、提供資金支持、組織發動村民等多方舉措,涉及全省7.12萬戶、約28萬人的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

  「整治也得益於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交通變化。」從江縣住建局副局長吳義標介紹,過去月亮山地區交通不便,村民出山進山困難。如今通村路、串戶路修到了家門口,運送整治的建材方便了。

  加勉鄉黨翁村69歲村民王金富家實施「人畜混居」整治,經政府評估驗收後獲得多渠道補助1.5萬元。「我自己出工出力,駐村扶貧幹部們也來搭手一起幹。」老伴潘雪榮的新年願望,除了「搬下一樓住」,還包括「年後再買幾頭豬來餵」。當地政府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引導村民將豬牛圈舍「易地」獨立修建或集中修建,解決了村民的養殖難題。

  「現在社會治安好了,豬牛不在身邊,『分家』餵養也不怕了。」潘雪榮說。

相關焦點

  • 2016年以來,貴州192萬戶建檔立卡農戶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全」方位培訓,全省192萬戶建檔立卡農戶住房安全得到全覆蓋保障,自2008年貴州率先在全國啟動農村危房改造試點以來,已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約330萬戶。新聞發布會現場據介紹,2016年來,貴州結合實際制定農房安全評定標準,明確評定程序,委託專業機構或組織技術人員,對全省192萬戶建檔立卡戶農村居住房屋進行全覆蓋安全評定,做到住人的房子要安全、不安全的房子不住人。建立「貴州數字鄉村」住房保障數字監控平臺,以高解析度衛星影像為底圖,逐戶對建檔立卡戶住房情況進行精準核實,確保農村住房安全保障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 風風火火 風生水起——貴州歷史性跨越的「黃金十年」
    今天,《貴州日報》濃墨重彩推出12個版特別報導《風風火火 風生水起——貴州歷史性跨越的「黃金十年」》,講述貴州黃金十年的發展歷程。時光穿越千年。創造「黃金十年」。喜迎建黨百年。「十二五」「十三五」這十年,對貴州而言,極為不易、極不平凡。
  • 通水修路、發展產業、易地搬遷等多措並舉——多彩貴州 奔向新未來
    走「貴州新路」,迎「千年之變」!近期召開的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貴州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省88個縣(市、區)中66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
  • 移居新家 就近讀書——貴州全力保障搬遷群眾子女入學
    志願者王印民(中)與搬遷戶子女們在一起(2020年11月23日攝)。(匯川區生態移民服務中心供圖) 新華社貴陽1月3日電(記者向定傑)地處西南山區的貴州「十三五」期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是中國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省份。
  • 黃州區1200餘戶創業者喜收新年「紅包」
    黃岡日報訊 (鄂東晚報記者張松林 通訊員佔金元)1月6日,黃州區1200餘戶創業者分別收到區就業人才局發放的新年「紅包」——各類創業補貼。「已收到補貼款,感謝人社局各位工作人員!」「有了這個大紅包,春節將過得更溫暖。」近日,一次性創業補貼微信群裡多次重複著類似信息。
  • 今天,《人民日報》關注貴州望謨縣坡頭村脫貧戶
    1月8日,《人民日報》新農村專版刊發文章《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肩負新使命 再續新篇章》,關注貴州產業興旺穩脫貧,望謨縣坡頭村脫貧戶去年人均收入過萬元。全文如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 貴州如此貧困戶:裝修豪華嚇一跳
    內參反映,赫章縣有12000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在海雀村,「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乾的骨架支撐著腦袋。她家4口人,丈夫、兩個兒子和她,全家終年不見食油,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儘管如此,衣不蔽體的安美珍還是責怪自己無能。
  • 2000多名貴州學生收到來自寧波的新年禮物
    寄往貴州的新年禮物。錢相街道是慈谿長河鎮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街道。近年來,兩地在黨政交流、產業合作、教育醫療等方面交往日益密切,感情日漸深厚。「去年長河鎮女企業家協會籌集14萬元,定製1500餘套秋冬校服送往錢相街道第四小學。鎮退休教師黨支部組織捐資助學活動,為結對地區學校學生送去學習用品。」長河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說,12月初,長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發起為安龍學生織圍巾、送溫暖活動,延續這場跨越千裡的愛心接力。
  • 金豬辭舊歲,玉鼠迎新年
    鼠 笑辭豬新歲添,年 豐物阜享泰安。大 鵬展翅巨龍飛,吉 星高照天地寬。萬 家燈火迎新春,事 寬即圓隨心願。如 花似錦山川秀,意 氣激昂向明天金豬辭舊歲,玉鼠迎新年,許來年願,了今年事,掩往年塵,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幸福,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 濟南「十三五」物業管理快速發展1300家企業10.2萬餘人從業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市有1300家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達10.2萬餘人。「『十三五』期間,濟南市物業管理行業快速發展。」濟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介紹「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城鄉建設情況是說,截至目前,全市有1300家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達10.2萬餘人;物業服務項目3501個,物業管理面積達到3.91億平方米,管理物業類型實現了住宅、機關辦公、商務樓宇、商場、醫院、學校、機場、車站的全面覆蓋;新建小區全部實施物業管理,居民小區專業化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60%。
  • 今天是個好日子――迎新年話脫貧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題:今天是個好日子——迎新年話脫貧 新華社記者 2020年12月31日,黑龍江撫遠市。中國大陸第一道晨曦升起的城市。 早上6點40分許,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
  • 長沙雨花區東山街道包餃子猜燈謎 紅火迎新年
    雨花區東山街道黎郡社區位於武廣高鐵核心片區,是拆遷農民集中安置小區,有居民1.6萬餘人。這些拆遷戶「洗腳上岸」後,由農民向市民轉型。東山街道計生協會、黎郡社區計生協會為濃厚新春氣氛,增進居民之間的感情,籌劃舉辦了這場「幸福黎郡、溫暖小年」活動,猜燈謎、送春聯、包餃子,紅紅火火迎新年。    黎郡社區有長沙市最大的社區圖書館,藏書2萬餘冊。
  • 貴州: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
    黃濤 攝 2月10日,貴州舉行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誓師大會採用電視、APP和網絡直播形式開到村(社區),主會場只有33人參會,分散就坐,各分會場嚴控人數,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和3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擬摘帽縣黨委、政府承諾發言對外發布,627萬多人次通過廣電網絡、IPTV網絡寬帶電視、新聞客戶端等方式在單位、在家分散收看。
  • (夏雲)吉言吉語迎新年
    再過兩天就要告別2020跨入新年了,在辭舊迎新之際,寫點吉言吉語迎接新年。過去的一年諸事不順,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擾得世界不太平,好在中國通過全民抗疫,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縱觀世界,疫情至今仍到處蔓延,全球確診病例迄今已達8000多萬,死亡人數高達175萬。
  • 海州316戶住房困難家庭有望春節前搬「新家」
    316戶住房困難家庭經過當天的電腦搖號公開選房,告別「居無定所」的生活,有望春節前拎包入住「新家」。 許女士和丈夫吳先生家境困難,目前吳先生在餐飲店上班,月工資三、四千元,許女士則在家照顧8歲的女兒,日子過得緊巴巴。這幾年,許女士一家一直租房子居住。
  • 迎轉折性變化 看歷史性成就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據相關報導,5年來,長江經濟帶累計搬改關轉化工企業8000多家;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隨著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一方面,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