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穩脫貧!今天,《人民日報》關注貴州望謨縣坡頭村脫貧戶

2021-01-09 天眼新聞

1月8日,《人民日報》新農村專版刊發文章《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肩負新使命 再續新篇章》,關注貴州產業興旺穩脫貧,望謨縣坡頭村脫貧戶去年人均收入過萬元。

全文如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糧食產量實現歷史性的「十七連豐」,農民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多,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全面開啟。肩負新使命,「三農」工作再續新篇章。  歲末年初,記者走進鄉村,探訪脫貧後鄉親們對更好生活的憧憬,記錄鄉親們對豐收的期盼,感受鄉村的美麗蝶變。

 ——編  者

貴州望謨縣坡頭村脫貧戶去年人均收入過萬元

產業興旺穩脫貧「家門口有錢掙,天天都是好日子嘍!」冬日暖陽下,貴州望謨縣樂旺鎮坡頭村村民唐守芬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如今,靠在村裡花椒種植基地幹活,她和老伴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2020年全家脫了貧,幹勁越來越足。  坡頭村山多地少,由於基礎弱、缺產業,一度是深度貧困村。到2019年底,全村還有28戶134人未脫貧。  攻堅最後的貧困堡壘,縣裡實施掛牌督戰。縣扶貧辦副主任劉恭利來到坡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穩定脫貧根本靠產業,村裡的自然條件適合發展花椒產業。」劉恭利坦言,專家把脈,選準了脫貧產業,可花椒樹兩年才能見收成,前兩年咋辦?  「長短結合興產業,花椒可以種,但要換個種法!」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達成共識,引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龍頭企業提供花椒苗和技術服務,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共同發展。2020年,全村種植花椒560多畝。  長線產業選定了,短平快產業怎麼選?坡頭村因地制宜,瞄準了村民有經驗、有基礎的小黃雞、小黃豆、小菌子、小青椒、小捧瓜「五小」產業。修生產路,建蓄水池,搞培訓,拓銷路,增收效果立竿見影。2020年初,村民滕國昌在自家7畝花椒地裡套種黃豆、稻穀,秋收一算帳,收入了1萬多元。  長短產業結合,2020年坡頭村扶貧產業實現全覆蓋,脫貧戶人均純收入超過1.1萬元,穩住增收脫貧的「基本盤」。  一手興產業,一手促就業。應對疫情衝擊,2020年春節剛一過完,坡頭村就成立了就業指導隊,全力穩住村民的務工收入。劉恭利帶隊挨家挨戶排查走訪,第一時間聯繫務工企業,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返崗。村民張洪成和妻子乘坐包車,到浙江餘姚市找到新工作,張洪成說:「現在我在一家包裝公司上班,包吃包住,每個月有3000多元工資,脫貧致富穩穩的!」2020年坡頭村外出務工人數達到715人。  脫貧成果如何鞏固?望謨縣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將所有脫貧戶及邊緣戶納入防貧扶助險參保範圍,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重點監測。村民楊順才2019年做了一次大手術,勞動能力減弱,被納入重點監測戶,如今幫扶措施讓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村裡安排我當網格管理員,我老伴當上保潔員,倆人一個月收入2400多元。」截至目前,坡頭村的公益崗位已安排20餘人就業。  「端穩務工飯碗,還得動態跟進,做好服務。」劉恭利說,村裡每周都通過微信群、電話回訪等形式,與務工人員保持溝通,確保穩崗就業。扶產業促就業,村裡強化花椒品牌建設、訂單銷售,鼓勵村民擴大種植面積,預計花椒成熟後每畝能增收5000多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村裡依靠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的幫扶項目,加強致富帶頭人培訓,38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成了村裡能人。劉恭利感嘆,「有了這支不走的隊伍,新一年坡頭村的脫貧產業會更興旺,鄉親的日子定會更甜蜜!」延伸閱讀

經過8年持續奮鬥,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顧仲陽 常欽

編輯 胡銳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2020-11-2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州: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
    貴州要求黨員幹部在兩場硬戰中拿出決勝的精氣神,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儘早打贏疫情防控戰。 具體怎麼做?面對疫情來襲,貴州早預判、早部署、早落實,搶得了一定的先機;面對脫貧攻堅艱巨任務,貴州以昂揚奮進的戰鬥姿態投入最後總攻,始終把決戰決勝的主動權、制勝權牢牢握在手裡,堅決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全省各地正抓住農時不負春光,利用春耕時節,立足地方資源實際,採取超常規舉措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嚴格落實掛牌督戰舉措,既做好防控疫情,又確保生產有序。
  • 人民日報現場評論:發展產業土生「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52個未摘帽貧困縣是脫貧攻堅任務中「短板中的短板」「硬仗中的硬仗」。「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以來,本報記者深入未摘帽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村採訪報導,關注進展成效,瞄準薄弱環節,反映短板問題。
  •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話說新農村)
    在河北邯鄲,事前預防、事中救助、事後保障,一整套防貧機制為貧困人口脫貧託穩了底。2019年以來,全市沒發生一戶脫貧戶返貧。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既要消除貧困存量,又要防止貧困增量,穩定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近年來,各地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成效明顯。
  • 記廣西靈川縣潮田鄉深井村委上白竹村脫貧戶毛俊林
    獲得危房改造補貼34000多元,搬進了新房,產業獎補2000多元,還有低保補助和高齡老人津貼……最近幾年,對於靈川縣潮田鄉深井村委上白竹村脫貧戶毛俊林來說可謂是翻天覆地的幾年。走進毛俊林的新房,一副對聯便映入眼帘。
  • 「我的脫貧故事」搬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丨望謨縣郊納鎮水秧村村民...
    我叫韋小平,是望謨縣郊納鎮水秧村水秧組人。我一直生活在農村,家裡有兄弟四個,我是最小的一個,每當放學回家,能夠吃上一口剩下的冷飯就是最好的零食。  2014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我家,我家被評為貧困戶。
  • 產業做大做強 日子更加興旺
    「一沒錢,二缺技術,有心思整點產業,也沒門路。」老王回憶過去的日子,深有感觸,「孩子上學還得交學費,真難吶。」一家三口,全靠王豪在外打點零工,勉強維持家用。 這時,陳曉輝登了門。 作為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三級調研員,2017年,陳曉輝被選派到向陽村擔任第一書記。一進村,沒基礎、缺產業讓陳曉輝犯了難。幾經思考,主意有了:發展集體經濟,帶著大家脫貧致富。
  • 肥東縣循環園:「產業扶貧」+「消費扶貧」 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肥東縣循環園聚焦高質量脫貧目標,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將產業扶貧與消費扶貧相結合,讓貧困群眾增產又增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攻堅戰(852期)丨海南省級脫貧光榮戶王昌黃:小身體迸發脫貧大能量
    海南省級脫貧光榮戶王昌黃:小身體迸發脫貧大能量前不久,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永東村的脫貧戶王昌黃收穫了一項新的榮譽——海南省級脫貧光榮戶。脫貧戶 王昌黃感謝政府和黨的關心幫助,然後有了幫扶責任人朱煥發幫扶我以後,不管我種的或者養的東西,他都及時幫我拓展銷路。然後還建議我擴大產業就業等等,讓我特別感動。
  • 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超98%的貧困戶——產業對了頭 小康有奔頭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紮下根,群眾脫貧有底氣。2015年以來,全國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0多萬個,建設各類產業扶貧基地30多萬個,每個貧困縣都有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98%以上的貧困戶。
  •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加強...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論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2、製造業PMI連續10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3、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④)——訪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4、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5、2020年,青島港新增外貿航線14
  • 產業興旺 鄉村美麗 農民富裕
    「十三五」以來,我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發展富硒特色產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形成了農業產業興旺、鄉村美麗、農民富裕的江津「三農」發展新格局。
  • 「我的脫貧故事」一把「剪刀」剪出繽紛生活丨望謨縣蟠桃街道蟠桃...
    我叫黃禎學,今年28歲,現在是望謨縣蟠桃街道蟠桃園社區搬遷群眾,也是一名理髮師。黃禎學在理髮在廣東打工期間,我就暗自下決心要學會一門手藝,為自己的未來謀出路。2018年12月,全家人搬到瞭望謨縣蟠桃街道蟠桃園社區,我家分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弟弟一家分到了60平方米的房子。搬進城是我的心願,但我外出打工難以照顧父母生活,孩子也即將出生,我再次犯難。
  • 通水修路、發展產業、易地搬遷等多措並舉——多彩貴州 奔向新未來
    走「貴州新路」,迎「千年之變」!近期召開的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貴州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省88個縣(市、區)中66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
  • 打贏脫貧攻堅戰(834期)丨駐村第一書記符以福:用赤誠之心鋪築脫貧...
    脫貧戶王英軍告訴記者,「不斷加強他們的內生動力,不斷擴大產業的發展 能就業的要積極參與就業,確保每個貧困戶脫貧後不返貧,繼續鞏固他們的脫貧成果增加他們的收入,確保我們的脫貧工作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共同實現全面小康。」
  • 【關注】清零!這三個字成為歷史
    【關注】清零!,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意味著「貧困縣」三個字將從此成為歷史。2014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布,涉及22個省區市。其中,貧困縣覆蓋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區74個縣都是貧困縣。
  • 【邵陽市】綏寧縣: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促進全縣產業興旺
    綏寧縣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積極推進「三有三分四到村」戰略,促進了全縣產業興旺,實現了村民穩定增收,提高了脫貧攻堅的質量和實效。目前,全縣共開發縣級重點扶貧產業9個,建設鄉鎮重點產業基地29個、村級產業基地215個,全縣扶貧產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 發展產業土生「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52個未摘帽貧困縣是脫貧攻堅任務中「短板中的短板」「硬仗中的硬仗」。「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以來,本報記者深入未摘帽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村採訪報導,關注進展成效,瞄準薄弱環節,反映短板問題。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產業興村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經過一年來的穩紮穩打,渝北已擁有很多效益顯現的集體經濟產業,都證明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貧困戶「造血」功能,達到了貧困戶增收細水長流的目地。  施行一戶一策  家家有增收產業  12月9日一大早,洛磧鎮沙地村建卡脫貧戶陳瑞英起床後迅速扒了幾口飯,就背上竹筐趕著羊群往山坡走。「今天有老闆預訂,約好了要來我家殺兩頭年豬,等一下還有家裡的雞、鴨家禽要喂,忙得很!」陳瑞英顧不上多說又加快了步伐。
  • 雷山走紅成貴州熱門景點 非遺手藝走出大山帶脫貧
    傳播山中好風光,打造非遺帶頭人助力脫貧貴州擁有多民族的特點,因地處雲貴高原,不少區縣存在地貌複雜和交通不便的問題。雷山縣位於黔東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全縣擁有13項國家級非遺,民族文化濃厚,但當地村寨面臨空心化和非遺手藝傳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