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我也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手藝人變成了講故事的銀匠,讓更多人喜歡上苗族銀飾,還為家鄉帶來了收入。」12月3日,非遺傳承人潘仕學在「山裡DOU是好風光」雷山幫扶成果發布會上分享了自己通過抖音帶動家鄉發展的經歷。
據悉,抖音文旅扶貧項目「山裡DOU是好風光」自落地貴州雷山縣以來,不僅幫助當地通過短視頻傳播苗族文化和非遺特色,還重點針對潘仕學、毛鵑等非遺傳承人進行抖音培訓。截至11月,#雷山DOU是好風光#挑戰賽傳播量達2.5億次,通過抖音,麻料村銀飾迎來5萬多元訂單和60餘名銀飾體驗遊客;苗繡傳承人楊阿妮7天就售出三套純手工苗繡嫁衣;非遺銀球茶則售出29萬元,惠及貧困茶農400餘人。
傳播山中好風光,打造非遺帶頭人助力脫貧
貴州擁有多民族的特點,因地處雲貴高原,不少區縣存在地貌複雜和交通不便的問題。雷山縣位於黔東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全縣擁有13項國家級非遺,民族文化濃厚,但當地村寨面臨空心化和非遺手藝傳承困境。
「山裡DOU是好風光」項目在調研時發現,雷山因西江千戶苗寨出名,其他傳統村寨和非遺手藝仍需進一步擴大知名度。織錦、苗繡、手工銀飾鍛制、銀球茶等非遺產品是當地人民的智慧結晶,短視頻新穎的表現和形式,能夠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非遺,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潘仕學的家鄉雷山縣麻料村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銀匠村」,父輩們都以打銀為生,但近些年來,不少人放棄手工銀飾鍛制外出謀生,麻料村漸漸成了「空心村」。2017年底潘仕學和一群年輕人決定返鄉成立銀飾技藝傳習基地,希望能夠找到方法帶動傳統工藝和鄉村旅遊的發展。
今年3月,「山裡DOU是好風光」落地雷山後,鍛制銀飾的時候順帶拍視頻,便成了潘仕學每天的日常。他將視頻放上抖音,很快便收穫了幾十萬的點讚。通過內容帶動,潘仕學2個月收穫了5萬多元的銀飾訂單,還有60多位粉絲通過抖音慕名前往麻料村參觀。
茶葉是雷山縣的支柱扶貧產業,毛鵑從小就在茶香中長大。作為銀球茶第三代傳承人,她一直努力提升銀球茶的品牌認知度。今年6月,她開始拍攝短視頻來展現雷山茶園,短短幾個月通過抖音售出銀球茶29萬元,直接帶動400餘名貧困茶農增收。毛鵑說,「在抖音上,我能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偏好,也能把手工制茶文化和苗族特色傳播出去。」
「我們希望通過重點培育非遺產業帶頭人的方式,讓雷山非遺產品被更多人看到,帶動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吸引更多人到當地旅遊,從而助力雷山脫貧攻堅。」字節跳動創新事業部策略運營總經理羅驊在雷山幫扶成果發布會上表示。
發布旅遊大數據,雷山走紅成貴州熱門景點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旅行途中用短視頻記錄打卡也已經成為當下潮流。當天,抖音還發布「貴州旅遊大數據」,來揭秘抖音上最受用戶關心和喜愛的貴州文旅熱門內容。
數據顯示,貴州相關抖音視頻累計被贊19.5億次,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當之無愧成為抖音用戶最喜歡打卡的貴州景點,荔波小七孔景區則排名第二。在貴州遊客來源地中,廣東意外成為最喜歡貴州山水風情的省份,浙江次之,四川、重慶、雲南等臨近省份也成為貴州遊客主要來源地。
過去人們對貴州的刻板印象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但抖音貴州旅遊大數據卻呈現了一個多彩紛呈的城市形象。報告顯示,因獨特地貌和民族文化,「風景」是貴州旅遊搜索熱詞,唱山歌、過民族節日、拍非遺則成為抖音上貴州的三大特色熱門內容主題,用短視頻記錄下來的貴州國家級非遺多達73種。
「山裡DOU是好風光」的落地,對雷山旅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今年4月以來,抖音上雷山相關短視頻數量迅速增長,總播放量累計超過5.3億,成為貴州縣域旅遊最熱。
旅行短視頻擁有強種草性,受視頻內容帶動,景點走紅後極易引發「種草-打卡-二次傳播」的正向循環,引發新一波用戶打卡熱潮。2018年,稻城亞丁走紅抖音,景區年接待遊客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今年5月,受「山裡DOU是好風光」落地荔波的影響,荔波縣五一遊客同比增長65.98%,十一期間仍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態。這一系列現象表明,短視頻正成為文旅扶貧的新抓手,昔日因為地緣、經濟等原因而缺乏關注的貧困地區,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帶動下獲得了更多關注。
為幫助雷山的更多非遺、美景走出大山,「山裡DOU是好風光」還在當地培訓了276名新媒體人才,幫助他們掌握抖音拍攝運營技巧,從而持續傳播貴州之美。目前,學員們創作的圖文、短視頻內容累計傳播超過1.1億次。
據了解,「山裡DOU是好風光」自2018年底正式啟動以來,已通過綜合提供品牌打造、傳播推廣、人才培訓等方式幫助貴州荔波、河北淶源以及湖北利川等貧困地區打造文旅產業名片,助力山裡的好風光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