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走紅成貴州熱門景點 非遺手藝走出大山帶脫貧

2020-11-29 央廣網

「沒有想到,我也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手藝人變成了講故事的銀匠,讓更多人喜歡上苗族銀飾,還為家鄉帶來了收入。」12月3日,非遺傳承人潘仕學在「山裡DOU是好風光」雷山幫扶成果發布會上分享了自己通過抖音帶動家鄉發展的經歷。

據悉,抖音文旅扶貧項目「山裡DOU是好風光」自落地貴州雷山縣以來,不僅幫助當地通過短視頻傳播苗族文化和非遺特色,還重點針對潘仕學、毛鵑等非遺傳承人進行抖音培訓。截至11月,#雷山DOU是好風光#挑戰賽傳播量達2.5億次,通過抖音,麻料村銀飾迎來5萬多元訂單和60餘名銀飾體驗遊客;苗繡傳承人楊阿妮7天就售出三套純手工苗繡嫁衣;非遺銀球茶則售出29萬元,惠及貧困茶農400餘人。

傳播山中好風光,打造非遺帶頭人助力脫貧

貴州擁有多民族的特點,因地處雲貴高原,不少區縣存在地貌複雜和交通不便的問題。雷山縣位於黔東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全縣擁有13項國家級非遺,民族文化濃厚,但當地村寨面臨空心化和非遺手藝傳承困境。

「山裡DOU是好風光」項目在調研時發現,雷山因西江千戶苗寨出名,其他傳統村寨和非遺手藝仍需進一步擴大知名度。織錦、苗繡、手工銀飾鍛制、銀球茶等非遺產品是當地人民的智慧結晶,短視頻新穎的表現和形式,能夠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非遺,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潘仕學的家鄉雷山縣麻料村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銀匠村」,父輩們都以打銀為生,但近些年來,不少人放棄手工銀飾鍛制外出謀生,麻料村漸漸成了「空心村」。2017年底潘仕學和一群年輕人決定返鄉成立銀飾技藝傳習基地,希望能夠找到方法帶動傳統工藝和鄉村旅遊的發展。

今年3月,「山裡DOU是好風光」落地雷山後,鍛制銀飾的時候順帶拍視頻,便成了潘仕學每天的日常。他將視頻放上抖音,很快便收穫了幾十萬的點讚。通過內容帶動,潘仕學2個月收穫了5萬多元的銀飾訂單,還有60多位粉絲通過抖音慕名前往麻料村參觀。

茶葉是雷山縣的支柱扶貧產業,毛鵑從小就在茶香中長大。作為銀球茶第三代傳承人,她一直努力提升銀球茶的品牌認知度。今年6月,她開始拍攝短視頻來展現雷山茶園,短短幾個月通過抖音售出銀球茶29萬元,直接帶動400餘名貧困茶農增收。毛鵑說,「在抖音上,我能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偏好,也能把手工制茶文化和苗族特色傳播出去。」

「我們希望通過重點培育非遺產業帶頭人的方式,讓雷山非遺產品被更多人看到,帶動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吸引更多人到當地旅遊,從而助力雷山脫貧攻堅。」字節跳動創新事業部策略運營總經理羅驊在雷山幫扶成果發布會上表示。

發布旅遊大數據,雷山走紅成貴州熱門景點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旅行途中用短視頻記錄打卡也已經成為當下潮流。當天,抖音還發布「貴州旅遊大數據」,來揭秘抖音上最受用戶關心和喜愛的貴州文旅熱門內容。

數據顯示,貴州相關抖音視頻累計被贊19.5億次,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當之無愧成為抖音用戶最喜歡打卡的貴州景點,荔波小七孔景區則排名第二。在貴州遊客來源地中,廣東意外成為最喜歡貴州山水風情的省份,浙江次之,四川、重慶、雲南等臨近省份也成為貴州遊客主要來源地。

過去人們對貴州的刻板印象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但抖音貴州旅遊大數據卻呈現了一個多彩紛呈的城市形象。報告顯示,因獨特地貌和民族文化,「風景」是貴州旅遊搜索熱詞,唱山歌、過民族節日、拍非遺則成為抖音上貴州的三大特色熱門內容主題,用短視頻記錄下來的貴州國家級非遺多達73種。

「山裡DOU是好風光」的落地,對雷山旅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今年4月以來,抖音上雷山相關短視頻數量迅速增長,總播放量累計超過5.3億,成為貴州縣域旅遊最熱。

旅行短視頻擁有強種草性,受視頻內容帶動,景點走紅後極易引發「種草-打卡-二次傳播」的正向循環,引發新一波用戶打卡熱潮。2018年,稻城亞丁走紅抖音,景區年接待遊客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今年5月,受「山裡DOU是好風光」落地荔波的影響,荔波縣五一遊客同比增長65.98%,十一期間仍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態。這一系列現象表明,短視頻正成為文旅扶貧的新抓手,昔日因為地緣、經濟等原因而缺乏關注的貧困地區,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帶動下獲得了更多關注。

為幫助雷山的更多非遺、美景走出大山,「山裡DOU是好風光」還在當地培訓了276名新媒體人才,幫助他們掌握抖音拍攝運營技巧,從而持續傳播貴州之美。目前,學員們創作的圖文、短視頻內容累計傳播超過1.1億次。

據了解,「山裡DOU是好風光」自2018年底正式啟動以來,已通過綜合提供品牌打造、傳播推廣、人才培訓等方式幫助貴州荔波、河北淶源以及湖北利川等貧困地區打造文旅產業名片,助力山裡的好風光被更多人看見。

相關焦點

  • 「第一書記」劉韜:治癒走出鄂州雷山醫院 期待返回貴州雷山駐村
    (抗擊新冠肺炎)「第一書記」劉韜:治癒走出鄂州雷山醫院 期待返回貴州雷山駐村  中新網湖北鄂州3月10日電 (石小傑)「這次我們是『親上加親』。」站在湖北省鄂州市雷山醫院的病房外,新冠肺炎治癒出院的劉韜激動地對醫護人員說:「希望疫情過後,我能儘快回到貴州雷山,為脫貧攻堅繼續奮鬥。」
  • 「山城約定·攜手黔行」系列報導②:雷山繡娘飛針走線繪出脫貧之花
    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呂嘯 鍾嘯宇52歲的楊優農坐在小凳上,雙手在織錦帶上挑織經線緯線,翻飛自如。在她身旁,繡娘們穿針引線,布上作畫的情景隨處可見。身後的車間,陳列著多姿多彩的苗族男女服飾、苗族飾品、刺繡以及蠟染服裝等,充滿了濃濃的民族風情。
  • 讓1397名貴州苗族繡娘走出大山,「王的手創」成全國首批「高鐵明星...
    王丹青與貴州繡娘溝通苗繡手藝彼時,王丹青已開始慢慢意識到,在此後的未來發展中,看不見的網絡電商會成為實現自己人生夢想的最佳路徑。不僅如此,傾心於苗繡創作的她還因此開啟了自己與貴州千餘名繡娘的緣分。敏銳察覺到市場風向標的夫妻二人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和討論後,決定放在手中正在忙的一切,重回貴州省黔東南州深處的大山裡,藉助電商風潮,挖掘繡娘技藝,復活千年苗繡。王丹青與貴州繡娘溝通苗繡手藝2006年,主要流傳在貴州黔東南地區苗族集聚地的苗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遺名錄。
  • 貴州大山裡的巾幗「斷臂飛鳥」
    貴州大山裡的巾幗「斷臂飛鳥」 2021-01-08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務院扶貧辦:用心用情用力 幫扶雷山脫貧
    不斷強化督促指導,強化定點幫扶工作全程監管,壓緊壓實成員單位幫扶責任和雷山縣主體責任,劉永富主任、歐青平副主任、陳志剛副主任等辦領導多次深入一線調研督導,始終緊盯雷山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方面問題短板,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幫助雷山提升工作水平。督促幫扶成員單位赴雷山縣調研,主動協調駐部紀檢組等赴雷山調研,幫助查找發現問題。
  • 雷山90後村支書餘鵬:攜手629個村民在大山裡闖出一番甜蜜事業
    說話的人叫餘鵬,土生土長的雷山人,1990年出生在雷山縣永樂鎮一個叫喬配的村莊。雷山縣永樂鎮喬配村三月末,在雷山縣永樂鎮喬配村,初見餘鵬,他剛從雷山縣城匆匆趕來。2014年,他從貴州交通職業學院畢業後,偶然在電視上看見一檔養蜂節目,抄下了一個招收學徒的號碼,隨後便投師於東北一位魯姓養蜂人,自此走南闖北。  「我跟著我的老師從雲南、四川,到安徽、浙江、黑龍江養蜂賣蜜,一年多下來,他看我老實肯幹,就教我培育蜂王、分蜂技術。」2015年,餘鵬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雷山。
  • 剛剛貴州雷山金紅茶以3000元/罐(100g)高價拍出
    其中,由貴州雷山雲尖茶葉實業茶業有限公司提供的雷山金紅茶以3000元/罐(100g)高價拍出,成為當晚成交價最高的產品。據悉,本次拍賣會的產品為包括雷山銀球茶、雷山金紅茶、腳堯雪芽、黎平紅茶、丹寨鋅硒茶等在內的九款雷公山茶。活動共拍得資金18072元,該資金將全部捐贈用於雷山縣脫貧攻堅反哺貧困茶農的後續發展。  好茶賣出好價錢,好茶源於好生態。
  • 雷山,一場「吉時雨」的故事!
    這是宋朝詩人李綱描寫貴州的一句詩。小韋跟著吉利集團,以及全國各個媒體同仁,去到了貴州雷山,參觀了這裡的一片茶園。這是吉利控股集團定點幫扶的「吉時雨」項目之一。2017年開啟,2018年實施,到今天已經過了一年時間,小韋來到這裡,對扶貧有了一些新思考。
  • 鏖戰40天,他們接管的雷山醫院「清零」啦!
    3月23日上午, 隨著最後一批5位治癒者出院, 貴州醫療隊接管的鄂州雷山醫院, 清「0」啦! 在「貴」人的相助下, 雷山醫院正式按下治癒出院的快進鍵, 好消息接踵而至: 這是鄂州的勝利,也是貴州的勝利!
  • 逾百件(套)展品散發非遺魅力,「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
    逾百件(套)展品散發非遺魅力,「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李曼霞  2020-12-29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曼霞圖/主辦方提供12月28日,「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
  •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以「四化促四力」畫出教育...
    2019年,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以 「發揮教育優勢、參與精準扶貧、促進脫貧致富」為宗旨,落實省委掛牌督戰從江要求,積極響應上級精準扶貧號召,以「四化促四力」,畫出學校教育精準扶貧「同心圓」,以責任書寫學校的使命擔當,走出了一條教育扶貧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
  • ...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這位華理小哥哥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從班級墊底到名列前茅,從落後的大涼山到繁華的大上海,從沒接觸過電腦到保研人工智慧碩博連讀,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他不僅完成了自身的蛻變和成長,還一直致力於家鄉的「控輟保學」,用扶智助力扶貧。每年放假回家鄉,他都會回到高中母校,與學弟學妹分享大學生活的點滴以及自己在讀書方面的經驗,致力改變大山裡「讀書無用」的想法,累計幫助2000多名學生。
  • 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這位華理小哥哥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從班級墊底到名列前茅,從落後的大涼山到繁華的大上海,從沒接觸過電腦到保研人工智慧碩博連讀,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他不僅完成了自身的蛻變和成長,還一直致力於家鄉的「控輟保學」,用扶智助力扶貧。他就是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博連讀研究生楊孟平。
  • 醒獅吊飾刺繡杯 墊老手藝求存制新作
    上黨女紅、新會葵藝、四川糖畫……作為廟會特色之一的非遺展覽,每年都能吸引一大批市民的眼球,第五屆廣府廟會上周四開幕,其中非遺展覽雖然推遲了4天直到昨日才舉行,但是依舊火爆,除了有傳統廣府非遺外,還有8個首次亮相廟會的各省非遺。對於這些老行當,你了解多少呢?
  • 把事業寫在家鄉的土地上——組協會 做公益 興產業 雷山大龍苗寨這...
    夏日,走進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在一個叫大龍的苗寨裡,一夥苗族青年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在大山裡的追夢故事。雷山縣西江鎮大龍苗寨「以前為籌備大龍村青年旅遊經濟發展協會(以下簡稱「青年協會」),我們天天開會、做材料、家不歸錢也沒掙得。
  • 脫貧攻堅夏秋決戰|敢教日月換新天——來自六盤水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告
    「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是對我們貴州幹部群眾的巨大鼓勵……」楊波說。巖博村活動廣場。肖本歸 攝總書記的新年祝福,寄託著他對貴州、對六盤水脫貧攻堅的殷殷期盼。2015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6次主持召開跨省區的脫貧攻堅座談會,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實施精準扶貧明確目標、指引方向。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清代貴州學者陳法的筆下,貴州的貧困班班可考:「黔處天末,崇山複嶺,鳥道羊場,舟車不通,地狹民貧」。很長一段時間,貴州一直是全國農村貧困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
  • 「 李佳琦走進貴州雷山縣,為貴州苗族銀飾「帶貨
    不久前,「直播一哥」李佳琦隨人民日報新媒體走進貴州雷山縣探索苗族銀飾的工藝與文化,該節目僅在人民日報新浪微博,就有7萬人次分享和點讚,兩萬人次評論,可見這位新生代網紅的巨大影響力。李佳琦到貴州雷山縣探索苗族銀飾當日,李佳琦到達西江麻料銀匠村,和當地非遺傳承人聊苗族文化及銀飾的來源、探討各種工藝後認為,現在很多人都會買一些一線品牌和國際品牌的珠寶首飾,苗銀這麼精緻,而且這麼有故事,也可以變成當下最時尚,所有年輕人都會追捧的一種形式。但顯而易見,苗族銀飾的發展現狀,與理想中的有不小差距。
  • 雷山,三個扶貧細節
    曾是留守兒童的潘芳芳早年生活苦寒,跟隨奶奶在大山裡長大。自她出生後,父母便遠赴廣東佛山打工,至今未歸。她早慧聰穎,不及7歲,便要協助奶奶處理農事,童年在豬圈、水田裡度過。「很小的時候,生活就開始這樣忙碌。」11歲生日那天,父親從廣東趕回家,將一個籃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
  • 貴州又一景區走紅,有「中國第一財神廟」之稱,又因酷似黑虎聞名
    作為我國民間文化所萌發演變而成的神仙角色,從出現至今到現在都一直深受百姓們的愛戴,無論是德高望重的達官貴人,還是普通家庭的平民百姓,十有八九每家都會供奉著財神爺,以保佑自己這一年之中財源滾滾,生意興隆。然而,或許很多人外地人不知道,在我國貴州省內,就有著一座專門為財神爺而建造的寺廟——織金財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