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業寫在家鄉的土地上——組協會 做公益 興產業 雷山大龍苗寨這...

2020-11-29 天眼新聞

夏日,走進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在一個叫大龍的苗寨裡,一夥苗族青年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在大山裡的追夢故事。

雷山縣西江鎮大龍苗寨

「以前為籌備大龍村青年旅遊經濟發展協會(以下簡稱「青年協會」),我們天天開會、做材料、家不歸錢也沒掙得。因為這事,我被家裡人罵是神經病,楊勝軍的老婆差點和他離婚……」

在這小小的山村裡,為什麼會「冒」出來一個青年協會呢?

苗寨裡出來的青年協會

緣起,公益。

大龍苗寨青年協會在學校做公益活動

「哪家小娃讀書困難,我們大家就捐些愛心資金、買點衣物、學習用具資助;寨鄰出點什麼事,盡點義務幫幫忙。」大龍村青年協會會長長楊志峰細細說來。

但誰都明白,這只是小打小鬧,他們真正想做的是把大龍村的青年聚攏在一塊兒,抱團發展,建設自己的家鄉。

「從外面回來,看到自己的老家沒有什麼變化,心裡落差一落千丈。既然回到家了,就應該找點事做。」楊志峰的話激起了大龍村青年的鬥志。

大龍苗寨茶農正在採茶

「大龍村是個茶葉大村,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種茶,家家都有茶樹,我們想圍繞茶葉產業把家鄉的經濟發展上去,把鄉村旅遊搞起來。」大龍村青年協會副會長楊勝軍一旁補充道。

2018年6月13日,楊志峰、楊勝軍等人相聚在雷山縣城開碰頭會,經過諮詢、在民政局辦理相關手續後成立起大龍村青年協會,註冊會員61人,並規定會員每個月交10元會費來維持協會運轉以及辦公室的各種費用,還有愛心活動的儲備資金。

萬事開頭,舉步維艱。

「第一個問題,就是解決辦公場所。我們的辦公室都是花錢給村民租的。第二就是發動青年的時候,他們講我們協會交會費是搞傳銷。」楊勝軍說,很多老百姓不理解這個協會要做什麼,家裡人又不支持……風言風語,說什麼的都有。

投工投勞又投錢,大龍村青年協會的青年們頂著壓力,堅持做了下來。2年過去,實現了360°大轉變。

「現在慢慢走上軌道,家人理解了;把茶葉銷出去,在鄉親們面前,我們腰杆挺直了,也不怕被別人講閒話。」楊志峰說的時候,臉上露出了笑容。

做好「一片葉子」的文章

走進大龍村青年協會的辦公室,迎面的牆壁上張貼了青年協會的會徽,看上去有些特別。

「我們村叫大龍村嘛,會徽裡面的一條龍就代表大龍村;中間有一株茶,也就是說我們協會主要以茶葉產業為主,綠色則體現綠色產品。」會徽的設計者楊勝軍和張劍文耐心向記者解釋道。

大龍苗寨茶葉基地

大龍村青年協會成立後,不斷整合村裡青年人力有效資源及茶葉產業。目前光是該協會會員自己種植茶葉就有300餘畝,協會集體種植50餘畝,年總產量4萬斤茶青,年收入一百萬以上。

「楊志峰這夥青年比較得力、有幹勁。他們成立協會後積極配合村『兩委一隊』,全身投入到決勝脫貧攻堅中,為大龍村脫貧攻堅注入了一股鮮活的血液。」提及青年協會,大龍村駐村第一書記毛啟文高度評價。

青年協會會員正在加工茶葉

為了能消化大龍村1300多畝茶葉產量,今年大龍村青年協會又新增了一家茶葉公司和一家茶葉合作社加工廠,每年能為大龍村消化8萬斤以上茶青,有力帶動大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20餘戶。

青年協會茶葉加工廠收購農戶茶葉

「5月1號工廠開工以來,我們這裡每天能夠收購200公斤茶青,能夠保證老百姓每天都有茶賣。茶青加工後,我們自己銷售一部分,一部分交由雷山雲尖公司這樣的大公司銷售。」說話的人叫楊元林,是大龍村青年協會的會員,也是茶葉加工廠的技術人員。

大龍苗寨包裝的清明茶

聚焦茶葉產業發展,大龍村青年協會為廣大茶農收購加工及銷售提供了大量的可靠路子,進一步推動大龍村茶產業的供應需求,鞏固和擴大了大龍村的茶產業,提高農戶茶葉種植的收入。

把事業寫在家鄉的土地上

從2018年以來,大龍村青年協會組織開展籌資尊老愛幼公益活動和抗疫情等籌資捐款活動無數,配合村「兩委一隊」組織各種宣傳活動。

「有他們的幫助,大龍村社會風氣、環境衛生得到很大轉變,村裡沒有聚眾打牌、賭博的現象發生,家家戶戶也注重打掃房前屋後的衛生。」毛啟文告訴記者。

在政府的支持下,大龍村青年協會又承建實施了大龍村兩公裡的產業路建設和一個文化服務中心廣場建設。

「我們協會承建一條產業路,沒有多少錢,但能夠把全村的產業路搞起來,就是最好的。」楊志峰斬釘截鐵地說。

據了解,大龍村還沒有修通產業路前,老百姓要走一個多小時才能到茶園、梯田,現在修通了路,十多分鐘就到茶園,大大提高了勞動力效率。

現在,全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提了上來。

除此,大龍村青年協會還開發實施100畝李子種植示範基地和50畝青錢柳種植基地,因項目剛實施不久,暫時沒有收益,但初步預計其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上。

駐村第一書記毛啟文(右二)與青年們交流

「為集中打理農戶分散的茶園,我們正在計劃實施『十戶一體』的模式來管理茶園。下一步,我們還將緊緊配合『兩委一隊』,探索一條涵蓋茶葉產品、制茶體驗、茶園觀光、農耕文化等生態度假旅遊產業,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在茶葉加工廠內,大龍村青年們紛紛表示。

記者手記:行走苗疆,去過大大小小的村寨。像大龍村這樣能夠聚攏一群青年在村裡組織起一個協會做公益活動,發展家鄉茶葉產業、鄉村旅遊的並不多。俗話說「捨不得家鄉成不了好漢」,但大龍村的青年們義無反顧的回來參與建設家鄉,把自己的事業寫在家鄉的土地上,他們是值得敬佩的。在決勝脫貧攻堅戰和振興鄉村工作中,需要湧現這樣更多的有志青年。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現在,越來越多的返鄉青年放眼家鄉,積極加入到脫貧攻堅的戰役中來,發揮了主人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玉林

圖/楊黎 王玉林

編審 陳丹

相關焦點

  • 雷山,一場「吉時雨」的故事!
    這是李書福的個人情懷,能夠惠及當地17個村1700多戶貧困戶。有了5條先進生產線,吉利集團還需要解決3個問題:1,品牌推廣,2市場營銷,3夏秋茶生產。在品牌推廣上,前不久,吉利曾推出「宮禧福茶」,反響強烈,這是吉利一次成功的跨界公益。
  • 雷山走紅成貴州熱門景點 非遺手藝走出大山帶脫貧
    「沒有想到,我也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手藝人變成了講故事的銀匠,讓更多人喜歡上苗族銀飾,還為家鄉帶來了收入。」12月3日,非遺傳承人潘仕學在「山裡DOU是好風光」雷山幫扶成果發布會上分享了自己通過抖音帶動家鄉發展的經歷。
  • 雷山90後村支書餘鵬:攜手629個村民在大山裡闖出一番甜蜜事業
    這不我們村的蜜蜂產業馬上要辦蜂蜜加工廠了,早晨剛去城裡尋一地面兒。」說話的人叫餘鵬,土生土長的雷山人,1990年出生在雷山縣永樂鎮一個叫喬配的村莊。雷山縣永樂鎮喬配村三月末,在雷山縣永樂鎮喬配村,初見餘鵬,他剛從雷山縣城匆匆趕來。
  • 雷山,三個扶貧細節
    在表哥的幫助下,潘芳芳將這條視頻上傳到她個人的「快手」帳戶上。很快,這條短片便收穫了13萬多次的播放量。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銀飾店售貨員潘芳芳不太在意網絡粉絲的增長,全憑興趣拍片上傳——內容大多與她鍾愛的籃球有關。
  • 「山城約定·攜手黔行」系列報導②:雷山繡娘飛針走線繪出脫貧之花
    像這樣的扶貧車間,通過上城區的對口幫扶,一共在雷山援建成了9個,另外還有藤編加工扶貧車間、D球村消費扶貧車間、大塘臘肉加工廠、雷山食堂等,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以苗繡非遺文化探索扶貧新路苗繡是苗族有著悠久文化歷史背景的傳統刺繡技術、技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雷山好多做傳統手工藝的都是小作坊,但很少有人實現規模化生產。」
  • 國務院扶貧辦:用心用情用力 幫扶雷山脫貧
    今年以來,聚焦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繼續念好產業經,譜好增收曲。鞏固提升茶產業,協調吉利集團在雷山實施茶旅一體結合項目已全面投產,覆蓋十餘個村級合作社,惠及貧困人口5000餘人,協調杭州市向雷山縣捐贈白茶苗390萬株全部完成栽種並成活,投入資金幫助當地開展中低產茶園改造,積極推進茶園套種桂花樹等經濟苗木,提升茶園綜合效益,茶園基地上隨處可見村民喜獲豐收洋溢的笑容。
  • 「第一書記」劉韜:治癒走出鄂州雷山醫院 期待返回貴州雷山駐村
    (抗擊新冠肺炎)「第一書記」劉韜:治癒走出鄂州雷山醫院 期待返回貴州雷山駐村  中新網湖北鄂州3月10日電 (石小傑)「這次我們是『親上加親』。」站在湖北省鄂州市雷山醫院的病房外,新冠肺炎治癒出院的劉韜激動地對醫護人員說:「希望疫情過後,我能儘快回到貴州雷山,為脫貧攻堅繼續奮鬥。」
  • 帶動、激活和兜底:「吉時雨」雷山縣茶葉扶貧的「跨界公益」
    作為一家汽車領域的製造業企業,吉利集團的「吉時雨」雷山茶葉扶貧項目可謂是一場成功的「跨界公益」,「吉時雨」充分利用了既有的產業基礎,可以說是一個明智的辦法,事實上也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茶葉生產形式的痛點  和許多地方一樣,茶葉是雷山縣改變鄉村面貌的重點產業,圍繞茶葉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 「超」斜槓青年謝海山的2020:行走在教育、公益中的學者
    他很早便獲得法學、心理學博士學位,而一直堅持在公益路上,在2007年便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社團組織:星光志願者協會,同年跟公益前輩一起又創立了環保之友。2009年便訪學於英國卡迪夫大學,並期間作為見習律師,多次登臺英皇特別法庭展示法律天賦。2011年期間又在哈佛大學訪學,專注於積極心理學應用研究。在學習期間,公益事業未曾中斷。
  • 安徽利辛:興產業 助脫貧
    想要改變貧困落後的現狀,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根據和諧村緊靠老母豬港,土地肥沃,澆灌方便的地理優勢,和諧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決定在特色種植、養殖上做文章,努力讓黃土地「生金」。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和諧村引進河南種養殖大戶來村裡投資,村裡還積極推動「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產業做大做強。
  • 【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龍鼻村:古老苗寨中的龍靈氣
    龍鼻村歷經千年歷史滄海桑田,具有深厚的人文積澱,前些年由於未被外人發現,沒有做任何人為的旅遊開發,至今仍保留著完整原始的民族生態。    龍鼻村豐厚的民間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尤其是獨具一格的苗族跳鼓舞,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才被外界賞識,1993年墨戎苗寨被湖南省文化廳授予「苗族花鼓之鄉」的榮譽稱號。
  • 清鎮市駱家橋村:產業鏈上建支部 產業興旺村民富
    當年3月23日,村支兩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動員村民流轉土地。「流轉土地不僅有租金,務工也會優先錄用。」村支兩委向村民講清楚土地流轉的好處,再加上前期的苗木基地建設讓村民看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八成以上的村民都同意流轉土地參與基地建設。一個月時間,3200餘畝土地全部流轉完成。土地流轉完成後,基地建設也迅速展開。如何藉助這次契機,讓產業可持續發展?
  • 江蘇射陽:興橋西甜瓜的「甜蜜密碼」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開在春風裡……」這是電影《甜蜜蜜》裡的插曲,用它來比喻江蘇省射陽縣興橋鎮農民現在的生活可謂非常貼切。為什麼?興橋鎮黨委書記路紅升的一番話給出了答案。他說:「興橋鎮種植西甜瓜1.3萬畝,一畝西瓜大棚用工約20個,每個工150元,僅此一項全鎮就可淨增農民工資性收入近4000萬元。
  • 鏖戰40天,他們接管的雷山醫院「清零」啦!
    貴州山美水美,貴州人更美 「貴州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 讓我開始憧憬貴州這塊美麗的土地。」 相冊記錄了這段時間來, 貴州醫護人員與患者們相處的點滴瞬間。 「這張照片, 是我給李庭庭護士寫了封感謝信, 並和他的合影。」
  • 知名演員「西洋蔡」助力高州市電影產業復工復產
    5日,廣東知名演員「西洋蔡」專程來到我市,與廣大影迷見面,助力我市電影產業復工復產。
  • 雷山這名黨員幹部「舍小家為大家」,將生命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
    雷山縣達地水族鄉烏達村的上空,忽然飄起絲絲細雨,似乎在為一位英年早逝的靈魂哭泣……在這個深度貧困村,中共黨員、駐村幹部餘金政,在連續工作近40小時後,安然睡在了他的幫扶對象家中,再也沒有醒來……時常穿著一雙陳舊的解放鞋和一身辨不出原色衣裳的餘金政已經逝去,但他的「熱心腸」,他克己奉公的無私奉獻,他「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將永遠如啟明星一般,閃耀在達地水族鄉的土地上
  • 【委員聲音】興產業、做電商、打造「3028國際藝術區」...委員們...
    【委員聲音】興產業、做電商、打造「3028國際藝術區」......委員們關心的事情都有哪些 2021-01-10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愛心託起公益夢 五糧液歪嘴酒與愛「用酒」相隨
    請點擊輸入述8月11日,以「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為活動主題,由彭州市西嶺酒業主辦,彭州市網際網路文化協會協辦的首屆五糧液歪嘴酒公益活動暨訂貨會在彭州市大禾印象主題酒店隆重舉行。來自彭州區域的包括愛心公益組織、愛心企業及愛心志願者200餘人參加了本次公益活動。活動現場,五糧液歪嘴酒全國營銷總監譚飛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譚總監表示,作為全國的知名品牌,五糧液歪嘴酒願一心致力於扶貧濟困的公益事業,永久與之相隨。愛心促使公益夢成彭州西嶺酒業,五糧液歪嘴酒的區域代理商,其主要負責人劉女士是一個極具俠骨柔情的愛心人士。
  • 「公益的力量」2016黑龍江省公益廣告大賽46件作品獲獎
    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訊12月24日晚,「公益的力量」2016年黑龍江省公益廣告大賽頒獎晚會在黑龍江廣播電視臺2800米演播大廳拉開帷幕,中國廣告協會、省工商局、省精神文明辦、中央電視臺、國家廣告研究院、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等部門和機構的相關領導出席了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