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激活和兜底:「吉時雨」雷山縣茶葉扶貧的「跨界公益」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帶動、激活和兜底:「吉時雨」雷山縣茶葉扶貧的「跨界公益」

2020-06-24 15:21:14來源: 新華財經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需要進一步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許多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等方式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成為脫貧攻堅十大行動的排頭兵。

  產業扶貧是民營企業扶貧的重點和亮點。民營企業通過為貧困村輸入資金、技術和品牌的方式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在民營企業產業參與扶貧的過程中,湧現了很多典型案例,也有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與做法。

  作為一家汽車領域的製造業企業,吉利集團的「吉時雨」雷山茶葉扶貧項目可謂是一場成功的「跨界公益」,「吉時雨」充分利用了既有的產業基礎,可以說是一個明智的辦法,事實上也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茶葉生產形式的痛點

  和許多地方一樣,茶葉是雷山縣改變鄉村面貌的重點產業,圍繞茶葉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茶園的種植、管理,鮮葉的採摘均是以農戶為經營單位,一般都是農戶以自己家承包的耕地、山地,以自家的勞動力為單位種植、管理茶園。茶葉的大田管理比較簡單,只需要在家庭輔助勞動力進行施肥、除草和修建即可,茶葉的採摘基本上也是以婦女為主。圍繞茶葉形成了婦女種植採摘茶葉、男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農戶家庭經濟結構,當然也有很多男勞動力在採茶季節返鄉採茶。

  這種傳統茶葉產業鏈條面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成為了阻礙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且具有全國普遍性。比方說,消費升級對茶葉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茶葉品質的提升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過程。茶葉品質的升級,首先需要茶葉的有機無公害認證,這需要農戶改變既有的種植模式,用有機肥代替化肥,用人工除草代替除草劑。這個過程極大的增加了農戶的成本,尤其是增加了人工成本。就以除草來說,以前婦女花一個下午就可以打完除草劑,現在採取人工除草的方式除草,一天最多一畝地。茶葉品質的提升,還需要農戶改變過去的採摘習慣,過去農戶採茶比較隨意,茶葉很難統一規格,影響了茶葉檔次的提升。加工和銷售恰恰是鄉村產業的薄弱環節,雷山縣既有的茶葉都是依靠全縣七八十家大大小小的鄉村茶葉加工廠加工,然後通過商販進行銷售。一方面是加工工藝落後,一方面是茶葉缺乏知名品牌。

  這兩個困境是鄉村社會無法通過自身力量克服的,這就需要引入外部資源。在這個背景下,吉時雨雷山茶葉扶貧項目為貧困村導入了資金、設備、技術、品牌、渠道,實現了茶葉產業的提檔升級。這個做法,可謂是找到了扶貧產業發展的痛點。

  雷山茶葉的吉時雨

  為了推進雷山縣的茶葉扶貧項目,吉利集團成立了「貴州雷山雲尖茶業實業有限公司」,為雷山縣量身定製了「雷山雲尖」品牌。利用吉利集團提供的幫扶資金和杭州市對口幫扶資金,在雷山縣興建了一個現代化茶廠,為雷山引進了高端制茶設備實現了制茶工藝的全自動化、無塵化。吉利集團為雷山縣引進了九曲紅梅的制茶工藝,增加了雷山茶葉的產品類型,打造了「雷山紅梅茶」這個拳頭產品。

  為了解決雷山茶葉沒有知名品牌的問題,吉利集團與故宮博物院、網易嚴選合作,對「雷山雲尖」進行包裝設計,賦予了傳統雷山茶廠無法企及的審美和文化內涵。與字節跳動「抖音」、網易嚴選等數字平臺合作,建立了傳統產業無法建立的銷售渠道。

  「吉時雨」雷山產業扶貧項目在為貧困村送去資金、技術和市場渠道的同時,也充分尊重了扶貧產業的特殊性,充分尊重了群眾在扶貧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鄉村的社會基礎。「吉時雨」茶葉扶貧項目並非是要完全取代既有產業模式,「吉時雨」對自己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有著精準定位,就是在既有產業基礎之上做加法。「吉時雨」項目充分利用了既有的產業鏈條,延續了農戶種植、採摘茶葉的經營模式,並沒有大規模土地流轉進行規模經營茶園。

  農戶種植茶園、採摘茶葉,也起到了讓農戶廣泛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的過程。2019年,雷山雲尖公司需要50萬斤左右茶葉,茶葉除了來自於公司的242畝示範基地,其餘都是收購自附近的茶農。雷山雲尖公司通過收購茶葉的方式與當地的農戶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也通過這種方式影響了當地的茶葉產業模式。

  「吉時雨」項目充分利用了鄉村的社會基礎,村中的能人、合作社是雷山雲尖公司伸向鄉村的「觸手」,擴大了收購範圍,也幫助「雷山雲尖」公司把控茶葉質量。為了保證茶葉質量,雷山雲尖公司還通過「協議流轉」的方式,與周邊村莊的茶農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目前籤訂協議的茶園面積已經達到了2700多畝,2019年一共支付農戶茶葉收購費200萬元。

  為了管理「協議流轉」的茶園,雷山雲尖公司進一步調動鄉村社會的力量。鄉村社會是個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十分熟悉。村民之間很容易知道誰家的茶園沒有打除草劑,道理很簡單,「我沒看見你除草,你地裡的草怎麼沒的?」在這個基礎上,雷山縣許多村莊形成了「村規民約」,進一步規範農戶的經營,提升茶園管理規範。

  吉時雨茶葉扶貧項目的啟發

  吉時雨雷山茶葉扶貧項目對我們思考如何建立扶貧產業的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啟發。扶貧產業的一端聯繫著外面的市場,需要遵循市場邏輯;同時另一端又需要深深的紮根於鄉土社會,又有著極強的鄉土邏輯。

  所謂鄉土邏輯,是指扶貧產業是建立在農戶經營的基礎上,紮根於鄉村社會的產業形態。農戶是特色農業產業的重要經營主體,農戶依靠家庭自有勞動投入,可以避免規模經營需要僱工而產生的監督管理問題。農民在空閒就可以進行大田管理,比規模經營節約了大量的僱傭成本。特色農業基本上都是依靠鄉村社會的熟人關係和鄉村社會的輿論監督解決農產品的質量監督問題,因此扶貧產業的發展也是鄉村社會建設的過程,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自我治理型鄉村共同體。

  市場邏輯是指建立在鄉土邏輯上的扶貧產業,需要打通「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鴻溝。企業下鄉扶貧能夠發揮自身的資金、技術和渠道優勢,從而滿足消費升級對農業產業化提出的更高要求,實現傳統模式的提檔升級。

  在這個意義上,農業產業鏈的提升是一個市場和鄉土聯動過程。從市場端看,需要提升農業產業化的市場能力,但是這個需求會在產業鏈條層層傳導,對農產品的種植、養殖過程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最後這些環節又需要落實到具體的人身上,需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需要調動鄉土社會的內生動力。

  扶貧產業的發展要尊重產業發展的規律,尤其需要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扶貧產業發展的受益者是群眾,群眾也應該成為扶貧產業發展的主體。發展扶貧產業的目的是為了貧困戶和貧困村擺脫貧困,從長遠角度考慮也是為鄉村振興提供健康持久的產業支撐。

  在扶貧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對自己在產業鏈條中的作用有精準定位,這是吉利集團茶葉扶貧對產業扶貧最為重要的啟發。企業下鄉扶貧,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但是切忌進入自己不擅長的生產環節。「吉時雨」雷山茶葉扶貧項目充分發揮了下鄉扶貧企業的帶動作用、激活作用和兜底作用。吉利集團在技術、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充分發揮帶動作用;作為一個外來的競爭者也激活了本地茶廠的創新意識,起到了激活作用;提高了茶葉收購價格,讓農戶堅定了發展特色農業的信心,起到了兜底作用。(付偉 呂鵬)

 

相關焦點

  • 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②|黔東南州雷山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
    會上發布了近三年全球101個旅遊減貧案例,其中9個與貴州相關,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 黔東南州雷山縣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民族村寨脫貧 雷山縣是一個自然生態資源大縣、民族文化資源大縣、旅遊資源大縣。全縣植被覆蓋率達 94%,森林覆蓋率達 72.56%;全縣苗族人口佔總人口的 84.2%,境內苗寨、苗語、苗族服飾、苗族生活方式等苗族文化保存完好,全縣共有 68個國家傳統村落、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是貴州省主要景區,被列入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民族文化鄉村旅遊業是雷山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 跨界公益,追隨我們的獅子夢
    文/鄭子殷  廣東獅子會監事(轉自《南粵獅聲》第11期) 成為社區服務和人道主義的全球領航者,是國際獅子會的願景,也是讓我們一直追隨的獅子精神。從2002到2013,十一個年頭,廣東獅子會從53名創會會員到今天3810多人;從只有寥寥數支服務隊,到今天的100多支服務隊;從默默無聞到今天成為在珠三角地區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志願服務組織。今天的成績得益於全體獅友的無私奉獻,同時也和我們堅持跨界公益的理念密不可分。
  • 雷山,三個扶貧細節
    經過粉絲積累後,她在快手上開通了網店,售賣銀飾和當地的特色食品。短視頻平臺的帶貨能力已成規模。在過去的一年裡,1900萬人在快手平臺上獲得收入,其中500萬人來自國家級貧困縣。從流量到電商,短視頻平臺的系統性扶貧項目補充了宏大敘事——中國扶貧攻堅戰的細節部分,它的落地性和因地制宜,彌補了農村電商「上行乏力」的行業短板。
  • 萬株竹苗助力打造 東西部扶貧「杭州典範」
    精準幫扶進行時 本報訊 (記者 陳立平 通訊員 茹意 趙波)4月29日上午,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烏流村,杭州市東西部扶貧協作考察團與當地群眾共同栽下了扶貧竹苗。一株株竹苗,見證了杭黔兩地的深情厚誼,更為當地貧困群眾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 把事業寫在家鄉的土地上——組協會 做公益 興產業 雷山大龍苗寨這...
    夏日,走進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在一個叫大龍的苗寨裡,一夥苗族青年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在大山裡的追夢故事。雷山縣西江鎮大龍苗寨「以前為籌備大龍村青年旅遊經濟發展協會(以下簡稱「青年協會」),我們天天開會、做材料、家不歸錢也沒掙得。
  • 【決勝2020】一片小茶葉 蹚出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西鄉縣依託資源稟賦,把茶葉確定為產業扶貧的重頭戲,緊緊圍繞打造茶葉經濟強縣目標,走出了一條因茶興業、因茶致富奔小康的產業扶貧之路。  而近年來,西鄉縣也是把茶葉確定為產業扶貧的重頭戲,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的茶園建設專項資金,打破組域、村域、鎮域界限,積極促進土地流轉,改造茶葉產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有力帶動了茶旅結合集中連片區打造生態觀光茶園,目前,棗園、江榜、羅鎮、楊河四大茶園均達到萬畝以上。
  • ...運用辯證思維策劃實施扶貧公益項目——從明代善書《了凡四訓...
    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為了全面展示2020年公益事業的發展圖景,探討第三次分配下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年會邀請來自企業、基金會、行業組織、高校等不同機構的公益踐行者、觀察者,分享和探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眾等不同主體在公益事業中的行為和價值。
  • 民生銀行西安分行:步履堅實走好金融扶貧路
    民生銀行西安分行堅持每年召開金融扶貧專題會議,完善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金融扶貧信息報送工作小組、異地機構扶貧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架構,強化信息宣傳、工作聯動和考核問責,從機制上保障金融扶貧工作有效開展。領導小組平均每年赴扶貧點調研考察不少於2次。
  • 舞陽縣保和鄉築牢「六類戶」兜底保障防線
    河南經濟報 記者 石桂林 通訊員 黃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最嚴密一道防線就是加強「六類戶」兜底保障,保和鄉高度重視「六類戶」兜底保障情況,組織召開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會,強化幫扶責任人、第一書記指導員、包村幹部責任意識,全面落實「六類戶」兜底保障工作。
  • 利辛縣資產收益扶貧工程帶動群眾增收
    2020年,利辛縣實施的2個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項目,均為冷藏保鮮庫建設項目,實施地點為汝集鎮汝園村和張村鎮柳東村,總投入100萬元。為有力推進資產收益民生工程,利辛縣成立了財政支農資金支持資產收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出臺了《2020年利辛縣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實施方案》,制定了《利辛縣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涵蓋了資金的預算與分配、使用和撥付、管理和監督等,加強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 南方電網公司12個精準扶貧示範村經驗亮點
    這是西湖村的光伏扶貧項目,也是目前廣東省裝機容量最大、扶貧資金規模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據了解,五華縣政府當時有兩種考慮,分別是建設小水電站和建設光伏電站。廣東電網公司和南網能源公司作了橫陂鎮地面光伏電站扶貧項目投資可研報告,從建設成本、運維成本、可持續收益、環境保護等各方面與小水電站做了詳細對比。
  • 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民生銀行西安分行步履堅實走好扶貧路
    以黨建為引領,開闢扶貧道路民生銀行西安分行堅持每年召開金融扶貧專題會議,完善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金融扶貧信息報送工作小組、異地機構扶貧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架構,強化信息宣傳、工作聯動和考核問責,從機制上保障金融扶貧工作有效開展。領導小組平均每年赴扶貧點調研考察不少於2次。
  • 過度兜底 一些貧困地區醫保基金被花「禿嚕」
    「賴床」不走小病大治 住院不花錢反「賺錢」  過度兜底 一些貧困地區醫保基金被花「禿嚕」  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兜底工作是推進並落實健康扶貧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實施精準扶貧、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舉措。
  • 北京來的「李書記」,和茶葉「睡在一起」
    12月23日晚,他登陸李佳琦直播間,在這裡推銷村裡的扶貧特產「紫孔雀」紅茶,幾分鐘內,1.8萬多盒茶葉被搶購一空。這已是今年以來大坪村「紫孔雀」的第7場帶貨直播活動。「這款茶帶有花果香,回甘很醇厚,茶湯呈琥珀色……」剛到鏡頭前的李本源,有點緊張,但一談到「紫孔雀」,眉宇間立刻充滿感情,還調侃自己「和茶葉睡在一起」:從茶農種植,茶青下樹,到茶廠加工、包裝,每一個環節他都參與其中,最忙的時候,他甚至通宵達旦守在茶廠裡,和炒茶師傅一起觀察、炒制茶青。
  • 「扶貧老兵」崔偉鋒:答好區域幫扶考卷 詮釋雁塔扶貧擔當
    為發揮就業幫扶作用,促進漢濱區脫貧攻堅事業發展,雁塔區、航天基地幫扶團向漢濱區捐贈了400萬元資金設立「就業扶貧專項資金」,崔偉鋒積極協調、制定方案,配合漢濱區人社局就地開發三年期公益專崗,40名就業困難貧困勞動力實現在社區工廠就近就業,通過專崗就業和簡單勞動,月收入可達3000元。
  • 關於雷山縣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建議
    因各方面原因導致雷山縣人員編制特別少,特別是衛生系統編制嚴重不足,影響了雷山縣基層衛生事業的發展,隨著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斷提升,雷山縣現有的衛生醫務人員已不能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雷山縣人民醫院現佔地面積41畝,編制床位200張,實際開放床位300張,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總面積1.6萬平方米。
  • 庚子年公益大考:抗疫成主戰場之一,在災難中成長|2021新年特刊
    如果說抗疫是中國公益的主戰場之一,2020年的中國公益也活躍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主陣地上。2020年11月,貴州省政府宣布,省內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在脫貧攻堅戰中,社會力量通過企業幫扶、扶貧捐贈、志願服務、社會工作等不同方式,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