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0日,「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100」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辦。會上發布了近三年全球101個旅遊減貧案例,其中9個與貴州相關,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
- 黔東南州雷山縣 -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助推民族村寨脫貧
雷山縣是一個自然生態資源大縣、民族文化資源大縣、旅遊資源大縣。全縣植被覆蓋率達 94%,森林覆蓋率達 72.56%;全縣苗族人口佔總人口的 84.2%,境內苗寨、苗語、苗族服飾、苗族生活方式等苗族文化保存完好,全縣共有 68個國家傳統村落、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是貴州省主要景區,被列入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民族文化鄉村旅遊業是雷山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西江千戶苗寨 來源於網絡
近年來,雷山縣大打旅遊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民族村寨脫貧。
全域化布局,讓鄉村旅遊成為脫貧攻堅支柱產業。成立旅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高水準編制了《文化旅遊產業創新區暨民族文化旅遊目的地規劃》《全域旅遊規劃》《鄉村旅遊扶貧規劃》,以西江旅遊公司為主體,每年投入全域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不少於3000萬元,大力推動鄉村旅遊轉型發展,加快全域旅遊化、全縣景區化步伐,逐步實現處處是景、隨地可遊。
全方位配套,讓鄉村旅遊發展覆蓋更多貧困群眾。立足旅遊「十二」要素豐富產品鏈條,創新旅遊產品業態,完善「吃、住、行、遊、購、娛」各項配套,建設「快旅慢遊」交通體系,引進知名品牌酒店落地建設,建好管好旅遊廁所,完善景區標識標牌系統,大力發展智慧旅遊,不斷滿足遊客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讓遊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全產業融合,形成多業共生的脫貧攻堅大格局。充分利用苗族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優勢,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動融合發展為抓手,千方百計做好「旅遊 +」這篇大文章,促進生產要素集聚,推進農文旅一體、產城景互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群眾參與的文化旅遊扶貧產業鏈,助推雷山如期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
共建共享,讓更多貧困群眾成為鄉村旅遊扶貧的受益對象。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引領作用,創新股份合作型、勞動就業型、經營型、輻射帶動型等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貧困人口共享旅遊發展紅利。
多措並舉,雷山縣鄉村旅遊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旅遊紅利充分釋放,惠及更多貧困人口。
雷山歌舞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雷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4年以來,全縣接待遊客人次年均增長 31.3%,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 34.5%,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 9.05%,排在全省同類縣第一位,鄉村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帶動 3.3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脫貧。「西江模式」被列為貴州改革開放40年40事典型案例。
鄉村旅遊與其他產業高度融合。農旅融合強基礎。圍繞鄉村旅遊,大力發展茶、竹、藥、菜(菌)、生態畜禽等特色山地農業,實現農民人均1畝茶、半畝藥、1畝菜(菌)、1頭豬,帶動了2.3萬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工旅融合補短板。圍繞鄉村旅遊大力發展以茶葉、銀飾、刺繡為主的旅遊商品加工業,開發了一批「旅遊必購商品」, 聯動 1.3 萬農戶。城旅融合提品位。圍繞鄉村旅遊加快推進特色城鎮化,積極打造「西江—縣城—大塘」特色城鎮旅遊帶,成功創建了「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西江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文旅融合顯特色。堅持文化為魂、旅遊為體,精心打造了《西江(大塘)盛典》《蝴蝶媽媽》《美麗西江》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劇目,並逐步推向旅遊市場常態化演出。數旅融合添活力。圍繞鄉村旅遊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蘇寧易購、網易嚴選入駐雷山,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加強與頭條、新浪、百度等的合作, 帶動創業就業2000餘人。
《西江盛典》劇照 來源於網絡
貧困群眾獲得的實惠越來越多——
業態發展聯動。積極鼓勵農戶利用自家房屋經營農家樂、家庭旅館、旅遊商品店等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發展,或是通過出租房屋實現增收。在西江,70%以上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8年的1800餘元增長到2019年的22300餘元,有10戶村民成為千萬富翁,有48戶村民成為百萬元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達到 11000 餘元,全村共有1132戶農戶購買了私家車。
就業服務帶動。鼓勵景區吸納貧困人口直接或間接就業,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西江景區為村民提供了導遊、環衛等800多個服務崗位,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
利益共享驅動。西江景區每年從門票總收入中提取18%作為民族文化保護資金,對景區民房保護完好的農戶進行獎勵,既讓村民享受到了旅遊紅利,又調動了參與保護民族文化的積極性。僅2018年就分紅3094.4萬元,覆蓋農戶1430戶、54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95戶、1181人,戶均獲益2.16萬元。
產品供給拉動。景區堅持以遊客需求為導向,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茶、菜、畜禽、傳統手工等特色產業,並以「景區 +」的模式進行產銷對接,帶動300多戶1150餘名貧困人口。
郎德景區二次開發後遊客眾多 向澤忠 攝
內容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清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②|黔東南州雷山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民族村寨脫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