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累計助推112萬貧困人口受益增收。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本期推出——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脫貧攻堅
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
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脫貧攻堅
「雞鳴三省」景區是畢節市七星關區近年來依託紅色文化打造的文旅融合發展複合型旅遊景區,總體規劃面積5430畝。景區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走出了一條集紅色教育、紅色資源開發與脫貧攻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雞鳴三省村是景區所在地林口鎮的貧困村之一,村民主要依靠傳統農業烤菸種植和外出務工作為主要經濟來源,其中,外出人員佔全村總人數的三分之二約1200 人,在家務農人數約380人。
雞鳴三省景區於2016年啟動以來,不但解決了幾百年來阻礙三省交界處群眾的交通問題和生態開發保護問題,還促進近千名外出務工群眾返鄉創業就業,僅景區建設工地就解決臨時就業300餘人。
景區運營後,在招聘員工時優先考慮景區周邊村民和貧困戶,景區現有員工70餘人,其中80%以上為本地村民。同時結合景區實際情況,通過減租免租等多種優惠方式引導周邊群眾在景區內開設餐飲和旅遊商品店,帶動景區周邊農家樂10多家,解決就業人數120餘人,其中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6 戶64人脫貧,旅遊帶動脫貧效益顯著。
景區基礎設施功能實現共享共建,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景區配套建設的公路、安置房、廣場、停車場、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不但讓老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更方便,也有效改善雞鳴三省村的村容村貌,群眾滿意度提升明顯。建設過程中,政府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對雞鳴三省村104戶群眾進行集中安置,被拆遷群眾戶均有一套住房和一個臨街商鋪,商鋪配套安置有效保障了村民搬遷後的經濟來源。目前安置房主體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裝飾裝修工程。
發揮景區輻射帶動作用,有效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2018年,雞鳴三省村圍繞旅遊發展,成立了貴州三省緣旅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帶領32戶群眾開起了餐廳 , 辦起了養兔場;返鄉創業的村民陳曦領頭成立了紅色一家親農業發展公司 , 帶領22戶群眾發展種養業,開辦農家樂。事實證明,景區的開發建設,帶動了林口鎮餐飲服務、旅遊商品、交通運輸、商業貿易等多業態的發展,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發展,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積極作用。
依託景區發展,有力促進農村創新發展機制。景區通過旅遊項目拉動,旅遊服務延伸,立足「景區+農戶」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進行種植,公司負責技術指導、資金支持,合作社負責組織群眾種植,群眾以土地流轉、 務工、分紅等形式增加收入——
一是通過雞鳴三省村採用「土地流轉+自願種植」的方式發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種植沃柑約300畝、向日葵約300畝、辣椒約30畝、馬鈴薯約300畝、蔬菜約150畝、養殖肉兔2000餘只、雞約1000餘只。
二是通過「景區+農特產品」,打造特色旅遊商品。緊鄰景區的坪壩村,種植小麥近千畝,年產18.2萬斤。景區利用宣傳營銷優勢,帶動發展坪壩村特色麵條產業,僅此就帶動貧困戶18戶88人。同時,發展刺梨產業369.254畝,帶動貧困戶30戶130人。 現如今的平壩村,在雞鳴三省旅遊景區帶動下,村集體經濟日益增長,帶動全村農戶務工,留住了外出務工勞動力,也留住了村子發展的希望。
截至目前,景區旅遊公路、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 景區路網、雞鳴三省紀念碑、綿繡江山廣場、會議會址、陳列館、雄雞唱曉觀景平臺等項目已建設完成並對遊客開放;景區二期工程紅韻苗街、荷花池、三聖宮、古驛客棧、將軍碑林、周家大院等景點目前正在建設中。
- 專家點評 -
雞鳴三省村立足自身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的優勢,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內涵,以打造文旅融合的複合型旅遊景區為抓手,推動景區建設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易地扶貧搬遷,以及景區運營與扶貧就業創業的有效結合,走出了一條集紅色教育、紅色資源開發與脫貧攻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來源:天眼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