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兜底 一些貧困地區醫保基金被花「禿嚕」

2021-01-20 光明時政

  「賴床」不走小病大治 住院不花錢反「賺錢」

  過度兜底 一些貧困地區醫保基金被花「禿嚕」

  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兜底工作是推進並落實健康扶貧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實施精準扶貧、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舉措。《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強有力的大病兜底政策切實降低了貧困人口的看病負擔,很多貧困患者從中受益。

  按照中央政策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結合實際需求和醫療服務及保障水平,擴大專項救治的人群及病種範圍。但是,記者近期在西部一些省區採訪了解到,個別並不充分具備條件的地方,「超能力」實施救助政策。過度兜底導致怪相頻出,貧困患者住院「賴床」不走、小病大治,兒女想辦法與父母脫離關係,甩包袱給政府……

  醫保基金突破警戒線

  由於看病住院的貧困人口激增,加之報銷比例大幅提高,醫保基金支出的增速明顯快於籌資的增速,許多貧困縣醫保基金突破了警戒線,「兜底」吃力。

  為解決好因病致貧返貧問題,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不斷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機制,各省區市有效拓展了大病集中救治病種範圍,提高了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水平。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西部貧困區調研時了解到,政府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患者採取了慢病送藥、免費體檢、免費繳納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先診療後付費等政策,並採取基本醫保、商業補充保險、民政大病救助、政府健康扶貧基金的多項組合政策,2017年當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達到國家的要求。

  為更大力度實現對貧困患者的救助,有的貧困縣克服困難力爭比90%還要高一些,提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年自付部分不超出3000元或5000元的規定,還有的地方制定了全兜底的免費醫療政策。記者在採訪中明顯感受到,這些初衷很好的政策切實幫助貧困患者減輕了負擔。一位食道癌患者告訴記者,他在鎮衛生院手術和住院花費近六萬元,得益於「大病患者救治全兜底」政策,沒花一分錢就出院了。

  然而,脫離實際能力競相比「力度」的做法,難以長久維繫。一位貧困縣副縣長憂慮地說,2017年醫保基金收入8000多萬元,支出7600多萬元,突破了結餘率不低於15%的警戒線。在另外一個貧困縣,2017年醫保基金花超1600萬元,嚴重收不抵支。《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醫保基金觸底的貧困縣不在少數,有的縣需要靠市裡調劑才得以收支平衡。

  醫保基金壓力加大的原因還包括,基層對大病病種沒有統一的認定,有的地方大幅增加大病兜底病種,有的地方乾脆將醫保範圍內的疾病都當作大病對待。加上一些基礎藥物價格不降反升,如西地蘭價格上漲十多倍,醫保基金開支直線上升。不僅醫保基金面臨風險,地方政府兜底基金也捉襟見肘。隨著慢病送藥、免費體檢、免費保險等工作啟動,本來財政就很困難的貧困縣「壓力山大」。

  住院不花錢反「賺錢」

  「大病兜底」的利好信號釋放出來後,貧困人口就醫需求出現爆發式釋放。不少貧困縣醫院門診量和住院人次翻番增長,出現床位滿、加病床、患者不出院等情況,小病大治現象十分普遍。

  《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了十多家醫院發現,大多數醫院的心內科病房已經住滿患者,很多醫院設立了貧困患者專門的病房和結算專用窗口,窗口上貼著「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提示語。在一家縣人民醫院大廳,記者看到,儘管臨近中午,結算窗口還是排著長隊。2017年該醫院住院3000多人次,2018年僅前四個月就接近這個數字,醫院方面表示,增長部分主要為貧困人口,貧困患者看的病種主要是消化、心腦血管、腰酸腿疼等慢病和小病。

  記者調研了一個比較典型的貧困縣,該縣報銷比例實現百分之百。按照當地出臺的規定,貧困患者在縣級人民醫院,個人自付費用及政策外費用都由政府兜底,不分大小病全部實行免費治療。當地縣醫院計算,醫療費全免後,2018年貧困人口住院人數增長五倍,存在貧困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卻不出院,達不到住院標準卻堅持要住院的情形,醫務工作者私下稱為「偽患者」。

  「不管看啥病就掏那麼點錢,甚至不掏一分錢,貧困戶小病也想大治。一些患者賴床不走,導致真正需要醫療資源的人進不去。說實話,醫院希望有這種病人,現在藥錢掙不了,醫院只能靠床位費和服務費,但是政府不希望這樣。」一位縣衛計局局長說。

  個別地方的兜底政策「關懷過度」,已經暴露出問題。2017年,一貧困縣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患者啟動了「住院補貼制度」,貧困戶根據住院等級不同,享受每天50元至200元不等的補貼。一位幹部透露:「有的貧困戶在家沒事幹,一算帳住院不花錢反賺錢,至少能省下電錢、煤錢,還夠一天吃飯用的,導致縣醫院內科住院的人多得住不進來,住進來的又不走。政府發現這事辦壞了,2018年立即叫停。」

  小病大治不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也使保險公司陷入艱難維繫的狀態。《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三家保險公司,2017年全部虧損。有一家保險公司保費是154萬元,賠付165萬元。另一家保費是533萬元,虧損100多萬元。多地社保局局長認為,目前來看商業保險公司還有積極性,主要是寄希望於政府投保額持續加大。

  子女想盡辦法「甩包袱」

  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一些地方不顧實際情況,「超能力」大病兜底,導致怪相頻出,譬如子女想盡辦法「甩包袱」,把贍養父母的義務全「推」給政府。

  儘管一些地方認為,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患者人數並不多,2020年前的兩三年內採取的高標準救助所帶來的壓力尚能承受。然而,如此短期救急政策,很可能導致好事沒辦好,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公序良俗,其產生的後遺症不可小覷。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給老人看病是子女應盡的義務,有贍養能力的子女更是不在話下。《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竭盡全力為老人看病截然不同,一些子女想盡辦法與父母脫離關係,讓老人符合貧困戶標準。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大包大攬」,一味地給政府加砝碼,忽略了貧困家庭、貧困人口子女的自主能動性。74歲的王美榮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影響著健康。她有五個子女,其中四個子女在外成家立業,可四個子女不僅不回來照看她,更不給老人一點看病錢。面對採訪,四位子女態度冷淡地表示,他們連自己都管不過來,再說貧困戶不是有政府管嘛。

  非貧困戶也患上「心病」,貧困邊緣人群怨聲不斷。大病兜底政策令貧困戶拍手叫好,而非貧困人口,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貧困邊緣人群抱怨聲音大,認為誰還沒個大病小病,利好政策一邊倒不公平。75歲的王二虎是哮喘晚期病人,老伴患有高血壓,現投靠城裡的女兒,在街邊賣礦泉水為生。「我為啥不能享受看病兜底,就因我的女兒孝順?就因我還堅持賣礦泉水?」對此,一位縣委書記深有感觸。他說,隨著脫貧攻堅走向深入,非貧困戶對貧困戶的攀比心理在加重,影響著村裡的和諧。

  一些貧困人口「被慣壞」,能「賴」政府一點是一點。一位扶貧幹部無奈地講,按照大病兜底政策,政府想盡辦法讓貧困患者年個人自付部分不超過三五千元,可縣裡卻有幾十戶人連這點錢也不願出,惡意拖欠醫療費用,需要動用各種方法來催款。一些基層幹部群眾認為,政府想辦法讓貧困患者看得起病,這是得民心的好事,但兜底不能兜得沒了底線,制定政策不可只為解決眼下問題而不考慮長遠,建議儘快研究形成符合實際、可持續的長效機制。(記者張麗娜 王靖 張晟 呼和浩特報導)

[責任編輯:王麗媛]

相關焦點

  • 2020年醫保扶貧工作總結扶貧工作總結
    二是搭建醫療救助市級結算平臺,結算健康扶貧政府兜底保障和醫療救助基金達1500萬元,減少了結算層級,提高了工作效率,給參保人員和醫療機構提供便利。同時全市各級醫療保障管理和經辦部門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轉變機關作風,探索推進「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延期辦、容缺辦、綠色辦、減免辦、線下辦」的「八辦」措施,群眾醫保體驗感明顯提升。
  • 2018年度湖南城鄉居民醫保開始繳費啦 困難群眾參保有資助
    9月4日從省人社廳了解到,2018年度湖南城鄉居民醫保開始參保繳費,個人繳費標準統一為180元/人。參保對象為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覆蓋除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應參保人員以外的其他所有城鄉居民,具體包括農村居民、城鎮非從業居民、在校學生、在統籌地區取得居住證的常住人口。
  • 四川德陽一對母子同患尿毒症 醫保兜底報銷9成醫藥費後重燃信心
    醫療政策兜底,超過90%的費用得到報銷。愛心人士捐款,腎臟移植後恢復良好。公益性崗位加上從政府組織的培訓班上學來的年畫手藝,讓這個年輕人重拾自我。母子同患尿毒症 醫保兜底醫療費只掏10%2009年,徐守超的母親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症。「父親要供我上學,還有找錢給母親治病。」徐守超說,他的父親就在家附近打零工,幫別人修牆壘磚,掙得也不多。
  • 貴州:2018年起居民醫保城鄉一碗水端平 個人繳費統一標準
    方案提出,原則上從2018年度開始,各統籌地區城鄉居民實行統一的個人繳費標準和各級財政補助政策,學生、兒童與成人繳費標準一致。  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可參加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保  根據方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覆蓋範圍包括現有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所有應參保人員,即覆蓋除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應參保人員以外的其他所有城鄉居民。
  • 南河店鎮兜底保障聯合黨支部:織密兜底保障網 傳遞幸福安康鏈
    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黨委、政府針對"三類人員"多,"四集中"兜底保障任務重的情況,成立兜底保障聯合黨支部,整合原有資源,升級打造村級幸福大院2個,鎮託養中心和醫養結合集中康復中心1個,動員入住貧困群眾93人,為特殊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提供堅強保障。一是應聯盡聯,建強組織體系。
  • 這份2020醫保「答卷」請收好!2021有哪些新期待?
    ——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 國家醫保目錄調整要千方百計「保基本」。此次調整,醫保基金支出沒有明顯增加,參保患者的藥品支出明顯節省,醫保藥品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疫情期間,「兩個確保」對於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是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創新。
  • 國家醫保局: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減輕醫療負擔近3300億元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董童)在今日國新辦就推進健康扶貧和醫保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醫保部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辦等部門聚焦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的任務目標,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發揮了最大範圍的防貧減貧作用。
  • 2018城鄉居民醫保人均個人繳費標準漲至每人每年220元
    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從統籌城鄉的角度,對城鄉居民醫保年度重點工作進行統一部署。 《通知》提到,2018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各級財政人均補助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新增4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490元。其中,中央財政對基數部分的補助標準不變,對新增部分按照西部地區80%和中部地區60%的比例安排補助,對東部地區各省份分別按一定比例補助。
  • 中國最貧困地區30年上演「命運逆轉」(圖)
    中國最貧困地區30年上演「命運逆轉」(圖) 自那時起,三西人民展開了一場歷時30年的反貧困鬥爭。  2012年立夏時節,我們再次踏上三西黃土高原。30年反貧困鬥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濃烈的色調,繪就了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陽屲村的一側,就是馬家窯文化遺址。紅底黑紋的古陶上,渦旋紋和蛙人圖騰向人們表明,遠古時代,這裡水草豐茂,魚蛙如織。
  • 都說醫療險可以補充醫保,到底補充什麼?
    而封頂線就是指能報銷的醫療費用的最高限額,由於不同地區經濟狀況不一樣,所以不同地區封頂線並不相同。原則上來說,封頂線的多少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左右。那起付線以上,封頂線以下部分,是不是就都可以報銷呢?當然,答案是否定的。醫保還規定了自付比例社會統籌基金在給我們的醫療費用報銷時,採用的是共付制。
  • 醫保"十四五"規劃編制啟動
    以職工醫療保險為例,現行制度下的單位繳費率為6%、個人為2%,但實際上一些地區的單位繳費率更高,在單位繳費中還有30%劃入個人帳戶,從而實質上體現為單位或僱主責任;在居民醫療保險中,2003年確立的政府補貼與個人繳費之比是2∶1,現在普遍變成了3∶1以上,個別地區甚至達到15∶1。人口老齡化也將不可避免地帶來醫療費用的持續增長。
  • 醫保再出新變化,2020年底前完成,新農合個人帳戶將全面取消
    醫保個人(家庭)帳戶並不代表我們現在繳納的城鎮居民醫保,今年正常交過費用的居民不需要慌張。 2016年之後,沒有新農合和城鎮醫保的區別了,國家推進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進行了制度整合,後來全國就統一建立了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因此,新農合的個人用戶其實已經逐漸消失了,但是仍然有極少的幾個地區還保留下來。
  • 有醫保不知道醫保的報銷範圍?看了這篇文章就懂了!
    然而,很多人對於醫療保險的報銷範圍並不了解,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醫保的報銷範圍,讓大家可以更好地使用醫保。一、醫保是什麼?醫保根據人群不同,分為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職工醫保由企業和個人各繳納一定比例,其中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
  • 省級醫保新規實施:2017年怎麼交費
    近期,浙江省人社廳和省財政廳聯合印發《浙江省省級單位職工醫療保險辦法》,從參保人員的範圍、醫療費用的結算、醫保費的繳納標準等各方面進行了詳盡規定,該辦法已經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小編羅列了其中一些與你密切相關的問題,或許你就能用到~省級單位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包括省級單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省級大病保險制度。
  • 2018泉州醫保城鄉居民統一 醫保繳費標準及報銷比例
    2018年泉州市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標準及醫保待遇一覽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泉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各高等院校:  根據《泉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一體化暫行規定》(泉政文〔2017〕86號)和省醫保辦、省財政廳有關通知,現就做好我市2018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以下簡稱城鄉醫保)基金徵繳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多地區發布2021年城鄉醫保繳納標準,明年看病報銷將會有新變化!
    近期,多省份發布2021年城鄉醫保繳納標準,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其中,一些省份提高了醫保待遇水平,報銷比例越來越高;還有不少省份結算越來越方便,甚至在網上就可以全部搞定;也有些省份把慢性病範圍擴大,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迎來福音……這些調整,對咱們百姓看病報銷有哪些具體影響?咱們一起來看看。好消息!
  • 多措並舉,福建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靠養蜂摘帽的貧困戶說...
    核心閱讀自2016年起,福建省開展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通過多項措施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多方合力,構築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產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培訓技能,增強貧困殘疾人就業信心……隨著一項項政策措施的落地,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全部脫貧。
  • ...2021年度貴州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集中徵繳期截至明年3月31日
    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個人繳費,由醫療救助基金按每人每年不低於120元的標準予以資助。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個人繳費,由醫療救助基金按每人每年不低於50元的標準予以資助。
  • 2021年醫保有大變化?我們老百姓最關心的是,看病會變便宜嗎?
    每年國家都會更新一些有關醫保的政策,那麼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國的醫保政策又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2,建立家庭共濟帳戶,個人帳戶繳費來源減少2020年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醫保改革的徵求意見稿,提出要建立家庭共濟帳戶,並且要調整個人帳戶和統籌基金的來源比例。也就是說,今後我們醫保個人帳戶中的餘額,除了為自己支付醫藥費以外,還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和子女的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