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們早就已經不信算命、八卦之類的,而是用另一種方法代替,便是「星座文化」。星座文化被人們認為是近期的西洋舶來品,在新世紀的今天,所有的短視頻軟體上面,都是幾月份,什麼星系,該做什麼事情。人們看著本月的運勢,頻頻點頭,好像十二星座都已經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不了。
從數字、生活、情感、金錢、工作,都會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存在些許影響。我們認識他們,並且還會有相關的佔撲。但實際上,早在幾千年前,十二星座就已經傳入的中國,那時候,他們還不是十二星座,是佛教文化。
幾千年之前,古巴比倫們的佔卜師潛心觀測星象,在觀測多年之後,他們便於自己的計算,便通過太陽運轉的路線,將宇宙散落的星辰分為十二個區域。便將他們一一起名,對應。方便之後自己的記錄。
後來,者十二個區域,逐漸被人們所認同,和佛教一起,從外面,傳到了中國。同時還賦予了十二區域相關的希臘神話色彩,吸收到十二宮的天文體系進入印度,隨佛教一起來到了中國。
佛教進入中國在很早以前,十二星座出現在記載中是隋唐時期。根據佛經記載,十二星座就已經有了大致的分布位置和圖像。並且,印度高僧,研究天文體系的時候,將十二星座進行編排,並賦予名字。比如獅子之神、蠍神等等。通過名字我們可以看到,當初的人們,對十二星座是有很高的崇拜的,基本等同於佛教的各個護法、些許天王。
如果你細心,你會在敦煌的壁畫之中,看到十二星座古老的圖像,或者在十二星座的古老圖像之中,發現「處女座」、「天枰座」等形象的影子。但是星座的形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明代出土的文物之中,星座便打破了原有的星宇形體,變成了擁有人形樣貌的神靈。
而十二星座的佔卜,更不是近期才興起的。早在隋唐時期,北宋年間,十二星座就已經和軍事、算命相結合,比如說根據星座算運勢。三日入白羊,神主戰。南宋出土的文獻上面,更有關於記錄星象的地理位置,將地名和星座匹配。
文學方面,十二星座也儘量處於本土化的過程中。敦煌莫高窟的筆畫,讓蘇軾慨嘆,韓愈也曾經感嘆星座的神奇。
人們對於星座的認識,應該追尋到古代,知其然,便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