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再現成語故事,無棣小夥做傳統文化的「二傳手」

2021-01-10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蔣惠慶 記者 邊浩玥

近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文化大觀》編輯部承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大家演(講)」終評活動結束。在12部金獎作品中,無棣縣80後小夥劉鵬飛執導的微視頻《邯鄲學步》榜上有名,填補了無棣縣的空白,其個人也榮獲「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劉鵬飛出生於一個曲藝世家,爺爺曾經說過山東快書,伯父劉月明是原濰坊市歌舞團團長,國家二級演員。也許是受其爺爺跟伯父的影響,劉鵬飛從小就對曲藝情有獨鍾,從6歲起,每年的暑假都要到伯父家,跟著伯父學說相聲。由於他特別能吃苦,學起東西來有板有眼,因而進步非常迅猛,從小學到初中,他的藝術才能逐步顯現,每每都是學校文藝演出的臺柱子,還經常代表學校參加縣裡的文藝匯演。2001年,就在劉鵬飛讀高二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山東省軍區文工團面向基層選拔曲藝苗子。劉鵬飛聽到消息後,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接著報上了名,到濟南參加了考試。沒想到,憑藉他紮實的曲藝根底,一下子就打動了諸多評委,被文工團順利錄取。

「我們部隊要求是把我們每個人培養成一專多能的人才。」劉鵬飛說,在部隊裡,他學習內容主要為快板、小品、相聲表演以及各種西洋電聲樂器,參加了大大小小200多場演出,其中在長島、大珠山等海防八團的慰問演出中,劉鵬飛表演的膾炙人口的相聲、小品、表演唱等節目,深受廣大官兵的喜愛。

2004年冬,劉鵬飛退伍後進入濰坊市歌舞團,成為一名專職曲藝演員並進行深造。2006年9月,劉鵬飛以全國專業課第一的優異成績一舉考入天津工業大學藝術系話劇表演專業,師從國家一級演員、天津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梅花獎得主張金元先生,進行了為期四年的專業學習深造。2008年,為紀念學校成立50周年,學校專門排演了話劇《張漢文》,才藝雙全的劉鵬飛有幸被學校選中男一號角色,飾演從16至70歲的張漢文,一舉獲得成功。

2013年後來回到了家鄉,到無棣縣文化館工作,多次參與由無棣方圓藝術團承辦的魯北好聲音、方圓大舞臺等精品賽事和縣內的諸多文藝演出。2017年,由無棣縣委宣傳部選送、劉鵬飛執導的《小吳村的老班長》經過層層選拔,代表濱州參加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中國夢·黨在我心中》百姓宣講大賽,榮獲曲藝類全省一等獎的好成績,2018年,由劉鵬飛執導、無棣縣文化館選送的獨幕話劇《黃岐素問》在原省文化廳組織開展的「『蓓蕾藝術工作站』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會」優秀作品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省最受歡迎作品獎(一等獎)。

據悉,本次獲得金獎的微視頻《邯鄲學步》於9月份開始籌劃,歷時4周時間,共9幕,時長9分29秒,全部在無棣古城拍攝,12名學生通過精彩的表演,實景再現了成語典故「邯鄲學步」故事內容。「我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劉鵬飛說。

「孩子們的心靈是純潔的,就像一張白紙,就看我們如何去引導。從小寫上什麼內容有時候就能決定他們的一生。」他說,每個歷史故事背後都有深刻的寓意,當時拍攝微視頻《邯鄲學步》的起因就是想教育孩子們,做人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能一味地機械模仿。劉鵬飛說,把傳統文化的種子播在孩子心間,需要一遍遍地澆水、施肥,種子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近年來,無棣縣積極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會進校園活動,為劉鵬飛搭建起一方展示才藝騰飛的舞臺。「我要趁著年輕,盡我所能,在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做好勤務兵和『二傳手』,讓周圍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國之精粹。」談到未來,劉鵬飛信心滿滿。

相關焦點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語小故事率先行動砥礪前行
    日前,成語小故事(廣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手深圳哈哈動漫雙方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聯手打造「成語小故事」+「袋鼠乖乖」文化IP,實施中華經典成語小故事動漫工程,組織創造生產一批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具有大眾親和力的動漫成語小故事,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當代世界。
  • 成語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成語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文|歷史趣味學說成語是我國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很多成語背後都擁有一個立意深遠的故事,這些故事也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了解成語故事,也是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
  • 《成語天下》熱播方興未艾 催生傳統文化「活」起來
    河北新聞網訊 《成語天下》節目秉持文化之正,創時代之新理念,以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契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趨勢,一經播出便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追捧,收視率一路攀升,穩居全國衛視同檔文化節目前茅。
  • 別亞飛:明星頻用錯成語彰顯傳統文化的流失
    原標題:別亞飛:明星頻用錯成語彰顯傳統文化的流失  據香港媒體報導,張敬軒近日到九龍灣為本周五舉行的個唱進行彩排,在談到林峰以一億港幣再籤約英皇3年,張敬軒自稱一早知道,只是不便透露。他又稱林峰在內地是「燙手山芋」。(10月26日新華網)   究竟張敬軒是明嘲林峰,還是他根本不知「燙手山芋」是貶義詞呢?
  • 成語故事鬧新春,長樂幼兒園童謠傳唱迎新
    為期三日的「我愛母語」童謠傳唱迎新活動,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成語故事、好玩的傳統遊戲中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古韻與精彩,為長樂幼兒園第五屆遊戲節閉幕式落下完美的帷幕,共度一場極具老底子風味的傳統新年。成語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
  • 河南一博物館再現「打春牛」 弘揚傳統文化
    2月2日為迎春日,河南省內鄉縣衙博物館再現「打春牛」,將這一沉澱兩千餘年的「立春日」傳統文化生動演繹。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民間習稱「打春」,標誌著春天的開始,作為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包含著一系列的祭祀禮儀和民俗活動。這與封建社會官辦歲時活動「打春牛」有直接聯繫。
  • 濱州市非遺名點名吃——無棣塘坊岐鳴齋糕點
    無棣埕口鎮自古為水陸碼頭,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有小天津衛之美譽。埕口的飲食文化深受京津塘的影響。年來節慶、走親探友少不了提上兩盒點心,無論是桃酥軟糖、蜜三刀還是槽子糕,一塊塊小小的點心都寄託著人們最真摯的情感。  埕口沿海一帶的民間,每臨婚嫁、壽誕等喜慶的大事,親戚朋友總要往來慶賀,相聚話舊。這時,主人為表謝意,得擺酒席宴相請。
  • 「視頻」鎮水石獅歷史地景再現泮塘五約,村民首個微心願達成
    文、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實習生 唐廣蔚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2021年1月16日上午,在父老鄉親約三小時的同心協力下,一對鎮水石獅和一座社稷之神石刻終於在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古村落成。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開封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從我市文化學者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中選取部分成語典故創建的開封成語典故苑,是我市最早將成語典故植入景區的範例。該苑於2014年12月5日開苑,第一批27條開封成語典故或刻錄於景觀石上,立於秀美的大宋御河兩岸;或印刷於燈箱噴繪之上,成為這裡的一道亮麗文化景觀,為遊客津津樂道。
  • 微視頻催紅桔子酒店:營銷組合拳
    2011年夏季開始,桔子酒店12星座男系列微電影以微博和視頻網站為核心傳播陣地,根據每一個星座男特點,形象地刻畫出12個男人在酒店內發生的各種小故事,使觀眾在忍俊不禁的同時進行自我聯想,並通過視頻立體展示客房的設施,包括浴缸放在落地窗前、高科技音響、絢麗的大堂及優質的服務。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圖)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
  • 新書|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讓孩子輕鬆掌握成語!
    成語凝聚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掌握成語知識,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對成語知識聊熟於心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比同齡人高。  而且從成語學習中,孩子們往往會獲得傳統文化品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大有裨益。
  • 「益言益行」網絡公益故事微視頻徵集展映活動初選作品出爐
    「益言益行」網絡公益故事微視頻徵集展映活動初選作品出爐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主辦、光明網承辦的「益言益行」網絡公益故事微視頻徵集展映活動投票於日前正式啟動,廣大網友可通過活動專題頁面(http://gongyi.gmw.cn/gygs/)對通過初選的61部作品進行投票
  • 成語中的合肥文化:聆聽成語故事 品味廬州經典
    ○南淝河源頭紅石橋○「旗鼓相當」的旗山(右)和鼓山(左)○洗耳池公園裡的巢父牽牛與許由洗耳雕塑○鼓山寺○旗山○「亞父」範增合肥古稱廬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千百年來誕生出了數之不盡的合肥故事。
  • 「成語天下」立足傳統推陳出新
    立足傳統推陳出新,花樣百出底蘊深厚  河北衛視《成語天下》首開「文化養成模式」,打造「草根」文化明星,讓來自國內外28位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同臺競技不可否認的是,對於節目創新而言,素人節目最難做,同時創新也更加難,這是行業共識或者說默認的難題。  《成語天下》共計12期比賽,給出近20種原創題型,「非它莫屬」、「天生一對」、「星羅棋布」、「水落石出」、「兵來將擋」、「試說新語」、「旗開得勝」、「明辨是非」、「畫裡有話」,精彩絕倫的成語大戲「各執一詞」與「戲說成語」更是從未間斷。
  • 遇事踢皮球,你是否遭遇過這樣的「二傳手」幹部
    但是,在我國基層治理鏈條中,一些幹部機械地做著「二傳手」工作,他們看起來事事經手,似乎工作繁忙,卻不思考、不研究,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執行政策照抄照搬,決策推給上級,責任推給下級……此類幹部,被幹部群眾戲稱為「二傳手」幹部。四大絕招:布置一下、傳達一下、上報一下、推脫一下中部某省一位鎮黨委書記近期遇到一件「打落牙齒和血吞」的煩心事。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落實工作 當好「二傳手」
    原標題:落實工作 當好「二傳手」 在一些黨員幹部中流傳著「當官要當副」的說法,意思是做副職最輕鬆。責任壓下來時,上面有正職頂著;要幹工作時,下面有業務人員承擔,而位於中間的副職,可以輕輕鬆鬆當個逍遙官、太平官。這種副職心態要不得!
  • 趨吉避兇-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文字+視頻)
    我們為什麼要來聽這個論壇,為什麼要學習《弟子規》,學習傳統文化?目的就是 「趨吉避兇」。學習傳統文化,就能趨向于吉祥,避開兇殘,就能夠得到幸福人生,就能消除、減少、降低災禍。人定勝天  有一個詞叫「人定勝天」,現在理解是人一定能夠戰勝自然界。真是這個意思嗎?不是。「定」是指安定。
  • 傳統文化||十個成語,十個歷史人物,有意思!
    成語,有極強的表現力和生命力,準確把握詞彙的意思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入詞彙的意境能夠使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