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嘉,女,46歲,巴彥淖爾分公司臨河西片區經理。2002年入職至今,這18個年頭裡她與巴彥淖爾分公司共同成長,從最初的「一無所知」成長為現在公司唯一的高級技師,她以終身學習的求知精神實現自我賦能,以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做好本職工作,以不忘初心的擔當精神發揮一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攻堅創效行動以來,她帶領本片區全體員工強管理,提服務,控損耗,推動臨河西片區實現油品、非油品同比雙增長。
員工身邊的「大師傅」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鄧嘉常掛在嘴邊的話,她堅信只有持續學習、加強員工培訓,才能真正提升加油站整體服務水平。臨河西片區的8個站有7個是汽油站,面對這一現狀,鄧嘉心裡盤算,在油品價格、品質相似的情況下,只有不斷提升加油現場服務質量才能真正留住客戶。
為把片區所有站都打造成優質服務示範站,復工復產後,鄧嘉先後3次開展片區全體員工「加油八步法」和「銷售六技巧」培訓,規範每一個引車動作,對銷售六技巧逐條講解,她注重培訓效果落地,逐站到現場為員工一對一進行指導應用,在她悉心指導下,員工從一開始的牴觸畏難到後來都能做到來有迎聲、走有送語、適當推銷。通過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提升現場服務水平,在今年開展的客戶滿意度調查問卷中,客戶滿意率達90%。
衝鋒在前的黨員「戰士」
作為一名黨員,鄧嘉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凡事衝在前面,用實際行動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年初臨河西片區「一鍵加油」推廣效果不好,排名靠後,她根據每個站的情況制定任務目標,責任到人,為延伸加油站服務半徑,她帶領站長深入企事業單位、醫院、社區、廣場,上門宣傳中國石化優惠政策,現場指導註冊、現場辦公開卡,今年以來帶頭開展「五進」活動21次,走訪企事業單位30餘家,做到加油站周邊「全覆蓋」,4-10月份臨河西片區汽油同比增長14.5%,市場佔有率提升3.4個百分點。
農場加油站是該片內的低效站,為幫助該站攻堅創效,鄧嘉帶領該站承包人搶抓春耕農用油市場機遇,疫情期間戴著口罩徒步幾公裡走村入戶,將農場加油站周邊的30餘個村鎮全部摸排,收集3000餘農戶用油信息,截至目前該站累計配送農用油品400餘噸,柴油同比增長43%,擺脫了「低效站」的帽子。
臨河西片區站點多為市區站,是非油品銷售的中流砥柱,年初銷量曾跌入谷底,臨期商品也逐日增加,這些鄧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顧客不進店咱們就把商品擺到加油現場」,通過「提籃」銷售,片區的非油品營業額日漸恢復。為加快商品周轉速度,她將小站的滯銷商品拉到大站,將保質期較長的商品送到小站,充當起加油站非油商品的「搬運工」。晚上時間她帶領員工去廣場、夜市、公園擺攤,「能賣多少賣多少,蚊子腿再小也是塊肉」,憑著這股子對非油品銷售的執著,1-10月份臨河西片區非油品基礎品類現金銷售同比增長28.3%,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受疫情影響的欠量。
降耗增效的「摳門兒人」
「開源節流同樣重要」,這是鄧嘉的工作信條,在拓市增量的同時,她始終將設備維護和損耗管理作為重點工作常抓不懈。9月的一天,她在巡站時發現大蘭廟橋加油站95#地罐液位儀接口鬆動,油氣較大,經詢問站長得知,接口擰緊就會出現水高報警造成不能日結,廠家建議更換碳棒但費用較高。鄧嘉心想:「如果一直將螺栓擰松,汽油揮發較大,存在安全隱患,換碳棒又要花錢,咋整?」。
兩難之時,她又仔細檢查了螺母接口,憑藉多年的加油站工作經驗,她感覺浮子下肯定有髒東西,她馬上找來工具,與站長一起把碳棒拔出來,將浮子擰下,用毛巾擦拭乾淨,重新放回去,擰緊後沒有出現報警,以最小的成本將安全隱患消除。
加油站的損耗管理一直是困擾鄧嘉的難題,今年初她早早謀劃全年的損耗控制,為提高接卸準確率和自動驗收率,她逐站比對容積表誤差,對容積不準申請重新標罐;每月對損耗排名最後的站進行損耗核查,幫助查找分析原因,進行及時整改;每次到站都會詢問哪輛車卸油損耗大,開展有針對性的運輸車跟蹤,對到站油品超耗的堅決要求索賠,「站長若不索賠,超耗就要站長賠」她不講人情、不講關係,對超耗零容忍,在她「錙銖必較」式的管控下1-10月份臨河西片區整體損耗同比下降323%,員工們背地裡悄悄議論千萬別惹鄧片,她可是老「摳門」了。
18年來鄧嘉將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她熱愛的事業,她說:中國石化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是它給了我成長的平臺,在持續攻堅創效的路上我將竭盡所能貢獻一份責任、一分力量,為公司的持續發展發光發熱。
(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