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你們也發現了。現在街上多了很多,穿著層層疊疊的公主裙、白色過膝襪、蝴蝶手袖,看起來很軟的妹子。這樣的風格叫洛麗塔(lolita),相應的服飾俗稱lo裝,穿lo裝就是lo娘。前兩天有一條熱搜,是一個女生穿山寨lolita裙被兩個自稱是lo娘的人當街攔住教育。
女生或許之前並不知道自己踩雷了,但這樣被攔路批評,也很不滿。.
雙方你一句我一句、互不退讓。還差點進了警局。關於對錯,不好說。一邊是不過以為自己買了一套還算好看的裙子的普通愛好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穿山寨,既毀了原創者的設計心血,也傷害了lolita文化熱愛者的感情。另一邊就是對山寨深惡痛疾的lolita「鐵粉」,維護正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把自己的感情作為道德標杆,也毀了公眾對lo娘群體形象的觀感。站在客觀角度,矛頭就在真假之爭。可市場產業的混亂,並不需要個人以「打假警察」的身份、以近乎霸凌的手段來治理。但透過這件事情,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lolita文化的契機。看完這篇文章你也會知道,這兩個lo娘,真不真。
滿大街都是lo娘,但是沒人告訴你什麼是洛麗塔。
洛麗塔,起源於70年代的日本,屬於日文街頭原宿服飾的一個分支。lolita的精美,並非憑空而來,它其實受到了眾多服飾文化的影響。包括哥特時期的風格:
女裝常常是緊身窄袖的拖地連衣裙或是無袖長袍,剪裁立體,側面隱約露出女性的曲線,要是裙子的話,領口橫向開得很大,而裙長在當時,也是等級的象徵。帽塔和鞋都強調尖銳細長,人們以其長為高貴。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風格的服裝摒棄裙撐,上衣流行緊身胸衣,V字束腰,下半身則給人以圓潤的印象。各種錦緞、高級絲綢被採用,羽毛、大簷帽、織入金銀線的飾帶、金銀線的圖案刺繡也都是巴洛克的經典配飾。當時,還時興美人痣。洛可可風格:
儘管洛可可被認為是巴洛克的延續,但不同於巴洛克那種重金重銀的宮廷風,洛可可更偏愛粉色、白色、香檳色、淡黃等秀氣一點的顏色。裙撐也再度出現,形狀前後扁平左右寬大,但裙子上的花飾、刺繡、蝴蝶結、細褶等細節仍舊異常精美。以及,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
古董感蕾絲是其代表,在領口、袖口和裙擺處,都有大量華美的蕾絲材質。在多層次的裁剪下,抓褶和褶皺也是其關鍵詞。最特別的是,這一時期女性的裙撐架,「前扁後膨」,強調臀部;女性的姿態,有一種前傾的感覺。在這些風格基礎上,也就誕生了哥特洛麗塔、古典洛麗塔和甜美洛麗塔三大風格。
哥特洛麗塔
古典洛麗塔
甜美洛麗塔,但洛麗塔自身,有它特別的服飾文化。
不僅僅是一條裙子,一套完整的lo裝包括長襯衣、連衣裙、裙撐、絲襪、圓頭鞋、腕飾和髮飾等等。有的髮飾,會直接用假髮來裝扮。而蕾絲、印花、褶邊、公主袖等元素都被廣泛地應用在服裝的不同部分。在洛麗塔的身上,體現了一種華麗的精緻主義。首先,是工藝的複雜。之所以製作一件lo裙工期長,就是因為華麗繁複的細節頗費手工。
其次,是貴。置辦一套完整的行頭可能需要花費千元以上,日牌貴的甚至可以達到萬元,國產品牌整體定價較低,在400~1000左右。但,頂級國牌古典玩偶也有賣到5000以上的Lo裝。出於工藝周期和價格因素,好的Lo裝,與具有珍貴感的高級訂製無異。但穿洛麗塔,目的並不是為了外在富麗的炫耀,衣著上的儀式感和官能享受下,只是一種純粹的喜愛。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種傳達生活態度和自我精神的出口。這與懷念童年、公主病扯不上關係,與彼得潘症候群也扯不上關係。從這個意義上,洛麗塔,就是一種穿衣風格;或者說,它就是一條裙子,一種審美趣味的外化。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小眾群體們狂歡。
lo裝可以,但請別上街。
對於不了解洛麗塔洋裝的人,常常會將它與次元文化與cosplay劃上對等關係。可lolita≠cosplay。cosplay是對動漫、電影或者遊戲裡面的人物進行還原或模仿,cos的前提是人設,但洛麗塔就是一種服飾風格。
就像人們時常會對街上的coser感到詫異,粗暴地將他們的裝扮歸納為奇裝異服,人們對lo娘的偏見,也不是沒有。最常見的,大概就是認為所有的lo娘都是軟妹、萌妹。其實前面已經說了,洛麗塔涵蓋的風格很多。有公主甜的洛麗塔,就有王子風的。在電影《下妻物語》中,女主角雖然瘋狂迷戀甜美的洋裝,時刻以洛可可的精緻美學來規範自己。
但她其實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為了友情,她也可以拿起棒球棍在泥地裡打滾變得彪悍。
性格,與穿衣無關。不過服飾上的差異比較有迷惑性。只要不是將「萌」誤讀,因為一個人「看起來萌」,就以此定義她孱弱。倒也沒什麼。但要說lo裝像女僕裝就比較卑劣了。
即使偶爾蹦出一些頗具認同感的言論,仍舊夾雜著不友好的苛刻:「除非你長得特別美,否則不要穿lo裝」、「這麼胖的人,怎麼好意思穿lo裝」。像極了十個lo娘九個醜那套。以及,令人最為惱火的惡意偷拍。
為什麼普通人對lo裝接受無能?一種情況是,中國人不那麼崇尚打扮是整體社會的風氣。正如校服文化普及的審美態度是——「害怕格格不入」;而中國女孩的愛美基因,也因此被壓制。所以即使現在有各種小眾潮流,但大部分人,選擇的潮流還是比較保守、也只會向群體性比較強的隊伍靠齊。
於是,就出現了lolita是奇裝異服的論調。另一種情況則是跟風賣萌而沒有了解其中精神文化的人,把lo裝穿low了:只是為了跟風體驗淺嘗輒止,卻矯揉做作壞了lolita的趣味。怕的不是無意,是無知,也不管是不是山寨,就往身上套。知山穿山,更為可恥。
而山寨橫行,也從側面反應了中國lo裝的虛假繁榮,穿盜版的人,不乏葉公好龍之輩,因為熱愛而熱愛者又有幾多?總的來說,對洛麗塔及lo娘的不友好,本質是對洛麗塔小眾文化的陌生而產生的粗暴;局限在奇裝異服的遐想中,由此,才上升到了人格侮辱。洛麗塔不是奇裝異服,它只是一種服飾風格(重要的話說三遍),更是,一個人用以表達自我的方式。真正的洛麗塔,以優雅、得體為行為品格,並為此感到自豪。
但不會就此產生優越感,仗著自己喜歡小眾文化就丟了素質,就像視頻中的兩個「lo娘」:當街攔人蠻橫指點、咄咄逼人,與承認lolita小眾定位並追求高素養的lo娘相比,有點偽。如果是善意提醒(要委婉)就是好事。但,揪著別人的辮子不放、扯牢了鄙視鏈只會讓路人以點概面,對整個lo圈文化感到惡臭。
當然所謂lo圈,就國內的氛圍而言,確實是形成了一個圈。但lolita是作為一種亞文化而存在,它其實是關乎個人的,一切只和自我認同有關。而與其說lo圈成員需要加入這個圈來表達自我,倒不如說,是洛麗塔文化存在的本身刻畫了她們自己。人可以入圈、人人也可以脫圈。如果你是真的熱愛lolita文化,也應該是站在個體的角度,嚴於律己,而不是嚴於律人。
或許將現在女孩們敢穿lo裝上街同上世紀女性敢穿褲子劃上等號。有失偏頗。但在反抗主流審美上,那份熱愛與堅持,都足以體現女性對保守偏見的破格。畢竟,誰不想精緻一點呢?
From假裝。
聲明:本人與文中品牌無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