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的『西子』是什麼呀?」
「就是西施呀。」
「西施是誰呀?」
「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有多美呀?」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花容月貌。」
「原來形容一個女子可以用這麼多的詞語呢,那今天我們就查一查描寫美人的詞語吧!」
「那形容男孩子的詞語呢?」
「不著急,我們明天查。」
「不行,我今天就要查。」
在三年級一班,成語可是孩子們的最愛,怎麼能忍住不去查找,不去積累。在這間教室裡,成語涵養著我們的氣質,浸潤著我們的靈魂,是連接閱讀積累和語言表達的一座橋梁。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閱讀和積累,成語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漢語言中的精華,它以其表達精華、形象生動的獨有特點,傳承了中華幾千年豐富的歷史文化。成語大多是由古文化用而來的,直接把成語運用到習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富有意蘊。在班級裡,除了AABB、ABAC等成語的日常積累,我們還開展了更加生動活潑的成語積累活動,如成語大賽、成語接龍、成語版的飛花令,別看孩子年齡小,在比賽中展現的風採堪稱「神仙打架」。這些小小身體裡沉澱著的從容與活潑都得益於我們每天的堅持不懈、日積月累。
從課內的「狐假虎威、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到課外的「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講成語故事成為孩子們如飲食坐臥般自然的生活片段,在緊張的課間也有一個個寓言成語故事在流傳,這一小小的分享和交流就像調劑品一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彩而有深意,閱讀的熱情和表達的能力就在這歡樂的交談中不斷提升。
讀史使人明智,班級中已經出現了許多小史學研究者,他們不斷從中國歷史故事中汲取著營養,「草木皆兵、破釜沉舟、完璧歸趙、臥薪嘗膽」,他們從這些神奇的四字組合中懵懵懂懂看人、看事,明理鑑行。
一個人的書架是這個人的人生目錄,孩子的人生目錄首先是什麼呢?白巖松在《對白》欄目中說:「0-10歲最重要的生命之書應該是新華字典,字典帶孩子走進浩如煙海的漢字世界,體會象形文字之美,感受文字組合之美。」我認為還應該加入詞典,詞語是文字的奇妙組合,詞語賦予文字新的生命和活力,簡短易記,形象具體的成語正適合三年級的孩子記憶積累,所以我在班級準備了字典、詞典,孩子們抱起那1000多頁的大部頭詞典,真有走進歷史、探究時間長河的模樣,生命之書已然備好,靜等孩子們翻閱、體會。
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越喜歡你。愛說話,會說話的孩子更能很好的和別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在集體中的表現也會更加出色。所以我希望每個孩子都會說話、說恰當的話,說優美的話。
在班級裡,我們會用「天生麗質、亭亭玉立、聰明伶俐、秀外慧中、冰清玉潔、冰雪聰明」來誇誇女孩子,我們也會用「英俊瀟灑、頂天立地、翩翩少年、七尺男兒、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來形容男孩子。在讚美別人的時候也不忘展現自己的修養和學識,在賞識別人中滲透著自己健康、正確的審美。
我們還改變了字典上冰冷的解釋,加上自己的所觀、所想,讓成語變身成優美的語句,讓成語的含義更加飽滿。我們知道「風和日麗」是風兒吹過樹梢,湖面蕩起層層漣漪的美好瞬間;是湖邊的柳樹搖曳著身姿,我們張開雙臂,迎接暖風的舒適;是每一寸肌膚暖暖的、痒痒的溫柔。我們也知道「丹楓迎秋」是站在山腳下,遠遠望去,蒼翠的松柏依然挺立著綠色的身軀,火紅的楓葉呼呼的扇著北風的秋日之美。我們還知道「秋高氣爽」是天又高又藍,一群大雁往南飛,秋風帶來秋涼,帶來了寂靜的動態美。「揮汗如雨」是大地在太陽的照射下的沉悶,是從額頭上留下來的鬥大的汗珠,是後背溼了一大半的衣服。積累了成語,理解了成語,讓孩子們知道在寫作時可簡可繁,可詳可略,可平白可含蓄。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家庭或者學校的孤軍奮戰,而是老師做好領路人,家長做好榜樣。很感激我有一群追隨我,和我並肩發展的家長。在課外的閱讀中,有的家長每天給孩子講述一個成語故事,集結成冊,成為沉重的愛和陪伴的印記;有的家長每天堅持讓孩子講一個成語故事,日復一日,匯成時間長河,成為最長情的告白;我們一起進行的「讀、記、用成語」活動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因為我們都相信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因為我相信老師的優秀是給孩子愛、希望和可能性;因為我不會以愛的名義放任孩子快樂成長。所以孩子們會成長為我們期待的樣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