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可忽略的6個「大於號」

2021-01-08 大河網

    編輯/李磊陽

    回想一下,幾年前,當孩子剛出生時,我們內心是多麼喜悅和驕傲啊。可是,為什麼僅僅幾年之後,心頭肉就變成了心頭刺,無比開心變成了無盡鬧心。不懂得孩子,就培養不好孩子。愛孩子是一種本能,連老母雞都會做!但是如何去愛,卻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在教育引導孩子的過程中,這6個「大於號」是萬萬不可忽略的!

    一、興趣大於學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學,而達到這個境界只有一條途徑:興趣。興趣是什麼,興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識不重要,求知才重要。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這是萬萬不可取的。知識不是力量,運用知識才是力量,知識也不會自動地改變命運,出色地使用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求知途徑是:興趣——愛好——痴迷,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孩子走到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脫穎而出的優勢,沒有優勢那就等著平庸。

    二、狀態大於能力

    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聲音、動作、食慾全變了,而一旦恢復,又神清氣爽,理想的雲帆又高懸起來,這就是狀態。能力也重要,如何出色地發揮能力才重要啊!孩子狀態好,比什麼都重要,一好百好。

    許多兒童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天真靈氣,活潑、浪漫、歡笑在他們身上已不復在在。作業本前磨蹭,奧數班上瞌睡,鋼琴課上發呆,現在的中小學生三分之一以上厭學,是他們智力不行嗎?不,是他們根本就不在學習的狀態!嘮叨、逼迫、打罵、諷刺、父母之間的爭吵早讓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發揮,完全是一種病態。不在狀態,奢談什麼成長,什麼未來!

    三、品德大於分數

    中國傳統的教育,「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首當其衝就是成人,一切從修身開始,這是人生最低目標。能力、專業、學識主要是幫助我們解決做事的問題,但不解決做人的問題。人格中個體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愛勞動,社會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申為博愛。我們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費的東西了,於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價值,最終人生沒了價值。勞動是中國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國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業做沒做」「考了多少分」。

    四、空間大於智商

    現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的面積越來越大,心靈的容積越來越小;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人生活在自然空間裡,我們的成長就是對空間的進軍,我們又生活在心靈空間裡,我們的成長還是精神體驗的擴大,這兩大空間的拓展才能支撐起一個人真正健康地成長。

    一個人的成長其實就是拓展空間和處理空間的一個過程,如果孩子在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練,它靠什麼打未來?有著和諧寬鬆氛圍家庭的孩子則喜歡冒險、主動,並能與別人打成一片,他們很容易獲取成就與幸福人生。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健康成長。

    五、感受大於說教

    當今許多父母很難忘卻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們把孩子當孩子看,孩子是需要管束的對象;把孩子當學習機器看,是需要填鴨的對象,但往往不會把孩子當成人看,他們是需要尊重的對象。家長不願意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除了龐大的期望和沉重的愛心,父母根本就是蠻橫不講理,他們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講道理。「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堆教育」,不好的家庭關係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是慢性毒藥。不在於你說什麼,在於孩子聽到什麼;不在於你做什麼,在於孩子感受到什麼。注意孩子的感受,體驗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達孩子的感受,你就是偉大的父母!

    六、習慣大於神童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簡單地只說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點也不錯,德育就是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鍊身體的習慣。許多父母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飯、洗衣、接送上學,小到繫鞋帶、削鉛筆、剝蛋殼,孩子除了形成依賴的習慣,沒有自我鍛鍊的機會。

    有些父母想培養孩子預習、複習、作筆記、按時做作業的習慣,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從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說教,有些父母自身惡習太多,都導致習慣培養的失敗。習慣意味著意志力、自我控制力、效率,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優秀的話,那麼就變「神童情結」為「習慣情結」: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相關焦點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這七個「大於號」!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父母因為顧及工作,常常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三觀世界的完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孩子從出生的那刻起,就要接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曾這樣說過:「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也是終身和永遠的老師,有自己責無旁貸的特殊功能。
  • 蔡笑晚有6個兒女,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家庭教育要言傳身教
    在他所教育的六個子女中,有五個考上了博士,一個考上了碩士,使得後來他教育子女的理念,被譽為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那麼蔡笑晚是如何教育子女,使得六個孩子的成材率如此之高呢?在正式說到他的教育理念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蔡笑晚的人生經歷。
  • 幸福家庭 共同成長 ——巴南區舉辦母親節暨第四個家庭教育日活動
    幸福家庭 共同成長 ——巴南區舉辦母親節暨第四個家庭教育日活動 2020-05-13 0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個大於號背後的幸福進化論
    非環京大於環京,「異地複製」戰略成果顯著,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上半年,產業園區結算收入額達198.44億元,同比增幅達45.58%,產業園區整體收入佔比首次大於房地產業務。據公開資料計算,截止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近8年複合增長率約為33.99%,大於TOP10房企同期銷售平均增速27.42%。
  • MathType怎麼打大於等於符號 在MathType輸入大於等於號方法
    MathType怎麼打大於等於號符號?在運用MathType for Mac這款強大的數學公式編輯器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小問題,比如符號的輸入,空格的輸入。那麼今天小編就帶來如何在MathType輸入大於等於號的方法步驟。
  • 五種不可忽略的夢境是哪幾種?視頻從心理學角度給你分析
    五種不可忽略的夢境是哪幾種?03 05:50 來源:天天學點新知識 原標題:五種不可忽略的夢境是哪幾種
  • 想培養出優秀孩子 爸媽必知7個大於號
    我們總是希望能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優秀孩子的培養需要家長有先進的育兒理念,學會這七個大於號,對家長來說是最基本的知識。 在生命中能與生兒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經歷實在不多,如果能生個神童的話,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實際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為歸於平淡本身就是不幸。全世界各國的神童事跡都證明了神童並不神奇。因《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而出名的德國奇才卡爾·威特8歲時運用6國語言,並通曉五門學問,尤其擅長數學。9歲進大學,16歲獲博士學位。至此他成功了嗎?
  • 中考家長不得不了解的七個大於號
    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在生命中能與生兒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經歷實在不多,如果能生個神童的話,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實際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為歸於平淡本身就是不幸。   全世界各國的神童事跡都證明了神童並不神奇。因《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而出名的德國奇才卡爾·威特8歲時運用6國語言,並通曉五門學問,尤其擅長數學。9歲進大學,16歲獲博士學位。至此他成功了嗎?
  • 為何眉毛總是不好看 原來是忽略了這6個細節
    易顏易行 一個精緻的公眾號,每天為你分享簡單易學的美妝知識。 雖然畫眉的文章滿天飛,可依然畫不好眉毛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我們在關注畫眉的時候,還應該了解修眉的要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修眉和畫眉的過程中,你該Get的重點。
  • 6月20日,日環食!六月份不可錯過的11個天文奇觀…
    六月必看的11個夜間天文事件在有些月份,當你第一次眺望星星時或許並不感到興奮,比如這個月,然後你開始深入探究天文事件來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一些親眼目睹行星的機會,比如一場小的流星雨,一次同時看到彗星和星狀線的機會,構成了六月夜空的基本亮點。甚至月相也對我們有利,這個月我們可以看到日食和月食!
  • ...疫情防控——蕪湖市婦聯《防控疫情 · 家庭教育》系列微課開講...
    凝聚家庭力量 做好疫情防控——蕪湖市婦聯《防控疫情 · 家庭教育》系列微課開講啦! 2020-02-05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學考試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真題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試題   課程代碼:0040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四種不可深交的面相,利益大於感情,你會受到傷害
    四種不可深交的面向,利益大於感情,你會受到傷害。一、眉毛雜亂眉毛叫兄弟宮也叫情緣宮,關係著我們與朋友之間的交際情況以及與愛人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從側面看到這個人的性格,眉毛亂的人性格差,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所以經常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 2021年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怎麼考,報考時間及報考條件
    為此,在早教行業裡默認為早教的佳時期為0-6歲。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 孩子陷入傳銷,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當深陷傳銷騙局的受害者家屬們還在紛紛抱怨一系列外在因素時,民眾該做的不應該是推波助瀾,而應該回歸理性,從自身找原因;對於任何一個傳銷參與者而言,在其身上總能找到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子。外出的安全意識;對於陷入傳銷騙局的年輕受害者而言,其中超過六成的受害者是因外出求職或者異地見網友而誤入傳銷的,外出求職是年輕人求職的必要需求,但並不是沒有辦法從源頭上預防求職陷阱,而大學生深陷求職陷阱的悲劇屢次發生,透露出大學生社會經驗的嚴重匱乏,這種匱乏的背後同樣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去異地見網友的風險性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女生隻身一人去外地見男網友,但在傳銷組織中靠拉網友發展下線的
  • 佛山團市委攜手廣職院,共建青春大於號新媒體工作室
    11月12日,共青團佛山市委員會——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共建青春大於號新媒體工作室揭牌儀式暨佛山共青團新媒體作品展在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禪城校區產學研成果展示中心舉行。未來,青春大於號新媒體工作室將運用青年學子的視角和創意,生產製作貼近青年喜好、滿足青年需求、極具正能量的新媒體文化產品,打造共青團新媒體原創產品庫。
  • 家庭教育:家長隨口一句話暴露急功近利的心態,危害不容小覷
    更使得孩子無法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握不好自己的思想意識,從而迷茫,這樣家庭教育顯然是弊大於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孩子未來的發展並不是只有讀書找工作,他們還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強迫他們,他們就一定成才嗎?
  • 中華互親教育倡導者強調:重塑中國家庭教育的世界話語權
    中華互親教育倡導者中國國學與未來學研究者 李儒奇開設 「互親書院· 儒奇說」專欄日前,在「互親書院·儒奇說」的國內各音視頻講座中,中華互親教育倡導者、中國國學與未來學研究者李儒奇先後發布《9.28世界互親說》、《談美國衰落的本質》、《重塑中國家庭教育的世界話語權
  • 運動員成功往往離不開家庭教育
    很多人會問,劉詩雯為什麼會這麼成功,是什麼讓她在經歷了低谷後還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大多數運動員的成功一樣,劉詩雯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劉詩雯在今年的球星頒獎典禮上,榮獲了「年度最佳女運動員」的殊榮,名字在本賽季頻繁出現在各大體育網站,顯然這樣的榮譽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
  • 「匹諾曹」對家庭教育的啟示
    看著一同來的小朋友一個個變成了驢子,他驚恐了、害怕了。經過各種劫難,他帶著小蟋蟀(自己的良心)及多餘的驢尾巴回到了久違的家。但物是人非,老木匠父親為了尋找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在一次出海時,連船帶人被吞進了大鯨魚的肚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