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手上動作或許能看出來

2021-01-09 楚欣聊教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體現於手指尖上。

哈佛大學做過一項調查,10年針對每年的新生進行調研,結果發現每一個考入哈佛的學生除了自身的天賦外,父母的教育成為關鍵因素。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真正能夠考取名校的孩子非常少,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會帶著孩子去算算智商,想著提升孩子的能力。

但其實哈佛大學告誡: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手上動作或許能看出來

智商的高低代表了什麼?

一個人智商的高低代表了什麼?或許每個人都有答案,最直接的就是學習成績高,孩子在學生階段能夠考取更加優質的名校,對孩子一輩子的成長都會有重大幫助,甚至到了工作智商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效率。

如果問什麼地方的人智商最高?哈佛大學絕對算是其中一個,作為世界有名的頂尖學府,哈佛大學在其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出現了美國總統,諾貝爾文學獎,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以及數以千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

有人說能夠考上哈佛的就是高智商的人,雖然沒有那麼肯定但是從發展來看,哈佛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好的工作,很大原因就是智商的關係。

可以說哈佛大學是接觸智商高最多的環境之一,這些精英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更多的還在哈佛大學留下了「成功訣竅」,為了充分了解到這麼多大佬的智慧,威廉·貝納德選取了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名校近400年教育思想的精華,總結而成《哈佛家訓》,其中裡面就講述了「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智商高低就藏在手上。

1、手指的靈活程度

人需要好奇心,不管是什麼日後從事領域如果缺乏了好奇心,那麼生活就失去了探求的欲望,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索然無味,對孩子來說外界的繽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探知上,其中孩子因為交流分享的困難很難會溝通清楚,所以他們就會依賴手指的擺動抓握來感受。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對新事物都有好奇,不經意見用手去各種觸碰,那麼這類孩子求知慾就會非常高,所以父母不妨帶著孩子去嘗試,多接觸外界的事物,用感受去獲取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導方向。

2、喜歡拆卸物件

有一些「熊」孩子會喜歡拆家裡的玩具,甚至是電器家具都想要拆一拆,如果自家的孩子有這種習慣,那麼這說明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要強的多,《哈佛家訓》講到其中一點,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思維能力都要比其他人高出一截,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都要豐富的多。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喜歡拆卸物件,那麼不妨多帶孩子去參加手工課,買些積木等等,讓孩子懂得合適的場合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這樣也能養成孩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喜歡不停的塗鴉畫畫

孩子喜歡畫畫是好事,但如果孩子不停的畫畫很多父母都要著急了,甚至孩子畫出來一些父母看不懂的內容,父母覺得是浪費錢,但其實關於創作這點父母可不要忽視!孩子喜歡畫畫是大腦發育良好的特徵,孩子把心中看到的想到的都畫出來,本身就是良性循環的過程,如果一味的制止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會形成「強迫式」的教育,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或許變得靦腆內斂不敢表露自己的喜好。

教育孩子有門路,需要講究尺度,需要方法

哈佛大學的成功,除了高等學府給予學子的教育,而且更多是一種為人處世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在人生道理,生存生活的答疑解惑方面,而威廉·貝納德便是把幾百年的智慧和經驗最後都被濃縮進了《哈佛家訓》

《哈佛家訓》是一套系統全面的家教經典,它不但給我們的孩子指引了正確的生活方向,而且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改變命運的智慧經典。

這本書好在哪裡?

這是一本匯集了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名校近400年教育思想的精華,精心選取他們百年積澱、代代相傳、並讓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核心教程——人生哲學,將之與精彩的人生故事相結合,生動活潑地向廣大家長們深入、全面地展示哈佛等美國名校的育人哲理!

什麼是好書!這本書就是好書,能夠幫助我們掌握正確的教子方法,糾正家教中的錯誤,激發孩子對成功的渴望、提升年輕人立足社會的能力,可以說這是一本提升個人實力的「實用書」。

為什麼還要看書?看書有啥用?

人們常說「富有詩書氣自華」,喜歡看書能養成看書習慣的人,不管是知識面還是生活做事方面都要高於其他人!

這本書內容涉及夢想、創意、勇氣、習慣、責任、專注、行動等方方面面。每則故事後最後總結的內容,不管是大人看還是小孩看都能得到感悟,學習到的是貨真價實的乾貨 。有時候轉變一個態度,抓住新的做事思路,或許對你來說就是一次契機!

我們常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成功者企業家之所以能夠成才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天賦和不斷的學習!

如果你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那麼不妨嘗試閱讀,了解為人處世的技巧和道理;如果你是為人父母,那麼不妨把這本書當成是孩子最好的禮物,不僅可以教授我們如何培養孩子,還能讓孩子懂得如何成長,更加積極陽光的成長;如果你是中年人,面對生活的迷茫和無助不妨閱讀哈佛百年積累的 「成功經驗」,從意志、胸懷、品德等不同方面找到新的解決對策!

這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開本適中,適合隨身閱讀,放在床頭,平時有空翻一翻,就能給我們帶來為人處世等多角度的思考。

一本好書,裡面蘊含的道理足以成為我們一輩子的指導!而且不僅是我們可以學習,孩子們也可以學習,實在是非常划算的教育投資,何樂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正品包郵到家

相關焦點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不用等他長大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日本的一位兒童專家說過:倘若想培養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寶寶,那就必須經常鍛鍊手指的活動能力,通過手指的活動而刺激腦髓中的手指運動中樞,就能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也寫道: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出來,何必等長大
    很多觀眾認為他們是通過後天的辛苦實踐發展出這種智力的,但是根據節目組對他們的採訪,他們表達的一個共同看法是,他們從小學習就並不困難,覺得一切都很簡單,我們很多人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其他人自然就會,換句話說,就是先天比我們聰明。很多人認為聰明與否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表現出來的事情,但其實在嬰幼兒時期就會知道了,然後在大量的指導下,你的孩子在未來一定會做得很好。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不用等長大
    如何判斷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真的要等到你的孩子十幾歲了,長大了再去測試才知道嗎?事實上,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不用等長大」!這一觀點不僅是李玫瑾提出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孩子的早期智力發展水平體現在指尖上!可見手指確實能反映孩子的智商!如果孩子的手指有下面這幾種表現,八成智商就高了!
  • 怎麼判斷孩子聰不聰明?李玫瑾:從「手」就能看出來,父母多留意
    比如說一些很難的思維題目,別人看一下就能找出答案,思考一下,答案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說白了,人家就是比我們聰明。那怎麼判斷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呢?其實在嬰幼兒時期,家長們就可以通過孩子的某些舉動和部位看出來,只要父母多留心,抓住教育和培養的關鍵時期,你的孩子將來也會有一番大作為的。
  • 最新研究發現: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到長大
    「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根據研究發現: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因為手對人的大腦神經影響非常大,而且手上布滿了很多的神經纖維,相對於動物來說,手部對人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能提供這麼多的便利,就是因為神經纖維的發育強大有關。所以,孩子的智慧在手上就有體現,「手是思維的鏡子,是意識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創造者」。
  • 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你家孩子中了嗎?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聰明,他們也在尋找各種各樣的判斷方法。其實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眼睛可以有效判斷孩子的聰明程度。那麼如何通過眼睛來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呢?主要看以下幾點。第一個特徵:眼睛有神。其實一個人的心思、情感,很多時候能夠從眼睛反映出來。如果其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感情豐富,那麼他的眼神同樣炯炯動人。另一方面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眼睛有神代表一個人腎氣足,說明身體機能好,而身體好,一個人才能夠更加聰明。第二個特徵:眼睛看東西很專注。如果一個孩子看東西很專注,那麼也說明他很聰明。因為一個人聰不聰明,主要看他接受事物的能力。
  • 李玫瑾坦言:孩子是否聰明,看他的手就清楚了,不用等他長大
    李玫瑾教授在針對這一問題的時候也做出了很合理的回答,她認為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從他們的手就可以看清楚,因為人的手上有很多神經連通大腦,所以手上的動作也對大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孩子的手上動作用以下這些特點,就證明他們也有著聰明的大腦,在日後的培養當中,需要父母去進行更多的關注。那麼孩子手上的哪些行為表示他們很聰明呢?
  • 寶寶聰明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你家寶寶中了幾個?
    一個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手上有這幾個特徵,暗示智商很高。自然握拳但有碰觸反射在寶寶出生後的4個月內,家長們會發現他們的小手是握拳狀的,即便父母們費力打開,最後小傢伙們還是會自然地蜷縮起來。不過,如果父母把手指放到寶寶手邊,小傢伙會很自然地緊握。這其實是寶寶碰觸反射的一種,說明寶寶對於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感知力。
  • 家長別不相信,你的孩子聰不聰明,「4個」方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雖然有一些笨拙,但是小傢伙吃得很認真,朋友也不打算幹涉,看著朋友帶這樣的孩子,實在是太省心了。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在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的,家長別不相信。
  • 孩子聰不聰明,主要看「手」:精細運動發育標準來啦!
    除了和同年齡的兒童比較外,家長也能參考一些基本的細動作發展評估指標做基本的判斷:0-6個月1-3個月的動作特點:小手半開、吸吮手指、玩自己的小手寶寶剛生出來的第一個月幾乎都是呈現握拳狀,但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小手掌會開始變成半開著的樣子,也會從反射性地抓握動作發展到有意識地主動抓握,例如能握住搖鈴2-3秒不鬆手.
  • 哈佛大學發現: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抓住機會就能成才
    哈佛大學是世界知名的學府,我們談到人才都不自覺地選擇一些世界獎項來參照,而在哈佛大學辦校過程中培養了包括8位美國總統、158位諾貝爾獎得主,1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14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以及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是一所非常的有實力學府。
  • 孩子聰不聰明,看面相就知道了,有這幾個特徵的,長大智商不會低
    說到面相,也許有人會覺得封建迷信,但是俗話說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候面相也的的確確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至於孩子的聰明還是愚鈍,其實也是可以一探究竟的,以下請寶媽們能夠一起來探索。什麼樣的面相才被稱為是"聰明相"?
  • 孩子聰不聰明,看這三個特徵就知道
    在學校裡,性格開朗的孩子很容易擔任班幹部,因為性格開朗的孩子不太斤斤計較,又能和同學處好關係,自然也會贏得老師的讚賞。 不僅和老師同學的關係處的好,而且做起事也不馬虎,遇見不懂的問題也有很多同學願意過來幫忙,所謂朋友廣,辦事不難。 不過,性格開朗的孩子大多數都有些調皮,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費些時間。 在孩子小時候的多加以引導,長大後父母就會少費點心。
  • 想知道寶寶聰不聰明?看這三個方面很關鍵!一歲就可看出來
    導語:如果真有一項關於父母和孩子的調查,肯定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又健康,但是我們也都非常清楚,雖然孩子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但是真正入學之後學習成績確實有好壞。所以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力發育,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家孩子聰明伶俐。不過有時候孩子到底聰不聰明,通過一些小事就能夠看出來。
  • 力壓哈佛大學的神秘大學,低調行事,但又充滿學術氛圍
    可能在很多小夥伴們的想像當中,哈佛大學或許是世界上第一的大學了,畢竟在眾多人的心目當中,哈佛大學的名氣是十分之大的,是遠遠的超越了清華北大的。只不過這一所殿堂級的大學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但在此前美國就發布了最新的關於美國大學的排行,而在新公布的排行榜當中的哈佛,居然不是在第一的寶座,而是由一直低調普通行事的普林斯頓大學所超越從而登頂了寶座,那麼你們知道在這其中驚人的反轉是什麼?或許普林斯頓在很多方面它的排名是比不上哈佛的,畢竟從硬實力,從軟實力上來說,普林斯頓大學與哈佛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 哈佛大學智商測試題:數學不好的人,最好別看,正確率僅3%
    哈佛大學,簡稱「哈佛」,是一所享譽全球的高等學府,也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可謂是聲名顯赫。的確,這所私立大學不管從硬體設施還是軟體設施上來說,都是位列世界前茅,因此,它也是不少學子們心中理想的象牙塔。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哥斯大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最佳的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發育。科學實踐證明,2歲到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孩子至少大30%,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掌握平衡、協調心裡、處理問題等十幾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 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從他的眼睛裡就能看出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一些,但是其實孩子聰不聰明,能夠從他的眼睛裡看出來,我們也常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往往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眼神就能夠看出他一些內心的想法,或者是說他的性格那麼如何,從他的眼睛裡看出來寶寶聰不聰明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 寶寶聰不聰明,從小時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3歲前就顯而易見了
    寶寶在家長們的呵護中,慢慢成長,那麼此時營養上的補充就變成了重中之重,這也對寶寶在早期的智力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在寶寶嬰幼兒時期就已經能看出來寶寶的智商是在哪個水平。結合現代醫學以及心理學表明,寶寶是否聰明,取決於寶寶的神經元是否豐富,以及寶寶的心理記憶彈性等這都是關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