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找罵。
環環已經很久沒有罵人的衝動了,
今天卻要破戒。
因為她↓
她叫林珊如,出生在臺灣,1991年移居澳大利亞,在公立高中、小學做過15年中文、日文老師。不論如何衡量,身份都是典型的華裔。
所以美國《時代》周刊在報導中提到她時,用了這樣一個詞:
Ethnic Chinese (華裔)
但這個稱謂顯然讓林珊如很不滿意,不滿意到要在臉譜上發文反駁。
她說了什麼呢?(見紅框內↓)
「謝謝《時代》周刊,但,我是臺灣裔不是中國裔,我也不反華,我只反共。」
好吧,環環承認,這是今年聽到「最智商欠費」的一句話 。
到底怎麼回事?
環環這就要開講了:
話說,20年前,澳大利亞政壇有個推崇白人至上,以及各種排外的黨,相當風光。
該黨名為「一族黨」,黨魁是位女性(悍婦),叫 寶琳漢森。
寶琳漢森
1996年,這位漢森小姐在澳大利亞國會說過一句名言,「澳大利亞有被亞裔淹沒的危險!」
聽著是不是像法國的瑪麗娜勒龐在說話?
在極右翼、排外等特徵上,漢森的「一族黨」和勒龐父女的「國民陣線」確實具有高度相似性。不過在過去20年裡,這一套在澳大利亞政壇並不吃香。因為極端排外,她還得到了「澳大利亞女版希特勒」的惡名 。
所以,漢森被迫淡出了政壇。
但就在今年,隨著民粹在大西洋兩岸抬頭,遠在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也受到影響。
漢森和她的「一族黨」又回來了,還一舉拿下了聯邦參議院3個席位。
本來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和另一大黨工黨,打得熱火朝天,「一族黨」突然殺了回來,成了關鍵性小黨。
而在這次大選中,本文女主角林珊如原本代表一個叫KAP的黨參選,但是她敗選了。
或許是痛定思痛加上看到了「一族黨」的風光,
林珊如決定跳槽投奔漢森,要代表「一族黨」參加2018年昆士蘭州議會選舉。
寶琳漢森與林珊如
既然跳了槽,總要為新老闆和自己做點什麼。
於是,林珊如接受了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採訪↓
看看ABC這篇採訪的標題:
「一族黨」的林珊如為寶琳漢森辯護,她(林)說,她害怕中國政府會「掌管」澳大利亞
而在採訪中,作為外來移民的林珊如,對漢森20年前的排外言論表示了充分理解。
現為您歸納總結林珊如奇葩言論如下:
「對歐洲人來說其實很難區分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所以我能理解她(漢森)為什麼那麼說」。
「亞裔有兩種,好的亞裔就是我這樣的人,另一種亞裔支持中國共產黨,而這些支持中共的人都是自私的人」。
「她(漢森)比我們任何人都更早預判了問題,包括你我。」
「我覺得中共目前對澳大利亞是個重大威脅,他們買下了眾多企業和我們的港口與資產。」
「他們將接管澳大利亞,組建自己的政府。」
「你想要2000萬人移民澳大利亞嗎?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嗎?」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對她的話進行了總結: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的影響過大,「好的亞裔」2018年會在選舉中支持「一族黨」。
看到這兒有沒有想抽她兩巴掌?
噢,對了,林珊如還說她「從出生起就不喜歡中共」。
這可能與她出生在那個年代的臺灣有關。
而她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透露,澳大利亞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和工黨本來都接觸過她,就因為她太「反共」,這些大政黨都疏遠了她。
怎麼有這些大黨都被她「黑」了的感覺?
一個亞裔如此「黑」亞裔,自然會引起澳大利亞媒體的關注。而有趣的是,林珊如在「臉譜」上對這些報導她言論的媒體紛紛表示感謝。
「感謝《雪梨先驅晨報》」
「感謝《澳大利亞人報》」
此處有錯字,人家媒體叫《新日報》,她感謝了一下《新聞日報》
而在「臉譜」上,她出現了本文開頭她批評《時代》周刊的一幕。
看看《時代》周刊的標題就明白了:
「一個華裔候選人在反華平臺上為澳大利亞極右翼政黨代言。」
那句成語怎麼說得來著?
數典忘祖!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議員克里斯多福敏斯也對林珊如的言論表示「聽不下去」。
他批評林珊如區分「好壞亞裔」的做法是「徹頭徹尾的冒犯」。
No political candidate should claim that voters are good or bad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y support their Party.
「任何一名政黨候選人都不應該因為選民是否支持該政黨來區分他們是好是壞。」
中國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幫排外的澳大利亞人罵中國人。而不排外的澳大利亞人幫中國人批評數典忘祖的中國人。
這世界,亂了。
番外:
澳洲華人團體關於譴責林珊如不當言論的聯合聲明:移民澳大利亞已26年的華裔林珊如女士,作為「一族黨」(One Nation)候選人參加昆士蘭州選舉,近日發表了一些引起澳大利亞輿論譁然的言論:公開支持「一族黨」20多年前有關「澳洲會被亞洲人淹沒」的論調,宣稱華人「會有2,000萬人移居澳洲來」,「華人會組織其自身的政府」,甚至將澳大利亞亞裔妄分「好壞」。這些言論,不僅傷害了澳大利亞的華裔群體、亞裔群體,也侮辱了澳大利亞的民主體系及多元文化。早在澳大利亞開國之前,以華裔為主的亞裔群體,就與來自英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兄弟族裔一起,積極參與澳大利亞的開發,為這個共同家園的建設、發展、繁榮、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遺憾的是,澳大利亞曾經長期推行白澳政策,對華裔、亞裔及其他很多族裔進行排斥、歧視,這成為澳大利亞歷史的巨大汙點。所幸的是,在澳大利亞各族裔兄弟姐妹的共同努力下,白澳政策早已被廢棄,澳大利亞也通過《反種族歧視法》強化了對自由、平等的基本人權的保護,將多元文化作為國家的基本國策,締造了如今民主、自由、繁榮、富強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多族裔的民主國家,它從來沒有被任何一個族裔所「淹沒」,它也不可能被任何一個族裔所「淹沒」,各族裔兄弟姐妹都是澳大利亞的共同主人,澳大利亞是各族裔兄弟姐妹的共同家園。包括華裔在內的各少數族裔,在積極參與澳大利亞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積極參政、議政、從政,這是澳大利亞民主制度的榮耀。連曾經公然秉持種族主義政策的「一族黨」,都開始推出林珊如女士這樣的華裔候選人,這本是多元文化的勝利。林珊如女士進入「一族黨」,代表「一族黨」參選,本應該更好地推動「一族黨」了解華裔群體、亞裔群體及所有的少數族裔群體,更多地了解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更好地了解民意、代表民意、捍衛民意,更好地促進種族和諧、社會和諧,更好地捍衛民主、自由、平等。倘如此,則林珊如女士的參選,是華裔、亞裔及各少數族裔之幸事,也是「一族黨」有望進步之幸事。遺憾的是,林珊如女士卻反其道而行。將亞裔等同於華裔、再將華裔等同於中國政府甚至中國執政黨的成員,將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參政暗示為分裂澳洲,甚至為了獲得選票而將亞裔妄分「好壞」,順我者「好」、逆我者「壞」,將支持自由黨、工黨及其它各政黨的亞裔都視為「壞人」。這樣的言論不僅是對自己的族裔背景的背叛,是對政治人物應有操守的背叛,也是對澳大利亞民主制度的無知、藐視與玷汙。一個少數族裔的政客,卻反過來攻擊少數族裔;一個受益於多元文化的政客,卻反過來攻擊多元文化;為了沽名釣譽的炒作、為了獲取持極端立場選民的選票,不惜數典忘祖,在如此政客的心目中,政治底線在哪裡?道德底線在哪裡?今後還有什麼(包括對「一族黨」的忠誠在內)是她不會背棄的呢?這樣的言論,其後果就是分裂亞裔社區、製造矛盾衝突、加劇族群仇恨。這樣的言論,不僅不能為「一族黨」帶來少數族裔選民的支持,反而是試圖蠶食「一族黨」持極端立場的選民的基本盤,並進一步加大「一族黨」與少數族裔之間的鴻溝。在我們的家園澳大利亞,各個 族裔有著不同的文化,華裔社區本身也因為來源地、方言、習俗乃至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呈現豐富的多元性。但是,不管我們的多元性多麼豐富,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是澳大利亞人,都珍惜澳大利亞的民主、自由、平等,都為我們的家園澳大利亞而驕傲,都是自豪的Aussie。我們呼籲華裔、亞裔、各少數族裔及全體澳大利亞同胞,團結起來,譴責一切製造分裂、煽動仇恨的言論,珍惜我們的民主權利,用好我們手中寶貴的選票,推動澳大利亞政治更為純潔、推動澳大利亞社會更為繁榮!天佑澳洲!
執筆:冬瓜俠 資料提供:趙衍龍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