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字為什麼會有「五形六態」?宋朝書法家姜夔如是說!

2021-01-08 晨之論史

王羲之的字有「五形六態」之分,五形是「正形、左側、右側、仰視、俯視」,六態則是「方,圓,肥,瘦,縱,橫」。那麼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特點呢?

第一,由漢字的字勢所決定的。

漢字結構具有相應的「字勢」,它們或「扁」(如「皿」字),或「圓」(如「米」字),或方(如「凹」字)或長(如「月」),各具其勢。王羲之書法的「五形六態」當然有其自己的藝術功底在其中,但是好的書法作品必然是主客觀相整合的產物,書法技藝亦要根據字勢來定。方形的字不可寫圓形,瘦長型的字不宜長,以免寬扁。

宋人姜夔認為魏晉書法成就之高,主要就是順應字勢書寫出字的「真態」的緣故,他說:「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 」

所有的筆法都是由一「勢」字統領的。《晉書·王羲之傳》中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成就時,只是從「筆勢」上進行評價:「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唐代著名書法家盧肇在《撥鐙序》中介紹書法規律時,亦專門講述了「字勢」的重要。他說:「筆貴饒左,書尚遲澀,此君臣之道也。大凡點畫,不在拘之長短遠近,但無遏其勢。俾令筋骨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第二,由單字間點畫的就所決定。

寫字全依字的天然「真態」書寫,未免會有重複之弊。書法家為了創新,在寫字時往往會在原有字勢的基礎上,通過點畫之間的避就,以求「險絕」之勢,一新讀者之睛。如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為了創造一種清新雅致的風格,將字中短筆多用「點劃」代替(如以點代橫、代豎、代捺等),因此撇、捺這種較費力的筆畫就被省減,這樣一則適合女性書寫,二則由於字體的點畫較多,看上去好像簪頭雕花的截面,字形緊湊,筆畫圓潤,故被人稱作「簪花小楷」。

在單字創新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就是唐人歐陽詢。歐體向以險絕著稱,以「青」字為例,一般的寫法中,上半部的豎畫寫在橫畫中間,但歐陽詢偏偏寫在靠右的位置。這樣一來,左側的筆道多,整個字失去了重心,為了補救這一點,歐陽詢就把下半部的兩個橫畫寫在「月字底」的右豎上,與左豎之間留下空白,加重整個字右邊的份量,這樣一來,整個字就又重新恢復了平衡。王羲之書法充滿創新,《蘭亭序》中二十多個「之」字個個不同,這與點畫之間的就有很大有關係。

第三,由字和字之間的章法決定。

東漢蔡邕《九勢》中說:「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衛夫人傳授王羲之的《筆陣圖》中,隨處可見與「筆勢」有關的內容,如「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如陸斷犀象;折如百鈞弩發;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雷奔;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等等。字勢之間的變化也與字與字之間的章法有很大關係。

王羲之的書法中,有些字單獨來看並不好看,但是放在整體布局中,由於字和字之間的相互補救,看著就好看多了。《蘭亭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一句中,「大」字左倒,「俯」字右倒,兩者相互補救,整體上就和諧了。明人徐渭的草書如「亂石鋪街」,狂態畢現。鄭板橋服膺徐渭的藝術成就,聲稱願作「青藤門下走狗」,雖然單個字看著很醜,卻將章法組合,構成一種奇妙的美感。這就是章法布局對於字勢產生的深刻影響。

古代書論中用來形容「字勢」的詞語比比皆是,如「勇士伸鉤」「百鈞弩發」「危峰墜石」「驚雷掣電」等。王羲之的字勢之所以成就突出,被梁武帝稱作「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這很大程度就是由以上三個特點所決定的。學書者要能根據字的特點判定並靈活創造字勢,以創造相應的藝術效果,表達自己的個性,寫出字的神採與活力。

相關焦點

  • 「字如其人」,看書法家的性格分析.
    劉熙載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王羲之《蘭亭序》臨寫不可流俗、扭捏作態!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今日繼續書法技巧分享——王羲之《蘭亭序》「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歷代書家臨摹和取法的優秀範本。網友發布的此臨寫習作,我們一起來看看。
  • 書聖王羲之寫字用的是什麼紙?
    這與硬黃紙「長二尺一寸七分,闊七寸六分,重六錢五分」的特點是相應的。所以現存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高七寸一分,《中秋帖》高八寸四分,《蘭亭序》的各種版本高都在七寸半。最初的紙張成卷狀,故「卷」後來成為著作的計量單位,小張的「箋紙」到宋時方裝訂成「冊」成為書籍。到元代,才有大型紙張問世。不過,雖然紙在晉代已經普及,但仍有用絲帛寫字的。
  • 吳玉如:我不是書法家,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
    說到吳玉如,歷來文人雅士對他評價很高,啟功曾評價吳玉如是董其昌後無第二,三百年來一大家,可見吳玉如先生的書法造詣絕非一般水平。書法家王遐舉對吳玉如也有著很高的評價,看了吳玉如的書法之後,他這樣說:品在王王羲之、顏真卿之間。
  • 蘇東坡的字歪歪扭扭的,為什麼說他是行書大家?
    不過說到蘇東坡的書法,很多人則不以為然,覺得他的字歪歪扭扭的,不好看。可為什麼很多專家都認為蘇東坡是行書大家呢? 行書中的一行字要保持上下的氣韻貫通。要充分用好墨色的變化,豐富作品的藝術性。墨色要與書寫內容相配合,來為抒發書者情懷服務。要讓字的大小、正欹、虛實在文中富於變化。字間的關係,如字與字的斷連,字間距和行間距的大小變化,有疏有密,見聚見散。一列字的關係變化,曲直互見,妙趣天成。
  •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
    姜夔在風神節說:「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肥者如貴遊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 短短47個字,出自王羲之侄兒之手
    東晉,堪稱書法史上最燦爛的時期之一,這個時期有書聖王羲之,創作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其子王獻之亦是青史留名、佳作不斷,單單是這父子二人,就足以撐起整個東晉書法史!那麼除了「二王」父子之外,王氏一族還有一位鼎鼎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有著媲美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堪稱一代奇才。
  • 王羲之的《蘭亭序》,二十一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有時候我們說到《蘭亭序》,不說整幅書法如何,單說其中的一個字,那就是「之」字,就足以說明王羲之的書法功底了,此帖連落款一共出現二十一個「之」字,形態迥異,各具美態。
  • 「鵬」字行草書如何寫?王羲之、柳公權、王寵等6類寫法最經典!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鵬,形聲字,一邊是鳥,一邊是朋,朋也表讀音,本義是神話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由鯤變化而成。《說文解字》中解釋說:「朋,神鳥也。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鵬字寓意為展翅高飛,所以這個字為眾多人所喜愛。
  • 老書法家藏在心底的一句話,王羲之也不一定跟你說,都是「乾貨」
    參加過很多書法展,遞過來的名片大都是某某書法家,現在的「書法家」泛濫到只要能拿毛筆就是書法家的地步,令人唏噓。我不禁要問,為什麼以前的老書法家令人敬佩?他們可是連一張名片都沒有啊。現在的書法家為什麼大多徒有虛名?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這位老書法家是怎麼說的。
  • 程建國習書筆記:四話章草—談談對皇象章草「相眾而形一」的理解
    「相眾而形一」出自於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的《書斷》,是對王羲之和皇象書法特徵進行比較後得出的一個論斷。原話是:「右軍隸書,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別;休明章草,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各造其極」。其中「右軍」是王羲之,「休明」即皇象。張懷瓘的這個「一形而眾相」和「相眾而形一」,不僅精準獨到地概括了二者的書法特徵,而且提出了兩種書法規律和藝術境界,在書法理論上有著重要意義。
  • 高清| 1937年險遭日本鬼子掠奪的書法瑰寶《瘞鶴銘》,據傳是王羲之...
    如平安時代(794-1192)書界第一高手空海,被譽為日本王羲之;書法家嵯峨天皇承襲的是唐代歐陽詢書體;江戶時代(1603-1867)晩期越後國(今新潟縣)光昭寺法師大愚良寬,正是因為研習推廣《瘞鶴銘》才得以成為書界一代宗師。此時,日本人卻用野蠻對付文明,變窺視為公開搶劫了。可令他們失望的是,即便把收藏殘碑的定慧寺翻了個底朝天,始終一無所獲。
  • 《說文解字》、李斯與王羲之「變古」:淺談篆書在書法史上的意義
    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被認為是中國文字研究史上的皇皇巨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而這部偉大的文字學研究著作,實際上就是許慎根據當時的小篆、參考戰國先秦時期的諸國文字,研究編撰而來,這本書不僅對於研究中國文字的源流演變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了解當時的篆書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 王羲之《蘭亭序》有多美?放大10倍欣賞,美得不可思議!
    ,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國的漢字被寫出了藝術美,要問各位書法愛好者最喜歡中國的哪一位書法家,大家會想到楷書鼻祖鍾繇,還有唐朝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等等,這些書法名家在我們書法歷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如今也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在臨摹學習他們的書法,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家叫王羲之。
  • 書法答疑:王羲之《平安帖》中「餘」字怎麼寫的?簡直太神奇了!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最近有網友問:王羲之《平安帖》中的「餘」字(繁體字「餘」)是怎麼寫出來的?筆畫順序是什麼?困擾有大半年,簡直寫得太神奇了!關於這個「餘」字(見下圖)的筆順,確實非常特別,不知道是「書聖」王羲之有意為之,還是妙手偶得,總之是神來之筆,旁人不可端倪。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古人這樣說…
    明代項穆:『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欹;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  2、關於上下平穩  晉代王羲之:『字之形勢不宜上闊下狹,如此則重輕不相稱也。……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隱。』  唐代歐陽詢:『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上輕頂戴欲其得勢。如疊、驚、聲之類。
  • 王羲之寫字的歇後語是什麼 入木三分的故事你知道嗎
    不少網友會問王羲之寫字的歇後語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關於王羲之的歇後語大全供大家參考學習。 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 《書法問集》377、為什麼有人說,學褚體的人很少?
    【學習褚體的人並不很少,和學楷書四大家或者王羲之相比是少。褚遂良的字成就並不是最高的一批,少一點很正常。之前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才是不正常。】擴展閱讀:為什麼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突然變多,甚至書法比賽第一名寫得是褚體?原因:有人認為褚遂良的楷書取法高古、筆法靈動。非常適合用「合理的理由」,打壓田英章田蘊章的楷書。
  • 一次性把書法五體說明白
    小篆 早期文字處在初創階段,尤其是甲骨文還不規範,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較多,如其中的「馬」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小篆的寫法就統一了。小篆字的結構成縱勢,布白對稱勻稱,用筆中鋒圓轉,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具有遒勁、圓潤的美,被稱為玉箸篆,象玉質的筷子。 相傳在秦朝時篆字就有若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