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關於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進行自我認知和自信心的培養
做為成人的我們,在面對別人的讚美時,是否能坦然接受呢?也許我們常常這麼回答:「哪裡,哪裡,做的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繼續努力」。
為什麼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果時,面對別人的讚美卻不能夠坦然的接受?
原因在於我們小時候,對自己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是不夠的。孩子是否能有一個良好的社交能力,父母應該引起關注,因為自信心很有可能會貫穿孩子的一生。
經常看到家長帶孩子出門,如果孩子沒有當面打招呼。我們會說:「唉呀,孩子內向,他比較靦腆害羞」。這無疑在為孩子貼表籤,咱倆見面一定要說話才叫打招呼嗎?孩子有他的方式,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也是打招呼,只不過他們的方式讓我們覺得面子不太好罷了。
面對內向羞澀的孩子,也可以進行自信的社交,並且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進行自我認知和自信心的培養。面對孩子的行為,不是孩子的錯,而是我們家長沒有做到。
接下來,這六個方面如果能夠做到,那麼會讓孩子自信心提高很多。
(一)營造安全依賴感
孩子只有在家庭裡,有安全的依賴感,才會能夠對外有自信的態度。這個安全依賴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來自於母親。孩子稍大一點,那麼父母對孩子來講,就是最大的安全港灣。
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裡都不能夠自由放鬆,那麼到外面一定是沒有自信心的。檢驗一個孩子是否有安全的依賴感,最簡單的方法,看孩子能不能給你敞開心扉的聊他的一切。
當在外面,孩子有些膽怯或害羞的時候,不要太在意,給孩子適應的時間和機會。當面對別人說孩子膽小或者害羞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站同一戰線上,更不要指責,千萬不要做旁觀者。
想一想,我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參加一個宴會的時,是不是也會有一些拘謹呢?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們通常說,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的確是這樣。但對孩子來說的言傳和身教是同樣重要的。
我們通常會以為我們說的話,孩子不太理解,孩子聽不懂,甚至會覺得對他們是耳邊風,根本沒聽。
有一次接兒子放學回家,路上遇到一個孩子,騎著自行車走在馬路中間,我輕輕的按了一下喇叭,接著說:「這些小孩走路,不按照交通規則的」。兒子接著說:「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見不賢而內省也」。這些話我平常也說過,但總感覺到他沒聽,沒想到他是聽了而且還記住了,特別是那句見不賢而內省。
所以,孩子現在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記在心裏面,以後能做到的時候他會去做,現在做不到,不等於以後也做不到。作為父母,不僅要身教,更要言傳。
(三)教會孩子認清自己的優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但有時候我們沒看到,沒有說出來,那麼孩子也不會認為那是他的優勢。比如說當孩子考到80分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說,那20分去哪裡呢?其實孩子考了80分,已經完成了這張試卷的80%,是值得肯定的。
在這裡有兩個小方法,提供給大家:
1.為孩子做優勢鏈。當發現孩子一個優勢的時候,我可以用一個小紙條把它寫下來,幫孩子計算自己的優勢,這樣他的優勢會越來越多,給孩子一種自信心。
2.跟孩子一起做屬於他的成就箱。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把它寫下來,放在成就箱裡面,這樣孩子的成就感會越來越強。
我們還可以通過更多的遊戲方法,為孩子做積極的心理建設。
(四)怎樣對待缺點
當孩子有缺點的時候,我們要接納他的缺點,因為我們自身也有缺點,沒有完美的人。
面對缺點,首先我們要肯定他的優點,通過鼓勵,肯定他每一次那一點點的進步,漸漸的缺點會變成優點。
(五)自信可以通過練習獲得
真正的自信來自於自己的努力,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孩子才會有自信。
我的孩子,不管他考多少分,我都會告訴他,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現在的成績,肯定他的付出及成果。
所以,當他聽同學跟他講,考多少分可以得到父母的獎品時,他會覺得很好笑,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獲得獎品。
平常我們跟孩子交流時,能用一些肯定的語言,通過他的努力而獲得某一種成果,這樣的句式,這樣會讓孩子知道,他是通過努力而得到的結果,也是在為孩子做一種練習。
(六)高能量姿勢
高能量姿勢來自一本書,叫《高能量姿勢》,也是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埃米·卡迪女士研究出來的。
就像好萊塢電影超人的姿勢,或者超級女俠,每天讓孩子練習兩分鐘,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尤其是孩子要參加某一種活動的時候,可以讓他做這樣子的練習,這樣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並且使其放鬆。
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六種提高孩子自我認知和自信心的方法,方法寫下來很容易,說出來也很容易,最重要的是需要時間用心的練習。
有這樣一句話,我非常的認同,也很喜歡,經常引用,它來自經典著作《刻意練習》,雖然不是原話。這句話是這樣子的,在這個世界上,當一件事情有一個人能做到,那麼其他人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