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心不足,罪魁禍首是認知偏差,父母首先要教娃認識自我

2021-01-10 養娃bot

一談到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更多的家長會把抱怨放在嘴邊,不知道如何才可以教育出一個積極向上、自信心十足的孩子。

其實,家長的這些期望並不是沒有辦法達到,只要父母教會娃認識自我,並且在這個基礎在學會超越自我,那麼相信父母的期望只是時間的問題。

可是,說了這麼多,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教會孩子認識自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其實,在認識自我上是與孩子平時所生活的環境有關的,不光是家庭裡的環境,就連孩子的校園環境和所處的社會環境都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在現實生活中,越自信的孩子越容易取的成功,可事實上,自信、自卑、自負這三個詞,差之毫厘,謬之千裡,並不是家長想讓孩子變得有自信,他們就會有自信的,更多的是父母教育的方式方面。

過分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然而會讓娃養成自負的性格,而過分的批評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所以如果父母沒有掌握好這個尺度,很容易把孩子的自信心變成自卑或者自負的心理。

自我認知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從孩子有意識起,自我認知就將陪伴他的一生。

簡單點解釋:一個人對於自我認識的程度,將決定他的情緒、感受已經以後人生的規劃。

只有當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才會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是哪些,這樣他們才能取長補短,來發揮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尋找一個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這樣的孩子才會變成父母口中的「明白人」,而不是一個平庸的人。

把自我認識放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自我認識強的孩子會形成一個自我要求,驅動自己讓自己獲得理想的成績,也會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進行補充。而父母所發愁的一些「不良學生」就是因為自我認識短淺,缺乏自我目標,所形成的。

孩子的自我認識和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只有父母教育孩子時候避開雷區,才能夠讓孩子擁有自我認識。

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

1)教孩子收集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是很複雜的,除了家裡之外,他還要經歷校園和社會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認識到各種各樣的人,也會因為自己身和他人的原因,達到某種社交。

可是,在社交的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過分的在乎他人得看法,很有可能會動搖孩子自我認知。

所以,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在這個社會中收集到可信,對自己可用的信息。

父母要教會孩子,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由於「人心隔肚皮」的緣故,孩子在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了解問題,這樣才會收集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2)培養孩子的判斷力

培養孩子的判斷力,父母要從早教起,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可以適當的去點撥孩子,還可以專門為孩子創造一個可以培養判斷力的環境。

比如父母帶孩子乘坐地鐵時,遇見什麼樣的人需要給讓座,什麼情況下不需要讓座,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任何事情都需要給讓座的,比如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情況。

孩子的判斷力是在後天所培育出來的,就算孩子經歷的事情較少,但是只要父母培育的好,依舊可以讓孩子學會判斷力。

3)教會孩子日常溝通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告訴孩子,人是沒有完美的,只不過好的部分要大於壞的部分而已。

當孩子產生自我認識之後,父母就需要教會孩子如何判別是否正確:

幫助孩子記錄他們的成長過程,讓孩子學會與過去進行對比,讓他們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

適當的誇獎會幫助孩子成長,也會讓他們變得有自信,但是父母在誇獎上面一定要有「度」,不要誇大的美化,否則會讓孩子產生自負的心理。

告訴孩子一定要保持一個平常心,遇到事不要過於緊張,要相信自己可以度過難關。

只要教會孩子客觀的溝通,才能讓孩子正確的接受到外界的信息,才不會產生自我認識錯誤的發生。

結尾

孩子自信心不足,最主要的罪魁禍首是自身的認知偏差,只有孩子對自我產生正確的認識,才會有正確的認知,父母要教會娃如何認識自我才行。

相關焦點

  • 孩子自信心不足心理很脆弱怎麼辦?
    今天有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反映說:「自己家的孩子自信心不足心理很脆弱,應該怎麼辦?」其實,我們知道,每個孩子剛生出來的時候,都是積極、樂觀、向上的,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卻逐漸地喪失了自信心,其實這與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 父母培養孩子,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
    教育孩子,到底是在教育什麼?每個父母可能都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可能會說培養孩子知識,也有的可能回答是培養孩子技能,還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是培養孩子習慣……他們好像說的都很對,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看來,培養孩子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自我認知就像內化了的程序,一旦孩子形成了自我認知,孩子就會按照這樣的程序行事。
  • 揭開孩子自信不足成因,父母寬容是重要前提,5個技巧提升自信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從心理學層面去揭開孩子自信來源和自信不足成因。01 從心理學層面去揭開孩子自信來源和自信不足成因1.孩子的自信主要來源於「重要感和自我勝任感」兩個方面對多數孩子來說,他們主要從「重要感、自我勝任感」兩個方面來評價自己,獲得對自己的自信。所謂重要感,是指孩子想獲得他人關注及肯定的情感起眼。
  • 家庭教育:自信心不足?內向?害羞?反觀孩童時期的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關於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進行自我認知和自信心的培養做為成人的我們,在面對別人的讚美時,是否能坦然接受呢?也許我們常常這麼回答:「哪裡,哪裡,做的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繼續努力」。為什麼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果時,面對別人的讚美卻不能夠坦然的接受?原因在於我們小時候,對自己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是不夠的。
  • 怎樣教寶寶認識五官?「識五官」小遊戲,迅速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有研究發現,9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已經很強,這時開始不但有了物體永存的概念,並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尤其是對自己的「五官」及「小手小腳」等部位,開始能清晰地記住,這時應著重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先從認識自己的五官開始。
  • 孩子自信心不足,父母可用四種方法和五個小技巧,幫他正確提升
    例如其它小夥伴拿了他的東西,他也不敢自己去要回來,只會找媽媽出面。 原本童童媽並不把這些「小事」放在心上的,但是,前段時間,她帶童童去參加了一個親子活動時,發現和童童年齡相仿的孩子,都非常大膽自信地上臺作自我介紹,只有童童無論如何都不肯上臺,童她才覺得自己得想辦法改變讓童童變得勇敢、大膽一些了。
  • 該不該讓娃提前學拼音?掌握兒童認知發展規律,教育孩子更有底氣
    執筆:王筱銘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作為父母,總想著孩子能夠比別人先走一步,贏在人生起跑線上,於是有不少父母,會早早地開始娃的教育問題,例如學拼音這件事。可家長們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卻忽略了娃的認知發展是存在著一定規律的,不是讓他們提早學習,就能快人一步,很可能會成為一種助長方式,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有任何的幫助。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提前學習拼音?
  • 如何引導自信心嚴重缺乏的孩子?家長不要「管得太寬」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缺乏自信心呢?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定的「責任」。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哲學家羅曼·羅蘭曾說: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有些孩子自信心匱乏,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無法客觀地認識自己,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優點和缺點。
  • 自信的孩子像太陽一樣發光,聰明的父母這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自信、積極向上,我們該怎麼幫孩子樹立自信心呢? 首先、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在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教育習慣裡,平等和尊重是比較缺失的,父母的姿態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這點對孩子的信心建立沒有好處,尤其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居高臨下的訓斥經常會摧毀孩子的信心。
  • 孩子驕傲自大?多半是你誇出來的,父母對孩子的讚美要適度
    對於自我認知存在偏差 驕傲自大的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會處於比較高估的狀態之中,孩子們自視甚高,更加願意相信自己的能力比他人更強。這種錯誤的自我認知讓孩子執著於自我滿足之中,無法看到自身的不足。 2.
  • 孩子自信心不足?看看這四類話是不是你的口頭禪,最傷孩子自信心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他們最為信賴的對象和模仿的對象,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數萌在線老師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孩子自信心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自信心是一個人積極進取,不斷挑戰自我的前提,是成功的保證,也是能積極面對挫折的根本,但是家長卻經常在無意間打消了孩子的自信心
  • 3-6歲是孩子拼音認知敏感期,3種趣味方法,讓娃學得快記得牢
    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幼小銜接父母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適用小學的知識呢?其中就包括了孩子到底要不要學習漢語拼音,我們都知道,學習漢字是需要從「讀」開始,而拼音是認識漢字最好的方法,下面我來跟家長們講解一下關於拼音的那些事情。
  • 自信感就像「疫苗」,建議父母看看,10種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當孩子拼拼圖遇到了困難向你求助,如果你在忙事情可以這樣回答他:「寶貝先自己想一下,或者先拼另一個部分,一會媽媽跟你一起解決好嗎?」,千萬不要置之不理。2、蹲下來聽孩子說當孩子提出問題或者聽不清他說了什麼內容的時候,一定要蹲下來聽他說。小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哪怕他語無倫次,也要耐心聽他說完,不要輕易打斷。
  • 心理測試:你是通過什麼來測試孩子自信心,下面教你怎麼做
    若這些比較容易覺察,有些則需要主動認識,並有意注意,儘管它們總是如影隨形。例如知識的獲取,就是要將研究對象與環境區分開來,形成「對象-背景」的認知範疇,並與原來的經驗進行比較。另外,情緒變化每天都伴隨著我們,而且因人而異,心理學認為「情緒是外在客觀事物和主觀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這是無意識比較的結果。
  •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目標教育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中華文化教孩子要從小要「聽話」,認為孩子照做就是件好事,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父母隨意定目標規劃孩子人生,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什麼」02隨意給孩子定目標其實會產生不良影響1)不合理的目標缺乏行動力因為父母有時並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
  • 幼兒園不讓教,小學又要有基礎:超前教育這道題家長要怎麼解?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陪孩子念唐詩,我爸說:「教得太早了,娃的大腦還沒發育好,讓娃的腦子歇著。」我呵呵笑了一下。三歲的時候,我陪孩子看書,我爸跟我說:「這個年齡要把智力啟蒙給加上,我看人家網上那些小孩都學這學那的,也沒見你給教。」我打趣道:「爸,這回你不擔心太早了?」
  • 70年調查7萬名孩子,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在英國這項70年的調查過程中發現,沒有一項研究表示,孩子的智商與成功劃等號,絕大多數的孩子成功靠並非是智商。當然,調查顯示除了一些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外,其他孩子們的智商都是相差無幾的,所以說真正拉開孩子差距、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下面這三點。影響孩子一生的第一點:父母英國科學家調查發現:重視孩子家庭教育的父母,往往培養出的孩子更出色。
  • 孩子信心不足,父母可用四種方法和五個技巧,幫他正確提升自信
    例如其它小夥伴拿了他的東西,他也不敢自己去要回來,只會找媽媽出面。原本童童媽並不把這些「小事」放在心上的,但是,前段時間,她帶童童去參加了一個親子活動時,發現和童童年齡相仿的孩子,都非常大膽自信地上臺作自我介紹,只有童童無論如何都不肯上臺,童她才覺得自己得想辦法改變讓童童變得勇敢、大膽一些了。
  • 有一種育兒方式叫「假帶娃」,可能會影響孩子發育,父母別不在意
    但是,有些老人在這方面可能稍顯不足,只顧著讓孩子吃好喝好,平日裡卻很少跟孩子互動講話,導致孩子變得不善言談,容易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一心多用式」帶娃 很多老人都屬於那種「閒不住」的類型,即使步入晚年,也總有一顆操不完的心,既承包所有家務事,又要照顧年齡尚小的孩子,所以很多時候,難免會有些忙不過來。
  • 十二星座父母帶娃,孩子的性格不相同,你是哪種星座的父母(上)
    文|勤親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身上,都會有父母的一些特點,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耳聞目染,一點點學習到的, 比如,有的父母脾氣比較急,容易暴躁,那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也會沒有耐心,有的父母做事情仔細,不驕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