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還沒有自信和自卑的觀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在大人面前有表現欲,通過行動吸引大人的注意,想要得到大人的讚美和獎賞,這就是自信心開始萌芽的標誌。有的孩子開朗自信,有的孩子內向靦腆,那麼自信的孩子都有什麼特點呢?
1、獨立性強,能勇敢提出自己的疑問
自信的孩子都比較獨立,遇事首先想的是自己怎麼做,遇到難題不會退縮,很少求助依賴父母;即使最後求助父母,對於父母的做事方法,敢於提出質疑,很少被動接受父母的安排,獨立性強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好奇心重,喜歡探索
對新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不搞明白絕不罷休,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畏懼困難和失敗,不喜歡等待大人施捨成果;當然勇於探索不代表一定能夠成功,但是有勇氣嘗試就離勝利更近一步。
3、性格堅強,有韌性
自信的孩子遇到苦難時會自己給自己打氣,這是性格堅強有韌性的體現;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人生之路上肯定會面對挫折和失敗,但是自信的人失敗後不會消沉,還會勇往直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自信、積極向上,我們該怎麼幫孩子樹立自信心呢?
首先、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在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教育習慣裡,平等和尊重是比較缺失的,父母的姿態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這點對孩子的信心建立沒有好處,尤其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居高臨下的訓斥經常會摧毀孩子的信心。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對於孩子的無心之失,家長不要過於嚴苛;不要壓制孩子看似天真的想法,那會慢慢蠶食孩子信心的基礎。
其次、給孩子多一些肯定和認可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揚,何況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們最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最不喜歡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這樣可能暫時激勵孩子的上進心,但很快就會對這種激勵麻木免疫,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肯定和認可不是盲目的誇獎,那樣只會讓孩子自大狂妄;父母要做到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最大限度的發掘自身的潛力,這是信心建立的第一步。
另外、讓孩子覺得自己被人需要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有要實現的自我價值;大人有時候也需要孩子的幫助,比如修車時讓孩子幫忙拿工具,在超市讓孩子幫忙推購物車,孩子們都是很樂意幫父母做的;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能力被認可,隨著自身價值的逐步體現,自信心也就成功建立了起來。
最後、讓孩子敢於探索和嘗試
對我們來說很平常的事物,孩子會覺得很新奇,在我們的可控範圍之內,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我們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去探索和嘗試,這樣絕對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讓孩子獨自面對問題,中間可能會經歷失敗和痛苦,但是總會取得成功,最終收穫的是對自己的肯定和自信。
我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強壯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都必不可少,人生路上肯定困難重重,不必擔心他們能否獨自面對,他們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自打拼,有自信的人可以面對任何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