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日月山水土木 第一堂課認八個字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百年啟蒙第一課

 

中國實行現代學校教育已有110年的歷史。有別於傳統私塾教育的「頌弟子規、行開筆禮」,如何上好第一堂啟蒙課,特別是承載著根基教育的語文第一課,就成為歷代教育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畢竟,第一課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都極為重要——那些貌似淺顯、簡單的文字,其實是奠定人生基礎的最重要篇章。

110年來,我國的小學語文教科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印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天地日月山水土木

第一堂課認八個字

1904年開啟的現代學校教育,與新學制相匹配,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了一套《最新國文教科書》。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套近代意義上的小學國文教科書,共十冊,由吳眺、張元濟、高風謙、蔣維喬等當時最有名的出版家和教育家編輯。

為了編好這套教材,他們經常圍坐在一起討論,在編寫學童入門的第一冊時,往往「為一課書,共同討論,反覆修改,費時恆至一二日。每課設生字四至五個,取筆畫簡單,使兒童腦力不傷;每課皆附插圖,增加兒童興趣」。最後,他們確定了以文字筆畫的多寡作為深淺的依據,第一冊教科書採用的字,五課之前限定6畫,十課之前限定9畫,以後逐漸增加至15畫。教科書採用的字,也限於通常日用者,絕對不取生僻字。

《最新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第一課是識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都是最貼近兒童生活的內容,而且筆畫簡易,容易為兒童所接受,沒有一個字超過6畫,很受孩子們歡迎,幾個月就風靡全國各地。

出版幾年後,有一位福建小姑娘讀到了這套教材,許多年後仍然念念不忘:「我啟蒙的第一本書,就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線裝本《最新國文教科書》第一冊。」這個福建小姑娘就是後來我們熟悉的「冰心」奶奶。

教育家聯手漫畫家

《開明國語課本》受好評

近年來,民國小學國文課本深受好評,其中最為大眾稱讚的就是葉聖陶1932年主編的《開明國語課本》。

《開明國語課本》由開明書店出版,共八冊,這套讀本圖文並茂,具有濃鬱的兒童文學色彩。文字部分由葉聖陶親自主筆,葉聖陶好友、漫畫家豐子愷先生繪製插圖。據葉聖陶晚年回憶,這套課本一共四百多篇課文,形式和內容都很龐雜,大約有一半是創作,另外一半是改編和再創作,沒有一篇照搬別人的作品。

課本一上市就引起了轟動,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小學教員的普遍讚譽。他們說有的教材內容陳腐,語言枯燥,插圖呆板,孩子們見了就厭煩,哪還有學習興趣,教科書就應編成《開明國語課本》這個樣子。1980年代,有人請葉聖陶寫一篇《我和兒童文學》的文章,葉老又談起了當年編寫《開明國語課本》的感想:「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序。但是這還不夠。小學生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當時我編這一部國語課本,就是這樣想的。」

這套教材第一冊第一課也非常簡單,只有短短的兩行字。一行是「先生,早。」孩子們的口吻;一行是「小朋友,早。」老師的口吻。兩句話都很短,但鮮活生動,聽一遍就會。七個字中有一個是重複的,生字只有六個,筆畫都不多,間架又清楚,容易認,比著寫也方便,特別適合兒童讀寫。

「來」改成「去」

梁實秋版教材神來之筆

民國小學國文課本編寫比較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參與編寫的大都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學士,是標準的大手筆寫小文章。

抗戰期間,知名學者梁實秋主持全國中小學教科書編務工作,聘請一位模範教師撰寫小學國語課本第一冊第一課課文。課文很短,只有幾個字:「來,來,來上學。」印出來後頗受非議,認為對於啟蒙兒童來說這些字太深。後來梁實秋為商務印書館主編教科書時,特地邀請一位當時批評最激烈的學者撰寫,並且預支了稿費。一個月後,那位老先生把稿費退回來,說實在編不下去,梁實秋只好另找他人,最後定為「去,去,去上學」。

為什麼把「來」改成「去」呢?許多人都不理解,認為毫無必要,但是細細琢磨便可領會其中的妙處。這一字之改,把原來由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召喚,改為家長對孩子的主動催促和學生自己對讀書的一種自覺追求,包含著父輩對子孫的希冀,又喚起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求,實在是神來之筆。

多個版本「第一課」

彰顯鮮明時代特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文」隨之更名為「語文」,國家在出版總署設立編審局,集中了老解放區和原開明書店的部分編輯人員,負責中小學教材的編審工作。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主要從事中小學教材和教育圖書編寫和出版,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兼任社長和總編輯。

在當時的大背景下,語文教材具有強烈的政治氣息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以歌頌黨和領袖為主。第一套小學教材中第一篇課文內容是這樣的:「毛主席,像太陽,他比太陽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齊來歌唱:太陽太陽永遠光亮,我們跟你永遠向上。」當時還處於新舊交接時期,教材形式上還保留著舊的特色,課本自左向右翻閱,採用豎行排版方式,印刷也為繁體字。1950年代末,小學語文課本一年級第一篇則是這種風格:「爺爺六歲去放羊,爸爸六歲去逃荒。今年我也六歲了,公社送我上學堂。」

「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散,全國各地自行編寫了各種各樣的「革命教材」,但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一課大部分都是「毛主席萬歲」。

「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一課變成了「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重現輕快文字

第一課學詩詞

進入1980年代後,國家對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大綱進行了大幅度修訂,政治宣教的內容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明顯減少,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顯著增多,小學語文重現了久違的輕快文字。這個時期的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一課主要以識字為主,內容是「比大小多少,前後左右」。

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出版。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第一課是:「人民大會堂,全國人民熱愛共產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國家教委剛剛頒布的教學大綱重新編寫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前後共使用了十幾年,第一課是「我是中國人」。

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被稱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是人教社編輯出版的第十套教材,2001年啟用。一年級語文第一課是北宋哲學家邵雍的一首啟蒙詩,十個數字連成一首詩,趣味盎然:「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相關焦點

  • 學習《日月水火》及課後習題
    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分享一年級上冊第四篇課文《日月水火》。這篇課文的難度要比第三課要略微簡單些,這篇課文重難點,在認字和會正確書寫生字上面。課文中出現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這八個生字。這八個生字要求孩子們會認。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日月水火》教學設計
    教學意圖一、教材解讀(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日月水火》採用象形字的識字方法,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激發識字興趣,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便於學生能理解字義,識記字形,初步了解象形造字的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二)語文教學內容及策略1.
  • 嶓冢山漢水源有個禹跡「天書」,上面八個字實在難認,究竟啥意思
    沒想到,還有個流傳於世的禹跡「天書」,上面的八個字實在難認,到今天仍未破解出準確答案。有專家卻分析出大概含義。您可知道「天書」寫了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嶓冢山又名漢王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境內。
  •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關於這個字的四字詞語,竟然難倒了家長
    #小學語文#主題歸納:本課是一篇識字課,通過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和一組組詞語,向我們展示了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圖文結合,不但了解了不同季節的特點,也認識了詞語。趣味識字:要求會認「霜、吹」等八個生字,會寫「春、冬」等七個生字。我在教材上做了詳細的筆記了,同學們可以參考。重點偏旁部首是雨字頭和雙耳旁。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金木水火土》學習重點,附練習題
    今天於老師繼續更新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金木水火土》,孩子們請準備好紙和筆,試著寫一寫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生字。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金木水火土》學習重點,附練習題學習要求及目標:1、會讀、會認:一、二、三、四、五、下、上這七個字。2、會寫:一、二、三、上這四個字。
  • 刻骨銘心的兩堂課
    那九年前的兩堂課令我刻骨銘心,像一顆璀璨的珠寶,一直珍藏在我記憶的百寶箱裡。二零一零年寒冬的一天上午,我參加了忻州實驗中學的家長會,落下帷幕的一刻,我兒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李天強邀請我給他所帶的班級講一節作文課,頓時,我懵懂不解,不知怎樣應答。
  • 寶安區開學第一課 「忠」字唱主角
    原標題:寶安區開學第一課 「忠」字唱主角 將「三生教育」與國防教育融合   寶安區開學第一課   「忠」字唱主角   3月2日上午,寶安區中小學開學第一課以「忠」字為主題。   3月2日,深圳市寶安區的新學期第一課,圍繞「忠」字,給全區中小學生們上了別開生面一課。這是繼「孝」、「和」之後,寶安區第三次開展新學期第一課活動,未來將圍繞中華十德「仁義禮智信,忠孝惠敏和」持續開展。   簡單的「忠」字背後,是「不簡單」的探索。
  • 貴州「開學第一課」多形式講好人生第一課
    愛國主義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第一課  貴陽達德學校「開學第一課」「識三字認兩人」    活動期間,達德學校老校友在達德學校舊址為達德學校200名一年級新生講述「智仁勇」三個字所傳達的達德精神和黃齊生、王若飛兩位革命先烈在達德學校任教、學習的故事,並參觀舊址校史陳列館,深入了解達德學校發展歷史和取得辦學成就,緬懷革命先烈,親身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薰陶,做一個智慧、執著的達德人。同時,其他年級的1300餘名學生也迎來了文明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等內容的「開學第一課」。
  •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註定難忘!今晚8點請鎖定CCTV-1
    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之際,《開學第一課》都會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2020年我們遭遇史上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這堂「開學第一課」註定非同尋常、令人難忘!
  •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用字精妙,富含哲理
    中國文字簡潔冼練,一個字表達的意思生動精確、意味深長,這裡的"推"字用的很妙,月亮和太陽一東一西,升起降落,猶如一前一後推著走,和我們接下來講的"盈"與"昃"一樣,都是動態描述。地球在太空中日出日月日和月,都是象形字,在說文解字釋義中,以日為實,以月為缺,古人認為日中有精和月中有精。
  • 舊中國洪幫的內八堂和外八堂,金鳳四姐和銀花七妹各由何人執掌?
    洪幫上小香堂時,堂內設有「天地國親師位」和前、後三祖的神位,神位上方貼有「義氣千秋」的橫額,神位左右兩邊為對聯,上聯為「未入會提天倫名投寸步」,下聯為「入會後講師父走遍江湖」。經過小香堂後,再經師父同意,オ入大香堂。大香堂儀式與小香堂相似,只是場面更為莊嚴,規模更為宏大,而且必須讓當地各幫口成員到場才能開,此種儀式為幫中大典,故不常舉行。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的問題答案放在前面:(1)「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是指天體運行從牽牛星起始;(2)美麗的女人被稱為「尤物」,源起於《左傳》中對四個亡國美女的總結。詳情請見下面「物」字解說中的黑體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
  • 央視2017年《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後感寫法+觀後感範文,共同感受中華驕傲
    在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強烈,同時我也意識到,中華文化要想永葆生機與活力,需要我們這些普通人身體力行地去傳播、去發揚光大。在「字以溯源」這個環節中,一位年近七十的外國人理察·西爾斯花了20年時間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將電子化的《說文解字》放到網上供人閱覽,以新的網際網路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 二十四山之重要八個字:
    二十四山之重要八個字:醜,甲,辰,丙,丁,申,辛,亥。不解釋,自己去看羅盤上的天盤外畫的先天八卦,這幾個字對應的什麼卦。乾兌離震為陽,坤艮坎巽為陰。這跟楊公三般卦有密切的聯繫。三般卦,江東卦、江西卦、南北卦,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餘者皆非。八個字的方位,如果有兇砂或者被破壞,其兇尤烈。
  • 2018秋季《開學第一課》節目觀後感800字範文 胸懷大志有所為
    2018秋季《開學第一課》節目觀後感800字範文 胸懷大志有所為時間:2018-09-01 22:31   來源:用戶投稿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秋季《開學第一課》節目觀後感800字範文胸懷大志有所為 2018年《開學第一課》將於2018年9月1號在CCTV-1晚八點播出,今年的《開學第一課
  • 紫微鬥數第33課:案例八、九(自殺格、日月並明、兵陣死亡)
    這一課,我們學習紫微星在未宮的案例八,以及紫微星在申宮的案例九。圖33-1是案例八,紫微星在未宮的命盤:圖33-101先看右下角,亥宮是廉貞貪狼落陷在裡面。之前講過廉貞和七殺破軍貪狼落陷的含義,廉貞貪狼,主夭折或橫死,所以,命宮位於此時的亥宮的話,屬於會有自殺情況出現的格局,先天就有自殺的傾向。
  • 一年級上冊第2課:了解《金木水火土》,認識田字格,學習寫漢字
    因此,本節課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共介紹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告訴我們有「金木水火土」五種事物;二是告訴我們日月是永存的,它照耀著古代和現代。本課有一幅圖。圖上是天地間的人,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廣大。課文內容理解學生們可以先自由第讀課文,給認識的字畫一個小紅星。然後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裡,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
  • 面試官:日月一同來,猜一個字?鄧超回答「明」字卻錯了
    面試官:日月一同來,猜一個字?鄧超回答「明」字卻錯了面試是每個職場人都必須經歷的一件事情,無論是新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人也好,想要獲得一份工作,那就必須要經過面試這一環節。緊接著就對他們出了這樣一道問題:日月一同來,猜一個字?鄧超心一想,這道問題簡直就是送分題,這麼簡單,日月一同來,那不就是」明「字,於是鄧超當機立斷,馬上搶答,對面試官說道:」很簡單,這不就是個「明」字嗎?「本來鄧超滿懷信心的,以為自己的答案是對的,但沒有想到的是面試官在聽完他的答案後,居然說他回答錯了,這一下就讓鄧超有點愣住了,明明他的答案是正確的啊,怎麼會錯呢?
  • 說文解字系列第七講:礻與示,天地日月星
    康熙大帝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還有一位養女,一共是56個孩子。我們現在從這些皇子的名字當中,來發現一些秘密。康熙大帝為什麼很喜歡這個「礻」字旁的字呢?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礻」字旁「礻」就是「示」字。在具體講這個字之前,首先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就是:凡是帶「礻」旁的字,都跟古代的「祭祀」「佔卜」有關。掌握這個原則之後,我們再看接下來的幾個字就都會很明了啦。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當中,祭祀這項活動是非常關鍵的。
  • 孫虎先生受聘為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我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孫虎先生受邀出席「可持續發展下的關聯世界」學術論壇作為主講嘉賓進行《流動的現代性:山水總體劇場》主題演講,並受聘為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孫虎先生在演講中提出,面對流動的現代性、不確定性,設計需要在跨專業、多學科的橫向合作與系統服務中尋求新觸點,用設計共同體達成詩意的生命共同體,並提出「山水總體劇場」的設計思想,希翼打造一個設計共同體,藉由共生的藝術,實現人們對於詩意人居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