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重點:
1.美元 - 避險的新寵兒,將與疫情同生共死
2.歐元 - 有望在2021年繼續稱霸,歐盟團結才是力量
3.英鎊 - 後脫歐時期,英國經濟將難以支撐英鎊大漲
2020年即將過去,隱約還記得,一年前寫的展望報告,主題還在圍繞貿易戰、中美關係、美國大選川普連任勝算、東京奧運會對日本經濟影響、脫歐談判等。
一年過後,才發現去年的主題都不是真正的主題,因為2020年是被「疫情」冠名的一年,所有主題都離不開新冠病毒。
疫情改變了2020年的金融市場,曾經是風頭浪尖的「貿易戰」三個字幾乎在熱搜排行榜上消失;川普也因為疫情防控失敗而敗選;東京奧運直接因疫情延期一年;就連英國脫歐某程度上也因為談判成員確診導致談判不斷延期,到了2020年聖誕才落實方案。
匯市方面,2018-2019年的「美元強勢」不再,2020年只聽見「弱美元」的一致看法。各國央行什麼時候加息不再是市場關注焦點,大家只在關心哪個央行要進入負利率、擴大量寬放水救市等。
經過了2020年,全球都變了不一樣,也因為2020年,2021年也變得不一樣。
2021年,世界即將步入後疫情時代,疫情和疫苗將是2021年的關鍵詞,川普和他的推特可能不再像過去4年一樣充斥市場眼球,因為拜登才是2021年的美國新主人。
那麼,2021年的市場走向會如何呢?
回顧2020年,帶給2021年的啟示是?總括2020年的市場形勢,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
匯市方面,由於美聯儲史無前例的量寬和下半年市場的避險情緒退卻,美元再次成為「一支獨秀」,但這一次卻是「一支獨跌」的局面。總結至2020年12月29日,美元自年初跌了6.7%,但實際上,在今年的3月23日,美元指數創出逾4年的高位到達103水平,但到年底的今天,美元以接近全年最低位90以下收盤,也是創了2年多的低點。
非美貨幣全體線上揚,其中瑞郎、歐元、澳元位列前三。歐元在今年3月一度低見1.06水平,但現在已是2年多的高點1.22水平。
股市方面,美股三大股指同樣是「一支獨秀」,三大股指在2020年12月28日同步創下紀錄新高,其中納指以47.1%的漲幅領跑全球主要股指。就連MSCI明晟世界指數 (MSCI World) 也上漲13.7%,可見全球股票市場在2020年的表現都非常不俗。
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疫情」和「疫苗」將繼續充斥市場主題,同時在各國央行寬鬆措施延續,全球慢慢進入後疫情時代的緩和復甦下,美元弱勢、非美強勢的情況將能延續,同時股票市場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再接再厲,再下一城。
2020年主要貨幣對美元漲跌幅排行榜 (截至2020年12月29日)
2020年全球主要股指漲跌幅 (截至2020年12月29日)
美元 - 避險的新寵兒,將與疫情同生共死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地位不能同日而語,其影響因素也不能只看美國經濟體的表現。
2020年新冠疫情下,美國的疫情可以說幾乎冠絕全球,從年中的6-8萬的日確診量,到年底接近20萬,疫情在美國可以說也遠遠還沒受控。不過,美國的經濟狀況不算過於糟糕。
佔美國7成GDP佔比的零售銷售在9月錄得6.1%的上漲後,至11月仍在4.1%的漲幅,可以說接近疫情前的狀況。失業率也從高點的14.7%大跌近半到達6.7%。ISM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在最後一季度也錄得報復性的增長,到達了全年的最高位,更勝疫情前。
美國2020年的經濟概況 (月度數據)
由此可見,美國的經濟實力和韌性厲害,進入2021年,假如疫苗如願繼續大規模接種,零售消費和生產力進一步恢復時,再加上我們預計拜登上任後將力推經濟刺激,利好經濟恢復,美國經濟將有報復性的增長速度。
既然美國經濟不算太差時,為何美元卻在2020年的「一支獨跌」呢?
2020年3月,因應疫情爆發,美聯儲緊急降息兩次,政策利率一個月內由1.5-1.75%降至0-0.25%。同時美聯儲開啟了7000億美元量寬,當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更聲稱實行「無限量寬」。緊急降息和量寬的當刻,美股依舊大跌,美元指數抬升至最高103水平。
不過,這樣的貨幣政策為美元和美股所帶來的「長期副作用」卻比當刻來得深刻。美聯儲政策利率降至0-0.25%,距離上一次的大幅降息已經是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時,當時金融市場已出現泡沫爆破,美聯儲大幅降息並實行量寬,0-0.25%的最低利率維持了7年,直到2015年底才重啟加息步伐。
而2020年的這一次,美國金融市場還沒出現泡沫爆破,但其降息和量寬力度已遠勝2008年。因此,在金融市場恐慌的當刻過去後,疫苗和經濟恢復的消息出來後,美元便因為美聯儲的政策大幅貶值和被拋售,而美股卻因量寬而拾級而上。
同時,由於美元指數的權重,美元的地位就猶如歐元、英鎊、加元等非美貨幣的「避難所」。當全球的經濟恐慌退卻後,非美貨幣同步向上時,美元便因為「避險退卻」而下跌。
也所以,在超低利率和量寬環境預料在2021年延續下,美元幾乎失去被追捧的誘因。同時,當全球風險情緒回歸,全球各國都因疫苗大規模接種得益並憧憬更快的經濟復甦時,美元便因非美貨幣的抬升而進一步被拋售。
美元要再受市場追捧,只有以下兩個因素出現:
第一,疫苗的接種比預期要慢或疫苗有效性受質疑,甚至疫情變種爆發而當前的疫苗不適用,如此,2021年股市和非美貨幣或迎來新一輪的恐慌,導致新一波的下跌,美元屆時才有機會重歸市場懷抱。
第二,美聯儲提早縮減量寬或提起加息時間表。目前美元缺乏上漲基礎,是因為美聯儲已預言未來3-5年都不會改變目前的寬鬆政策。假如這一預言有所改變,或甚美聯儲明年提早縮減量寬,將可改變美元不斷被拋售冷落的可能。
技術上,美元指數已跌破90水平並進入2018年時88-91的橫行區,跌破88水平後更展開新的下跌空間,下試86、84水平,跌至2013-2014年時美元的橫行區。如美聯儲一如預期,其態度和政策在2021年維持不變,美元將一直缺乏受追捧誘因,美元弱勢更有可能橫跨2021-2022年。直到美國加息重回市場炒作時,美元才有可能像2014時所呈現的升浪回到較高水平。
阻力參考: 90.94、91.75、94.83
支持參考: 88.18、86.78、84.80
美元指數 月線圖
歐元 - 有望在2021年繼續稱霸,歐盟團結才是力量歐元在2020年底續創新高,但其實,2020年歐元區疫情防控和經濟表現並不算是名列前茅,但歐元卻在非美貨幣中領跑,主要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1.歐洲央行的無計可施對比歐盟的團結救市2020年疫情肆虐下,美聯儲率先緊急降息重啟量寬救市,加拿大、澳洲、英國央行等都紛紛緊隨降息並實行量寬救市。相對而言,歐洲央行的政策力度和工具都不及上述各央行,歐洲央行自疫怖爆發至今一直維持三大利率不變,只有不斷擴大緊急抗疫購債計劃 (PEPP)和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 (TLTRO),也就是擴大量寬規模。
歐洲央行雖然自3月推出規模7500億歐元的PEPP,到12月更擴大至1.85億歐元,理論上歐元應貶值,但事實上歐元卻愈升愈有。主要原因是市場對歐洲央行的政策工具已沒有太大期待。
疫情爆發前,歐洲央行早已實行TLTRO購債計劃,三大利率中存款利率早已在-0.5%的負水平,歐央行可以調控量寬的工具在疫情爆發前已盡出,即使疫情爆發後推出PEPP和擴大TLTRO購債規模,都是市場意料中事,完全缺乏新憧憬。
總括而言,市場對歐元區救市希望一直沒放在歐央行之上,相反,歐盟成員國在2020年多次達成共識利用財政政策救市,卻是市場所樂見。對比起疫情前歐盟成員國的「一盤散沙」,在緊急關頭時,歐盟仍能發揮重要作用。歐元區因為在貨幣政策工具盡出的情況下,得到歐盟成員國一致救市,市場對歐元的樂觀前景向上。
2.美元指數權重中,歐元佔比近6成歐元區應對疫情和經濟狀況對比其他非美貨幣國家並不算突出,不過,由於美元指數權重中歐元佔比56%,美元大幅下跌時,歐元會「被動上漲」。所以在2020年,美元因避險退卻加上美聯儲的無限量寬導致大幅被拋售時,歐元便獲益上漲。
展望2021年,上述兩個重點相信都能延續,歐元有望再接再厲創新高。經歷過2020年的疫情洗禮,歐盟27個成員國變得團結,擺脫舊有「一盤散沙」的形態,同時也證明了歐盟似乎「能共患難但不能共富貴」。
以往,義大利、希臘的財政預算需要「卑微哀求」德、法支持的情況相信不會在2021年再現,同時東歐成員國今年連續兩次在緊急關頭時願意承擔共同救市的責任,也證明2021年歐盟有可能迎來更好、更團結髮展經濟措施。
至於歐洲央行,相信市場不會有任何奢望歐央行在美聯儲之前會實現任何的縮減量寬或加息,歐元也因此缺少了失落市場預期的機會。
不過,對於歐元中長期升值的風險,還需要注意歐元區的經濟表現。2020年歐洲經濟表現並不強勁,即使經歷了疫情緩和的第三季度,歐元區失業率仍維持在8%以上,服務業PMI更重回50以下,而CPI通脹率指標也在-0.3%的全年低點。也就是說,不論歐洲央行還是歐盟,都必須在2021年再推出更多的刺激措施才有可能使歐元區經濟復甦。
歐元區2020年的經濟概況 (月度數據)
技術上,歐元目前已衝破之前重重阻力,也脫離了2014年至今的長期下降趨勢線,接下來只要突破1.25水平,也是2018年高位,歐元有望進入1.25-1.32的區間。下方支持在1.20的長期多空分水嶺。
阻力參考: 1.2560、1.2750、1.3200
支持參考: 1.2000、1.1800
歐元/美元月線圖
英鎊 - 後脫歐時期,英國經濟將難以支撐英鎊大漲與歐元一樣,英鎊在2020年底前創下新高。在一眾主要非美貨幣中,英鎊的漲幅較少,主要原因是英歐貿易談判一直議而不決,同時英國的疫情防控是歐洲多國中最為遜色。
進入2021年,脫歐談判完成,歷程4年的脫歐告一段落。雖然歐英貿易協議中,條款列明只要任何一方想審視協議內容,都有權提出並共同討論。但對市場而言,即使有重大議題需要重審,市場至少不用再擔心「硬脫歐」的發生,同時過去一年的談判顯示,雙方寧願繼續談判都不願無協議脫歐,雙方的態度可以說鞏固了市場信心,英鎊不致於有大崩的機會。
然而,脫歐完成後,英鎊焦點將重回英國經濟的基本面和脫歐後的經濟狀況。
前者,英國的疫情防控幾近是全歐最差,年底更發現變種毒株,雖然英國是首個國家批准疫苗接種,但要大規模接種並控制疫情,相信還有一段時間,而目前英國經濟已深入泥潭。對比歐美,英國失業率在10月創下全年最高,CPI通脹率在11月只有0.3%,比疫情爆及初期更低,服務業PMI也在11月跌破50,一切都顯示對英國經濟而言,最壞的狀況可能是還沒到,這將是壓抑英鎊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國2020年的經濟概況 (月度數據)
後者,脫歐貿易協議達成對英國而言只是「相對較好結果」。在達成協議前一個月,英國作出了大量讓步,其中捕魚權的話語權也犧牲,這協議對英國長遠發展而言是「必要」,卻談不上「利好」。也就是說,英歐關係改變後,即使有貿易協議,英國經濟仍有可能步入緩慢衰退,而這一因素仍沒計入英鎊匯價上。
假如2021年英國經濟基本面繼續惡化,加上後脫歐經濟慢慢發酵,英國央行便有可能實行負利率,導致英鎊下行或偏弱的可能。
技術上,英鎊雖然已突破1.36水平,但距離2018年時的橫行區1.37-1.43水平還有距離,假如能進一步收復1.3835水平,英鎊才能挑戰1.43水平。下方1.2683是關鍵支持,也是延續目前一浪比一浪高的關鍵。
阻力參考: 1.3700、1.4387、1.4570
支持參考: 1.3530、1.2683、1.2060
英鎊/美元月線圖
【聲明:本文由FXTM撰稿,用於匯通網2020年終專題,並由匯通網據原文意思做少量微調;所有分析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轉載請說明來源,謝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市商網無關。市商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