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過河拆橋的人大有人在,受人恩惠時,感恩戴德發誓沒齒不忘。時過境遷後,早就把恩德拋卻腦後,甚至恩將仇報。本故事就講述了這麼一個書生,忘卻了救命之恩,企圖謀害恩人,卻最終被恩人殺死,為民除害。故事意在勸誡世人,要知恩圖報,切不可做過河拆橋的小人,為人們所不齒。
宋徽宗時期,山區裡有一個姓鐘的獵戶,靠著打獵養家餬口,日子倒也過得去。這一天,他背著獵物到集市上售賣,走到山路上時,忽然看見一個書生驚慌失措地跑過來,身後追著一匹野狼。不一會,野狼的爪子搭上了書生的肩膀,書生倒在地上,野狼張嘴咬去。
說時遲那時快,鍾獵戶摘下弓箭,一箭貫穿野狼的咽喉,野狼當場斃命。鍾獵戶上前,扶起驚慌失措的書生。
書生名叫荀文許,是進京趕考的舉人,想不到在山路上遭遇餓狼。他沒有經驗,轉身就跑。要不是鍾獵戶搭救,他就葬身狼口了。荀文許一躬到地,說道:「大恩不言謝,他日皇榜高中後,必來拜謝恩公。」
平常這條山路上人來人往,從來沒有出現過野狼,可能最近接連下了幾場大雨,野狼找不到食物,故此下山來了。鍾獵戶說道:「小事一樁,舉子不要放在心上,安心趕考去吧。」荀文許拱手告辭,上京去了。
在路非只一日,荀文許到了京城,參加了科考。待到春榜發布之時,荀文許中了進士,被分配到中原一個小縣城裡當了縣令。
幾年後,吏部一紙調令,荀文許到了一個大縣當縣令。巧的是,這個縣就是當初他趕考路上遇難的那個縣,鍾獵戶就是這個縣的人氏。
荀文許當初考上進士後,因為赴任不順路,故此沒有來感謝鍾獵戶的救命之恩。如今身為鍾獵戶的父母官,按說應該上門感謝鍾獵戶了,予以照顧才是。但是,幾年的官場經歷,讓他變成一個官場油子。他深知官場上面子很重要,當初的不堪遭遇,說出來感覺丟人,故此不登鍾獵戶的家門。
荀文許投靠在潘太師門下,為了提升官職,他開始搜刮民脂民膏,孝敬潘太師。官差們如狼似虎,強徵稅賦,趁機敲詐勒索,一時間鬧得民間雞犬不寧。好多人家交不起繁重的苛捐雜稅,被抓進大牢裡關了起來。
鍾獵戶也沒有倖免,他交不起賦稅,被抓到縣衙裡打了二十大板。後來,官差再一次上門催繳,鍾獵戶無奈之下,說道:「我是荀大人的救命恩人,你們幫我傳傳話,讓他幫我一把。」
官差回去稟告了。可是,荀文許不但不幫鍾獵戶,還責怪他不該當著官差的面亂說,心生歹計,吩咐捕頭把鍾獵戶抓來,關在監獄裡,悄悄打死。
捕頭率領眾捕快,連夜把鍾獵戶抓來。走在路上,鍾獵戶哀求一個認識的捕快,讓他見見荀縣令。荀縣令肯定不知情,要是知情的話,不會不顧念往日恩情,置之不理。
捕快悄悄地說:「你怎麼還這麼傻?正是荀知縣要置你於死地。」鍾獵戶驚呆了,大哭起來。哭罷,開始思謀逃生之法。來到一處山路上,鍾獵戶忽然要大解,捕頭吩咐解開他的鎖鏈,他趁機奪過捕快的腰刀,奮勇反抗,逃進了深山裡。
鍾獵戶躲在深山裡過起了野人一樣的生活,居住在巖洞裡,獵取獵物作為食物。有一次,獵取野狼時,發現了兩個小狼崽,養了起來。
轉眼間三年過去。荀文許得到提拔,去擔任知府。他帶著家眷赴任,走到一處路口,突然從樹林裡飛來幾支冷箭,殺死了他的隨從。接著,一聲呼哨響起,樹林裡竄出兩匹野狼,衝到荀文許的身邊,咬斷了他的喉嚨。荀文許的家眷一直不知道他為何人所殺。其實,是鍾獵戶暗殺了荀文許。
鍾獵戶一直暗中照顧妻兒。幾年後,天下大赦,他才敢回來,和妻兒一起生活。那兩匹狼,被他趕回山林裡,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歡迎大家關注點讚留言評論,「正經說文史」祝讀者諸君福壽安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