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馬上就要來了,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折算到陽曆就是今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而在古代,七夕節也就和我們現在國際公認的三八婦女節的地位差不多。相傳歷史上,每年的這一天晚上,喜鵲會在雲上架橋,牛郎織女這對戀人會在鵲橋上相會,向對方訴說著這一年來的思念之情。而凡間的婦女則會在七夕之夜向織女求教才藝與智慧,同時祈福自己能擁有一段美滿的婚姻,所以這個節日又被叫做乞巧節。
古代關於七夕節的詩歌流傳了許多,當然最有名的還是杜牧所作的《秋夕》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短短一首七言絕句,將失意的深宮女子對於美滿愛情的渴望描述的淋漓盡致。相傳在這樣一個夜晚,一抬頭便能看到牛郎織女星隔空相會,而在夜深人靜時悄悄跑到瓜果樹下還能聽到二人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關於這樣一個無比浪漫的節日,你還知道些什麼呢?
七夕節的起源
其實啊,這樣一個充滿神話色彩與傳奇色彩的節日,是來源於古人們對於自然的一種崇拜之情。根據歷史的記載,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人發現牽牛星與織女星並將它們記錄在相關的文獻古籍裡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星星被古人專門挑選出來,與牽牛織女星共同組成所謂的二十八星宿。七夕節的主角牛郎與織女,就是從星宿裡衍生出來的。
說完了主角的來歷,我們再說說這個時間農曆七月七日的來源。在古代,「七」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古代有「七曜」這麼一個說法,「曜」就是指日月星光閃耀,是一種美好的意象,而「七曜」則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星,是相當吉利的象徵。再加上「七」與「吉」諧音,「七」還與「期」諧音,因此七這個數字在古代是很有福氣很吉利的一個數字。那麼,雙七,也就是七月七,那就是相當吉利,因此古代對於七夕節其實是相當的重視的,因為有很好的寓意。
七夕節的習俗
1.祭月之儀:夏人的文化裡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裡,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
2.婚育戀曲,作為古老的漢族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
3.乞巧之俗,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4.接露水,浙江農村有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傳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5.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
當然,以上所列舉的都是古人對於七夕節的過法,現在其實就已經很不一樣了。現代社會對於七夕節,更多的人是將其當情人節過的(雖然這的確就是情人節doge)。每年的這一天都是一個大型殺狗現場,至於大家想了解現代人怎麼過七夕,當天翻一翻你的朋友圈你就知道了哦。
歡迎關注苦無天下,帶你從上帝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