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實現夢想的地方,放在了繁華的大都市,但是羅永輝認為,無論在哪裡,只要不忘初心、不懈努力,夢想終將實現。
2016年5月,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幹警羅永輝主動請纓,從東莞市前往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龍尾鎮新豐村開始駐村扶貧,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由此踏上逐夢的旅程。
2020年11月3日,羅永輝(右一)走訪慰問貧困戶
走訪群眾、申請資金,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羅永輝的夢想,不僅是幫助村民在物質上脫貧,更重要的是不斷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
1月14日,廣東省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擬推薦對象名單出爐,並正式對外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1年1月14日至1月18日,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龍尾鎮新豐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四級主任科員羅永輝名列其中。
羅永輝(右二)給貧困戶送上大米和食用油
主動報名駐村開展扶貧工作
新豐村位於揭陽市西北部,是東莞市對口幫扶揭陽市的114個相對貧困村之一。村民收入來源以種植水稻、柑橘、橄欖、菠蘿等農作物為主,外出務工人員居多。
在成為扶貧幹部前,羅永輝是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的一名幹警。2016年,接到單位對口幫扶新豐村的通知時,28歲的他主動向組織請纓赴扶貧一線,來到新豐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我也是從困難家庭走出來的,當知道有機會可以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做點事時,我就向組織遞交了申請。」羅永輝說,他剛到時,新豐村共有849戶3136人,其中貧困戶有72戶246人,常住人口有三成以上是超過60歲的老人。
羅永輝沒想到,在廣東仍有如此貧困的山區。「剛上班的時候,村裡連開會的辦公桌都沒有,要開會只能去小學裡面借教室開。」羅永輝後來回到東莞匯報工作後,由單位捐贈了一套辦公桌。
為了讓貧困戶早日脫貧,羅永輝入戶走訪,對他們進行精準分類,制定差異化扶貧政策。貧困戶家裡有多少人口,存在什麼困難,生產生活情況如何,羅永輝通過走訪瞭然於心。
羅永輝陪同受傷的貧困戶去醫院看病
夫妻安家揭陽傳遞愛心
2016年5月,羅永輝報名到新豐村扶貧時才28歲,還未成家,妻子陳小夢當時還是他的女朋友。
扶貧工作開始後,羅永輝每周末都坐大巴在揭陽和東莞之間往返,來回一趟就要花費近10個小時,陳小夢因為擔心他的個人安全問題,辭掉了月薪7000多元的工作,於2016年8月跟他前往揭陽。
陳小夢是廣西河池人,1996年至2016年,東莞對口幫扶河池,陳小夢就是曾經受過幫助的一員。「當初我們受別人幫助,現在我們有機會有能力回饋社會,就應該把握機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陳小夢對羅永輝說。如今,在生活有所改善後,她希望把愛心延續下去,為脫貧攻堅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陳小夢來到了揭陽後,成為當地鎮政府的一名職工,每月工資1000多元。為了能讓丈夫工作輕鬆一些,她還會經常幫助羅永輝處理一些貧困戶的文檔和填寫資料。
2016年9月,羅永輝向陳小夢求婚,「本來因為家裡條件還不成熟,沒打算那麼快結婚,但當她跟著我來了揭陽之後,感覺再不結婚就更對不起她了。」那個月,兩人正式成為了夫妻。
2018年初,羅永輝的孩子在揭陽出生,他給取名為「新陽」,是「新豐」和「揭陽」的組合。羅永輝笑著說:「揭陽對於我而言,現在是真正的第二個故鄉了。」
羅永輝和妻子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
貧窮山村實現華麗蝶變
駐村了解到新豐村的貧困後,如何讓貧困戶早日脫貧,便成為了羅永輝最牽掛的事情。「輸血」而援,「造血」而興,他認為要實現長期穩定脫貧,產業幫扶和就業扶持才是根本之策。
新豐村是個純農山村,村民們主要種植水稻、柑橘、橄欖、菠蘿等,在走訪考察了揭東區的養牛場、辣木種植基地後,羅永輝決定充分利用、發展新豐村的種養優勢資源。
利用扶貧開發資金94萬元,羅永輝與揭陽市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合作,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立聯豐養豬場,然後將養豬場出租,該養豬場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增收約1000元。
羅永輝還幫助當地利用扶貧資金投資光伏發電等項目,不但給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帶來收入,也為新豐村集體增加收入。目前,新豐村年集體收入已經從2016年的2萬元增長到去年的21萬元。
羅永輝剛到新豐村時,部分巷道還沒有實現硬底化,村民在茶餘飯後也沒有很好的休閒場所。在他的推動下,現在村裡的道路基本上都進行了硬底化改造,建成了一個5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一間200多平方米的老人活動中心、一個約9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他還聯繫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捐贈了一套廣場舞音響,方便村民舉辦活動、休閒娛樂。
如今的新豐村,處處綠樹成蔭,村內道路乾淨整潔,村頭巷尾的牆體上畫滿了精美的彩繪,一座美麗的客家特色村落呈現眼前,每天傍晚,在新豐村文化廣場,都會有幾十名婦女兒童隨著音樂跳起了廣場舞。過去,這裡曾是貧窮的邊陲山村,短短幾年間,實現了華麗蝶變。
去年疫情期間,給貧困家庭學生贈送平板電腦
文字:尹金鐘
攝影:陳棟 通訊員:鍾紫薇
編輯:張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