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序傳》曰: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意思是說,事物在幼稚階段不可不需養其身。需字,下卦乾天,上卦坎雨。《大象》曰:「雲上於天,需」是雲在天上而雨還沒有下的意思。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這個卦是九五陽爻陷入陰爻之中,等待三陽前來解救,坎卦、乾卦中間的爻都是陽爻,因此有孚。需卦時,坎險在前,但乾陽馬上就要升起來了,所以說光明亨通,貞吉。大川雖險,但只要上下相孚,陽長陰消,前往涉之,必有利,但也要等待時機。互卦離,為光為舟;坎水為川,以乾之剛健之性而涉,因此「利涉」。
《彖傳》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這個卦是水氣蒸發為雲,雲集在天上,大雨即將來臨,因此曰需。又乾為老父在內,坎為中男在外,是老父親倚門而望,等待兒子歸來;又乾為進,坎為川,是想要前進而遭遇大水,所以必須等到水退了才能前進,這就是需卦的意思。人最基本的需要是飲食,外卦坎為飲食,而互兌為吃,既九五爻辭「需於酒食」,《象傳》曰:「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因為萬物必需得到雨水的滋養而能生長,人必須得到飲食的營養才能生存。
內卦為我,我有剛健的性格而追求進取,外卦為敵,其千方百計阻止我前進。前進必然會陷於危險,所以說不可妄動,只有等待時機,貿然前往,就會失敗。到九五爻時,危險已經解除,自然能成就大事,所以說「需,有孚,光享,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在古代,由於交通落後,涉川過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須要等到風平浪靜之時,否則必然會船覆人亡。
初九在二陽爻之後,有進取的志向,但擔心有危險而不敢貿然前往。九二爻知道坎險在前,恐進而有咎,因此從容待時。九三陽剛而不居中,獨自前進而遇坎險,只有能敬,尚可不敗。六四爻於九五爻相鄰,六四雖能忠於九五,但他卻沒有什麼才幹,被下面三陽爻所懷疑。九五爻有剛健中正之德,能盡需之道,故曰吉。上六,在卦之終,險陷已極,雖有三個剛爻前來尋釁滋事,但「敬之終吉」。
《象》日: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坎雲在上,乾天在下,陰陽之氣還沒有交會,沒有形成雨,就像君子想出去幹一番事業,但風雲未會,只能飲食宴樂,以待時機。這裡但「飲食」,是粗茶淡飯就能滿足,對飲食沒有分別之心。「宴樂」不是縱情娛樂,而是更高層次上的精神之樂,是素位而行,不憂不怨的意思。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象傳》日: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末失常也。
「郊」指偏僻的地方。「需於郊」是說前途被坎水所阻擋,必須要等到大水退去,就是需要等待的意思。乾卦三個陽爻,以所處於坎水的遠近分別為「郊」,為「沙」,為「泥」,是漸漸接近坎水的意象。初九離坎水最遠,不敢貿然前進,故曰「於郊」。躬耕郊野,不求聞達,始終不改變這個志向,故曰「利用恆」。「恆」是不變的意思,「用恆」者,始終不變。初九能居安思危,恆守其貞,可以免禍,故曰「無咎」。初九爻在乾卦之中,乾剛健而上行,雖然初九與六四正應,但六四陰柔而以坎險為體,初九如果貿然前去,必定有災。所以在需卦初九之時,不如偏居郊野,以等待時機,所以《象傳》曰:「不犯難行也。」
九ニ: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象傳》曰:需於沙,行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
「沙」是靠近水的地方,比初爻之「郊」更近水一步,但比九三之「泥」要遠離危險一些。「小有言」是說有口舌之爭。二爻進初九一步,漸近於險,有「需於沙」之象。九二雖有陽剛之オ,但他上無應,中無助,只有居柔守中,等待時機。然而這個爻距離危險越來越近,雖然還沒有大的危害,但已經有口舌之爭了,故曰「小有言」。互卦為兌,兌為口,為悅,坎為舌,為怒,是說對方出惡言,而我卻不動怒,故「終吉」。故《象傳》曰:「需於沙,行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行在中」,指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終得吉利。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象傳》日: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泥」為水溼之地;「寇」為坎之象。初九之郊,距險還比較遠,九二之沙離險漸近,九三之泥,已經接近坎險,禍在眼前。九三爻居乾卦之極,過剛而不中,因此,坎險在前也不畏懼,其見上六爻與我相應,依仗自己的匹夫之勇,不辦時機,貿然前行,所以說九三爻是因為自身的原因而「致寇」。所以說在這個時候,應該謹慎小心,不要輕舉妄動,可以免災。
《象傳》曰「災在外」是說坎險在外卦的意思。不是災來害九三,而是九三自招其災,故曰「自我致寇」。如果我能敬慎,自然不會失敗,故曰「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象傳》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這個爻與上六同言穴者,因為同處坎卦之中。血有殺傷的意思,穴是危險之地。六四入坎險殺傷之地,被賊寇所傷,故「需於血」。六四重陰柔弱,居坎險之初,被三陽所逼迫,面臨大難之時,只有能柔順居下,雖受小傷不至於大兇,終會出險。六四上比九五,被九五所救,九死一生,故「出自穴」,就像孔子解匡人之圍,文王脫羑裡之難。
《象傳》「順以聽也」者,是說六四能順從九五之教誨。坎為耳,有聽之象。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象傳》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五爻陽剛而居尊位,居中得正,但被兩個陰柔所困,暫時不能得志,只有飲食宴樂,等待時機。這裡的飲食宴樂不是指吃喝玩樂,飲食是有目的地需養其身,宴樂也不是縱情聲色之樂,是樂觀處世,等待時機。這個卦就像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故曰「貞吉」。
《象傳》日,「酒食貞吉,以中正也」。九五尚在險中,需要臣民救駕,共度難關。為人君者只要形端影直,臣民必然願意追隨,有百姓擁戴,自然可成大業。《彖傳》曰,「需,有孚,光享,貞吉,位於天位,以正中也」。此爻變則為泰,天下泰平之象。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傳》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上與四同處坎卦,有穴之象。上爻居外卦之終,出來也沒地方去,故曰「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是指內卦三陽,不招而來。三陽雖剛暴,但只要上六能柔順謙卑,以禮相待,就不會受到傷害,故曰「敬之終吉」。故《象》辭曰:「雖不當位,未大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