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氣候特徵回顧 去年有這幾件重大氣候事件還記得嗎?

2021-01-20 安徽門戶網站

2019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與2017年和2018年持平,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下同)偏低,春、夏、秋三季連續偏高。全省平均年降水量944毫米,較常年偏少2成,為2001年以來最少。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冬季偏多且為1961年以來最多,春、夏、秋三季連續偏少,其中秋季為1961年以來第二少。

重大氣候事件:伏秋連旱40年之最,影響農業和居民用水;冬季長時間連陰雨(雪),農業生產受影響;颱風「利奇馬」致宣城地區出現山洪地質災害;沿江江南梅雨正常,江淮之間空梅;秋季以來偏暖明顯,多地氣溫創歷史新高;5月25-26日南部出現強降水,多地日雨量破紀錄;3月20日含山、馬鞍山極大風速破歷史極值;10月初團霧導致重大交通事故。

利用氣候年景等級評估,2019年我省氣候年景較差。

安徽省2019年氣候概況

1、年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

2019年全省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與2017和2018年持平,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亳州、渦陽、利辛、阜南、潁上、嶽西、桐城、肥東、懷寧及休寧10個市縣為1961年以來最高。與常年相比,全省大部偏高0.5℃以上,其中沿淮淮北西部和淮河以南局部地區偏高1.0~1.6℃。

冬季氣溫偏低0.1℃,春、夏、秋三季分別偏高1.1℃、0.5℃和1.2℃。根據氣候學四季劃分標準,全省平均入春(3月9日)和入夏(5月12日)時間分別較常年提早10天和8天,入秋(9月27日)和入冬(11月24日)均推遲6天。

2、年降水量為2001年以來最少

2019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944毫米,較常年偏少2成,為2001年以來最少,蒙城和靈璧為1961年以來最少。空間分布為,合肥以北461~800毫米,大別山區及沿江800~1200毫米,江南1200~1967毫米。與常年相比,沿江江南接近常年,江北大部偏少2~5成。

降水時間分配不均,冬季降水偏多近1倍,為1961年以來最多,而春、夏、秋三季分別偏少2成、2成和6成,秋季為1961年以來第二少。我省沿江江南6月17日入梅,7月14日出梅,均較常年偏晚,梅雨期偏長,梅雨量接近常年,梅雨強度正常;江淮之間出現1994年以來又一次空梅。

安徽省2019年重大氣候事件

1、伏秋連旱40年之最,影響農業和居民用水

8月12日-11月2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9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全省平均無降水日數為88天,偏多15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全省平均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29天,偏多10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長。全省平均氣溫20.7℃,較常年同期顯著偏高1.3℃,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高,其中21個縣(市)為最高。

受降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偏高影響,我省遭遇近40年最嚴重的伏秋連旱。乾旱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至11月上中旬乾旱基本覆蓋全省,11月中旬乾旱程度達過程最重,全省大部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沿淮至江南北部普遍特旱。

持續乾旱造成各地農田失墒,多地水塘乾涸、水庫庫容低於死水位,給農業和居民用水帶來嚴重影響。

2、冬季長時間連陰雨(雪),農業生產受影響

冬季2018年12月2-12日、12月19-23日、12月30日-2019年1月12日、2月3-21日我省出現4段連陰雨(雪)天氣過程。連陰雨(雪)過程呈現「兩多一少」特徵: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異常偏多9成,為1961年以來最多;全省平均降水日數46天,偏多21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全省有12個縣(市)最長連續降水日數為同期最長;全省平均日照時數偏少5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

淮河以南普遍出現中等以上強度連陰雨(雪),有32個縣(市)達最強。連陰雨(雪)導致我省大部分農田土壤過溼,田間漬害較重,病害滋生,農業生產受影響。

3、颱風「利奇馬」致宣城地區出現山洪地質災害

8月9-12日,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給我省帶來強風暴雨,江南中東部有26個站累計雨量超過250毫米,最大寧國陽山395.4毫米。局地降水強度大,寧國陽山24小時雨量達309毫米。12個縣(市)颱風風雨指數強度等級達中等及以上,其中廣德、寧國、九華山和黃山光明頂達最強。宣城的寧國市、廣德市、績溪縣、宣州區和郎溪縣5縣區發生洪澇災害,以寧國受災最重,有數人死於山洪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達25.94億元。

4、沿江江南梅雨正常,江淮之間空梅

我省沿江江南6月17日入梅,偏晚1天,7月14日出梅,偏晚3天,梅雨期27天,偏長2天,梅雨量333毫米,與常年持平,梅雨強度正常。

江淮之間空梅,為1994年以來又一次空梅。

5、秋季以來偏暖明顯,多地氣溫創歷史新高

秋季以來氣候偏暖明顯,9月1日-12月31日全省平均氣溫15.1℃,較常年同期顯著偏高1.2℃,為1961年以來第二高,僅低於1998年的15.4℃。平均氣溫空間分布:全省大部14~16℃,僅淮北東部和西北部局部地區13.1~14℃、沿江西部及江南的局部地區16~17.2℃。與常年同期相比,全省普遍偏高1~2℃,局部地區偏高2~2.3℃。

9月1日-12月31日全省有53個縣(市)平均氣溫排同期偏高年前三位,其中23個創歷史新高。

9月石臺、10月大別山區及沿江江南17個縣(市)、12月江南4個縣(市)最高氣溫創當月新高。

6、5月25-26日南部出現強降水,多地日雨量破紀錄

5月25-26日江淮之間西南部和沿江江南大部普遍出現暴雨,江淮之間南部及沿江江南672個鄉鎮超過100毫米,84個鄉鎮超過250毫米,安慶、黃山等地8個鄉鎮超過400毫米,最大安慶餘衝471.7毫米。

過程累計有46個縣(市)暴雨,14個大暴雨,最大安慶餘衝409.8毫米。太湖、池州和旌德3個縣(市)日降水量破5月歷史紀錄。

安慶、宿州、池州和黃山4市15縣(市、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30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1.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8億。

7、3月20日含山、馬鞍山極大風速破歷史極值

3月20-23日我省出現強對流天氣。短時強降水主要集中在淮北北部和江南南部,有4個縣(市)出現暴雨,最大黃山市77.2毫米,淮北和蕭縣日降水量破3月歷史極值。

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出現8級以上大風,馬鞍山、安慶和黃山市等地達10級以上,含山陶廠(44.2米/秒,風力14級)突破含山站歷史極值,馬鞍山節慶廣場(43.9米/秒,風力14級)突破馬鞍山站歷史極值。馬鞍山一市三縣受災,造成工棚、塔吊、廣告牌等坍塌,2人死亡。

8、10月初團霧導致重大交通事故

10月3日和4日早晨我省出現團霧,其中3日5-8時能見度不足500米的站有67個,低於200米的站有13個,低於50米的站有5個,最低霍邱馮井高速站19米(3日05時)。寧洛高速下行線蚌埠段相繼發生4起交通事故,10人死亡,7人受傷,17輛車不同程度受損。

相關焦點

  • 2020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巴中氣象2020重大天氣氣候事件climate review01全年回顧2020年全市年平均氣溫接近於常年,總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偏少。暴雨、乾旱、高溫、連陰雨等災害性天氣均有發生。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大部分時段氣候變化平穩,未出現對農業、生活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的極端天氣;春季(3-4月)在春耕春播關鍵時期,大部分地區光溫水條件良好,農事活動進展順利;夏季乾旱和強降水天氣均有發生,對生活生產帶來了一定不利影響;秋季(9-11月)秋播期間有連陰雨,影響播栽進度,後期氣象條件適宜。全年總體氣候條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利大於弊。
  • 2019新詞上榜,「氣候緊急事件」不容小覷
    近日,《牛津詞典》公布了2019年度詞彙: 「氣候緊急事件」 ("climate emergency") 據統計,此前「氣候緊急事件」的使用增加了100倍, 比起2018年的年度詞彙:「毒」(toxic),「氣候緊急事件」似乎更能凸顯出人類世界對於環境的關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近年來環境問題的越發嚴重和治理環境的刻不容緩。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被「差評」
    【摘要】 1月6日上午,省氣象局召開2020年安徽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氣候年景分... 1月6日上午,省氣象局召開2020年安徽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對過去一年我省天氣氣候事件進行梳理回顧,評選並發布「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經專家評選,「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為: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2019/2020年暖冬特徵明顯,多地最高氣溫創新高;春季霜凍範圍廣、災害重;春末夏初定西、平涼遭強冰雹襲擊;第一場透雨範圍廣、強度大;春季沙塵天氣近60年最少;河東地區夏季降水量歷史最多;臨夏州出現10月史上最強暴雪;全年日照時數1961年以來最少;歲末全省遭遇大範圍低溫。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差評」
    1月6日上午,安徽省氣候中心公布了2020年安徽氣候特徵。超長的梅雨季,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綜合全年氣候要素、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影響,2020年屬於「差」的氣候年景。 據統計,2020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0.8℃,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自2019年10月起,相關專家對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開展遴選工作,遴選主要原則為:天氣氣候事件的極端性、災害的影響程度和範圍、社會公眾對天氣氣候事件的關注程度、同類事件的代表性。
  • 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 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國家氣候中心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又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2018年的持續高溫天氣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回報,很多地區都是熱出了新高度,就連澳大利亞這樣在過去都不怎麼熱的國家,去年也是高溫不斷,很多人們白天都是泡在海水裡避暑,由此可見天氣有多熱了,而我國的北方地區,本來應該是冬季寒冷,夏季稍熱的地區,可是近年來的溫度也是不斷創新高。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日本7月遭遇「暴力梅雨」、北極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等事件入選。
  • 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20年全年氣候覆雜多變,表現為汛期降水區域和時段集中,暴雨極端性強;颱風生成和登陸個數偏少,颱風影響時段和路徑異常情況多;氣象乾旱階段性、區域性特徵明顯;強對流天氣早發多發;南方高溫天氣日數多,持續時間長。
  • 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中國氣候公報》2019年氣溫偏高、降水偏多...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2月2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9年中國氣候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指出,2019年我國氣溫偏高,降水偏多,颱風、暴雨洪澇、乾旱、強對流、低溫冷凍害和雪災等氣象災害均偏輕。
  • 鹽城公布2017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氣溫創新高
    中國江蘇網3月22日訊 3月20日,鹽城市氣象部門發布2017年度鹽城市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年平均氣溫創1971年來新高、3月初鹽城突遭強風襲擊、梅雨期間多發強對流天氣、連續高溫日數和高溫極值創新高、秋季遭遇歷史少見連陰雨……去年最熱。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布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1月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今天上午,甘肅省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蘭州區域氣候中心公開發布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隴東南山洪泥石流災害、定西平涼強冰雹、甘肅第一場透雨、臨夏州10月史上最強暴雪等上榜。
  • 2020年陝西省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今天(1月15日)上午,陝西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陝西省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寶雞、太白、涇河3站日降水量突破8月中旬極值,鳳縣唐藏鎮達103.9毫米,為該站2008年建站以來最大日雨量。
  • 2020年莆田氣候事件大盤點
    22.1℃,較常年偏高1.4℃,較去年偏高0.2℃,為近40年來最高。 2、降水 全市平均年降水量1279.9毫米,較常年偏少272.7毫米,較去年偏多
  • 2020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但在不利氣象條件下,霾天氣過程仍有發生,2020年全國霾天氣過程為7次,與2019年持平,較近10年平均偏少3.2次,較2013年減少8次。預計,此狀態在2020年12月達到峰值並形成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而在2019/2020年冬季,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形成了一次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兩種海溫異常現象在一年內完成轉換,加大了對全球氣候異常影響的不確定性。
  •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丁永建團隊與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通過對大氣冰凍圈、海洋冰凍圈和陸地冰凍圈的範圍、特徵和影響進行了系統分析,闡述了不同類型的冰凍圈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徵,指出了冰凍圈退化會導致冰凍圈災害增加。此外,該研究還提出了冰凍圈災害的預防和減輕的應對方案,為全球冰凍圈變化及應對提供了科學參考。
  • 2020年「寧夏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 結果揭曉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1月12日,由寧夏氣象局主辦,公眾投票參與的「2020年寧夏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據了解,在13天時間裡,網民通過公眾網絡(網站、微信)投票1649人次,訪問量達1.3萬人次,最終評選出「2020年寧夏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13年)開始編制
    本報北京3月10日電記者楊舒日前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13年)正式開始編制。據介紹,中國氣象局在2007年完成並出版了涵蓋15種氣象災害的《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
  • 宜春市2020年天氣氣候呈現十大特徵(視頻)
    發布會現場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攝影報導:2021年1月12日,宜春市2020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召開,宜春市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圍繞主題介紹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2020年受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交替影響,宜春市天氣氣候呈現異常特徵,主要表現為:平均氣溫持續偏高,極端高溫出現時間早、範圍大,雨季汛期持續時間長,降雨顯著偏多且分布不均,秋冬季出現罕見範圍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