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電影、聽歌劇,大學思政課還能這麼上?歌劇《長徵》主創走進校園講述幕後故事
「我的父親就是一名老紅軍,他告訴我,當初過草地時,他們部隊三分之一的戰友都犧牲了。用歌劇的形式將這段歷史講述給現在的年輕人聽,這種形式太好了。」今天下午,在上海科技大學的報告廳,一位觀眾在看了歌劇電影《長徵》的片段後深受觸動。被打動的不只有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在聽了歌劇裡的小戰士平伢子犧牲前的演唱後,不少學生也對長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學生表示,平時的思政課都在課堂裡進行,「沒想到,思政課還能這麼上。」
上科大學生向《長徵》主創提問
據了解,歌劇電影《長徵》藝術家見面會是上科大思政教育的活動之一,在與作曲印青、主演閆維文、王宏偉、音樂指導黃小曼等藝術家交流後,學生們帶著對長徵精神的感悟看完了這場歌劇電影。「瀘定橋橫鐵鎖寒,戰士悲歌英魂烈」,革命戰士們動人的故事與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一點一滴地敲打在學生的心門上。「紅軍將士們在徵途上,用理想與信念鑄就的長徵精神,應該永遠被銘記。」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說。
歌劇《長徵》能引發學生們的情感共鳴,離不開各位藝術家的用心投入。在提到《長徵》這部歌劇時,幾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難」這個詞。「長徵有過很多優秀作品,但是從來沒有用大型歌劇的方式表現過。2013年真正著手開始創作時,我卻有點退縮了,怕辱沒了這個偉大的題材。」《長徵》作曲家印青說。2年後,他才真正決定作曲,創作時,有時短短一段曲子他要寫半個多月。
《長徵》主創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
「當兵40多年,能夠扮演紅軍指揮員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過歌劇裡我有20多段唱段,真怕砸了自己的牌子。」《長徵》中男主角彭政委的扮演者閻維文向學生們分享自己第一次主演歌劇的經歷。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這位資深演唱家又變成了初學者,心無旁騖地練習了3個多月,嚴謹的工作態度激勵了整個劇組的演員。
《長徵》中最「催淚」的一段表演,是由王宏偉扮演的16歲戰士平伢子,在長徵中掉進沼澤地犧牲前唱的一段詠嘆調。其實,平伢子的故事並不是編造的,而是改編自印青父親告訴他的一個真實故事。
學生熱情高漲
印青告訴上科大的學生,他的父親曾是新四軍的一名指導員,那時隊裡有一名年僅16歲的小通訊員,很受大家的喜歡。不過,在一次傳達命令途中,這名小通訊員不幸被炮彈打中。在犧牲前,他用手摸著口袋裡的幾毛紙幣,問印青的父親能不能讓他入黨,這些錢就當做入黨費。每當想起這個故事,印青總是被小通訊員的精神所打動。「每次寫到這段旋律,我都禁不住趴在鋼琴上嚎啕大哭。」印青說。
在看完歌劇電影後,平伢子的長徵精神同樣感染了在場的大學生,湘江戰役、遵義會議、奪取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會師會寧等重要歷史事件,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上的一段文字,而是深深烙印在學生心中。上科大校長江綿恆認為,長徵雖然過去了,但當代大學生也同樣面臨著新的「長徵」。在學習上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長徵精神,才能讓長徵的篇章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