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到財來」,佛教高僧:許多窮人不知道幸福和財富之間的關係

2021-01-11 我的家啊

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請轉發並分享。

介紹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一生都是為了擁有自己和家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我們想實現這個目標,那麼不可能就不會有財富。即使是那些不求大富大貴,只想簡單而簡單地生活的人,也需要有財富和能力去過他們想要的生活普普通通。

當涉及到財富的時候,他關係到運氣。那些看到別人家庭狀況良好的窮人會說:「看看他們,如果你什麼都不用做,你會很富有的,」。「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一下,財富需要有福氣來擁有,那麼財富能自己擁有嗎?顯然,答案不是,佛教高僧曾經說過:財富需要積累,財富也需要積累,只有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交換財富,這就是所謂的「財富來自財富」。

一、「福」後跟「富」

財富不是天生的,即使你是富二代,也是因為父母的祝福,而祝福需要去創造,所以如果你想擁有財富,你首先需要擁有祝福。運氣從哪裡來?從我自己。我們都知道有利益,也就是說,利益就是做好事,積善德,為自己做好事,從長遠來看,我們將能夠有福氣。

告訴我一個故事:一個老人過去常常向他抱怨他沒有好運氣,過著悲慘的生活。高僧觀察他幾天後,給他一個建議,讓他回去幫助一個每天都需要幫助的人。老人回去堅持要做,後來,當老人來找高僧時,他就像一個變了的人。「以前,我總是拒絕別人的幫助,不關心別人,所以我覺得自己是一無所有」。每天做善事之後,我發現世界上有那麼多比我更悲慘的有錢人,我顯然有一切,甚至額外的財富可以給別人。"

所以事實上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沒有祝福,而是我們沒有發現我們擁有祝福,所以我們自然看不到自己的財富。只有當一個人看到積極的一面,發現自己的幸福在哪裡,才能看到自己的財富在哪裡。

二、財富需要積累,財富也需要積累

錢是一點一點掙來的,財富也需要一點一點地存起來。財富靠工作積累,財富靠個人修養積累。如果你看看那些有福氣人,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善良善良的人。當我們幫助別人或其他人時,我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積累陰德,從而積累好運。

窮人認為自己貧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沒有錢不能給別人東西,因此他們實際上是一無所有。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財富」。精神上的財富總是比金錢的財富更有意義,要幫助別人不一定,我們需要給他們錢,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有一顆心,一顆赤誠的心來幫助別人。

事實上財富和財富是因果關係。因為我們行善,我們就有好運;因為我們有好運,我們就有財富,不僅限於金錢上的財富,還有精神上的財富。那些認為自己沒有財富,甚至沒有一無所有的人,實際上忽略了自己祝福的積累,這就導致了財富的流失。如果你想擁有財富,就必須積累祝福,所以不要只關注自己的財富而忘記積累自己的祝福。

以上是佛教高僧中提到的幸福與財富的關係,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留言並感謝您閱讀祝您生活吉祥,福慧已完成。阿彌陀佛。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者與更多人分享!

相關焦點

  • 「福到財來」,佛教高僧:福氣跟財富的關係,很多窮人都不知道
    導語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這一生的努力奮鬥,不過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沒有財富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是那些不求大富大貴、只希望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地活著的人,也需要有財富和能力,去讓自己過想要的普普通通的生活。而說到財富,就必須提到福氣。
  • 佛教的財富觀---印順
    如人間的財富問題,佛法怎樣指示我們,也是佛弟子迫切需要知道的。財富,包括一切動產不動產,國有的和私有的;日常生活所需,以及金銀寶玉等都是。可是我先得聲明:我現在所要講的,不是什麼經濟學,也不是討論出家人對於財富的態度,及處理的辦法。現在要談談一般在家人,對財富應怎樣取得,應怎樣處理等問題。功德天與黑女:先從一故事來說起。我們中國人,遇到家境困難,生活無著,或是生意不景氣,就去求財神。
  • 錢從哪裡來?何為真正的財富?佛教短故事告訴您!
    真正的財富 有一個大富翁,擁有千萬的財富,別人和他談話,他都訴說「窮啊!窮啊!」有人就質問他:「你萬貫家財,為什麼還要哭窮呢?」他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水災或火災,所謂『水火無情』,財富會給水火蕩盡啊!」 人再質問之:「那有這麼巧,這麼多的水火?」富翁說:「貪官汙吏也會搶奪我的財富啊!」又有人質問道:「那有那麼多的貪官汙吏?」
  • 佛教四大天王你很熟悉,你可知道其中一位是掌管財富的財寶天王?
    真知堂國學館:進入寺廟山門之後,我們進到第一重殿,就是天王殿,又稱彌勒殿。在淨土宗和禪宗寺廟裡,在天王殿迎接你的就是彌勒菩薩,又稱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梁高僧。他喜歡袒胸露腹、笑口常開,死後留下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皆不識」,人們才知道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圖為毗沙門天的部眾,諸路護法。
  • 從省公安廳的鐵飯碗,到佛教高僧,我才明白為什麼尹大師會出家...
    父親和哥哥的離去,讓他開始思考人生來去覺印法師在1969年2月13日(農曆)出生於四川省鄰水縣的一戶普通家庭,家中排行最小,原名張平中。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然覺印法師受到父母的疼愛,但是他自幼懂得父母的不容易,一直都很聽話、懂事。正是他的聽話和懂事,所以父母很少為他操心,更是對他十分疼愛。
  • 佛教:燒香拜佛「求財求福」?做好這3點很重要,窮人都不知道
    導語當我們生活的時候,每個人都為財富而戰,就像小鳥要求食物一樣,有些人竟是寧可放棄人命,也不願舍本求末財富。,禪宗講:財富源於福報,而福報導源好處百獸,這裡邊也隱含的因果的因素。就像一隻鳥尋找食物。有的人寧可捨棄自身的性命,也不肯在性命的最深處找尋財富。錢是和諧賺來的。在骨骼裡,三分是英雄人物,七分是祝願。當你有福報時,不是你去找錢,而是錢來找你。
  • 佛教中的因果與緣之間的關係
    面對謎一樣的人生,我心中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有的人生活總是困難重重,諸多不順,而有些人卻事事順心,家庭幸福,為何一樣的人生卻有不一樣的遭遇呢?這些問題人們在茶餘飯後總會去思考。本篇文章,小編就來與您分享一下在佛教中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 「福禍相依,否極泰來」:家裡發生這3件禍事,別怕,有「後福」
    導語"福禍相依,否極泰來"這句話的意義就是在提醒著許多人們福和禍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一個人最近運氣背的話,那麼說明他的福氣就快來臨了。這就好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塞翁失馬這件歷史故事,這個故事他就在提醒著我們,無論我們是是否信仰佛教,我們都可以在逆境的時候用比較樂觀的心態去應對災禍。
  • 讀文|季羨林: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係
    從理論基礎來看,佛教有一整套的理論。道教的理論底子就比較薄,最初實在拿不出什麼成套的東西來。它同外來的佛教碰頭以後,由於理論方面的矛盾(骨子裡是經濟方面的矛盾)兩者難免磕磕碰碰。道教除了一些服食、煉丹等方術以外,在理論方面根本不是佛教的對手。交手打了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
  • 財富、長壽、美貌從哪裡來?告訴你一個佛教的公式
    我們生活離不開財富,身體離不開健康,俗話說得好:「缺啥別缺錢,有啥別有病」,可是事實總是難以預料,災難不一定在哪一刻就會降臨。修行人通過燻修佛法知道世事無常,也能通過佛法得到智慧,能看開放下身外之事,這樣反而得到了財富和健康。
  • 寺廟高僧:看這3點,就知道了
    導語佛說:"夫妻之間聚在一起是因為三世因果和許多世的前緣"。因此,兩個人能夠做成夫妻是非常有緣分的人。在佛教中,兩個人最終成為夫妻是講求願力和業力的。都說夫妻是緣,無緣不聚。兩個人結成夫妻,不論是情緣還是虐緣其實都是兩個人曾經所種下的因,因緣和合的時候自然結成了果報。
  • 「福前,必有禍」,高僧:出現三個禍事,恭喜,其實是「福兆」
    當我去寺廟拜佛時,遇到了一個老僧人,和他談到了有關福的問題。「福中有禍,禍中有福」,這位老和尚對我說:「福與禍是可以轉化的,並受因果影響。」正如我們古代最經典的塞翁失馬典故一樣,這個故事難道不告訴我們,福與禍是互為因果的嗎?當我們以另一種視角來看待問題時,此時不好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對我們有利的事情。
  • 中國古代的佛教高僧有這幾位,看看有沒有你知道的
    佛教傳入我國的年代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在秦始皇時代就有沙門利室防等人來中國傳法,也有說是在西漢時代。佛教傳到中國並沒有顯得和中國的道教,儒教格格不入,而是和風細雨,不讓人拒絕,他們的寺院不只是佔遍了名山大川,而是滲透到藝術形式,文學作品中,成為一門學問,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 世間佛法:如何獲取財富與福德?明白了這個道理,好運福報自然來
    但有些人,生下來就絲綢加身,保姆管家伺候,生活和事業上也是一帆風順,想什麼來什麼。這兩種人的生活是平等的嗎?從生活質量上來看,兩種人的生活相差甚遠,根本沒有絲毫的平等可言。但是這些物質上的不平等,卻與佛陀所說的「眾生平等」並沒有直接聯繫。佛陀所說的平等,是指我們都有成佛的種子,我們的真如自性是平等無礙的。並且在因果上,我們也是平等的。
  • 清明燒紙錢管用嗎,轉化功德可以補財庫
    古往今來燒紙錢,表達對先人的虔誠厚意,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個管用不管用!現在,凡懷疑的人,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因為,心誠則靈,但有疑心,就是真的燒紙錢了,受者也收不到,彼此沒有感應,才是沒用的。人立於天地之間,活著無愧於心,就要有傳統德養。燒紙錢,就是把自己感恩的心和燒紙為錢,布施給受用的人。過去的人過得好了,我們子孫後代,才能過得更好。
  • 命裡有時終須有,財富不是強求來的,而是積德行善種來的
    佛教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世人都愛財,卻不知道財從哪裡來,凡事必有因果,古語有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凡事皆有來因。士農工商,各行各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福報大的賺錢很容易,享受世間榮華富貴,沒福報的,一貧如洗。
  • 佛教:福薄命苦?是因為你得了3種「業障病」,消除後福報會回來
    我們常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有的人生來就是富貴命,身穿絲綢錦段,家住高廣大樓,不用費力就可以獲得他人一輩子都得不到的東西。而有些人生來就是勞碌,家在貧困村莊,吃著剩菜剩湯,忙碌了一輩子也沒享受過什麼福氣。
  • 外財不富命窮人
    據知情的老人們叨啦:來換油換酒的張三剛走李四又來了,顧客來了老東家自然會告知客人:東夥房正吃蕎面餄烙了,快回去熱熱的吃上一碗。就這樣有時從早飯開始,到太陽落山夥房裡都落不了灶。比現在生意好的飯館還熱鬧幾分,所以一口鍋根本不夠用,東夥房內盤一連二鍋頭(一個鍋臺兩個灶穴),一個鍋內蒸糕蒸莜麵,另一個鍋裡還可以燴菜。
  • 高僧告訴你,事業如何獲得成功!1個佛教小故事帶給我們智慧財富
    大家好歡迎來到佛教與人生的修行課堂。事業上的成功與人生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成功人士總是會說自己的成功全來自於巧合,運氣成分居多,可佛教並不這麼認為。佛教是非常重視因果關係與正念教育的。佛教認為,人之所以功成名就、事業有成與自身所處環境,以及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有著重要關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成功全歸咎於運氣,而應該細細分析,並複製他們成功的因。
  • 瀾湄六國佛教領袖對話「法乳同源、和合共生:匯聚智慧與願力的黃金...
    一方面需要佛教文化在精神層面維護平和,另一方面需要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只有這樣做,內心的和平和外部世界的和平才能夠共存。例如,在經濟上通過社會福利支持和幫助窮人、大力發展教育,在政治上推動更好的道德標準建立,讓大家能夠彼此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