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常來常州,常走大運。11月21日上午9點18分,數千市民集結春秋淹城遺址公園,與大運河沿線8省市及城市代表共同參與2020年「常走大運」暨春秋淹城遺址公園改造提升啟動儀式。經過8公裡毅行,市民代表們獲得了「走運」紀念證書。
據悉,本次活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文化和旅遊部產業司主辦,由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承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長冷志明,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峰,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榮錦,中共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濤,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武進區委書記李林,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建國,常州市政協副主席趙正斌等領導出席活動。
兩千多年來,大運河穿越繁華的常州古城,滋潤了廣袤土地、千萬民眾,形成了「通江達湖、城河相依」的文化景觀,孕育了名人文化、紅色文化、工商文化等文脈資源,為常州贏得「中吳要輔、八邑名都」的美譽。陳濤在致辭中表示,常州將以舉辦2020年「常走大運」活動為新起點,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長江大保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文章,接續好運河歷史文脈,傳承好常州文化底蘊,譜寫好文旅休閒明星城建設新篇章,把大運河常州段真正打造成為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的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
大運河是中華文化傳承的真實脈絡,春秋文化更是中華文化的歷史源頭。近年來,淹城遺址公園積極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強化文化價值弘揚,建好國家文化公園,形成大運河文化帶上閃亮的中華文化標識。未來規劃建設以數字復原展覽、VR體驗、文物博覽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博物館,打造展現江南水文化、淹城遺址歷史風貌和新時代文旅風採的文化空間,讓悠久的智慧文明融入現代生活。儀式現場,國家發改委、省運河辦、常州市領導共同啟動了春秋淹城遺址公園改造提升。
出發前,冷志明向市民跑團代表授旗。隨著歐曉理宣布2020年「常走大運」正式開始,現場毅行市民代表分五個方陣路線陸續出發,經過奄民故裡(幸運門)、汲水碼頭(福運門)、會館長亭(喜運門)、櫻花大道(彩運門)、兵家廣場(滿運門)5個打卡點,經過8公裡毅行,最終到達春秋淹城樂園南大門終點。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進一步提升常州在全國、全省大運河文化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常州連續8年舉辦「常走大運」活動。今年,活動除了設有主會場外,還在新北區奔牛鎮紫竹園、天寧區雕莊全民健身中心、鐘樓區西瀛門和經開區運河公園設有4個分會場,總計5000名市民與主會場的跑團們同走大運,分會場盛況通過大屏幕向主會場進行實時直播。
從明城牆西瀛門出發,到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結束,「常走大運」鐘樓分會場毅行路線全長2公裡,途經西水關、商會橋、南市河等著名景點。在最能代表常州老城廂醇正味道的「龍城第一商圈」,主辦方為跑團代表們準備了貓爪重陽糕、奶茶元宵等不少兼具創意的傳統美食。
天寧區將分會場設在了雕莊美麗的環島路上,環島路原是位於優勝村的一條臨河小道,周邊都是村民菜地。而如今的環島路,沿路有整潔的河道、優美的風景和自然的生態,有常州黨建和紅色文化主題教育館(紅館),還有地方特色文化展陳館,居民們茶餘飯後都喜歡來這裡散步休閒。
啟動儀式結束後,大運河沿線8省市及城市代表調研了運河公園和天虹紡織等大運河重點項目,並於當天下午參加了大運河重點項目投融資對接會。會上,國家發改委財金司、文化和旅遊部產業司、國家開發銀行分別宣講了大運河投融資政策,光大銀行等4家金融機構和江蘇等4省運河文投集團交流了投融資經驗做法,大運河16個重點項目也分別進行了路演。
交匯點記者 趙家瑋
攝影攝像 羅超 胡黃俊
編輯: 唐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