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人獲得了成功,有人卻遭受了失敗。有人抓住了機會,做成了成績,有人卻在大把機會面前毫無作為。其實每個人都會碰到機會,每個人都有成事的潛力,但是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結果,而選擇又由我們的知識、思維和行事習慣決定。
從成功者身上學習經驗,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他們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張磊,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對於了解投資圈的人來說,他的大名如雷貫耳。張磊出生於河南駐馬店,以河南省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人民大學,之後到耶魯大學深造,2005年成立高瓴資本,目前高瓴資本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投資基金。
為什麼張磊能成為投資界的傳奇人物?通過讀了張磊先生的大作《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一書,我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秘訣,我進行了一些總結歸納,這些經驗都是來自於張磊先生本人的分享。
從張磊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直在堅持三點:
第一,做長期主義者
張磊先生在《價值》中提出,自己一直堅持走長期主義之路,做時間的朋友。
他認為,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變化可能是唯一永恆的主題,如何才能找到穿越周期迷霧的指南針?怎樣才能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那就是「長期主義」。把時間和信念投入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中,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永遠探求真理。
他也是這麼做的,2005年在高瓴創力之初,他選擇在二級市場上重倉買入騰訊的股票,他看到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潛力,看到了騰訊巨大流量的紅利,堅定持有騰訊,之後獲得了數百倍的回報。
又在京東創立之初,投資了3億美元幫助京東打造自有物流體系和倉儲系統,幫助京東構建了電商競爭的護城河,之後長期伴著京東成長,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在他看來,真正的投資,有且只有一條標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
有很多人,在工作中無法獲得突破,在創業中難以獲得成功,就是缺乏遠見,無法做時間的朋友,很多事情都是半途而廢,自然不能夠取得成功,即便是最初的規劃多么正確,但是沒有長期主義的信仰,也難獲得真正的成功。
第二,與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
張磊在《價值》一書中說,與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是自己一直以來非常享受工作的原因之一。
他創辦高瓴資本並非一帆風順,在開始投資前,需要組建創業團隊,尋找便宜的辦公地點。創業一定要找自己長期信任的、熟悉的人一起工作,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曾經的同事,把曾經與自己最好的朋友拉入了夥。
當時他給自己的老同學打電話,請他加入,老同學拒絕了,但是卻推薦了自己的一如既往子。張磊說:「你是當真的嗎?你不理我,把老婆『扔』過來?」當時朋友的回答很誠懇:「我已經是一個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了」。沒錯,同學已經有了很不錯的工作,肯定覺得張磊在做的事不靠譜,但是又真的想幫張磊,所以把自己最信得過的人推薦給了張磊。
這個朋友的一群子,從沒做過投資,到高瓴後從秘書做起,接著又做了投研、風控、財務、基金運作等崗位,最後成為高瓴的合伙人。
所以我們看到,要做成事,一定要找信得過的人,一定要找靠譜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大,很多創業成功的大佬,其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創業團隊,不管是馬雲,還是小米,皆是如此。
第三,不斷學習
高瓴資本的創業夥伴其實一開始都不知道怎麼賺錢,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擅長學習。從來都不覺得有什麼東西是學不會的,在學習上非常願意花時間,不斷吐故納新。
他們在實踐中學習,邊學邊幹,又邊幹邊學。這成為團隊能力持續提升的關鍵,而且他們都喜歡開誠布公地分享,發表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意見,不去爭論誰是對的,而是去爭論什麼是對的。
這群人都喜歡讀書,遇到好書就會彼此分享讀書心得,還經常舉辦圍爐夜話和讀書沙龍。公司還專門裝修了一個小型圖書館,書架上堆滿各種年鑑和專業書籍。直到今天,高瓴依然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正是不斷的學習,讓高瓴資本從最初的發現價值,到之後增加價值,現在創造價值。
張磊先生也多次強調,一個企業能否成功,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需要看這家公司能否打造一個持續性的學習型組織,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更新,找到發現新機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也是如此,不管我們是參加工作,還是創業,如果因循守舊,不去持續學習,那麼很快就會被殘酷的競爭所淘汰,所以我們需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不斷地進步。
張磊先生堅持的這三條,看起來不起眼,但真正做到卻很了不起。他用15年時間,將高瓴資本從0開始,做到5000億規模,非常讓人欽佩。現在,張磊先生將自己的經驗,寫到了《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一書中,本書全面展現了張磊的創業經歷,分享了自己能夠成功的經驗,以及具體的投資和商業法則,首度公開高瓴的七大投資公式,非常值得學習。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張磊本書的版權收益將全部捐獻給公益慈善基金,著書只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分享到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