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已於當地時間2月16日落幕。中國電影大放異彩,在首映式上便獲得極高讚譽的《地久天長》不負眾望,將主競賽單元最佳男女主角收入囊中。片中王景春和詠梅以精湛的演技演繹了一對中國夫妻普通的人生故事。
《地久天長》之外,同屬中國電影的《再見南屏晚鐘》和《第一次的離別》也分斬獲泰迪熊獎評審團獎、新生代兒童單元評審團獎。距上一次中國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大受矚目已過五年,那一屆,刁亦男執導和編劇的《白日焰火》獲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
同一部電影同時斬獲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獎,這在柏林電影節上並不算首例,實際上曾經有過幾次類似情況,但對於中國電影來講,卻是第一次。
在頒獎禮後的官方晚宴上,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朱麗葉·比諾什透露,最佳男女主角評選幾無懸念,尤其評委之一德國女星桑德拉-惠勒(《託尼-厄德曼》主演)強調,銀幕上幾乎沒有另外一對夫妻,可以有如王景春與詠梅演繹得如此自然。
《地久天長》中王景春飾演了一位性格沉悶但內心情感豐富的工人,表演細膩,有層次地傳達了角色的內心。他感謝了王小帥和劉璇讓他來演這麼好的藝術電影,也感謝搭檔詠梅和他有如此默契的配合,同時他也特別表示要把這個獎給自己的女兒:「她讓我知道做父親是多麼美好。今天,所有人都是因為電影聚到這裡,願全世界所有情感和愛都能長存。」
最佳女主角之爭相當激烈,在被宣布獲得最佳女主角時,詠梅表達了自己的驚喜:「太開心了,完全想不到能得這個獎。這是一個關於一對父母失去兒子的故事。我感謝柏林電影節,感謝組委會,最最感謝的是王小帥導演,謝謝你讓我成為站在這裡的人。」
第三位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中國女演員 詠梅
拍攝時常常默默流淚
詠梅這次榮獲最佳女主角,也是在張曼玉(《阮玲玉》)和蕭芳芳(《女人四十》)後的第三位中國演員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除此之外,49歲的她還是中國演員裡第六個「三大」最佳女主角,此前有張曼玉《清潔》坎城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柏林最佳女主角,鞏俐《秋菊打官司》威尼斯最佳女主角,蕭芳芳《女人四十》柏林最佳女主角,葉德嫻《桃姐》威尼斯最佳女主角。
詠梅出道二十幾年,更多地是出演電視劇,出現在大屏幕的次數並不是很多,曾經在侯孝賢導演的《聶隱娘》中扮演過角色,讓人印象深刻。隨著年齡的增長詠梅也成為「黃金配角」,這次能夠被導演王小帥發現也是一種機遇。
此番她跟王景春在片中扮演一對在漁場工作的夫妻。為了扮演這個沉默寡言的妻子,在開機前詠梅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去福建學習織漁網。影片中有多場哭戲,詠梅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拍攝時常常會沉浸在特定的狀態中,默默流淚。(宗合)
第五個榮獲三大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中國人 王景春
好的表演 就是不演
作為老戲骨的最佳男主角王景春,其實此前已經在東京電影節榮膺過最佳男主角,如今已成為雙A最佳男主角。
對於這座銀熊,他不是沒有想過:「五年前我坐在臺下,看著我的好朋友(廖凡)在臺上拿了銀熊,五年後我能拿到這個獎,是老天爺對我的眷顧和愛。小帥導演當時在我的旁邊,我還沒反應過來他就大喊了一聲,非常高興。」
王景春是中國演員裡第五個「歐洲三大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此前有葛優《活著》坎城最佳男主角、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威尼斯最佳男主角、梁朝偉《花樣年華》坎城最佳男主角、廖凡《白日焰火》柏林最佳男主角。
王小帥新片《地久天長》講述了兩個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生嫌隙,甚至其中一家由北方遠走遙遠的南方,相隔30年後再度聚首。與王小帥以往的作品相比,《地久天長》時間跨度更長,敘事背景也更為宏大,對演員演技的考驗也更嚴格。片中王景春與王源在戲中飾演父子,呈現出老戲骨和小鮮肉的微妙化學反應。
王景春塑造的劉耀軍這個角色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一連失去三個親生孩子,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收養的叛逆養子和間接造成他家庭悲劇的乾兒子,經歷中國劇變的三十年,用單薄的男人脊梁支撐著一個家庭。
為了貼合影片人物的狀態,王景春從84公斤減肥到了69公斤。
談到演技時,王景春表示:「我覺得好的表演就是收斂,好的表演就是不演,內心的也不行。你這樣的時候,觀眾看得見,會打動人。我討厭那種浮誇的表演。」
王景春一直是低調的實力派,2013年憑藉在電影《警察日記》中的郝萬忠一角,最終榮獲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此外,王景春還在《盜墓筆記》《引爆者》《建軍大業》《白日焰火》《我是證人》等多部電影中有著出色的表現,憑藉紮實精湛的演技,自然不做作的表演風格攬獲國內外多項榮譽。(綜合)
柏林電影節主要獎項
法國藝術片《同義詞》獲最佳影片
本屆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的獲得者是法國藝術片《同義詞》。由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執導,講述一名以色列男子靠著一本法語-希伯來語詞典,從以色列逃往了法國,身無分文的他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了定居生活。因為超高的藝術水準,《同義詞》在影展之前便擁有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另外,評審團大獎由弗朗索瓦·歐容憑藉《感謝上帝》奪得,《系統破壞者》獲得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女性導演安格拉·夏娜萊克執導的《我當時在家,但…》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義大利黑幫片《少年黑手黨》獲最佳編劇銀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