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5月3日報導 第69屆坎城電影節了以主席喬治·米勒為首的主競賽單元九人評審團陣容曝光,其中,八位評審委員由分別來自世界各地的四男四女組成。八位評審委員分別為法國導演兼編劇阿諾·德斯普裡欽、美國女演員克爾斯滕·鄧斯特、義大利女演員瓦萊莉·高利諾、丹麥男演員麥斯·米科爾森、匈牙利導演兼編劇拉斯洛·傑萊斯、法國女演員兼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伊朗製片人Katayoon Shahabi、加拿大老牌男星唐納德·薩瑟蘭。
對於這一評審團陣容的選定,電影節方面表示「我們總是試圖尋求一種更普世、更國際化的方式,而為了遵循這個傳統,我們邀請到了喬治·米勒與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影人」。這一評審團陣容中,既有新人也有老手。
主席: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澳大利亞,導演、製片、編劇、演員
澳大利亞著名導演喬治·米勒擔任2016年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他1945年3月3日出生於澳洲昆士蘭,著名的導演編劇。早年在新南威爾斯大學醫學院學習,因愛好電影,1971年參加短期電影研習班,開始電影生涯。他曾執導4部《瘋狂的麥克斯》電影,其中《瘋狂的麥克斯4》曾在2015年亮相坎城電影節展映單元,去年大受歡迎的新作《瘋狂麥克斯4:狂暴之路》曾進行展映,今年就被邀請成為評審團主席,可見組委會對他的喜愛。這部電影還獲得第88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10項提名。而其執導的《快樂的大腳》曾獲第7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1979年以未來世界能源戰爭為主題,拍暴力動作片《瘋狂的麥克斯》,該片大為賣座,榮獲澳洲電影學院最佳導演。1992年編導電影《羅倫佐的油》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提名。1996年編劇兼製片的科幻喜劇片《小豬寶貝》,由真人和卡通豬一起合演,講述一隻牧羊豬不平凡生活的溫馨可愛的影片,1995年上映後獲得超過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並在當年奧斯卡上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在內的7項提名。1998年兼制、編、導於一身的《小豬寶貝2:小豬進城》是《小豬寶貝》的續集,喜劇效果甚佳。
2007年,華納兄弟影業電影版《正義聯盟》曾敲定了導演人選為喬治·米勒。當時影片的劇本、選角工作以及概念圖製作都已完成,但最終因澳洲退稅政策擱淺。澳大利亞電影人Ryan Unicomb將據此完成紀錄片《喬治·米勒的正義聯盟之死》,講述此版《正義聯盟》夭折的前因後果。
!
成員:克爾斯滕·鄧斯特(Kirsten Dunst),美國,演員
特立獨行的美國女演員克爾斯滕·鄧斯特也是坎城常客,她在2011年坎城電影節上憑藉《憂鬱症》斬獲最佳女演員獎,早在11歲時鄧斯特就因出演《夜訪吸血鬼》獲得首個金球獎提名,此外,她還出演了索菲亞·科波拉的《處女之死》和《絕代艷后》、山姆·雷米的《蜘蛛俠》系列、米歇爾·岡瑞的《暖暖內含光》等影片。
1989年,年僅七歲的鄧斯特進軍大銀幕,在導演伍迪·艾倫所拍攝的《紐約故事》中《俄狄浦斯的煩惱》一段中扮演米亞·法羅的女兒。同年,克爾斯滕·鄧斯特為宮崎駿的動畫片《魔女宅急便》的英文版配音。
1994年上映的《夜訪吸血鬼》,11歲的鄧斯特從5000多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得到了一個角色,她在片中扮演的小吸血鬼克勞迪婭,並憑藉在片中的表演入圍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同一年他還接演了《小婦人》和《貪婪》兩部電影。1995年,克爾斯滕·鄧斯特出演了電影《勇敢者的遊戲》,並被《人物》評選為「全球50位最美的人」之一。2002年,克爾斯滕·鄧斯特在《蜘蛛俠》中擔任女主角瑪麗,並憑藉片中那場滂沱大雨中溼漉漉的吻戲的獲得MTV大獎「最佳接吻獎」。2003年,她又在歐洲第一部3D動畫《蓋娜》中擔任配音工作。這段時期,鄧斯特還與朱莉婭·羅伯茨合作了《蒙娜麗莎的微笑》。
2008年到2010年之間,克爾斯滕·鄧斯特沒有任何接拍電影,而是來到了猶他州席克羅吉治療中心接受治療。2010年底,她出演的《所有美好的東西》在北美上映,她也結束了兩年的蟄伏期。從金球提名到坎城影后,克爾斯滕·鄧斯特走過了漫長的時光,事業有起有落,最終還是通向了坦途。當然,除了當演員外,她還有自己的製片公司,正在籌劃自己做導演、拍電影。
!
成員:麥德斯·米科爾森(Mads Mikkelsen),丹麥,演員
因出演美劇《漢尼拔》而人氣飆升的丹麥男演員麥德斯·米科爾森,曾在2012年憑藉《狩獵》成為坎城影帝。這位顴骨高聳、嘴角總是似笑非笑的男星,被譽為「丹麥最性感的男人」。麥德斯·米科爾森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城奧史都柏附近的一個藍領家庭,父親是計程車司機,母親是名護士,哥哥拉斯·米科爾森同是演員,他是家中的次子。他在青少年時期擔任體操運動員,志願是參加競技。後來卻到了位於哥特堡的芭蕾舞學院,在那裡他學會了流利的瑞典語。在成為演員之前當了近十年的專業舞者,直到他決定學習演戲並進入奧胡斯劇院之表演學校就讀,從此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
2004年,米科爾森亮相首部好萊塢電影,在電影《亞瑟王》中飾演有勇有謀、有情有義的特裡斯坦一角。2005年他和《綠色屠夫》的導演、以編劇成名的安德斯·託馬斯·詹森再次合作,在喜劇片《亞當的蘋果》中扮演一位意志堅定到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神父,說起來詹森對他還有知遇之恩,米科爾森所出演的第一部短片《赫克特咖啡館》就是前者的編劇作品。
2006年,米科爾森在《007:皇家賭場》中飾演大反派拉·契夫,被影迷譽為迄今最能與主角邦德比拼魅力的出彩反派。該片於2007年1月29日在中國上映。同年他還出演了歐爾·克利斯汀·梅森執導的影片《布拉格》,以及丹麥文藝片《婚禮之後》。憑藉在《布拉格》中的角色,他獲得了2007年丹麥影評人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12年,他在電影《皇室風流史》飾演男主角喬安納·費德裡克·斯特恩斯。同年他還在託馬斯·溫特伯格執導的電影《狩獵》中飾演男主角盧卡斯。
2016年,他出演了漫威新片《奇異博士》,還將在《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中亮相。
!
成員:凡妮莎·帕拉迪絲(Vanessa Paradis),法國,演員、歌手
凡妮莎·帕拉迪斯1972年12月22日出生於法國,這位「法國寶貝」不但是法國史上第一位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的女歌手,同時還遊走於各種文藝電影,而她還有一個著名的身份就是約翰尼·德普的前女友。
1989年,凡妮莎·帕拉迪絲開始涉足電影表演,以《白色婚禮》拿到法國電影凱撒獎最具潛力演員。1998年,凡妮莎·帕拉迪絲與約翰尼·德普相戀。1999年,凡妮莎憑藉影片《橋上的女孩》中的表演入圍了法國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凡妮莎·帕拉迪絲主演的浪漫喜劇影片《負心人》率先亮相第14屆美國洛杉磯法國電影節。她參演的作品還有《芳心終結者》、《花神咖啡館》、《色衰應召男》等。
!
成員:唐納德·薩瑟蘭(Donald Sutherland),加拿大,演員
加拿大影星唐納德·薩瑟蘭曾出演過馮小剛的《大腕》,毋庸置疑,這位現實中「大腕」的作品也曾多次在坎城展映。薩瑟蘭則從1968年就開始徵戰金棕櫚獎了,最近的一次是1989年的《失落的天使》,而第二次則是1970年的《陸軍野戰醫院》。這位老牌男星1935年7月17日生於加拿大新布倫瑞克省的聖約翰市。14歲時在新斯科餘廣播電臺當唱片音樂節目廣播員。在多倫多大學就讀期間開始參加劇團,在當地演出。1965年在倫敦登臺演戲。1965年初登銀幕,唐納德·薩瑟蘭出演義大利片《活屍的城堡》。1970年在影片《流動外科醫院》中扮演一名在韓戰中的戰地外科醫生,從此一舉成名。曾經出演過中國片《白求恩大夫》。
雖然出演過《十二金剛》、《花街殺人王》、《威尼斯疑魂》、《普通人》、《刀鋒冷》、《浴火赤子心》、《六度分離》、《恐怖地帶》、《殺戮時刻》、《永無止境》、《本能反應》、《偷天換日》)、《冷山》、《傲慢與偏見》等眾多佳作,唐納德卻從未獲得奧斯卡提名,他還在《飢餓遊戲》系列中扮演反派斯諾總統。
!
成員:瓦萊莉·高利諾(Valeria Golino),義大利,演員
瓦萊莉·高利諾1966年出生在義大利城市那不勒斯,父母分別是一位義大利的德語專家和一位希臘畫家,兩人離婚後瓦萊裡亞一部分時間是同母親在雅典度過的,在那裡她開始了模特生涯並且最終轉向了表演。
1983年還在讀高中的她被女導演裡娜·韋特繆勒發掘並拍攝了第一部電影,1985年的《Little Fires》中首次擔當主角,次年憑藉《愛情故事》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1988年,瓦萊裡亞·戈裡諾通過影片《小人物歷險記 》被介紹到了好萊塢,之後最受人關注的作品當屬出演湯姆·克魯斯女友的《雨人》一片,此外還同查理·辛合作了兩部動作片《反鬥神鷹》和它的續集。如果不是義大利口音過於明顯的話,也許將是瓦萊裡亞·戈裡諾而並非朱麗亞·羅伯茨將憑藉《風月俏佳人》成為好萊塢最令人羨慕的女人。這位義大利女演員的導演作品《蜜糖》曾得到坎城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同年,該片還提名了坎城一種關注大獎,去年她還憑藉《為你著想》摘得威尼斯電影節影后。
!
成員:拉斯洛·傑萊斯(Laszlo Nemes),匈牙利,導演、編劇、製片
去年,拉斯洛·傑萊斯憑《索爾之子》獲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他是第一個帶著紙條來讀感言的導演。影片非常受到影評人喜愛,奪金呼聲非常高,最後惜敗於《流浪的迪潘》,使該屆坎城近年來最受詬病的一屆。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首戰就獲得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獎。
!
成員:卡塔約恩·沙哈比(Katayoon Shahabi),伊朗,製片
伊朗製片人沙哈比出品的影片《娜希德》曾在2015年入圍坎城一種關注單元。此外,她致力於將國內的作品推廣到國際市場,還曾擔任過金熊獎最佳影片《一次別離》的製片人。
!
成員:阿諾·德斯普裡欽(Arnaud Desplechin),法國,導演、編劇
坎城電影節常客德斯普裡欽曾憑藉處女作《一級戒備》入圍坎城電影節,隨後他又憑《屬於我們的聖誕節》入圍第61屆坎城電影節,先後五次入圍。去年的《青春的三段回憶》讓他將法國凱撒獎最佳導演獎收入囊中。今年擔任評委,毫無疑問他是作為法國人民的「自己人」來坐陣的。
阿諾·德斯普裡欽是法國中青代導演中相當值得關注的一位,在80年代獨立導片之前,曾是攝影師。攝影師出身的他對鏡頭有一種特殊的敏感,知道《現代法國豔史》出品之後才讓人知道他對長鏡頭已經景深鏡頭運用的是多麼成熟。從《哨兵》到《現代法國豔史》再到《聖誕故事》,我們看到導演的進步以及像敘說著夢一般的影像。
1992年的長片處女作《哨兵》,1996年的《現代法國豔史》和2001年的《伊斯特·康》,均入圍了坎城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而《伊斯特·康》位列電影手冊當年年度十佳榜首。2004年的《國王與王后》入圍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德斯普裡欽的作品雖屈指可數,但幾乎每一部都是深思熟慮的佳作。德斯普裡欽屬於典型的多面型電影才人,早年因為報考電影專業而經歷過落榜的打擊,但對電影理想卻始終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