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雲計算、大數據、AI等概念頻頻出現在科技板塊新聞頭條,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企業終於意識到順應時代潮流轉型的積極意義——「上雲」不是趕時髦,而是避免被淘汰。
國內雲服務市場適時而動,雲計算應用逐漸從網際網路、遊戲行業向傳統行業延伸,當然也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上雲」難題,不少企業都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上雲姿勢——不僅是簡單的接入網際網路,而是獲得數位化轉型所需要的AI、大數據、雲化技術等全部能力。
1 月 22 日,騰訊專有雲TCE矩陣在北京亮相,四大版本構成的矩陣頗有解鎖上雲新姿勢的意味。我們研究了下,這個矩陣究竟好在哪。
雲計算市場風雲變幻,專有雲概念逐漸清晰
有型就要穿正裝,西裝就得穿定製。給每個企業都能穿上「合身」的「雲」,也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隨著政府、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行業和電力能源等機構的集中上雲趨勢,大部分企業都暴露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短板,運維成本高、不符合行業監管等問題頻現。由於缺少專屬的雲平臺以及解決方案,最終演變成「落地難」形象。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個時代需要一種更好的雲服務形態,簡單來說就是讓每個渴望實現網際網路轉型的企業都能獲得最理想的雲服務,就像買西裝最好要量身定製一樣。為實現企業雲端發展的這量身定製」,騰訊雲推出了騰訊專有雲TCE矩陣,通過專有雲的形式,為企業上雲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術領先,騰訊專有雲TCE矩陣到底強在哪兒?
首先在整體架構上,騰訊專有雲TCE採用開源技術構建整個基礎的分布式架構,能夠支持異地多活及快速擴充,提供不間斷穩定運行的基礎設施,對於需要應對大規模、高並發量業務場景的企業來說尤為關鍵。以某打車企業為例,可能每天接單數量僅在百萬級別,但把每一個訂單要推送給附近司機,司機並發搶單業務場景訪問量往往是前者的上百倍。
那麼簡單來說,你的業務遍及全球,經常遇到高並發大規模訪問,騰訊專有雲TCE矩陣也不會讓你錯失任何一個單體交易。「錯峰出行」是很多司機的常識,現在告訴你以後不用「錯峰」了,你服不服?
談「安全」色變,起源於技術圈關於基礎網絡和VPC的大討論,雖然開發者將某客戶資料庫限制在內網訪問,但由於安全組設置的原因,雲商其它客戶被黑就會導致「無辜群眾」受到牽連。很明顯,我們都想要自己的「私有空間」,對於金融政企類客戶來說尤甚。
騰訊專有雲TCE私有網絡VPC支持通過API和控制臺按需自定義網絡設置,除了可以部署雲主機、負載均衡、資料庫等雲服務資源還可自由劃分網段、制定路由策略,100%邏輯隔離的網絡空間可以實現「我的地盤聽我的」,靈活部署之外還有精確到埠的網絡控制,滿足金融政企的安全要求,這恰恰是脫胎於金融雲的騰訊專有雲TCE矩陣與生俱來的剛性指標。
靈活、安全之後,騰訊專有雲TCE矩陣在數據存儲可靠性和易用性方面同樣給出了最優解,其基於MySQL研發的金融級業務標準的資料庫TDSQL具有數據多備份、高一致、高可用等特性,甚至還能夠實現自動化故障監控與恢復。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騰訊專有雲TCE矩陣與AIOps理念的結合,算法被集成到工具裡,幫助企業進一步簡化運維工作,把人類從耗時又容易出錯的流程中解放出來。人們不再需要在遺留的管理系統中定義和管理無窮無盡的規則和過濾器,從實際應用場景來看,基於騰訊超大規模機器學習平臺和優圖實驗室世界領先的深度學習技術的騰訊專有雲TCE AI版能夠實現智能客服、人臉核身、圖像識別、文字識別、智慧監控、智能鑑黃等應用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大幅提升行業競爭力。
依稀記得一年前微信團隊年終紅包的例子,上億元獎勵讓很多程序猿「不忿」:就微信這種程序,難度很高嗎?不就是一個收發消息的demo嗎。但聯繫到我國的實際情況, 9 億用戶把微信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要保證大家的各種消息準確輸送不出Bug,這不正是騰訊雲能力的體現嗎?
騰訊專有雲TCE 用戶為其打Call
作為全世界第一家全量上雲的銀行,微眾銀行直接證明了騰訊雲專有雲的巨大競爭優勢,此外保險行業的安心保險、證券業的富途證券以及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小贏理財、大數金融等企業的上雲經歷也足以為騰訊專有雲TCE打Call——以安心保險為例,接入騰訊雲之後再場景化、碎片化業務和小眾人群方面具有更明顯的優勢,客戶只需要自己拍照上傳,OCR系統自動識別存入,單子就能開出;同樣,理賠過程中,在現場拍幾個相片,直接上傳到系統裡,服務人員就會引導用戶獲得理賠,最後只需要一個評價即可完成。
依託騰訊強大技術能力,騰訊專有雲歷經騰訊 10 億級海量用戶驗證及公有雲百萬客戶錘鍊已經實現成熟的網際網路技術雲端產品化,有行業人士認為未來雲服務市場新風口,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