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推送,我把從小背的古詩都忘了……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都說漢語魅力無窮,為什麼呢?


我們僅以古詩詞為例,你會驚訝地發現,原本毫無關聯的兩句詩放在一起,有時候竟有「水乳交融」之勢,毫無違和感。哪怕它們來自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詩人、不同的歷史背景。


接下來,我們就把廣大網友腦洞大開「胡亂組合」的詩句列出來,看看大家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看完之後把從小到大背的古詩詞忘了個80%……


1、垂死病中驚坐起,日啖荔枝三百顆。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蘇軾



2、在天願作比翼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長恨歌》白居易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上句取自馮夢龍的《警世通言》

夫妻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


——下句取自《增廣賢文》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3、天堂有路你不走,學海無涯苦作舟。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來。

                                 ——民間俗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古今賢文·勸學篇》韓愈



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識彎弓射大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蘇軾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沁園春·雪》毛澤東



5、一朝被蛇咬,處處聞啼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民間俗語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曉》孟浩然



6、問世間情為何物,兩岸猿聲啼不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摸魚兒·雁丘詞》邁陂塘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李白



7、鄰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長恨歌》白居易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垓下歌》項羽


8、楚王好細腰,單于夜遁逃。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無題》佚名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塞下曲·其三》盧綸



9、天生麗質難自棄,多行不義必自斃。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長恨歌》白居易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左傳·隱公·隱公元年》



10、讀書破萬卷,卷卷有爺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杜甫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木蘭詩》



作者:魏雷超

編輯:範豐輝

責編:王珊珊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好處!家長別不在意
    我一直認為詩詞是感悟人生的一條捷徑,我喜歡讀,但對於孩子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我一直很遲疑,直到我看到了關於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的4大好處,在這裡分享給大家。一、記憶力更好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記憶是透過一再重複活化某一組特定的神經元,將其結合成某個表徵,表徵越強,這種閱讀和辨識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記憶力越好。
  • 梁宏達談教育: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隱形好處」
    詩詞幫助人們感悟人生,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前幾天偶然看到了梁宏達的一則視頻,內心的疑問得到了解答。梁宏達認為,古詩是歷史遺留的最高遺產,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孩子的未來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都大有益處。甚至可能會促進孩子的大腦開發,讓孩子的人生更順利!
  • 溫儒敏:用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所以我們不能拘泥於原來的教育方式,我們需要改變,但是這種擴大眼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小開始積累,從量變走向質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在教育部發言:小學語文中古詩文的數量將會達到129篇。為什麼古詩文會突然得到重視,溫儒敏教授對此表示古詩文是學好大語文的關鍵所在,用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 看看這篇推送
    看看這篇推送 2021-01-08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給孩子做古詩啟蒙,死記硬背可不行,不如試試這套「古詩遊戲書」
    哪怕他不識字、不知道詩的具體含義,這樣的韻律和節奏感都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但是,讓一些家長犯愁的是,自己的孩子只喜歡聽故事,不喜歡讀詩,遇到這種情況,有什麼方法可以鼓勵孩子讀詩呢?這裡我給你提三個建議:1、 利用想像,記憶背誦。想像在古詩詞背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想讓孩子背誦古詩,就要先確保孩子讀懂詩中描寫的畫面或表達的含義。
  • 孩子背古詩,怎樣才能過目不忘?原來聰明的家長早就找到方法了
    這句話是東北的一位小學生,在背古詩詞的時候,覺得這詞寫得簡直莫名其妙,不解之下發出的疑問。可能你要問了,究竟是哪首古詩詞,居然讓孩子讀出要「謝謝櫻桃」的意思?我找了原視頻,原來小朋友背的是一首題名為《柳梢青花朝春分》古詩詞,是清代的顧貞觀寫的。這首詞裡的一句「欲眠楊柳,微謝櫻桃」中的「微謝櫻桃」,小學生錯誤地理解為了:微微地謝謝櫻桃。
  • 小學生要學古詩文嗎?
    最近初三的學生都在趕進度,上學期的課程早學完了,都在學下學期的內容,一個孩子媽媽向我抱怨:「孩子發著高燒,還在背《出師表》,小時候從來沒接觸過文言文,現在理解起來就是太難了。現在老二上小學二年級,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接觸文言文呢?」
  • 「4歲會背詩,影響寶寶創造力?」不僅不影響,還有這3點好處
    古詩一直在中國文化中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甚至成為了我們學習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學習文章。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學校都會開設和古詩詞相關的課程。很多家長覺得古詩是屬於以前年代的文章,如果現在讓4歲的孩子過多學習會使孩子長大後沒有創造力。很多家長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卻沒有更深程度地去探討和認識事情的另一面。孩子從小背古詩,不僅不影響孩子的創造力,背後還有這3點好處,家長要知道。
  • 莫用功利心看古詩文背誦
    作者:楊朝清  針對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增加古詩文的背誦科目,是否增加學生負擔的問題,教育部教材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對於語文來講,過去推薦了14篇,現在變成了72篇,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
  • 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家長別再誤解了,這是教育的大騙局
    現在很多家長都想讓寶寶早識字,就像我家寶寶上幼兒園小班那會,別的孩子就開始學前識字了,到了中班後別人家的孩子都認識1000多字了,當時我就覺得讓孩子早識字真好,但在我剛準備教孩子識字時,卻又聽說早背詩、早識字對孩子有危害,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什麼的。早識字真的對孩子有危害嗎?
  • 在家早教小結:賞畫,讀經,背詩,數數,學英語,看牙,觀北極光
    在客廳閃完畫寶寶,我帶著大寶謙謙來到書房開始讀誦《論語》,我們現階段是每天讀5篇,《論語》共20篇,4天讀一遍,依次循環,今天讀的是《論語·雍也第六~鄉黨第十》,採用領讀跟讀指讀的方式,教材是德福寶寶的大書,豎版書法繁體字體,紙質護眼,食品級油墨,兼具藝術性、安全性與實用性,最重要的是字大,不傷孩子的眼睛,我們讀完這5篇,大約花費45分鐘的時間,謙謙全程也會有小屁股坐不住的時候,但95%
  • 小學必背古詩80首:《別董大(其一)》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別董大(其一)》。這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的作品。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別董大其一高適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吐槽我的媽媽》
    吐槽我的媽媽上次考試的作文題目是《誇誇我的媽媽》,媽媽看了我的那篇作文,非常得意,都有點飄飄然了,今天我就寫日記來吐槽一下她吧。媽媽主要有兩大缺點,一是記性差,晚上我們一起背熟的古詩,第二天早上她就又不會背了,還得我提醒她才能磕磕巴巴地背下來;她說話時還經常說了後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有時候才發生兩天的事也能忘得一乾二淨,我真怕她哪一天把我也給忘記了。可最讓我忍受不了的還是媽媽的另外一個缺點——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路痴。平時她總是分不清方向,去哪裡都靠導航,這也就算了,可她在熟悉的地方也會迷路。
  • 小學生背古詩背哭了,學習古詩會怎樣,孩子該不該學,答案在這裡
    ——顧貞觀《柳梢清 花朝春風》近日,一位瀋陽的孩子就因為這首難以理解的古詩,哭上熱搜,邊哭邊喊著「為什麼要感謝櫻桃」,讓人哭笑不得。直到他姥爺來給他解釋清楚詩中含義讓他明白意思之後,才停止哭泣。很多古代詩詞深奧難懂,但多多學習古詩也可給人帶來莫大的好處。
  • 看完這篇推送,一群南方孩子變得滿嘴東北話……
    例:這外面老冷了,凍得我嘶嘶哈哈的。 「風風張張」:急躁,不穩重,形容著急的樣子。例:你風風張張地要去哪啊?意思是說別人這麼著急要去幹嘛? 「鼓鼓秋秋」:鼓搗,擺弄東西。例:你們倆不好好聽課,在下面鼓鼓秋秋的,能學到什麼?
  • 語文版新教材替換40%課文 古詩文比重增加
    與修訂之前相比,新修訂的教材課文數量減少了15%,共有40%的課文被替換,同時,古詩文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修訂亮點  注重傳統小學讀背古詩增四成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介紹,此次語文版教材修訂的原則就是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立德樹人的優勢,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 「中考英語」獨家發布:優秀範文必背20篇!
    中考英語優秀範文必背20篇學好英語雖不是一朝一夕,但是距離中考還有90天,為了幫助大家精準備考,小萬萬將這篇2019年萬唯中考獨家素材分享給大家,因為這篇素材得到了很多老師的讚揚,更有大批學生私下問小萬萬電子列印版。2020年最新素材將在近期陸續公布,敬請期待。2020特殊的一年,萬唯中考願全力助你圓夢六月!
  • 四季古詩|冬季古詩18首(上)
    之前有家長私信問我關於孩子背古詩的事情。拋開那些喜歡國學、喜歡古詩詞的孩子不講,只講譜娃。學古詩的基本要領:不能光背要理解。背誦只是從字面意思上記住了這首詩,深層次的理解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內容。結合場景。帶孩子旅行的時候,可以和他分享詩句;應季時節,也可以學一些應季的詩。結合實際情景,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剛學的時候不要貪多,最好能一周背、默一首。
  • 古詩文背誦:是負擔,還是捷徑?
    【文化評析】  作者:唐曉敏(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  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增加了古詩文的背誦篇目,由過去的14篇增至72篇。有論者認為,這給學生增加了很大負擔。  58篇的增加數量確實較多,但與傳統中國語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誦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在傳統語文教育中,學子需要背誦數十萬字。唐宋以降,為參加科舉考試,考生必須將《論語》《孟子》《左傳》等40多萬字的典籍全部精讀熟背。有些人背誦得更多,如顧炎武、戴震能夠將十三經全文背誦,甚至連「注」都能背誦下來。民國時期的一些學者接受的是傳統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誦功夫。
  • 不給孩子讀古詩和不讓孩子玩都有潛在風險,會讓學習力萎縮
    一個孩子在上小學前,如果處在特別單調的環境裡,比如天天悶在家裡,比如僅僅做「學習知識 」這件單調的事,或者家長強行讓孩子大量的背古詩,不允許孩子出去玩等,是很危險的。如果孩子上小學後還是這樣的環境,則是可悲的,因為人類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知識」,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考大學。每個正常人都有夥伴的需求,有情感的需求,有興趣愛好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