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發地疫情阻擊戰的十個瞬間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7月20日零時起,北京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下調至三級!

  整整40天,北京以戰時狀態,快速反應,爭分奪秒,打響新發地疫情阻擊戰,以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的措施,在全市織密疫情防控網,在兩個潛伏期內(28天)實現確診病例零增長。

  外媒評述說,北京新發地抗疫,從開始到清零,是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個完整案例!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的機制、中國的速度、中國的精神!

  1.發現

  每一個發熱患者,都保持高度警覺

  6月10日23時50分,宣武醫院,檢測團隊捕捉到第一個病人……

  當天下午,家住西城區的唐大爺因間斷髮熱到宣武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此時,北京已連續56天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

  唐大爺的樣本迅速送達北京宣武醫院檢驗科主任王培昌領銜的方艙PCR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團隊;核酸檢測在這裡分為樣本採集、樣本接受、信息錄入、病毒滅活、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結果審核與報告7個步驟,全程需要8個小時。首次檢測結果出來,讓身經百戰的王培昌和同事們心裡一緊:「雙靶標陽性」!「立刻進行第二種試劑複測!」第二輪結果依舊是「雙靶標陽性」。

  「第一時間上報。」王培昌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回溯檢驗過程,操作無誤,給出了咽拭子檢測陽性的最終結果。

  堅守規則,就守住了一線。北京市衛健委同志告訴記者:按照北京防疫要求,各大醫院檢驗團隊從未間斷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對所有發熱患者,均保持高度警覺。

  正是這「寧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日鬆懈」的堅守,使病毒迅速被捕獲,疫情在早期被發現。此後一個月內,北京市的醫療機構發揮哨兵和探頭作用,先後在就醫者中發現確診病人76例。疫情期間,全市醫療機構按防疫規則就診看病,未發生院內感染。

  2.調度

  進入戰時狀態,北京抗疫的神經繃緊了

  無出京史,非輸入!北京抗疫的神經驟然繃緊了!

  6月11日,11點35分,市委辦公廳的老王結束了上午的忙碌,正往食堂走。手機突然響起:放下手頭事務,速到會議室。

  此時,連續10多個小時,一連串匯總分析已經完成。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每一名同志緊繃的神經中緊急召開,視頻會議同時連著多個分會場。會議迅速聚焦到一個問題:病毒從何而來?這次新發地之戰的首次會議,濃縮成兩個關鍵詞就是:鎖定和速決!鎖定病毒來源,以最快的速度。

  此後,在老王的記憶中,這樣的會議,一早一晚兩次,迅速匯總各方情況,每日調度,直達基層,每天16小時連續工作。用好已有經驗、機制,針對此次特殊情況,圍繞「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防控、有效救治」16個字,一連串決策不斷遞進:進入戰時狀態、集中隔離管控、啟動核酸檢測、劃定風險管控範圍、啟動二級響應、全面流調機制、每日回應社會熱點、出京自我管控、地壇醫院集中收治、恢復醫院正常治療秩序……

  問題導向,智慧集中,早晚匯總,每日調度,成為抗疫中有效處置的快速應對機制。

  3.鎖定

  溯源16小時,鎖定新發地

  6月11日,凌晨1點04分。「西城大爺」的消息,讓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防控專班現場組的竇相峰心中一緊。這本該是他最後一個夜班,3小時前他們剛剛接到「現場組準備解散,明天開始復工復產」的指令。他用冷水擦了把臉,一場新戰疫,打響了。

  早上6點,全副武裝的竇相峰進入了「西城大爺」的隔離病房,跟他一起的還有西城區疾控中心的喬醫生。他已一夜未眠,第一份流調報告就出自他手。「排查重點放在他曾去過的各類密閉場所,對密接者的界定,在原有的發病前4天基礎上,往前再推3天。」

  逐條核實,耐心引導,反覆確認,2個小時的交流後,初步的38名密切接觸者和23個排查點位被逐一確認。

  與此同時,全市大摸排已然展開。撞球廳、超市、加油站……爭分奪秒,上百名流調採樣人員,分頭行動奔走查訪,追蹤感染源頭。

  在所有點位中,新發地批發市場是最難排查的地方,每天6萬人次的客流,也讓它成為大家最不希望出現問題的所在。「它太大了,後果不敢想像。」豐臺區疾控中心現場流調組組長楊霄星,已經連續10多個小時水米未進,將採樣交到實驗室時說話都已困難……

  連續追蹤,一步步縮小範圍,16個小時,新發地,被鎖定。

  6月12日凌晨2時許,實驗室報告,所有點位中,唯有新發地批發市場綜合交易大廳環境樣本發現陽性。至此,新發地批發市場地下一層牛羊肉水產交易大廳被鎖定為疫情「震中」。

  4.隔離

  一場靜悄悄的戰鬥

  幾乎與實驗室報告同步,新發地市場的隔離之戰悄然打響……

  豐臺區受命緊急採取措施,對新發地市場高風險人群快速有效集中隔離。按照現場指揮部要求,區委政法委緊急協調區內酒店,緊急租用車輛,緊急調撥防護物資,緊急啟動轉運,啟用5家酒店,10小時快速完成牛羊肉綜合交易大廳916人的轉運隔離安置任務。

  牛羊肉大廳二樓商戶黃金秀,6月13日清晨4時許接到醫學觀察通知,要求去往集中隔離點。晨光朦朧,黃金秀和商戶們走出大廳登上大巴車,行動有序迅速,如同軍人出行,有些忐忑,但沒有牢騷和怨言,甚至沒有人說話:相信政府,以大局為重!這成為沉默的共識。

  相比商戶們早有預感,豐臺醫院的潘恆醫生接到消息更為突然:12日晚上10點,準備休息的潘恆接到通知,要求他立即到南四環一處集中隔離點擔任醫學觀察組組長。這是一座四層樓高的快捷酒店,被臨時徵用為「集中隔離點」。連夜打隔斷,分設非汙染區、緩衝區、汙染區,24小時封閉管理,潘恆和黃金秀分乘的車輛前後抵達……

  黃金秀是福建人,在新發地經營了十多年。「房間有電視、有網絡,一日三餐會有專人送到門口指定地點。」條件不錯,黃金秀一顆吊著的心剛放下來,緊接著便出現咳嗽症狀,想到曾經接觸過的商戶成了確診病例,黃金秀一陣陣緊張……

  針對黃金秀核酸檢測陰性、體溫始終正常的結果,潘恆體貼地與她聊天,了解到她慢性咽炎的病史。潘恆為她開了藥,一次次耐心地交流,安撫情緒,黃金秀情緒漸漸穩定:「謝謝潘醫生!你們辛苦了!」

  7月11日,經過「14+14」天隔離,黃金秀與隔離在此的100多名商戶離開了隔離點,與家人團圓,享受著這個夏天應有的溫暖陽光和清新空氣。

  5.管控

  分區分級管理,體現「精準落子」

  凌晨3時,新發地市場對面的天倫錦城小區。隨著東門徹底封閉,小區正式進入封閉管控狀態。期頤百年、風格與林、天驕俊園等11個新發地周邊小區同步實行封閉管控。

  此時,正是6月13日,暗夜微光,站在小區門口,望著已然寂靜無聲的新發地,連軸工作了20多個小時,85後社區黨委書記錢誠,陡然感到壓力巨大:「20棟樓,近萬人足不出戶,生活怎麼保障?」

  不遠處,習慣早起的小區居民開始聚攏:「西瓜還在車上呢!」「我能出去看一下嗎?」「咱這兒有確診病例嗎?」小區有近5000人從事與新發地相關的工作,問詢聲此起彼伏;錢誠迎向大家,思索著如何安撫……

  在20公裡之外,北京市委組織部的老張和同事們正連夜制訂防控方案:「第一輪疫情北京集體按下了慢進鍵,這一輪要十個手指彈鋼琴,改變風險分區分級標準,防控單元更小些、更準些,儘可能將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分區分級管理,實施精準防控,中高風險動態管控,領導小組的決策,在這裡化成具體方案。

  此後的一個多月,天倫錦城小區緊張有序: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工作在一線;開通4部固定電話,公布10個工作人員的手機號,24小時接受居民問詢;下沉幹部奔向醫院,為居民代開藥品;志願者頭頂烈日,派發蔬菜包;保潔員揮汗如雨,逐戶回收垃圾……

  社區防控,是北京疫情防控的基石。守住底線的戰鬥,在北京3235個社區、3876個行政村同時打響。

  近10萬基層工作者一戶戶「地毯式」摸排,密接者全部居家觀察;切小切細「防控單元」,按街道、社區,甚至小區、樓宇實現「精準落子」;同一個小區,分類施策採取「14+14」天、「14+7」天和14天等不同的隔離觀察措施。

  「我們守住了!」7月18日,錢誠見到記者的時候,嘶啞的聲音中透著喜悅;截至7月18日,除1個單元外,天倫錦城小區95個單元已解封。

  7月20日,北京中高風險地區全部清零。經過全市7000多個社區行政村齊心協力的奮戰,安全了!

  6.核酸檢測

  科學總動員,關鍵早發現

  北京核酸檢測能力裂變式的增長,成為科學抗疫的速度傳奇。

  海澱區民眾安康體檢中心負責人楊維接到急切求助,電話那頭是豐臺區嶽各莊批發市場負責人戴鵬飛:「需要立即對商戶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新發地休市,嶽各莊批發保供壓力陡增!兩個市場一向聯繫密切,唯有爭分奪秒,儘早全員核酸檢測,才能阻斷傳播,安定人心!民眾安康體檢中心迅速行動,一邊千方百計籌措試劑盒,一邊奔赴市場,支起帳篷,現場採樣……

  受檢商戶10人一組,單向間隔排隊。從早上7點到晚上8點,5138人全部完成咽拭子採樣。大夫霍巖高溫下全天在崗,防護服內倒出譁譁汗水:「我採集了500多人吧,共產黨員必須上!」檢測結果,全部陰性;6月25日,再次複查,仍然全部陰性……戴鵬飛踏實了,帶領嶽各莊全力以赴投入市民餐桌保供之戰。

  北京全市實施了大規模集中核酸檢測,採樣人數已超過1200萬;目前335例確診病例的發現方式中,核酸篩查共174例,佔52%。核酸檢測對於迅速發現控制傳染源、有效阻斷傳播鏈條、防止疫情擴散發揮了重要作用。

  7.追蹤

  不留空白不漏一人,第一時間摸清傳染鏈條

  61歲的龐星火帶著黑眼圈,走進北京市的新聞發布大廳……作為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疫情防控專班現場組組長,這一天,她要發布新發地疫情發生以來,第一份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

  3名確診病例,行動軌跡多的不到400字,少的只有172字。清晰、明了、豐富、具體,這些小小的「豆腐塊」,馬上成為人們互相傳遞的高頻信息。然而,在這短短的文字背後,是動輒幾萬字的流調報告,是少則幾十多則幾百人的日夜奔波。

  「流調的目的,就是迅速精準摸清傳播鏈條,從而採取針對性措施,控制疫情傳播範圍。」王全意和賈蕾,是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的所長和副所長,此次北京全市的流調工作由他們牽頭。「標準就是,不留空白、不漏一人。」

  與患者面對面交流,到點位現場了解情況,用大數據查缺補漏,一場與病毒的賽跑在北京全市展開!本市、外省、市級、區級;疾控、公安、社區、地鐵、公交、民航、鐵路……跨區域、多部門協調聯動,爭分奪秒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整個過程就像破案。」王全意說,「是否精準無遺漏,能否快速無差錯,影響整個疫情的走向。」

  63頁2.5萬多字!這是北京市海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醫師金麗娜,綜合全市各區、各部門協同流調結果後,為「石景山萬達女子」出具的流調報告。而在這份報告背後,是30多名流調人員和上百名社區工作者,24小時的不眠不休。「流調是一個不斷細化,不斷深挖的過程。」賈蕾介紹:「這名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從最初的204人,到最後上升到311人,全部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

  截至目前,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共確診病例335例,無症狀感染者33例;除重點地區重點人員外,通過流調明確的密切接觸者就達7591人。「疑似病例甚至個別發熱病例、高度懷疑病例的流調,我們也要求第一時間展開,這個數量是確診病例的好多倍。」王全意說,「雖然大多數最後並未確診,看似做了無用功,但這能保證我們始終跑在病毒前面。」

  8.治療

  中西並重一人一策,無微不至無一病亡

  確診患者集中收治,醫療資源集中調配,中西並重一人一策,有效救治無一病亡,成為這次北京抗疫的一大特點。

  6月13日,確診患者達到36人,成為發病峰值。6月16日,北京宣布二級響應。當天,北京18家市屬醫院的100餘名醫務人員前往地壇醫院支援救治。

  6月20日,22點15分。閃爍著藍光的救護車送來了兩名患者……這是1歲7個月的果果和她的爸爸,他們去給在新發地牛羊肉大廳工作的媽媽送飯時感染病毒。離果果病房不遠的8歲小學生患者小葉此時入院已經6天,剛來時還會哭鼻子的男孩已經像個男子漢。

  在武漢抗疫中為人熟知、名列「重症八仙」的杜斌、童朝暉、姜利等專家,已再披戰袍,來到重症救治一線。此時,經過精心治療,「西城大爺」病情已經好轉,當天下午,童朝暉到「西城大爺」病房查房時,看到狀態良好的他,不禁幽默地說:「應該叫你西城大哥。」

  頂級醫療資源配置,全力以赴進行救治,這給予了患者及家人強大的信心支撐。入院後,患者一人一策,專家每日會診,中醫藥治療率達到100%。「早發現」,使這次患者大多為輕症和普通型,因此醫務人員把重點放在了防止患者從輕症轉向重症的過程中,照顧起來無微不至。

  小葉恢復得這麼好,自然離不開主任醫師宋蕊。治療過程中,他也越來越依賴這個「代班媽媽」,一句「我想喝牛奶」,換來的就是「寶貝,我這就給你拿去」。抽血、吃藥、量血壓……對於大人有時都會「犯怵的」治療措施,果果也要經歷一遍。主任醫師李明慧心疼這個可愛的小姑娘,便送來了泡泡機逗她開心……

  7月4日,經過童朝暉和姜利等專家的數次會診,醫務人員24小時輪流值守,每小時排痰一次、每半小時安撫一次的悉心照顧,本次確診患者中唯一上過ECMO(人工膜肺)的27歲的小娟,能夠在紙上寫下父母的名字了。此前,她在上機12天後終於撤下了ECMO,並且闖過了撤掉呼吸機這個「鬼門關」,病情逐日向好。

  7月10日,果果和爸爸媽媽接到了出院通知。7月14日,經過33天的治療後,「西城大爺」出院,他這樣評價醫務人員,「確實是天使,我能活過來,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7月15日,小葉出院。

  經過整整一個月的戰鬥,馳援地壇醫院的百名醫務人員也於7月15日離開。不少人溼潤了眼眶,哽住了喉嚨,但千言萬語化為了一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北京必勝,中國必勝!」

  9.服務

  市民需求呼叫,一一精準回應

  華鍾高科醫藥有限公司負責人說起12345,露出欣慰笑容:反應太快了!

  那天小區因疫情突然封閉,公司在此辦公,已無法正常工作,想另找辦公地點,但設備沒法拿走。無奈之下,負責人想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情況試試。沒料到,兩個小時後,永安路西裡社區就來電話了;他們與居委會和業委會通過網上協商,最後在幫助企業完成消殺、檢測後,搬離設備。

  北京的12345市民服務熱線,歸市政府政務局管理,設有500多個接線席位,日常每天接聽熱線、受理訴求3萬個上下。6月13日開始,關於疫情的電話驟增,佔到總來電量的四成。西城區月壇街道木樨地北裡小區周邊的超市、菜站暫時關閉;市民反映,老年人買菜不方便。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訴後,信息直達街道,街道隨即與首農集團協商,將防護周到的便民蔬菜直通車開進了社區……

  記者翻閱熱線統計,發現6月15日至21日,關於疫情的諮詢、訴求和建議,為70400件;6月22日至28日,共達101161件,其中大多為諮詢和答覆。這裡收集的訴求,包括熱線、網絡和移動端;能解決的問題,由熱線派單,直接發給具體責任單位。一名大興的居民,在自己的微博上感嘆,小區封閉,家裡沒菜;沒想到,兩個小時後,居委會就上門送菜來了。

  來電綜合分析發現,反映疫情管控下「看病難」的訴求數量相當多,問題直接報給市裡領導小組,改進措施當天在各大醫療機構推進:一邊防院內感染;一邊開展日常醫療服務。

  抗疫中的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訴即辦」機制,每天24小時,傾聽市民需求,提供速達馳援,精準對接,從未間斷,成為全民抗疫中「聽呼聲、解急難」的託底機制、各部門工作中的補充機制、重要決策的助推機制。

  10.發布

  抗疫中的「風向標」

  下午4點,新聞發布會定時見面,央地媒體同時直播,其信息匯總、趨勢判斷、流調發布、病例分析、熱點答疑、重點提示……成為公眾心中一個抗疫「風向標」。

  6月11日,下午4點,發布會上「新增1例本地確診」的通報,使氣氛凝重……那是今年以來北京抗疫的第112場新聞發布會,也是新發地疫情阻擊戰的首場發布會,向社會拉響了新的防疫警報。

  5天後的6月16日,北京市在一天的時間裡,先後舉行了3場疫情相關新聞發布會,最晚的一場已近深夜,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宣布: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調整至二級。有網友在直播下回復,「說不緊張是假的,但是有之前的經驗作為支撐,再加上極為透明的新聞發布,我相信北京一定能夠闖關成功。」

  到7月19日為止,北京市一共舉行過156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一場不落地主持了156場;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也出席了107場。對於每天下午4點準時收看發布會直播的網友來說,現場信息簡潔明了,但是每一條發布稿背後的工作量都極為巨大。「準備材料的時間很緊張,要把每個病例長達幾十頁的流調報告提煉成兩三百字的『小豆腐塊兒』,囊括核心要點,還要提煉這些病例中有哪些風險點、提示點,轉換成科普知識。」對於已經年過花甲的龐星火,「那段時間每天能睡夠4個小時就覺得很幸福。」

  在每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同時,他們還幫助媒體深入抗疫一線,開展150餘場集體採訪;及時梳理社會熱點,通過新聞發布、專家解讀、政務新媒體、新聞客戶端等多種渠道,回應社會關切300餘次;監測網絡謠言,核實情況,發布真相,澄清事實,安定人心。

  對內,新聞發布牢牢起到了疫情防控輿論場「壓艙石」與戰疫「風向標」的作用;對外,透明的信息、快速的回應,讓外媒紛紛給北京「點讚」。根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對外文化傳播研究院院長曲茹的匯總研究:近一個月外媒圍繞北京疫情防控報導總體傾向中正面與中立報導達95%,包括《華盛頓郵報》、路透社、美聯社、《印度時報》等境外主流媒體都詳細介紹了北京疫情防控的舉措與成功經驗。「北京市在疫情期間建立起的高效、嚴格新聞發布機制,必將在推進取得疫情防控最終勝利,並推動首都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中產生深遠影響。」

  7月11日下午4點,第148場新聞發布會,距6月11日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整整一個月,主持人動情地說:「這一個月是北京全民抗疫的一個月,是追蹤密接核酸篩查的一個月,是確診病例全力救治的一個月。此次不平凡的抗疫歷程,必將載入北京史冊。」

  7月19日下午4點,第156場新聞發布會宣布:「自7月20日零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在座的一些記者,眼含淚花:40天的北京疫情阻擊戰,勝利來之不易!

  記者收筆之時,《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草案)》正在制定中……北京將通過立法,固化實踐中探索形成的有效制度措施,化解問題,補上短板。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強調:「大考未到交卷時!」北京的疫情防控,依然在進行中……(記者:朱競若 賀 勇 王昊男 施 芳 魏 薇)

相關焦點

  • 「聽到新發地渾身哆嗦!」 疫情反彈,北京餐飲遭遇突然一擊
    作為承擔了北京80%以上農產品供應的批發市場,新發地的任何波動,都會對北京所有餐廳的供應鏈產生影響。而那些終於挺到了6月份的餐廳,又開始陷入無盡的變數之中。總第 2393 期餐飲老闆內參 戴麗芬 | 文北京最大農貿市場45人感染,多個菜市場休市6月13日,楊楊早上7點鐘就趕到了京深海鮮批發市場進貨。
  • 北京昨日新增36例確診病例!您5月30日後去過新發地嗎?請速報告!
    北京市有12個區已連續14天以上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具體為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延慶區142天、門頭溝區132天、懷柔區128天、順義區126天、密雲區123天、石景山區121天、昌平區117天、通州區115天、東城區99天、海澱區82天、朝陽區59天。
  • 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200人榮獲北京優秀醫師稱號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今年節日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今天上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中國醫師節」慶祝活動,200名白衣天使被授予第七屆北京優秀醫師稱號。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首都廣大醫務工作者聞令而動,義無反顧,披甲逆行,從年初開始的防國內輸入疫情阻擊戰、支援武漢保衛戰,再到3月底防境外輸入疫情阻擊戰,直至6月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廣大醫師以及醫務工作者以實際行動履行挽救生命、護佑健康的神聖使命,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傾灑了汗水,貢獻了力量。
  • 北京:5月30日以來有新發地接觸史人員要主動報告並檢測_北京發布會...
    北京:5月30日以來有新發地接觸史人員要主動報告並檢測 澎湃新聞 2020-06-14 12:45 來源:澎湃新聞
  • 北京新發地附近居民:健康碼變綠,我終於可以理髮了
    7月21日,在北京市第158場新冠疫情防控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的調整,說明新發地疫情及其相關的傳播擴散已經全部終止。 持續40天左右的北京新發地疫情終於過去。而作為新發地疫情「風暴眼」的北京豐臺花鄉地區,是北京最後一個降低風險等級的地區。
  • 新發地相關疫情首例治癒患者出院:所幸家人都沒有感染
    今天上午,新發地相關疫情確診患者中的第一例治癒患者出院了!患者,老何,今年56歲,北京人,家住西城區。今年6月11日,北京市在時隔56天後再次報告了本地確診病例,首例確診患者是西城居民唐先生,網民都稱呼首例確診患者為「西城大爺」。今天,第一個出院的治癒患者老何剛好也是「西城大爺」,還比首個確診的「西城大爺」唐先生要年長几歲。
  • 相互轉告:5月30號以來去過北京新發地的人員,請儘快配合防疫檢查
    6月14日下午,北京市第11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6月14日0到7時,新增確診病例8例,與新發地市場有關聯。在14日下午舉行的北京市疫情防控第116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豐臺區就新發地市場疫情防控情況進行了通報:圍繞新發地有關人員和環境開展核酸檢測工作,13日在新發地設置現場採樣點5個,聯繫外區第三方檢測機構2家,緊急抽調來自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控中心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骨幹,全力開展檢測工作。
  • 易斷:新發地疫情一個月可以搞定?
    上月預測新發地疫情,爻辭說:&34;。象辭說:&34; 意思就是:新發地疫情是外來的災禍,只要加強防控,一個月左右就能搞定。但圈內的朋友在問,為什麼預測是一個月呢? 其實從古到今要精確預測到時間都是很難的。在預測之時,認為此為需卦的三爻,到五爻。
  • 新發地因新冠疫情6.13起休市,煙臺6月20日解除皮卡限行!
    ▎新發地檢驗出新冠疫情6.13起暫時休市 北京新發地市場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自6月13日3時起,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
  • 什麼是疫情防控「戰時狀態」
    自從6月11日北京新發地市場發生疫情以來,朝陽、豐臺、門頭溝、大興四個區已經啟動戰時機制,進入戰時狀態。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16日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11日以來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06例,首都疫情形勢十分嚴峻。
  • 北京新增36例確診怎麼回事 北京新增36例確診原因是什麼案例詳情
    確診病例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北京戶籍8例,其他省戶籍28例;現住豐臺區30例,大興區4例,房山區1例,西城區1例;在新發地市場工作者27例,曾直接或間接暴露於新發地市場者9例;通過主動就醫發現11例,疫情溯源篩查主動發現25例。病例1,某男,35歲,河北保定人,工作單位為北京新發地市場,個體經營者,現住新發地經營者樂園。
  • 民國初地圖上早有「新發地」,並非1958年平墳而得名
    1956年農業合作化,由黃土崗、草橋、白盆窯、新發地四個小鄉合併成黃土崗這個大鄉,組成一個高級農業社,這四個大隊在內部簡稱黃、草、白、新。新宮村村民高振明的回憶也驗證了這個說法:「我老家是潘家廟村,我家的老房子就建在海子牆基上。在京開路西側原有一片墳地,稱薛家墳地,大約上世紀60年代修環城鐵路時平掉墳地。在平墳前就已有新發地村名了。」
  • 北京還有這些好消息
    最新消息顯示,7月3日0—24時,北京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例、疑似病例1例,無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病例2例。6月11日0時至7月3日24時,北京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2例,在院323例,治癒出院9例。這意味著,北京已經連續6天報告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保持在個位數了。
  • 12月19日起北京疫情中風險區域有哪些?
    更新時間:2021年1月2日  12月19日起北京疫情中風險區域有哪些?  北京市順義區仁和鎮河南村(新增)  北京市順義區南彩鎮南彩村  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東馬各莊村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街道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  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張喜莊村  北京市順義區南法信鎮西杜蘭村  北京市順義區南法信鎮東海洪村  這是北京首次將疫情風險等級劃定範圍縮小到一棟具體建築
  • 北京緊急提醒!世界最大薯片廠爆發疫情!血型與病情有關聯!
    昨天,北京通報了6月30日確診的3個病例詳情。其中,一名確診病例曾與確診病例聚餐、共用衛生間;一女子出現症狀未報告,自認為隔離期滿去聚餐,最終確診。● 北京:6月11日以來,11個區47個街道發現確診病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自6月11日北京市發生新發地聚集性疫情以來,北京市共有11個區47個街道發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蓬佩奧指責中國隱瞞疫情真相 中方奉勸其不要再胡言亂語、欺騙世人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 張蔚然)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中國隱瞞疫情真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奉勸蓬佩奧等美國政客儘早把應對美國國內疫情、挽救人民生命放在首位,摒棄政治私利高於人民生命的錯誤做法,不要再胡言亂語、欺騙世人。
  • 6月15日北京新增確診病例27例行動軌跡及活動小區名單
    病例8,某男,39歲,河北人,住豐臺區花鄉,工作單位為新發地市場。在疫情溯源採樣檢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肺部影像、血液檢查等診斷依據,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病例9,某男,49歲,河南人,住豐臺區花鄉,工作單位為新發地市場。
  • 吳尊友:大連疫情與北京疫情沒有...
    編 輯 導 讀7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例(廣東1例,雲南1例,陝西1例),本土病例102例(新疆96例,遼寧5例,北京1例)。單日新增確診破百,意味著疫情出現局部反彈。但我們的疫情防控措施越來越成熟,疫情未來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